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宗中興

孝宗中興

宋孝宗在位時對南宋朝前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推行一系列政治經濟的措施如招撫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會生產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孝宗中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孝宗中興
  • 在位帝王:宋孝宗
  • 所屬朝代:南宋
  • 影響:社會生產重新得到恢復和發展
基本概述,歷史背景,改革財政,發展經濟,興修水利,改革紙幣,輕徭薄賦,整頓吏治,發展文化,文化繁榮,堅決主戰,總結,

基本概述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總體說來,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穀豐登,太平安樂,史稱“孝宗中興”。

歷史背景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來,一直在金國的威脅之下,此時的南宋,內部問題多多,士風日下,吏治腐敗。官俸和軍費占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高宗朝政府加重稅,又使農民造反。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讓位於趙昚,是為宋孝宗,孝宗即位後,頗欲有番作為,他給岳飛平反,又將秦檜時期製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戰派,重新拜張浚為相。並且整頓吏治,重用主戰派,積極備戰。

改革財政

孝宗為了恢復,首先從整頓內政入手,安定民心,改變以往賑災方式,就是社倉法。又改變鹽鈔,將官府拖欠鹽商的錢還給鹽商,又放寬了鹽的專賣。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減冗官,又嚴格控制萌補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員兒子即可當官的情況沒有了。對官吏還經常考察實際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職。

發展經濟

注意發展經濟和文化發展經濟,首先在於減輕人民負擔。宋孝宗不僅屢次下詔減輕人民負擔,而且注意實效。例如,南宋初年以來,經常提前徵收本稅季的田賦,稱為“預催”。夏稅雖然規定是八月半納畢,而主管稅收的戶部卻規定,七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首都臨安。到宋孝宗時,已提前到五月,甚至四月送到戶部,各地必須三、四月就要徵收,而此時的農作物根本沒有成熟,雖然多次下詔禁止,但戶部並不執行。因為,每年四、五月間指靠預催到的61 萬貫折帛錢供開支使用,若不預催,“恐至期缺誤”。淳熙四年(1177),孝宗得知後就說:“既是違法病民,朝廷須別作措置,安可置而不問。”於是參知政事龔茂良提出,將戶部原先每年八月向南庫借的60 萬貫錢,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戶部自無缺用,可以禁止預催之弊”。宋孝宗隨即下詔,此後必須按照規定時間收田賦,違者劾奏。拖延多年的預催問題,在宋孝宗親自干涉下終於得到解決,至少在宋孝宗時期因而“民力少寬”。又如地方官常以“羨餘”名義進奉錢財,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寵,宋孝宗在乾道五年(1169)時就指出:“今日財賦安得有餘”,並且表明不接受地方官進獻的“羨餘”。但到淳熙五年,紹興知府張津,又將“本府支用剩錢四十萬貫”作為羨餘進獻,宋孝宗詔令將此錢即作為“代納今年和買、身丁(稅錢)之半”,如有的人戶今年已納,則折算成明年應納稅錢之數,宋孝宗以之“警厲臣工,風動中外”,規勸官員為民多辦實事。

興修水利

宋孝宗經常督促地方官興修水利,“勉農桑,盡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為旱備”,而且注重水利的實效。如在淳熙二年(1175)時指出:“昨委諸路興修水利,以備旱乾,今歲災傷,乃不見有灌溉之利,若非當來修築滅裂,即是元申失實”,並對江東路失職官員給予降官以示懲罰。孝宗時“水利之興,在在而有,其以功績聞者既加之賞矣,否則罰亦必行,是以年穀屢登,田野加辟,雖有水旱,民無菜色”,雖不無誇張,但大體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改革紙幣

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隆興元年(1163),即下詔將會子加蓋“隆興尚書戶部官印會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戶部發行的紙幣,增加其權威性,以促進其流通。宋孝宗對會子十分關心。 “楮(會子)未至於滯(指民眾不信任而難於流通)也,而已慮其滯,隆興元年廣行堆垛本錢(即紙幣發行的準備基金)以給之;楮未至於輕(指貶值)也,而已慮其輕,淳熙二年多出金銀以收之;楮未至多(指發行量過多)也,而已慮其多,淳熙三年更不增見(現)在之數。故趙雄謂聖慮深遠,不復增印,民間艱得,自然貴重而楮幣通矣。”即是對宋孝宗紙幣政策的評價。由於政策恰當,保持了紙幣幣值的穩定與流通,不僅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是宋孝宗時社會經濟繁榮興盛的反映。
孝宗中興

輕徭薄賦

宋孝宗在位時期,也是南宋政治上最清明,經濟、文化最繁榮興盛的時期,宋孝宗不僅慎選官吏,注意吏治,還輕徭薄賦,興修水利,發展生產。輕徭薄賦方面如宋孝宗在取消無額上供錢時說:“既無名額,則是白取  於民也。”又如遇到災荒,宋代例將當年稅賦移到豐收年,分為二或三年補納,孝宗也說既是災荒,不應再收稅賦,下詔不準到豐年再補收。福建路興化軍(今福建莆田)自建炎三年起每年以“猶剩米”為名,額外徵收2.4萬多石供應福州,孝宗於乾道元年減去一半,至乾道八年又將剩餘部分全部減免。又如徽州(今安徽歙縣)自唐末五代初陶雅任郡守(任職自唐景福二年至後梁乾化三年前後,893—913年左右)時,增收的額外“科雜錢”1.2萬多緡,一直沿征了260多年,直到乾道九年才免除,等等。

整頓吏治

孝宗即位後改革朝政,力圖恢復,宋朝相對進入到一個興盛時期,孝宗平反岳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總體說來,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

發展文化

宋孝宗一改北宋後期與南宋初期,樹一派打一派的學術政策,他對主流學派王安石新學及新興起來的程朱理學,採取兼容並蓄、共同發展。宋孝宗雖也對新學有一些微辭,但對理學派攻擊新學推崇理學卻並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學錄魏掞之攻擊“王安石父子,以邪說惑主聽,遊人心,馴致禍亂”,“請廢王安石父子從祀,追爵程頤,列於祀典”,不僅不予理會,還將他出為台州州學教授②。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蘇氏蜀學,在宋孝宗即位後重新興起。宋孝宗為蘇軾文集作序讚揚,並追謚蘇軾“文忠”、 蘇轍“文定”,追贈蘇軾太師,對蘇氏蜀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導的百家爭鳴、共同發展的學術環境,才使得58 歲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說:“若諸子之學,同出於聖人,各有所長,而不能無所短”。在隨後舉出的諸子中,不僅有理學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學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學派的蘇軾。由於有這樣的社會環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學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學者黃震所稱許的,孝宗乾(道)淳(熙)時,“正國家   一昌明之會,諸儒彬彬輩出”。其時,不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陸九淵、陳亮、葉適;還有著名的文學家,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著名詞人辛棄疾等,他們都活躍在宋孝宗時期。

文化繁榮

理學的發展政治的相對清明,學術思想比較開放,經濟發展,社會繁榮,帶來了思想文化方面的興盛與發展。正如南宋末年的黃震所說:“乾、淳正國家一昌明之會,諸儒彬彬輩出。”孝宗朝是南宋思想界最活躍的時代,南宋的著名學派差不多都是這個時期形成的。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朱熹,就是在此時逐漸建立起完整而系統的理學體系,形成集理學大成的學派。朱熹出生於尤溪,主要活動於建陽、崇安(今武夷山市),都屬於福建路,稱為閩學派。理學心學學派的創建者陸九淵,江西路金溪人,因而也稱江西學派,也是在此期內形成。著名的“鵝湖之會”,就是淳熙二年(1175)六月,由呂祖謙邀請朱熹、陸九淵兩大學者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鉛山縣城(今鉛山東南)東北的鵝湖寺,進行的著名哲學辯論會。  反理學的主要學派是陳亮、葉適的功利學派。陳亮出生和主要活動在永康(今屬浙江),也稱永康學派。他倡導功利主義,反對空談義理。在淳熙九年以後的數年間,與朱熹通過書信展開了思想史上著名的“王霸義利”之辯。葉適是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是永嘉學派的代表,其觀點和陳亮相近。他們倡導的事功之學,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相抗衡,鼎足而三。此外,還有張栻為代表的理學湖湘學派、呂祖謙為代表的呂氏婺學派、唐仲友為代表的唐氏婺學派,等等,反映了孝宗時期的學術繁榮。文學與教育文學方面,如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的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尤袤,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主要活動期都在孝宗朝。大詩人陸游創作最多的時期,是乾道六年至淳熙五年期間,後來彙編入《劍南詩稿》,詩人正是在此時獲得“詩家三昧”的。而詩人楊萬里自稱也是“戊戌(淳熙五年)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作詩,忽若有悟”,從而走上詩歌創新之路,創作出大量清新而雅俗共賞的詩篇。范成大乾道六年出使金朝,不辱使命,還寫下了72首充滿愛國主義思想的詩篇,後任至副相(參知政事),其所寫反映人民生活的田園詩,被認為是我國古代田園詩的典範。尤袤也是當時的著名詩人。辛棄疾在孝宗朝歷任封疆大吏,所作大量詞作,慷慨豪放,是蘇軾之後的第一人,充滿愛國主義思想,反映時代精神,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學術繁榮也帶來了教育的發達,除了國家辦的府學、州學、縣學,南宋書院大量興起,也在孝宗時。官員修建的,如乾道元年潭州知州劉珙重建嶽麓書院、淳熙六年南康(今江西星子)知軍朱熹重修白鹿洞書院、淳熙十二年衡州知州潘時重建石鼓書院等。私人創辦的書院更多,著名的有朱熹於淳熙十年在武夷山下創辦的武夷精舍,陸九淵於淳熙十三年被免職後回家鄉貴溪象山創辦的象山書院,婺州城東的呂祖謙創辦的麗澤書院,等等。
孝宗中興

堅決主戰

主張抗金的大臣張浚已於和議前去世,宋孝宗轉而依靠指揮采石之戰的虞允文。虞允文於乾道五年(1169)升任右相兼樞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新官制)。宋孝宗決定採取分別從江淮、四川東西兩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此前一年,宋孝宗還將三衙之一的侍衛馬軍司移屯建康,以建康作為宋軍東路的前進基地。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後,卻遲遲不能確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於淳熙元年(1174)病死,使得宋孝宗與虞允文相約東西兩路攻金的戰略落空。此後,宋孝宗雖然也整軍練武,積極作好攻金的準備,又幾次以接受金朝國書儀式不平等而發難,企圖以之激化矛盾,引發軍事對抗,但他既受制於太上皇高宗,又得不到大臣們的支持,每次都以太上皇有旨而姑聽仍舊。“壽皇聖帝(孝宗)之志,未嘗一日而忘中原也, 是以二十八年之間,練軍實、除戎器、選將帥、厲士卒,所以為武備者,無所不講”。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積錢穀,謹武備,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終不可恃’,蓋亦忌帝(宋孝宗)之將有為也”。但始終制約宋孝宗的太上皇宋高宗,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才以81 歲的高齡去世,宋孝宗已是年過60 的花甲老人。

總結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史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