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妝瓶

嫁妝瓶被俗稱為“撣瓶”、“膽瓶”。是清中晚期到民國期間中國漢族傳統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嫁妝瓶
  • 定義:漢族傳統婚姻女方陪送的瓷器花瓶
  • 別稱:“撣瓶”、“膽瓶”
  • 時期:清中晚期到民國期間
簡介,存世量及收藏,

簡介

【嫁妝瓶】按大小分可分為150件、200件及300件等幾種形式。多少件是指陶工制坯時所用泥胎塊的數量,數量越多製作出來的器物就越大。行內將其引用為術語,主要是指器物的高度,如150件的高度為40.5——45.5公分,300件的高度為56——61公分。嫁妝瓶按色彩分可分為青花、青花加彩、粉彩、淺絳彩等幾種形式。
與之相關的嫁妝為:一對嫁妝瓶、一面台鏡、一對帽筒、一個座鐘、一對木箱。最常見的擺法為:一對嫁妝瓶中間放一面鏡子;一對帽筒中間放一個座鐘。均被擺放在木箱上。象徵平靜的生活。
有些富裕家庭也有陪送茶葉罐、將軍罐等。

存世量及收藏

由於其為北方民俗嫁妝,雖然經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被銷毀了部分,但其存世量仍然很大。其經過幾十年至上百年的使用,完整的相對較少了。收藏價值按畫面來分:人物、動物、圖案、花鳥從高到低;按色彩來分:青花加紫、粉彩、青花加白、青花從高到低。但還得考慮年代、畫工等各個方面,粉彩又分為雙面彩、是否名家畫工等等方面。成對器物要比兩個單只的其收藏價值高。其收藏價值正在逐年的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