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癆

奶癆,別稱疳積,是對小兒科常見病食積與疳症的合稱。

因為食積和疳症兩者間在病機、轉化及其治法上有著密切的聯繫。前人曾以“無積不成疳”和“積為疳之母”的論述對本症作了高度的概括。本症主要以形體乾枯、消瘦、纏綿難愈為主症,同時亦是多種急、慢性疾病在某階段出現的症狀,如蟲症、癆瘵等。造成疳積的原因多由小孩斷乳過早、餵養不當、長期飲食失調,或恣食肥甘,以致脾胃受損,運化遲滯,積熱內生;或由久病脾虛,病中過用寒涼攻伐之品致使脾運失職,無以生化氣血、長養肌膚所致。臨床中,農村與城鎮兒童患疳積症的病因略有差別。農村小孩常因斷乳較遲,沒有及時地增加合理的輔食或多食生冷、食物不潔、感染諸蟲而成者居多;城市小兒,常因缺乏母乳餵養影響御病能力,或過食肥甘,僅食蛋奶和各種營養沖劑,少吃蔬菜和五穀,偏食、零食過多,造成營養過剩以損傷脾胃形成積滯而轉成本症。
鑒於疳積的發生,發展、轉化和遺後等方面的臨床表現,大致分三個時期:
1、初期:此期是疳積症開始形成階段,臨床表現為厭食,大便時乾時稀、其味腥臭難聞,小便渾濁,手足心熱,煩躁喜啼哭或睡時露睛,時有驚搐,指紋呈黃色,如兼有蟲積,則患兒肛門搔癢,夜間磨牙,面有蟲斑。
2、中期:為重症階段,主要因患疳積後失治發展所致,主要表現為納呆或嗜食無度,消瘦,頭大頸細,目呆神疲,膚肌萎黃無光澤,毛髮焦枯,耳朵薄亮,唇白,煩躁易怒,愛咬衣物、手指,或腹脹,腹壁青筋暴露,指紋淡滯,可於四縫處明顯看到疳積點。
3、晚期:長期失以調理,病勢日益深重,危及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化源枯竭,纏綿難愈導致發育不良,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表現為乾瘦如柴,神疲喜靜,目呆或羞明,目起雲翳,毛髮焦枯結穗或脫落,完谷不化,厭食,潮熱,身軟無力,或伴有鼻疳、口疳和爛眼。
針對疳積症在各期的症狀特點,在治療上一般採取外治、內治兩種技法。
外治法多以針挑、放血、燈火灸、藥物熏洗等,以調節患兒筋脈氣血、解除疾病或緩解病情的發展,促進疾病的痊癒。常用的針具為縫衣針、陶瓷針。穴位:四縫、脾俞、胃俞、中脘、天樞、水分、臍周、長強、足三里。如羞明、目起雲翳可選配攢竹、魚腰、四白、睛明等穴。熏洗藥物可選用鷹爪風、節節花、過牆風、步步消、楓木葉、五指風、九樣風、守山虎、出山虎、木賊草、馬鞭草等。
內治法是以藥物為主,加適量的血肉有情之品,如雞、豬、魚、猴子肉、骨等,根據各期的症狀,列數方供臨床參考套用。
初期:
方①:獨腳疳20克,鵝不食草10克,雞肝或豬肝適量燉服,可加鹽調味。
方②:五指牛奶4克,酸藤根4克,瘦豬肉30克煎服。
方③:餓螞蝗10克,人莧10克,雞肝1具,水煎服。
方④:石螞蝗10克,骨碎補5克,塘角魚1~2條,蒸熟,加油、鹽調味服。
中期:
方①:一身保暖5克,大田基黃10克,水田七3克,山梔根10克,筆套草10克,豬筒骨適量共燉,加鹽食之。
方②:土黨參10克,五指牛奶5克,石螞蝗10克,金香爐10克,猴子肉30克,水煎服。
方③:葫蘆茶10克,土人參10克,假花生10克,厚朴果5克,咳嗽草10克,七星魚1條,共煎服。
方④:血黨10克,白毛骨碎補10克,谷精草10克,瘦豬肉30克共煎服。
晚期:
方①:人乳、米湯各半,調勻頻服。
方②:牛大力10克,黃花倒水蓮5克,紫金牛10克,餓螞蝗10克,猴子肉或瘦肉30克,共煎服。
方③:五指牛奶5克,鉤藤5克,野山薯10克,天鵝抱蛋10克,豬筒骨適量共燉服。
方④:蟑螂30隻烤酥,一次服完。
方⑤:飛鼠(蝙蝠)1隻(去毛內臟),牛大力10克,螞蝗七10克,餓蝗螞10克,共煎服。
以上藥方可根據病情所需化裁使用,總之疳積症在治療上均以消積健脾,補虛調營為主。
另外治療小兒疳積方藥有:
① 獨腳金30克,瘦豬肉60克,共蒸服。
② 蟾蜍去內臟,焙乾研末,每次1.5~3克,糖水調服,每日3次。
③ 鵝不食草3~6克,獨腳金3~15克,燉瘦豬肉服。
④ 胡黃連3克,雞內金6克,水煎,分2次服;或淮山藥6克,雞內金6克,研末,蒸瘦豬肉食。
⑤ 疳積草(鮮)15克,姜蔥各30克,將上藥搗爛,加入鴨蛋白一隻攪勻,外敷足心一夜,隔3天一次,5~7次為1療程。
⑥ 大金不換15克,塘角魚適量,蒸服,連服3~5天。
⑦ 人字草15克,鵝不食草9克,共研細末,煲瘦豬肉服,連用3~4次。
⑧ 水仙蟲3克,雞內金3克,蛤蚧3克,共研末,蒸適量瘦豬肉服,每日1次,連服3次。
⑨ 疳積草60克,四疳積草30克,節節花30克,鵝不食草30克,共研末,每100克瘦豬肉放藥末1.5~3克蒸服,連服3次。
⑩ 葫蘆茶15克,餓螞蝗15克,人字草15克,共研末,取藥末3~5克,蒸瘦豬肉適量內服,連服5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