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落子

奉天落子

奉天落子是一種遼寧的傳統戲曲。發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的以瀋陽(奉天)為中心的東北地區,主要源於唐山落子,唐山落子出關與東北民眾習俗和欣賞需要相融合,形成以奉天為中心、特色鮮明、遍布東北、分布全國的落子,奉天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們稱這時期的落子為“奉天落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奉天落子
  • 所屬地區 :遼寧 · 瀋陽 · 和平區
  • 遺產編號:Ⅳ-26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簡介,資料,詳情,歷史溯源,興衰過程,

簡介

“奉天落子”主要源於“唐山落子”。1908年,河北省灤縣成兆才等藝人把“對口蓮花落子”改成“拆出”小戲;1910年前後,又創造了“平腔梆子戲”;1917年把“平腔落子”帶到唐山永盛茶園演出,因此,人們將其稱之為“唐山落子”。
奉天落子的惟一正宗傳人——張賽虹奉天落子的惟一正宗傳人——張賽虹
“唐山落子”出關後,與東北民眾的習俗和欣賞需要相融合,便形成了以瀋陽(奉天)為中心、特色鮮明、遍布東北、分布全國的落子。因當時的奉天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們便稱這個時期的落子為“奉天落子”。 奉天落子是評劇最興盛的發展階段,又區別於當代評劇,屬於民族性、地域性、通俗性強的老腔老調、老戲。以大段唱腔取勝,使“板腔體”更加規範、完善。以[正調]為主,正調唱腔基本形成了基本板式、輔助板式兩部分。奉天落子作為獨立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社會、文化、欣賞、承傳、經濟、研究價值,它的創作原型和素材,為新的文藝創作提供不竭的再造源泉。在評劇藝術發展中起到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為民族、民間文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資料

奉天落子奉天落子
遺產級別: 省

詳情

奉天落子是評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段。
l923年前後,“唐山落子”發展到東北各地,以瀋陽(舊稱奉天)為活動中心,稱“奉天落子”。當時出現了花蓮舫李金順芙蓉花筱桂花花玉蘭喜彩春等大批女演員,其中以李金順成就最高,在唱腔和表演上均有新的創造。1928年她曾以時裝新戲《愛國嬌》,轟動哈爾濱。“奉天落子”演唱風格粗獷、豪放,故又有“大口落子”之稱。
在瀋陽市的很多公園裡,我們都能聽到一些近似於評劇的唱腔,與評劇比起來略顯粗獷。一些老瀋陽人和評劇專業人士知道,這種唱腔就是在瀋陽這片土地上形成的奉天落子。雖然今天的奉天落子已失去當年大批痴迷的觀眾,但很多人依然對這種久遠的唱腔充滿著眷戀和激動。直到今天,奉天落子依然保留著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瀋陽大觀茶園是奉天落子的發祥地,是評劇發展的里程碑。”日前,遼寧省文化廳企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溫志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很多專業人士對其進行了論證,充分肯定了這一論斷。同時,經專家、權威人士認定,瀋陽大觀茶園被有關部門確認為省級惟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遼寧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任光偉認為,評劇是在我省二人轉冀東蓮花落的基礎上孕育形成的。因而可以說,評劇在其形成之初,即為兩省共有的劇種。大多評劇史家把評劇的形成與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一為唐山落子時期,二為奉天落子時期。唐山落子時期,評戲尚處於形成階段,藝人尚處於半農半藝狀態。在關內演出屢屢遭到封禁,收入甚微,嚴重地制約了劇種的發展。相反,遼寧對其卻無成見,每天演出報酬豐厚。因而在唐山落子時期,遼寧即為其主要演出市場。20世紀初,瀋陽商界發現唐山落子的競爭潛力後,由業主何福臣、李震陽等於1920年在北市場興建了可供落子演出的大觀茶園。此後30年來,他們一直把它作為經濟的殿堂、培養新人的陣地,使評戲一躍成為東北以及全國的最大劇種。因而說大觀茶園是評劇成長壯大的搖籃,也可以說大觀茶園是奉天落子的發祥地。

歷史溯源

“奉天落子”於上個世紀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在瀋陽(奉天)形成,並以瀋陽(奉天)為中心迅速輻射東北其他地區。
“奉天落子”主要源於“唐山落子。”1908年,河北省灤縣成兆才等藝人把“對口蓮花落子”改成“拆出”小戲;191O年前後,又創造了“平腔梆子戲”;1917年把“平腔落子”帶到唐山永盛茶園演出,因此,人們將其稱之為“唐山落子。”
“唐山落子”出關後,與東北民眾的習俗和欣賞需要相融合,便形成了以瀋陽(奉天)為中心、特色鮮明、遍布東北、分布全國的落
子。因當時的奉天是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們便稱這個時期的落子為“奉天落子”。
“奉天落子”的形成,將評劇推到了最興盛的發展階段。她不同於當代評劇,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通俗性強的老腔、老調、老戲。其風格粗獷豪放、情感奔放;其曲調高亢明亮,她那慷慨高昂、激越豪放的唱腔十分擅長表現悲劇。且具有節奏明快,氣勢磅礴,乾淨利落,乾板奪字,一氣呵成的特點。不僅如此,演員在表演時,丹田氣十足,大口本嗓,滿口滿灌,鏗鏘有力。而女旦則是表演舞台的主角,因此,從其形成以來,湧現出了眾多的名旦和表演流派。
“奉天落子”作為一種獨立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社會、文化、欣賞、承傳、經濟、研究價值。在評劇藝術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為民族、民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文化志》、《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胡沙《評劇簡史》、崔春昌《評劇奉天落子史》等史志和專著都清楚地記載了這段歷史。遼寧曾召開過“奉天落子”學術研討會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奉天落子”所創造的行41角色、身段表演、發聲演唱、語言音韻、唱腔板式等藝術,成為了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
“奉天落子”曾在各劇種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歷史上,當她和京劇、梆子同台演出時都擔當主角,並且是整場演出的壓軸戲。當場都爭搶落子演員。其演出費也超過了其他戲種。其他戲種的很多名角,也不得不甘願傍“奉天落子”演出。“奉天落子”的創作原型和素材,也為新文藝創作提供了不竭的再創作源泉。曾幾何時。東北、華北、西南和南方等地也都“著了魔似的迷戀奉天落子”,“男女老少會唱,大街小巷相聞”,“把上海人弄得像‘瘋魔’一般”。藝人們走到哪裡就演到哪裡。他們的演出就像播種一樣,把“奉天落子”播到了全國各地,在人們心中生根開花。可以說, “奉天落子”一度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興衰過程

興———紅遍中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中國文藝舞台上最火的是什麼?當屬風靡東北、紅遍全國的奉天落子。奉天落子的源流為:蓮花落子———拆出小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現代評劇。1919年,當時的落子戲班參加了奉天地區的賑災義演和為張作霖岳母演壽戲,從此登上大雅之堂,並形成了以瀋陽為中心具有東北藝術風格的“奉天落子”。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新、老四大名旦,如金開芳倪俊聲李金順等。
1929年,芙蓉花第一次打出“奉天落子”的旗號進京演出,上演劇目有《馬寡婦開店》、《花為媒》等很受觀眾歡迎,在北京連續演了三年。“九·一八”事變後,大批落子藝人流落到北京、上海等地,奉天落子更是在關內叫響。愛蓮君等人在上海演出了69出戲,轟動整個上海灘。《評劇簡史》這樣記載:“奉天落子在上海演出,把上海人弄得像‘瘋魔’一般。”
衰———融於評劇
解放後沒幾年,奉天落子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了呢?溫志通過考證發現:奉天落子後來被評劇相融、取代了。
瀋陽解放後,東北文協評劇組接管了北市場大觀茶園的落子戲班,改為唐山評戲院,後又改為東北戲曲研究院實驗評劇團。在這個階段,評劇團提出“藝術改革”,原有的100多出奉天落子中,凡被認為有封建色彩、男女愛情生活、因果報應等內容的都不許再演,一下砍掉了60多出戲,剩下的戲要求改唱腔,在地方戲基礎上加入新歌劇。經過“改戲、改人、改制”,從此,落子開始衰落。老一代奉天落子藝人有的去藝校教學、有的改行了,奉天落子也沒人演了。
上世紀五十年代,有幾位奉天落子名角去了遼寧省戲曲學校當老師,他們後來培養出來的幾百位學員中,就有不少人會唱奉天落子,如果這些人還有興趣出來唱,那對恢復奉天落子會有很大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