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1080年–1375年)是由中世紀時期塞爾柱人入侵亞美尼亞時逃亡的亞美尼亞難民組成的國家。其位置位於地中海的亞歷山大勒塔灣(Gulf of Alexandretta,今日的土耳其南部)。

王國從1078年1375年保持獨立。奇里乞亞王國由魯本王朝(Rubenid dynasty)創立,這是巴格拉提德王朝(Bagratid )的一個分支,後者在不同時期數次登上亞美尼亞王國喬治亞王國國王寶座。 最初的首都是塔爾索(Tarsus),後來為Sis(今科贊Kozan)。奇里乞亞是歐洲十字軍的一個強大盟友。並認為自己是基督教在東方的一個基地。它也致力於保護亞美尼亞民族主義與傳統文化,因為當時亞美尼亞被其他國家所占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
  • 外文名:Armenian Kingdom of Cilicia
  • 類別:獨立公國
  • 時期中世紀中期
簡介,國旗,早期亞美尼亞移民,提格拉尼斯大帝時期,拜占庭帝國時期,魯本王朝,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出現,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與拜占庭和塞爾柱的衝突,建立王國,赫托米斯王朝,亞美尼亞與蒙古的聯盟,馬穆魯克王朝的威脅,與蒙古並肩作戰,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衰落,呂西尼安王朝統治時期,亞美尼亞人的逃散,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社會,文化,經濟,宗教,君主列表,親王,國王,

簡介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Armenian Kingdom of Cilicia)是中世紀中期一個獨立公國,由躲避塞爾柱人入侵的亞美尼亞難民建立。不同於古代的亞美尼亞王國,其地理位置不在亞美尼亞高地上,它是集中在奇里乞亞地區西北海灣的亞歷山大勒塔(今伊斯肯德倫),在今天的土耳其南部。
王國起源於1080年建立的魯本王朝(Rubenid Dynasty),它是巴格拉提德王室(Bagratid Family)的分支之一,曾多次得到喬治亞王國和亞美尼亞的王位。起初它的首都位於塔爾索(Tarsus),後來遷至西斯(Sis,今科贊Kozan)。奇里乞亞是十字軍的有力同盟,並自視為基督世界在東方的前哨站。奇里乞亞也是亞美尼亞文化的中心,因為此時亞美尼亞處於他國控制之下。
1198年,隨著魯本王朝的“傑出者”萊翁一世(Levon the Magnificent,Leo I, King of Armenia)加冕,奇里乞亞亞美尼亞建立王國。(另見萊翁一世親王Leo I, Prince of Armenia)
1226年,王位經由扎貝爾女王(Queen Zabel)的第二任丈夫赫托姆一世(Hetum I),傳給了赫托米斯(Hetumids)。當蒙古鐵騎橫掃大半個中亞中東,赫托姆及其繼任者赫托米斯都積極尋求結成亞美尼亞—蒙古聯盟,以對抗共同的敵人穆斯林,尤其是馬穆魯克王朝
十三、十四世紀時,十字軍國家早已分崩離析,蒙古人也改宗信仰伊斯蘭教,亞美尼亞王國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面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長期進犯,加上王國的呂西尼安王朝(Lusignan Dynasty)陷入宗教內亂,王國最終於1375年滅亡。
和歐洲國家之間經濟和軍事上的交往,給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社會帶去了西方的影響。貴族階層在很多方面吸收了西方文化,例如騎士制度、服飾風格、以及法語的普及。並且在原有的傳統社會結構上發展起來的奇里乞亞社會,變得更接近於西方的封建制度。十字軍則從亞美尼亞人那裡學到了諸如築城學和建築學之類的實用技藝。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經濟,阿亞斯港(Ayas)是東西方之間重要的貿易中心。
萊翁二世幫助奇里乞亞的經濟得到發展,並和歐洲發展國際貿易。。比薩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在13世紀與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簽訂條約,在阿亞斯(Ayas)建立了殖民地。 馬可波羅,於1271年從阿亞斯開始了前往中國的旅途。

國旗

國徽
首都
塔爾索 (第一個首都)、Sis
官方語言

早期亞美尼亞移民

提格拉尼斯大帝時期

亞美尼亞人在奇里乞亞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在提格拉美斯大帝(Tigranes the Great)的統治下,王國的版圖一度擴張到大半個黎凡特
公元前83年,因一場血腥的內戰而實力嚴重削弱的塞琉古貴族表示願意向亞美尼亞國王效忠。提格拉尼斯隨後征服了腓尼基(Phoenicia)和奇里乞亞,結束了塞琉古帝國的統治。王國南部邊境最遠曾達到今天的阿克(Acre)。許多被征服地區的居民都被強制遷往新建的提格蘭納科特(Tigranakert)。在王國鼎盛時期,提格拉尼斯的帝國西起安納托利亞,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北起裏海,南到地中海。提格拉尼斯的政府腳步最遠達到帕提亞(Pathia)首都埃克巴坦(Ecbatana)。
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征服了奇里乞亞,劃為東部的一個行省。

拜占庭帝國時期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奇里乞亞屬於拜占庭帝國管轄。
公元六世紀,亞美尼亞人遷至拜占庭帝國定居,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軍隊中效力,有的甚至成了將軍。
七世紀時,阿拉伯人的入侵使得奇里乞亞落入穆斯林手中。但是穆斯林對安納托利亞的控制並不長久。
965年,拜占庭皇帝尼基法拉斯二世·福卡斯(Nicephorus II Phocas)奪回了奇里乞亞。阿拉伯人的侵略使得許多亞美尼亞向西逃難進入拜占庭境內。為了加強對東方領土的掌控,帝國採用向這些地區移民的政策:驅逐奇里乞亞的穆斯林,鼓勵敘利亞和亞美尼亞的基督徒定居。巴西爾二世(Basil II)試圖向南推進到瓦斯普拉坎(Vaspurakan)和敘利亞,一系列軍事行動的結果是亞美尼亞人進入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和奇里乞亞的多山地區。
巴格拉提德王朝倒台以後,亞美尼亞人無法在亞美尼亞高地重建一個獨立的國家,因為這裡仍然被外國人統治者。
1045年,拜占庭正式兼併亞美尼亞王國。帝國試圖進一步向東部地區移民,因此這一時期數量龐大的亞美尼亞移民進入奇里乞亞。一些亞美尼亞人在拜占庭擔任軍隊和政府官員,管理拜占庭帝國的東部邊境的重要城市。塞爾柱土耳其的統治在亞美尼亞人向奇里乞亞移民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064年,阿爾普·阿斯蘭(Alp Aslan)率領塞爾柱土耳其人進入亞美尼亞,攻占了阿尼(Ani)。七年後,塞爾柱土耳其人在凡湖北部的曼茲科特戰役(Manzikert)擊敗拜占庭皇帝羅曼努斯一世·第歐根尼(Romanus I Diogenes)率領的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阿爾普·阿斯蘭的繼任者馬利克沙一世(Malik-Shah I,艾哈邁德·桑賈爾之父)進一步擴張了帝國的疆域。他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徵收高額賦稅。大牧首格里高利二世(Gregory II the Martyrophile)和帕塞格主教(Parsegh of Cilicia)都曾要求降低賦稅,塞爾柱土耳其也同意赦免一部分稅額。但是馬利克沙的繼任者又恢復了苛稅,此舉使得大批亞美尼亞人流亡進入拜占庭和奇里乞亞。一些亞美尼亞貴族藉機自立為王,另一些仍然臣服於拜占庭,至少名義上如此。亞美尼亞領主中最成功一位當屬費拉雷多斯·布拉查米奧斯(Philaretos Brachamios),他參加過曼茲科特戰役,時任羅曼努斯皇帝的將軍。
1078年1085年間,費拉雷多斯建立公國,北起馬拉蒂亞(Malatia),南至安條克,西起奇里乞亞,東至埃德薩(埃澤薩)。他吸納了眾多亞美尼亞貴族,分封給他們土地和城堡。但是甚至在1090年他去世之前,公國就開始解體,並最終被周邊國家瓜分。

魯本王朝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出現

魯本(Ruben)是一位亞美尼亞貴族,在收到費拉雷多斯的邀請後也加入了後者建立的公國。魯本與巴格拉提德末代國王加吉克一世(Gagik I)有著緊密關聯:加吉克應拜占庭皇帝邀請前往君士坦丁堡時,魯本陪他一同前往。但是拜占庭皇帝根本不打算和加吉克商洽什麼和平,而是迫使後者割讓了亞美尼亞領土,並將其流放。加吉克後來遇刺身亡。1080年,加吉克遇刺後,魯本組織了一支亞美尼亞軍隊反抗拜占庭帝國。很多亞美尼亞貴族聞訊加入其麾下,這就為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095年魯本去世,其子君斯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繼續領導魯本王朝。公國的中心位於巴德茲伯德(Bardzrberd)和凡卡(Vahka)。在奇里乞亞地區也還有別的亞美尼亞公國,例如赫托米斯王朝,是由前拜占庭將軍奧森(Oshin)建立,中心位於奇里乞亞間道(Cilician Gates)南端的蘭普倫(Lampron)和巴巴倫(Babaron)。為了爭奪奇里乞亞地區的霸主權力,魯本王朝和赫托米斯王朝衝突不斷。此外還有很多亞美尼亞貴族定居在馬拉什(Marash)、馬拉蒂亞和埃德薩附近。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

君士坦丁一世在位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爆發。一支從西方到來的歐洲軍隊橫越安納托利亞和奇里乞亞前往耶路撒冷,亞美尼亞人因此獲得了一位強有力的盟友。十字軍領袖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de Bouillon)被認為是亞美尼亞的救星。君士坦丁把十字軍的到來看作是一次鞏固自己統治的絕佳機會,可以藉助十字軍的力量摧毀拜占庭在奇里乞亞的一些要塞。十字軍的干預,無論是直接的軍事打擊,還是間接地建立國家,保證了奇里乞亞不受拜占庭和土耳其的威脅。亞美尼亞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十字軍幫助,正如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在羅馬教會(Ecclesia Romana)上描述的那樣:
亞美尼亞城堡亞美尼亞城堡
“在亞美尼亞人民為天主教會和基督世界所做的貢獻中,尤其應當讚揚的是,當天主的戰士為聖地而戰時,亞美尼亞人民以無與倫比的熱情、喜悅和信仰去幫助他們,給他們馬匹、補給和支援,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都不曾做到的。亞美尼亞人民在聖戰中展現出了崇高的勇氣和忠誠!”
為了表達對亞美尼亞盟友的感激之情,十字軍尊稱君士坦丁為“英雄”(Comes)和“公爵”(Baron)。亞美尼亞和十字軍之間的友誼通過聯姻得到了增強。埃德薩伯爵約瑟林一世(Joscelin I)娶君士坦丁的女兒為妻,戈弗雷的兄弟鮑德溫則娶了君士坦丁的侄女,也就是君士坦丁的兄弟索羅斯(T’oros)的女兒。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亞美尼亞和十字軍時而是盟友,時而又是對手。

與拜占庭和塞爾柱的衝突

君士坦丁之子索羅斯一世於1100年繼位。索羅斯在位期間,同時面臨拜占庭帝國和塞爾柱土耳其的壓力,擴張了魯本王朝的領地。在消滅了西斯城內的拜占庭軍隊後,他把首都從塔爾蘇斯遷至西斯。1112年,他奪取了西其斯特拉城堡(Castle of Cyzistra)。統治該城堡的三個拜占庭兄弟是當年謀殺亞美尼亞末代國王加吉克二世的兇手,索羅斯殺死了他們為加吉克報仇。至此,隨著魯本王朝的崛起,一個中央集權的亞美尼亞政權建立。在整個十二世紀,奇里乞亞亞美尼亞都已經非常接近一個統治王朝,並且和拜占庭帝國衝突不斷。
十二世紀時安納托利亞地區勢力圖十二世紀時安納托利亞地區勢力圖
1129年,索羅斯的兄弟萊翁繼位,是為萊翁一世。萊翁將奇里乞亞的沿海城市併入亞美尼亞的版圖,鞏固了亞美尼亞在商業往來領域的地位。在這一時期,亞美尼亞和塞爾柱土耳其的敵對仍在繼續。而關於阿曼(Amanus)南部的一些堡壘的歸屬問題,亞美尼亞與安條克公國也時有摩擦。在這種背景下,拜占庭皇帝約翰二世(John II)在1137年率軍攻占了奇里乞亞平原上大多數的城鎮。拜占庭人俘虜了萊翁,並把他和其他一些家族成員關押在君士坦丁堡,其中包括萊翁的兒子魯本和索羅斯。三年後萊翁死在獄中。魯本在獄裡先被弄瞎,後來被殺死。但是萊翁的另一個兒子索羅斯(索羅斯二世)在1141年成功逃離,他返回奇里乞亞領導反抗拜占庭的鬥爭,並最終成功趕走了拜占庭的入侵。1158年,索羅斯與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交惡。1151年,亞美尼亞教會牧首把教區遷至克魯姆克拉(Hromkla)。魯本二世、穆萊(Mleh)和魯本三世分別於1169、1170和1175年統治奇里乞亞亞美尼亞。

建立王國

1187年,萊翁一世的孫子,魯本三世的兄弟萊翁繼位,是為大公萊翁二世。他同科尼亞(Konya)、阿勒頗以及大馬士革的領主交戰,為公國增添了新的領地,把控制的地中海海岸線延長了一倍。同年,薩拉丁擊敗耶路撒冷王國,導致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爆發。萊翁二世藉機加強了與歐洲國家之間的關係。奇里乞亞亞美尼亞在這一地區的顯著地位可以從1189年教皇克萊蒙三世(Clement III)寫給萊翁和大牧首格里高利四世的信中看出,在信中他請求亞美尼亞為十字軍提供軍事及經濟上的支助。為了感謝亞美尼亞的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把亞美尼亞從公國提升為王國。1199年1月6日,是亞美尼亞人慶祝聖誕節的一天,萊翁二世在塔爾蘇斯教堂舉行加冕儀式,敘利亞雅各布派牧首(Syrian Jacobite Patriarch)、塔爾蘇斯大主教、以及許多教會和軍界的重要人物都參加了這次典禮。東正教會大牧首格里高利六世親自為萊翁加冕,神聖羅馬帝國的大主教美因茨的康拉德(Conrad of Mainz)獻上綴有代表皇帝亨利六世的獅子紋章的飾帶,萊翁正式成為奇里乞亞亞美尼亞國王萊翁一世。由於他對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他被稱為“傑出者”萊翁。亞美尼亞國力的增長使得王國成為鄰接的安條克公國的重要同盟,促使兩國間的貴族相互聯姻。但是萊翁逐漸顯露出掌控安條克的野心,而這一點是拉丁王國所不能容許的。這一矛盾最終導致了安條克王位繼承戰爭。
亞美尼亞騎士亞美尼亞騎士
1219年,雷蒙德·魯本(Raymond Roupen)競爭安條克的王位失敗,萊翁的女兒扎貝爾被推舉為的新的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統治者,並由巴格拉斯的亞當(Adam of Baghras)攝政。亞當遇刺身亡後,赫托米斯家族的巴巴倫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 of Baberon)繼任攝政職位。為了抵禦塞爾柱人的侵襲,君士坦丁尋求與安條克公爵波希蒙德四世結盟。扎貝爾女王和波希蒙德的兒子菲利普的結姻鞏固了兩國間的政治聯盟。然而對於亞美尼亞來說,菲利普的思想過於拉丁化,不願意接受亞美尼亞教會的規矩。1224年,菲利普因為盜竊王冠上的珠寶被囚禁在西斯,並在數月後被毒殺。扎貝爾決意去當修女,但在1226年被迫嫁給君士坦丁的兒子海屯,海屯因此成為國王海屯一世。

赫托米斯王朝

奇里乞亞最強大的兩個家族,魯本家族和赫托米斯家族,從此結為一體,結束了一個世紀以來兩大家族的政治鬥爭,赫托米斯家族掌控了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主導權。儘管1226年海屯的加冕意味著一個統一的亞美尼亞國家誕生,但亞美尼亞人仍然面臨外部的諸多挑戰。為了給兒子報仇,安條克公爵波希蒙德轉而與塞爾柱蘇丹凱庫巴德一世(Kayqubad I)結盟。後者占領了塞琉西亞(Seleucia)以西的一些土地。即使在當時亞美尼亞的貨幣上,也是一面印著海屯的名字,另一面印著蘇丹的名字。

亞美尼亞與蒙古的聯盟

在扎貝爾女王和海屯聯合執政時期,蒙古大軍在成吉思汗及其繼任者窩闊台的領導下迅速從中亞進入中東,攻占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兵鋒直指埃及。1243年6月26日,蒙古軍隊在與塞爾柱土耳其的交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蒙古入侵對於亞美尼亞民族而言無疑是一次災難,但是對奇里乞亞而言卻並非如此:海屯很有前瞻性地選擇了與蒙古結盟。1247年,他派自己的兄弟斯慕派(Smbat)去哈拉和林(Karakorum)的蒙古宮廷商討結盟事宜。1250年斯慕派返回,傳達了蒙古人的意見:奇里乞亞可以保持主權完整,蒙古人願意提供軍隊幫助亞美尼亞人奪回被塞爾柱人攻陷的要塞。1253年海屯親自前往謁見了新的蒙古可汗蒙哥。蒙哥向海屯承諾,蒙古境內的亞美尼亞教堂和修道院一律免稅。在海屯這一次往返的旅程中,他都經過了亞美尼亞地區,尤其當他返回的時候在那裡停留了更長時間,當地的一些伯爵和主教都紛紛來拜訪他。1259至1260年,亞美尼亞軍隊一直都在旭烈兀的軍隊中效力,征服敘利亞地區。根據阿拉伯歷史學家的記載,海屯和他的軍隊在旭烈兀攻占阿勒頗時犯下了屠殺及縱火等罪行。

馬穆魯克王朝的威脅

與蒙古征服同時,馬穆魯克取代了先前的阿尤布王朝(Ayyubid),並分別於1250和1253年控制了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填補了由於阿拔斯王朝和阿尤布王朝倒台造成的權力真空。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也藉機擴張了自己的領地,卡帕多西亞、美索不達米亞及敘利亞的重要貿易線路都被亞美尼亞所控制,這更使得亞美尼亞王國成為馬穆魯克王朝的侵略目標。另外亞美尼亞和馬穆魯克也為了香料貿易的控制權展開經濟戰。1266年,出於將十字軍從中東徹底掃除的意圖,馬穆魯克領袖拜巴爾正式對十字軍宣戰。同年,拜巴爾要求亞美尼亞放棄對蒙古的效忠對馬穆魯克王朝效忠,並把那些在臣屬於蒙古時攻占的土地交給馬穆魯克管理。面對馬穆魯克的威脅,海屯前往位於波斯的伊兒汗國尋求幫助。但是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裡,馬穆魯克的軍隊已經在蘇丹曼蘇爾·阿里(Al-Mansur Ali)和指揮官嘉拉溫(Qalawun)的帶領下侵入奇里乞亞,並在一場決戰中擊敗了亞美尼亞軍隊,海屯的兒子索羅斯在混戰中被殺,另一個兒子萊翁被俘。這場戰鬥被稱為“馬力的災難”(Disaster of Mari)。海屯只好交付了大量的贖金,並把一些要塞交給馬穆魯克王朝,以換取兒子被釋放。1268年奇里乞亞大地震進一步加深了國家的危局。
1269年,海屯讓位於兒子萊翁。後者被迫答應每年繳納大量歲貢給馬穆魯克。即使如此,馬穆魯克軍隊仍然是不是侵犯奇里乞亞邊境。1275年,馬穆魯克大軍不宣而戰,亞美尼亞人毫無還手之力。馬穆魯克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塔爾蘇斯,焚燒了皇家宮殿和索菲亞教堂,劫掠了大量財富,15000名平民慘遭屠戮,還有10000人被抓回埃及當了奴隸。至於阿亞斯的居民則幾乎無一倖免。
1281年,蒙古-亞美尼亞聯軍在第二次霍姆斯戰爭中被馬穆魯克擊敗,亞美尼亞被迫向馬穆魯克妥協。1285年,面對嘉拉溫的強大攻勢,亞美尼亞不得不又一次接受了許多不平等條款,簽訂了為期十年的停戰協定。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必須轉讓一些要塞給馬穆魯克王朝,並且不允許在領地內修建防禦設施;亞美尼亞必須與埃及進行貿易,這樣就打破了教皇下令的貿易禁運;另外亞美尼亞還必須繳納一百萬迪拉姆的年貢。儘管如此,馬穆魯庫仍然頻繁襲擊奇里乞亞亞美尼亞領地。1292年,埃及馬穆魯克蘇丹阿什拉夫·卡里勒(Al-Ashraf Khalil)率軍洗劫了赫羅姆克拉(Hromkla),迫使大主教逃往西斯。海屯二世被迫割讓貝斯尼(Besni)、卡赫拉曼馬拉什(Marash)和托普拉卡勒(Toprakkale)給土耳其。1293年,他把王位交給兄弟索羅斯,是為索羅斯三世,自己進了修道院。

與蒙古並肩作戰

1299年,海屯二世又一次面臨馬穆魯克的威脅,向伊兒汗國的合贊可汗求援。合贊立刻帶兵前往敘利亞,並請來賽普勒斯的法蘭克人一起對抗馬穆魯克。蒙古人先是攻占了阿勒頗,並在這裡和海屯會合。亞美尼亞軍隊中包括了聖殿騎士和醫院騎士,他們參與了後來的進攻。1299年12月23日,聯軍在瓦迪卡贊達戰役(Battle of Wadi Al-Khazandar)中擊敗馬穆魯克。蒙古軍隊隨後撤軍,馬穆魯克便重新集結了起來,於1300年5月奪回了失地。
1303年,蒙古80000人的大軍試圖再一次攻占敘利亞,但是先於3月30日在霍姆斯被馬穆魯克擊敗,又於4月21日的沙法戰役(Battle of Shaqhab)被馬穆魯克重創。這次遠征也是蒙古最後一次大規模西征。1304年5月10日,合贊去世,基督徒收復聖地的最後希望也隨之消散。
海屯二世儘管讓位給了萊翁三世,自己去了修道院,但是他又從修道院裡出來幫助萊翁抵禦馬穆魯克的入侵。1307年,兩位亞美尼亞國王會見了蒙古的使者布拉骨(Bularghu),布拉骨剛剛改宗伊斯蘭教,於是謀殺了亞美尼亞國王。海屯的兄弟奧森聞訊,立刻展開行動,擊敗了布拉骨,後者逃回了伊爾汗國。迫於亞美尼亞方面的壓力,完者都處決了布拉骨。奧森返回塔爾蘇斯加冕為新的亞美尼亞國王。
赫托米斯家族繼續在奇里乞亞的統治,直到1341年萊翁四世被一群暴民殺死。萊翁四世與賽普勒斯結成了同盟,亞美尼亞從此開始了法蘭克呂西尼安家族的統治,但是仍然不能抵擋馬穆魯克的入侵。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衰落

呂西尼安王朝統治時期

亞美尼亞與12世紀定居賽普勒斯島的呂西尼安家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賽普勒斯沒有法蘭克人的存在,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可能也會處於需要而在那裡建立統治。1342年,萊翁的侄子居伊·德·呂西尼安(Guy de Lusignan)加冕為亞美尼亞國王君士坦丁二世。居伊和他的兄弟約翰崇尚拉丁文化,對羅馬教會無比虔誠,因此他們試圖在亞美尼亞推行天主教,引入歐洲的一些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亞美尼亞貴族大都接受了呂西尼安家族帶來的歐洲風俗,但是下層農民卻抵制這種改變,並最終演變成暴動。
君士坦丁二世君士坦丁二世
1343到1344年,當亞美尼亞人還在反抗呂西尼安家族的統治時,馬穆魯克開始了新一輪入侵。亞美尼亞王國向歐洲的教友們頻繁求援,希望發起新的十字軍東征,但是歐洲各國對亞美尼亞的危機見死不救。在這種情況下,1374年西斯淪陷,1375年嘎班要塞(Gaban)失守,國王萊翁五世帶著女兒女婿倉皇出逃,亞美尼亞王國滅亡。萊翁五世逃到了歐洲,奔走呼號試圖發起十字軍,但是在各種努力化為徒勞後,他於1393年客死巴黎。1396年,亞美尼亞國王的名號傳給了萊翁五世的侄子,也是賽普勒斯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從此,亞美尼亞國王、賽普勒斯國王和耶路撒冷國王的名號合而為一,一直傳到今天,由薩伏伊王室繼承。

亞美尼亞人的逃散

儘管馬穆魯克征服了奇里乞亞,卻不能控制住該地區。土耳其人後來因為帖木兒西征遷居在此。30000名較富裕的亞美尼亞人逃往賽普勒斯,一些商人向西逃入歐洲各國,而那些底層的亞美尼亞人則只能留在奇里乞亞接受土耳其人的管理。
16世紀,奇里乞亞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領地,並在17世紀建立阿達納省(Adana Vilayet)。奇里乞亞對於亞美尼亞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地方,因為那裡在很長時間內保留了亞美尼亞文化的特徵。1909年的阿達納大屠殺使得奇里乞亞亞美尼亞人紛紛逃離,現 在這些人的後代一部分是僑民,另一部分是位於黎巴嫩的奇里乞亞神聖教會(Holy See of Cilicia)的成員。雄獅作為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標誌,如今仍然是亞美尼亞國家的象徵保留在盾徽上。

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社會

文化

從人口組成上來看,奇里乞亞亞美尼亞是由亞美尼亞人組成統治階級,並包含猶太人、穆斯林、希臘人和各種歐洲民族。這種多民族的環境,加上與歐洲人在經濟政治領域的溝通,尤其是與法蘭西之間的交流,給亞美尼亞文化帶來許多深遠影響。奇里乞亞貴族接受了西歐的騎士制度、服飾風格、以及一些法語名稱,這使得奇里乞亞社會更類似於西方封建制度而非傳統的亞美尼亞文化。騎士間的競技比賽也仿照歐洲的方式在奇里乞亞流行起來。西方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兩個新的字母的加入,以及一些拉丁詞語加入亞美尼亞語言。
其他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則對西方文化嗤之以鼻,他們不願意接受羅馬天主教或者希臘正交。亞美尼亞和西歐的文化交流不是單方向的,很多參加十字軍的歐洲貴族在返鄉時也帶去了亞美尼亞人的建築工藝。歐洲人從亞美尼亞的泥瓦匠那裡學到了建築城堡和教堂的技術。大多數亞美尼亞城堡都具有如下特徵:建立在岩石山坡上,圍有城牆和高塔。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堡就借鑑了這些經驗。在這一時期還誕生了一些藝術作品,特別是托羅斯·羅斯林(Toros Roslin)的泥金抄本,他於13世紀是曾在赫羅姆克拉做這項工作。

經濟

由於占據地中海東海岸這一極佳的位置,奇里乞亞亞美尼亞正好位於中亞到波斯灣的連線處,控制許多貿易線路,發展成為繁榮富庶之地。王國因此在香料貿易方面極為重要,其他很多重要貿易商品也經由奇里乞亞亞美尼亞出口。
萊翁一世在位時期,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與西歐各國的貿易往來得到加強:萊翁確立了與比薩、熱那亞、威尼斯以及法蘭克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的貿易協定,並給予他們某些特權,比如免除關稅,以換取他們的商貿往來。在阿亞斯、塔爾蘇斯、阿達納和馬密斯特拉(Mamistra),都有歐洲商人的集聚地,並且有自己的教堂、法院和貿易站。法語是亞美尼亞貴族的第二語言,義大利語卻是奇里乞亞經貿的第二語言,因為義大利城邦在奇里乞亞經濟方面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阿亞斯作為王國主要的海岸城市,在萊翁一世統治時是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在阿亞斯的市場上,既有從亞洲運來的香料、絲綢、羊毛衫、地毯、珍珠,也有從歐洲運來的成衣和金屬製品。馬可·波羅就是於1271年從阿亞斯出發前往中國的。
13世紀索羅斯王統治時期,亞美尼亞鑄造了自己的錢幣。金幣叫做Dram,銀幣叫做Tagvorin,由西斯和塔爾蘇斯的皇家鑄幣廠鑄造。其餘的外國貨幣也可以在亞美尼亞的市場上流通。

宗教

當亞美尼亞高地成為拜占庭和塞爾柱土耳其爭鋒的戰場時,亞美尼亞使徒教會(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的教區跟著它的人民離開了那裡。1085年,教區首次轉移到卡帕多西亞的錫瓦斯(Sivas),當時該地區已經存在一個亞美尼亞人聚居地。隨後教區搬到西里西亞的不同地方:1062年在塔夫布魯爾(Tavbloor);1066年在德扎門達夫(Dzamndav);1116年在德索夫克(Dzovk);1149年在赫羅姆克拉。萊翁一世統治時期,大主教定居赫羅姆克拉,由14名主教協助他管理王國內的亞美尼亞教會,這個數字後來有所增長。在塔爾蘇斯、西斯、阿納扎巴(Anazarba)、蘭普倫和馬密斯特拉都設有主教。當時在奇里乞亞有超過60座修道院,但是它們中的絕大多數的確切位置都不知道在哪兒。
亞美尼亞教堂亞美尼亞教堂
1198年,西斯大主教格里高利六世宣布亞美尼亞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聯合。但是由於當地神職人員和普通民眾的反對,這份聲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西方教會向奇里乞亞亞美尼亞派出了許多傳教士以彌合裂痕,但是收效甚微。方濟各會積極參與到此事務中,孟高維諾(John of Monte Corvino)還於1288年親自到過奇里乞亞亞美尼亞。
海屯二世在退位後就去當了一名方濟各會教士。不得不承認羅馬教會在團結兩個教派這方面所做努力不夠。1261年在阿克,一名亞美尼亞代表對此有這樣的評論:
“羅馬教會有什麼資格凌駕於其他使徒教會之上?以十二使徒為例,我們甚至可以對你們天主教會做出審判,但你們卻沒有權力否認我們的判決!”
1293年馬穆魯克洗劫赫羅姆克拉,教區移至西斯。1441年,時隔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覆滅多年之後,西斯大主教格里高利九世在佛羅倫斯大會(Council of Florence)上宣布亞美尼亞教會與羅馬教會合併。這直接導致了亞美尼亞教會的分裂:基拉科斯一世(Kirakos I Virapetsi)將教區移至埃克米亞德贊(Echmiadzin),不承認西斯教會的合法地位。

君主列表

親王

國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