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瘀膽症

妊娠瘀膽症又稱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症妊娠瘙癢症、妊娠復發性黃疸等,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基本介紹

  • 別稱:妊娠瘀膽症
  • 中醫病名: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症
  • 常見發病部位:胸、背、四肢和頭皮等部位
  • 常見症狀皮膚瘙癢
臨床症狀,病理分析,治療方法,

臨床症狀

妊娠瘀膽症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先從腹部周圍開始,然後發展到胸、背、四肢和頭皮等部位,手心、腳心瘙癢也比較典型。瘙癢程度因人而異,嚴重者難以入睡,甚至抓破皮膚,導致感染。通常,瘙癢在胎兒出生後2天內,多可自行消失。當血中膽紅素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皮膚與眼鞏膜黃染,尿呈濃茶色。由於膽汁亦可淤積在胎盤中,從而使胎盤的絨毛間隙變窄,血流量減少,影響母體與胎兒間物質交換和氧氣供應,威脅胎兒健康。據有關資料顯示,該症可導致44%的早產,22%的胎兒宮內窘迫,35%的胎兒宮內死亡;同時還會增加產婦大出血機率。

病理分析

引起膽汁排泄受阻的原因可能是:孕婦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促進膽紅素代謝所必需的酶類受到抑制;增大的子宮、胎兒壓迫膽管;遺傳、種族、環境因素影響等。
妊娠瘀膽症多發生在孕晚期(6個月左右),發病率通常為24%。發生該症後,再次懷孕時可復發,復發率為50%~70%。該症有家族傾向,母親患過此症,女兒懷孕後亦可有同樣表現;姐姐罹患,妹妹也可能如此;它還可以通過男性而隔代遺傳
正常時,肝細胞分泌的膽紅素經過肝臟毛細膽管進入膽囊,形成協助胃腸消化和吸收的膽汁。進食後,受到刺激的膽囊、膽管收縮,使膽汁排入十二指腸。若膽汁因為排泄不暢而大量淤積在肝內時,膽紅素膽汁酸便返流入血液,引起一系列症狀。

治療方法

對妊娠瘀膽症的治療分兩個方面:
首先是保護胎兒,力爭安全分娩。孕婦要能在胎兒發生宮內缺氧的第一時間發現胎動異常。因此,當瘙癢出現時,孕婦要加強對胎兒的胎動監測,每日定時三次,每次一小時,並正確記錄。一旦感覺胎動減少,如12小時內胎動累計數小於10次,即應請醫生處置;如12小時胎動為零,須急診。如能安度到妊娠57周,為使胎兒脫離危險的宮內環境,應入院引產,提前分娩,必要時行剖腹產。若胎兒能順利分娩即可健康成長,一般不留後遺症。
其次是對瘙癢做對症處理,如使用利膽藥、止癢劑、鎮靜與睡眠劑等;中藥可以試用。孕婦應做到:不用水燙或肥皂水擦洗;儘量少抓撓,減少刺激;少吃辣椒、韭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補充足量維生素,保持大便通暢;別擅自用藥,謹防藥物損傷胎兒或引起藥物性皮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