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樂

孟子三樂

孟子三樂是指《孟子》一書中提到的君子的三種快樂,包括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孟子三樂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盡心上
  • 作者:孟子及其門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作品鑑賞,相關聯繫,

作品原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孟子三樂

注釋譯文

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沒有病患、怨恨,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情;仰頭對天不覺得內疚,低頭對人不覺得慚愧,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優秀的人才並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君子有三件快樂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作品鑑賞

活著就要快樂,這是不容置疑的。誰都希望擁有快樂的人生,即便是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也只是特殊境遇下不得已而為之,是生存智慧,而並非對快樂的疏遠與排斥。
人人都對快樂孜孜以求,問題在於,每個人心目中的快樂不盡相同。而這,正是許多人許多時候陷於悲觀的重要原因。由於對快樂的標準拿捏不準,甚至背離本真,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雖浸泡在快樂的海洋里,卻無法感知到正享有的幸福,每每自尋煩惱。給快樂一個定義,因而絕非小事,有時它甚至決定我們是否幸福一生。
那么,怎樣才是快樂的呢?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孟子給出的答案是,“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就是說,父母健在兄弟平安,無愧於天無愧於人,有優秀人才可茲培育,這是人生的三大樂事。
乍看來,“孟子三樂”實在是有些寒傖。這樣的快樂太容易得到了吧?算是有追求有抱負的人生么?當走過人世的坎坎坷坷,當閱歷歲月的雨雪風霜,鉛華洗盡,刪繁就簡,我們發現,這些樸素的快樂看似尋常,卻難能可貴,這樣的快樂才是真快樂、大快樂、長久的快樂。放眼周邊,多少人“子欲養而親不待”,給予自己血脈的雙親不幸早早離開人間,從此只能木然地望著牆上的掛像,空留“事有疑難可問誰”的遺憾;多少人手足情深的一奶同胞深受煎熬,由此陰霾籠罩惴惴不安;多少人平日作了虧心事,風吹草動疑厲鬼,活得膽戰心驚誠惶誠恐;多少人學成滿腹經綸,卻終未遇上心有靈犀的衣缽傳人,一肚子學問跟隨自己化作一縷輕煙。置身此境,這樣的人生有快樂可言么?
細想來,平凡而質樸的“孟子三樂”的確道出了快樂人生的真諦。家庭平安乃能無憂,問心無愧方才安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則是享受,一個人如能獲此三者,快樂自會如同清泉汩汩流淌,常伴左右。奈何,有的人迷戀於觥籌交錯夜夜笙歌麻將聲聲,卻騰不出時間回家看看,與父母聊聊天,與兄弟談談心;有的人一味追名逐利損人利己,無視頭頂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有的人惟恐別人強於自己,受之於人的識見卻不願傳之於人……他們忘記了,孝順父母不能等待,健康與生命千金難買;他們忘記了,人就該活得像一個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心無愧疚才能坦坦蕩蕩;他們忘記了,與他人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啟悟,既是感恩與回報社會,也是在薪火相傳中對生命長度的延伸、對人生意義的升華。家庭的寧靜、自身的修為、對社會的回饋,孟子眼中的三大快樂居然是一個立體式的架構,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生!
質樸的往往是真摯的,真摯的往往是珍貴的。時光雖久遠,“孟子三樂”卻因其質樸真摯而動人心魄,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也許你正擁有這些簡單的快樂,珍愛並享受它們吧,如果錯過了,一切就都晚了。

相關聯繫

在論語中與孟子的“三樂”相關聯的人生之“樂”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段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