安和鄉(上猶縣下轄鄉)

安和鄉(上猶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和鄉位於江西贛州上猶縣東北部,東鄰社溪鎮,南接油石鄉,西連寺下鄉,北接紫陽鄉,總人數11250人,自然增長率為7.68%,農業人口11007人,非農業人口243人。安和鄉轄8個行政村。2010年全鄉非公經濟加速發展,個體工商戶由2005年的141戶增加到283戶,實現年均營業收入391萬元,非公經濟和集市貿易日趨繁榮。鄉政府駐地安和圩,距縣城32公里。

安和鄉耕地面積為5551畝(其中水田5465畝),安和鄉是典型的山區鄉,林業資源豐富,盛產木材和毛竹油茶是安和鄉特產,有油茶林2.21萬畝,年產茶油165噸。主要產區為蘆山村和鄱塘村。蘆山村還盛產絞股藍茶筍乾,蘆山村辦的絞藍茶廠每年可產茶2.6萬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和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安和圩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202
  • 地理位置:上猶縣東北部
  • 面積:67平方公里
  • 人口:12030人 
  • 方言:上猶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陽孝本故居
  • 車牌代碼:贛B
  • 地方特產:油茶
行政區劃,鄉鎮建設,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農村建設,特色產業,傳統特色,旅遊資源,

行政區劃

轄安和、車田、富灣、鄱塘、陶朱、黃坑6個行政村。

鄉鎮建設

安和鄉黨委、政府從創建好班子著手,通過開展“農村黨員聯繫和服務民眾踐諾”活動,為無職黨員“設崗定職”,根據每位黨員的特長、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找準適合的崗位,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模範作用。灘下新農村建設社區黨小組共有7名黨員,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工作重點。政策觀念、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較強的黨員加入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組織和實施;農業生產搞得好、率先富起來的黨員負責指導農民選擇合適的產業項目,發展新產業;懂法律、辦事公道、善於處理矛盾糾紛的黨員負責全村治安調解工作。同時每位黨員都有幫扶對象,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安和鄉政府安和鄉政府

經濟發展

安和鄉農業占主導地位,種植業又占農業的主導地位。農產品以稻穀為主;農副產品品種豐富,其中油茶產業為主導產業之一,全鄉現有油茶林2.6萬畝,年產茶油190噸。為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全鄉大力推廣了西瓜種植和高山辣椒種植。優質無籽西瓜種植近100畝,反季節高山辣椒種植近200畝。
農副產品有油茶、花生、西瓜、辣椒、生豬、鮮魚、家禽等。油茶是主要特產,全鄉有油茶林2.4萬畝,年產茶油165噸。

基礎設施

始終把改善全鄉基礎設施當作為民辦實事好事的重要工作來抓。新建陶朱大洛坑公路、安和大眾坑公路等村組公路,累計通車裡程20多公里;投入200萬元新建車田、大洛坑、富灣、黃坑、聯合等公路橋,徹底結束了安和鄉一河兩岸無法通車的歷史,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交通狀況。營里陂水利工程得到徹底的維修,新建陶朱大洛坑水陂、等水利設施12處,完成了車田下水南、黃坑人形等19個新農村建設點的人畜飲水工程,新建陶朱村自來水工程1個,改造安和村飲水工程1個。新建安和學校綜合樓、維修了4所村級國小,投資90萬元新建安和衛生院綜合樓並已投入使用。司法樓、文化活動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
安和鄉安和鄉

農村建設

完成了黃坑人形等19個新農村建設點的建設,各建設點全面成型,多次被評為全縣先進。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長足發展。
人口與計生工作穩步提升。人口計生工作真抓實幹,穩步推進,計畫生育“三項硬指標”嚴格落實。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人口出生率84‰,各項指標均處於正常水平。民眾生育觀念得到轉變、人口素質不斷提高、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全鄉計生工作水平不斷提升。
和諧平安建設形勢好中有升。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執政理念,以“平安安和”為目標,著眼群防群治,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幹部主體、社會參與的良好綜治格局。在全鄉廣泛開展“五百工程”、和諧平安社區、和諧平安家庭等創評,加強和諧平安示範點等樣板建設,積極開展“五五”普法。矛盾糾紛調處率達到98%;民眾的社會安全感明顯增強,杜絕了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影響全局的矛盾糾紛發生,有效地維護了全鄉的社會穩定。
民生工程實施不斷加快。圍繞解決少有所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濟、困有所幫問題,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現實、最迫切的問題,使全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全鄉農民新農合參合率達96%,發放低保金150萬元;發放優撫對象及精簡退職等人員補助15萬元;妥善安置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共發放救濟大米1.2萬斤,發放臨時救濟金1.5萬元,完成36戶低保戶危房改造工程,保障了民眾的基本生活。各項惠農資金落實到位,發放涉農資金糧食直補191.5萬元,辦理家電下鄉361戶,補貼金額10.5萬元,汽車、機車下鄉補貼364戶31.7萬元。通過農村信用社發放小額信貸資金34戶107萬元,爭取上級的扶貧貼息424.6萬元。完成深山區移民搬遷52戶、221人。這些好事實事的辦成,方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奠定了改革發展基礎,贏得了黨心民心。全鄉民政救助面和受益面進一步擴大,造林綠化“一大四小”,武裝、森林防火等其他工作也有較明顯成績。

特色產業

2007年8月安和鄉聘請專家學者深入村組廣泛開展油茶種植、生豬養殖及勞動技能等農民知識化培訓班,培訓人員達800多人次。安和鄉以科技帶動產業,助推全鄉“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發展。
安和鄉油茶安和鄉油茶
安和鄉結合當地農戶的種植習慣與實際情況,制定了全鄉種植油茶的發展規劃,重點抓連片300畝的高效油茶開發工作,通過技術和資金扶持,廣泛開展農民知識化培訓工程,做好做實高效油茶等主產業的基礎性工作,切實提高農民有關種植知識水平,樹立“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特色產業。2007年,安和鄉已列入上猶縣農業(油茶)開發重點項目鄉(鎮),安和桉樹、車田大棚蔬菜、黃坑雜交稻制種、富灣果蔗等種植產業,車田村的生豬養殖產業也具有一定的規模。

傳統特色

安和鄉文化底蘊豐厚,北宋著名學者、隱士陽孝本就出生在安和鄉陶朱村蓮花井。陶朱村除有保存完好的徽宗皇帝追賜陽孝本為“南贛鄉賢”牌匾、戴均元撰文、道光四年刊刻的“重修通天岩陽玉岩祠記”匾、陽氏宗祠、富有傳奇色彩的蓮花井、記載他和蘇東坡在童子江釣游的石碑外,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廣泛流傳在上猶境內。每年都有慕名而來的觀光考察人士。
安和鄉做湯皮安和鄉做湯皮
湯皮是一種用米漿做成的糕,曬乾後可儲藏,特好吃。湯皮有兩種,一種是湯皮絲,它一絲一絲,繞成一團;另一種是湯皮片,可用來沙炒和油炸,十分香脆。湯皮片一般會用表示喜氣吉祥的洋紅劃上一些花邊圖案,還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如三角形長方形菱形等。配上大蒜、辣椒、醬油生薑等作料做成的引(囪)子,十分好吃。

旅遊資源

陽孝本的故里,位於上猶縣安和鄉蓮花井村,北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年),陽孝本就出生在這裡。陽孝本的先人世居北平,自唐代起,始祖陽城出任道州(今屬湖南郴州)刺史,子孫遂在道州安家。陽城回傳至陽范,范公因避亂而遷居江西吉州,范公長子定居吉州,次子陽模繼續南遷,於唐末大中五年(851年)來到上猶蓮花井村開基。陽模被尊為五世祖,他是贛南陽氏的開山祖。陽氏家族傳至北宋陽孝本時,已是第11世,陽氏家庭在贛南已有了第47代傳人。陽氏家族的歷史譜系完整、發展脈絡清晰,具有極高的文史研究價值。
安和鄉陽孝本故居安和鄉陽孝本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