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日語:天城型巡洋戦艦、あまぎがたじゅんようせんかん)是日本海軍“八八艦隊”計畫的主力之一。也是在長門級戰列艦的艦體基礎上加裝一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布置與加賀級戰列艦相似,可以說是加賀級的輕裝甲快速型,減簿裝甲,舷側裝甲帶採用傾斜式設計,取消了以往日本戰艦水平裝甲延伸到舷側水線以下的“穹甲結構”。副炮全部都在同一層甲板。天城級的假想對手是美國海軍的6艘列剋星頓級戰列巡洋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 外文名:あまぎがたじゅんようせんかん
  • 別稱:天城型巡洋戦艦
  • 本質:日海軍“八八艦隊”計畫主力
  • 標準排水量:41250噸
型號數據,綜述,技術數據,艦船情況,華盛頓條約,八八艦隊,

型號數據

綜述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加賀“級的戰列巡洋艦版本,航速由於被安裝了更多的鍋爐而大為提高,最高航速為30節。火力上“天城級”同先前開工的“加賀級”戰列艦是完全相同的,同為五座雙聯裝“40公分”炮塔。兩型戰列艦的區別在於裝甲設計,“天城級”在裝甲防護上要明顯弱於“加賀級”,不僅沒有後者所擁有的主裝甲帶後直接鋪設在輪機艙壁上的3英寸裝甲而且水平裝甲的最大厚度也僅為4英寸,炮座、炮塔上的防護也比之後者要弱許多。更重要的是在最大厚度裝甲帶的覆蓋面積和裝甲總質量上“天城級”也明顯遜於“加賀級”,不過日本海軍對“天城級”的定位本就是戰列巡洋艦,所以這些忽視生存能力的設計也並沒有招致太大的非議。1920年12月6日,“天城級”的首艦和二號艦“赤城號”同時在橫須賀和吳港海軍工廠鋪設龍骨;但是三號艦“愛宕”號以及四號艦“高雄”號則拖到次年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才開工建造。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技術數據

該級艦性能數據: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滿載排水量:47000噸
全長:251.8米
水線長度:234.7米
最大舷寬:30.8米
最大吃水:9.4米
主機最大輸出:131200馬力
最大設計航速:30節、14節航速下航程8000海里
防 護:舷側主裝甲帶10英寸、艏艉1.85英寸到3英寸英寸、主水平裝甲1.3英寸到3.9英寸、主炮塔正面9英寸四周6英寸、炮座11英寸到9英寸、指揮塔14英寸
武備:主炮:雙聯裝410毫米45倍徑主炮五座
副炮:140毫米50倍徑舷側炮廓式副炮二十門
高炮:80毫米40倍徑高射炮四門
雷擊: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八管

艦船情況

“天城”號:1920年12月16日開工,橫須賀造船廠。1922年12月15日按照《華盛頓條約》的許可決定以航空母艦的最終面貌被恢復建造。1923年1月8日開始航母改建。1923年9月1日關東大地震發生船體遭到徹底破壞。1924年4月14日,經過堪察證實已無修復價值於是被廢棄。1924年解體。
“赤城”號:1920年12月16日開工,吳港海軍造船廠。1923年因為《華盛頓條約》的緣故改建成航母。1927年3月25日一一艘航母的面貌完成。1942年6月6日於中途島海戰中被擊沉。1942年9月25日除籍。
“高雄”號:1921年11月底開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計畫。1925年解體。
“愛宕”號:1921年12月初開工。1924年4月14日宣布取消建造計畫。1925年解體。

華盛頓條約

1920年華盛頓裁軍會議召開,對美、英、、意五個主要海軍國家的戰艦噸位、火力和總噸位進行了限制。以英美海軍的525000噸為標準,五國按照10:10:6:3.5:3.5的比例建造主力艦和巡洋艦。戰列艦噸位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356mm)。按照這個標準,長門級戰列艦屬於被條約禁止的艦型。列強要求日本終止該級戰列艦的建造,並銷毀已下水但未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日本藉口國內的小學生已為建造該艦捐款並且該艦已經建成,如果廢棄將引起國民的不滿,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美英最終同意日本將陸奧號建成,天城級已接近完工的頭兩艘(天城、赤城)可以改裝為航母,但是加賀級戰列艦必須銷毀。作為補償,日本同意美英也建造16英寸口徑主炮的戰列艦(科羅拉多級和納爾遜級)。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八八艦隊

1907年由當時海軍大臣提出海軍軍備擴充的構想,簡稱“八八艦隊”,通常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裝甲巡洋艦組成,由艦齢在8年以內的主力戰艦充當。但是其預算一直沒有被批准。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海軍擴張計畫改為由八艘戰列艦和八艘戰列巡洋艦組成。
最先出台的是1915年制訂的“八四艦隊計畫”,即到1923年裝備艦齡未滿8年的八艘戰列艦和四艘戰列巡洋艦。包括已經建成的以及接近完工的戰列艦扶桑級2艘、伊勢級2艘,戰列巡洋艦金剛級4艘。計畫撥款建造戰列艦長門、陸奧(長門級戰列艦)、加賀、土佐(加賀級戰列艦),以及戰列巡洋艦天城、赤城(天城級戰列巡洋艦),2艘天城級是該計畫執行期間屆時艦齡即將滿8年的2艘金剛級的替代艦。1918年擴充為“八六艦隊計畫”,計畫撥款建造戰列巡洋艦愛宕、高雄(天城級)。最後到1920年形成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到計畫完成時的1927年,屆時扶桑級、伊勢級、金剛級的艦齡將滿8年,該計畫在戰列艦長門級2艘、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的基礎上,再撥款建造4艘戰列艦,4艘戰列巡洋艦。最終的八八艦隊計畫艦:1號艦長門(服役)、2號艦陸奧(服役)、3號艦加賀(接替天城改建成航空母艦)、4號艦土佐(終止)、5號艦天城(計畫改建成航空母艦,在大地震中損壞後拆毀)、6號艦赤城(改建成航空母艦)、7號艦愛宕(終止)、8號艦高雄(終止)、9號艦紀伊、10號艦尾張、11號艦駿河?、12號艦近江?、13號艦~16號艦未命名。八八艦隊計畫除主力艦的建造計畫以外還包括巡洋艦等 輔助艦艇的建造計畫。
天城級戰列巡洋艦
該計畫1920年7月由日本國會批准,預計到1927年完成。如此浩大的海軍軍備擴充對當時的日本經濟形成嚴重的負擔,1921年日本只能回響美國方面的倡議,在華盛頓召開旨在限制海軍軍備的會議。 由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定,終止了締約國新的主力艦的建造,使該計畫被終止執行。八八艦隊計畫艦僅長門級戰列艦2艘建成。加賀級2艘、戰列巡洋艦天城級4艘以及尚未開工的戰列艦紀伊級都被中止建造。天城級已開工進度最快的兩艘艦天城、赤城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準許被改裝成航空母艦。華盛頓會議中,美國、英國要求日本銷毀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但在日本的強硬態度下,最終陸奧得以建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