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下移

學術下移,春秋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之一。學術由官守形態下移到民間,此下移過程即學術下移。春秋以前,“學在官府”,學術由官府所掌握。其原因有二:一、與奴隸主的“國有”土地所有制相適應,精神文化的產品也由其控制。二、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文明不發達(紙、筆不具備),精神生產資料(如“書”與“器”等教學用品)尚無力擴散到民間。春秋時期,發生了歷史上的大變動,生產力急劇發展衝破了國有制的閾限,王公貴族的政治統治權動搖,被其把持的文化教育權也相應地動搖,而下移到民間,“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孔子語)。“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子貢語,意為:周文王武王之道,並沒有失傳,散在人間)。是這一歷史事件的最好描述。學術下移到民間後,鄒魯之士、縉紳先生首先承繼,其傑出代表孔子學無常師,創辦私學,把學術文化進一步推廣到民間,對中國學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