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傳說

天壇傳說

天壇傳說是北京市的傳統民間文學

2010年5月18日,中國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民間文學類別的第一項:由北京市崇文區申報的“天壇傳說”入選。

2011年5月23日,天壇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壇傳說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I-85
  • 遺產類型民間文學
  • 申報地區:北京市東城區
  • 俗稱:壇根兒傳說
  • 傳說:《龍晴金魚》、沈萬三腳跺金魚池
  • 總面積:273萬平方米
傳說內容,景物傳說軸,壇根傳說,人物傳說,傳承意義,食物,
天壇傳說
天壇初建是合祀天地的場所,故名天地壇,這從現今天 壇壇牆的形狀仍可看出。其壇牆有內外兩重,都是南方北 圓,正符合我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雖然從嘉靖九年改為天地分祀,在北郊另建了地壇,而天壇的圍牆並未改動。
1.傳說的創作,一般是有現實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為依據,其體裁特點是解釋性的。而天壇的民間傳說中,有一些在流傳中顯然突破了傳說體裁特點的限制,雖然也還保留著某些解釋性的痕跡,卻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益母草的傳說”。清乾隆年間汪啟淑著《水曹清暇錄》里就有關於天壇益母草的記載,
清道光時麟慶著《鴻雪因緣圖記》中有《天壇採藥》一章,清吳長元著《宸垣識略》中也有此傳說的記載,這說明,民間早就有關於益母草的種種傳聞,逐漸被民眾附會到天壇的傳說中來了。再如《甘泉天壇的甜水井》的傳說,也是有淵源來歷的,清人王士禎曾做詩:“京師土脈水甘泉,顧渚春芽枉費煎。只有天壇石 好,清波一勺買千錢。
2.明清兩代帝王“祭天”和“祈谷(谷)”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總面積273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圜丘是每年冬至日“大祀”祭天之處,祈年殿是每年正月第一個辛日“祀皇天上帝”、“為民祈谷”之處。圜丘和祈年殿建造在南北縱軸線上,其間用寬30米和高於地面4米的磚砌大道相聯,大道兩旁種植松柏樹,造成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主要均為圓形大殿,藍色琉璃瓦頂高38米,坐落在三層漢白玉石壇-——祈谷壇上。殿身中央四柱代表四季,外圍兩排各12根柱,分別代表12個月和12個時辰。天壇是中國現存精美的古建築群之一。現闢為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傳說內容

景物傳說軸

景物傳說或風物傳說,在中國特別發達。老百姓把自己家鄉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賦予靈性,創造出美麗動人的傳說,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壇的景物也一樣,成為老百姓口頭創作的重要題材。對於北京地區的老百姓來說,天壇是皇帝與天對話的地方,是個神聖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築都充滿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築的構成都由“天”主宰,體現著“天為陽,地為陰”“天圓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觀念。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天壇景物傳說題材的天壇建築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屬於人造物,工匠們把建築科學與人文理念融為一體。我們看到,天人感應觀念的融入,為天壇的景物傳說塗上了一層神奇和神秘的色彩。

壇根傳說

壇根兒”是北京老百姓對天壇周邊地區的稱呼,以天壇為中心,北有金魚池、西有天橋、東有法塔和四塊玉、南有筒子河,這些地方俗稱“壇根兒”,歷來都是普通勞動者的聚居之地。在這裡流傳的傳說很多,如《金魚池龍鬚溝》、《龍晴金魚》、《沈萬三腳跺金魚池》等,反映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被稱為“壇根兒”的天壇周邊地區的一些傳說,被逐漸附會、納入、融合或兼併到了天壇傳說的系統中,從而豐富、擴大了天壇傳說的內容和領地。從“壇根兒”的傳說中,我們發現,隨著社會的進步,天壇傳說中神聖性的部分,受到現實生活變革的制約,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而屬於世俗性的部分,則逐漸擴大,越來越多。

人物傳說

歷代帝王天壇致祭活動的逸聞軼事,近現代歷史人物的有關行跡,歷來成為市民的街談巷議,在坊間廣為流傳。在這類傳說中看到的乾隆光緒等封建帝王,都是民眾通過一兩件事情來展現,而不是對這些人物的整體描寫,不可避免地偏離人物或史實本身,有一定程度的虛構。但在這些傳說里,老百姓對這些人物有自己的褒貶評價,有時不免黑白分明,臉譜化了,但他們所表達的無疑是平民的立場和觀點,跟正史不會一樣。而這正是這類傳說的價值所在。

傳承意義

天壇的由來》、《天壇建立之說》、《建祈年殿的故事》、《嘉靖重修祈年殿》等傳說,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皇家與天壇千絲萬縷的聯繫。如《神童相助修圜丘傳奇》中講述說,乾隆擴建圜丘時,一個要飯的小童,幫助工匠們畫出“九九祭壇圖”,完成了皇上要求的“從壇面到台階,所用石料都應是九或九的倍數”,闡釋了天壇建築中的“九”的象徵意義。這些傳說中國古代傳說

食物

王士禎的一首詩中就寫道:
“京師土脈水甘泉,顧渚春芽枉費煎。只有天壇石好,清波
一勺買千錢。”價格也真夠貴的。此外,天壇的沙參、益母膏、
龍鬚菜也曾很出名。龍鬚菜本為一種普通野菜,但因康熙特 別喜歡吃天壇的龍鬚菜,並列為御膳房貢品,一下子竟然身價百倍,不到京城著名的大飯館,人們就吃不到它。到同治 時,天壇龍鬚菜不再入宮,達官貴人們也就不再光顧它了。天 壇的沙參與益母膏是貨真價實的好藥材。龍其是益母膏,一 度為北京名產,曾被洋商看中,是我國最早的出口商品之一。
益母膏的主要原料益母草,本是野生的。天壇神樂觀的道士 將野生藥草移到天壇內刻意栽培,當然長得更好,藥效更大。 北京一首竹枝詞就寫道:
“方莖紫萼產天壇,芟草熬膏性入
肝。療血補虛能益母,兒將買去孝何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