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先

姚淑先

姚淑先。男,漢族,出生於1934年10月15日,原籍福建省古田縣。是我國著名銀耳專家,現任中國食用菌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2008年被評為中國改革創新風雲人物和影響中國傑出貢獻的500位專家之一。原任福建山湖集團總裁、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食用菌雜誌副主編等職。編著《銀耳栽培技術》、《花菇栽培技術》、《銀耳栽培技術問答》三本著作,由農業出版社出版並發行全國,其中《銀耳栽培技術問答》一書於1982年度被中國作家協會評為農村讀物二等獎。此後,他又在全國菌業界會議及有關報刊、雜誌發表了《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中國香菇邁步全球》、《十年菇海觀驚濤》《全球香菇產銷現狀與前景》、《如何提高中國原木香菇品質》等二十多篇學術論文,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淑先。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古田縣
  • 出生日期:1934年10月15日
  • 職業:銀耳專家
  • 畢業院校:中學肆業
  • 主要成就:1977年發明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
    1994年成立福建山湖集團有限公司
  • 代表作品:《銀耳栽培技術》、《花菇栽培技術》、《銀耳栽培技術問答》
人物簡介,生平履歷,

人物簡介

姚淑先。男,漢族,出生於1934年10月15日,原籍福建省古田縣。是我國著名銀耳專家,現任中國食用菌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2008年被評為中國改革創新風雲人物和影響中國傑出貢獻的500位專家之一。原任福建山湖集團總裁、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食用菌雜誌副主編等職。人們稱讚說:是他,用代料取代原木栽培銀耳,減少了大量森林資源的損耗;是他,把宮廷和達官貴族享用的珍品搬到普通百姓的餐桌;又是他,用補腎中草藥栽培銀耳獲得成功,為中老年人健康長壽帶來福音。
姚淑先近照姚淑先近照

生平履歷

1934年10月15日出生於生於一個中醫世家。
1953年中學肆業,回鄉先後擔任掃肓民師,財政局助手,鸚廈鐵路區民工隊會計.古田溪水電站財計科統計,古田縣永安農場秘書等職。
1968年起從事食用菌育種栽培,主要攻銀耳代料栽培研究。
1977春,銀耳瓶栽成功,他發明了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其生物轉化率達90%以上,銀耳單產較原木栽培提高20倍左右,並將其技術無私向社會推廣。使我國的銀耳年產量由原木栽培時的300噸,飛躍到近萬噸。由於他無私把技術貢獻給社會,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蒞臨古田縣看望姚淑先並向縣領導提議成立研究所,由姚淑先擔任所長,而後全國新聞媒介鋪天蓋地報導了姚淑先無私向社會奉獻技術的報章。
1978年創辦古田縣食用菌廠廠,
1981年擔任古田縣食用菌研究所所長。
1984年春到深圳,擔任金明食用菌廠長,
1987年成立華南食用菌公司,開始大批量組織香菇出口東南亞和日本等地區和國家,年均出口量在千噸以上,創匯1000萬美元左右.
1994年成立福建山湖集團有限公司,任總裁。曾任中國食用菌協會理事,常務理事,中國食用菌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
文化大革命時期,他委身在一個破廟裡,開始了為期9年的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探索。終於在1977年春獲得成功。單產較原木栽培提高了20多倍,生產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一,被譽為“銀耳大王”。
1981年,福建省委書記項南親臨古田縣看望姚淑先,提議成立古田縣食用菌研究所,1981年《半月談》刊登了《種金播銀的人--姚淑先》;
1982年11月14日《光明日報》以頭版頭條新聞大篇幅報導了“姚淑先探索到銀耳高產途徑”無私把技術貢獻人民。從此,銀耳代料高產栽培技術在全國推廣,銀耳的產量由300噸飛躍到6000噸,使以前只能達官貴族享用的珍品,成為平民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2003年起,他又採用補腎中草藥做原料進行栽培,提高了銀耳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對自然界的中草藥分為補腎養肝,補腎助陽、補腎明目、養心安神、健脾開胃、補氣滋陰和烏髮長發等七個部分進行廣寬的載體探索。在歷經近五年的反覆實踐中,配方近千個,本草品種超過200種,最終優選了50多種的精華,作為栽培培養基,其產品更名九鼎芝,並於2007年11月底獲得成功.2007年12月5號申報了專利和商標。之後,姚淑先一鼓作氣,進而又探索出了形似燕窩、魚翅的燕耳、翅耳,具有活性的幹活銀耳等,並申報了專利和商標。繼後他又一鼓作氣,採用濾氣培養、內濕出耳技術,使銀耳生長過程不噴農藥而能正常分化,同時又採用中低溫及冷熱光交替乾燥技術, 使乾銀耳顏色恢復到50年前野生的白如銀、形如耳的綠色優質產品。
2009年他被寧德市評為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3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先進模範人物”候選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