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湯

奔豚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上。具有疏肝清熱,降逆止痛之功效。主治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沖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肋疼痛,噫氣嘔呃。

基本介紹

  • 名稱:奔豚湯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上
  • 組成:甘草、川芎、當歸、半夏、黃芩、生葛、芍藥、生薑、甘李根白皮
  • 功用:疏肝清熱,降逆止痛
  • 主治: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沖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肋疼痛,噫氣嘔呃
歌訣,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歌訣

氣沖腹痛號奔豚,四兩夏姜五葛根;歸芍芎芩甘二兩,李根須到一升論。

組成

甘草、川芎、當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薑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用法用量

以水二斗,煎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次,夜一次。

功用

疏肝清熱,降逆止痛。

主治

由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奔豚氣上沖胸;肝胃不和,氣逆上攻,脅肋疼痛,噫氣嘔呃。

方義

本方奔豚證乃因驚恐惱怒,肝氣鬱結化熱,隨沖氣上逆所致。沖氣上逆,故氣上沖胸咽;肝氣鬱滯故心煩易怒;肝鬱化熱故則口苦;肝鬱則氣滯,氣滯則血行不暢,故腹中疼痛;肝膽互為表里,肝鬱則少陽之氣不和,所以往來寒熱;舌脈乃肝鬱有熱之徵。治宜養血平肝,和胃降逆。方中大寒之甘李根白皮清肝熱、降逆氣、止奔豚,配伍苦寒之黃芩,下肝氣清鬱熱;當歸、川芎、芍藥養血調肝,益肝體以制肝用;葛根、半夏、生薑升清降濁,和胃降逆;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且與芍藥相伍可緩急止痛。諸藥合用,肝脾兩調,則氣沖腹痛、往來寒熱等症自愈。

運用

1、本方為治療肝熱氣逆奔豚證之代表方。臨床套用以氣從少腹上沖胸或至咽喉,時作時止,腹痛,往來寒熱,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或數為辨證要點。
2、本方常用於癔病、神經官能症、冠心病、肝膽疾患及更年期綜合症等屬肝熱氣逆者。

加減化裁

若氣沖較甚者,加桂枝、枳殼以降氣行氣;若氣鬱者,加柴胡、青皮以理氣下氣;若咳嗽者,加蘇子、葶藶子以降逆止咳。

使用注意

《外台秘要》引《集驗方》:忌海藻,菘菜、羊肉、餳。

附方

名稱:奔豚湯
組成:葛根、生李根、人參、半夏、芍藥、當歸、桂心、生薑、甘草
用法:上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溫服八合,每日三次。不知稍增至一升
主治:虛勞五臟氣乏損,游氣歸上,上走時若群豚相逐憧憧,時氣來便自如坐驚夢,精光竭不澤,陰痿,上引少腹急痛,面乍熱赤色。喜怒無常,耳聾,目視無精光
出處:《外台》卷十二引《小品方》
名稱:奔豚湯
組成:吳茱萸、桂心、芍藥、生薑、石膏、人參、半夏、川芎、生葛根、茯苓、當歸、李根皮
用法:上㕮咀。以水七升,清酒八升,煮取三升,分作三服
主治:氣奔急欲絕者
出處:《千金要方》卷十四引徐嗣伯方
功用:疏肝清熱,降逆止痛
名稱:奔豚丸
組成:厚朴、黃連、白茯苓、川烏頭、澤瀉、苦楝、玄胡、全蠍、附子、巴豆霜、菖蒲、獨活、丁香、肉桂
用法: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為末旋入外,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溏,再從二丸加服,食前淡鹽湯送下。周而復始,病減大半勿服
主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下或上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及治男子內結七疝,女人瘕聚帶下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重要文獻摘要

1、《金匱要略編注》:此因肝膽風邪相引,腎中積風乘脾,故氣上沖胸而腹痛。厥陰受風,相應少陽,則往來寒熱,是以芎、歸、姜、芍疏養厥陰、少陽氣血之正,而驅邪外出;以生葛、李根專解表里風熱,而清奔豚逆上之邪;黃芩能清風化之熱;半夏以和脾胃而化客痰,俾兩經邪散,木不臨脾而腎失其勢,即奔豚自退。
2、《古方選注》:君以芍藥、甘草奠安中氣,臣以生薑、半夏開其結氣,當歸、川芎入血以和心氣,黃芩、生薑、甘李根白皮性大寒,以折其沖逆之氣,雜以生葛者,寓將欲降之,以先升之之理。
3、《金匱要略淺釋》:奔豚湯為小柴胡的變方。陳遜齋老師認為,方中生葛,系柴胡之誤。葛主汲升,水逆上犯,決不宜升提;李根白皮以治熱性奔豚;歸、芎、芍以和肝鎮痛;黃芩清解肝膽之熱;姜、夏和胃降水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