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寺(山東夏津縣寺廟)

大雲寺(山東夏津縣寺廟)

大雲寺建於武周(武則天當政)時期,毀於明末戰亂,鼎盛時煙雲籠罩,蔚為壯觀。千佛閣是大雲寺建築群中的主體建築,閣高近40米,占地面積1332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雲寺
  • 建築位置:夏津縣東李官屯鎮
  • 建築類型:寺廟
  • 建設時間:武周(武則天當政)時期
傳說,布局,廟會,壯觀,滄桑,重建,

傳說

相傳,公元690年,武則天經過多年韜光養晦,終於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大唐”為“大周”,並當上了“大周朝”的“聖神皇帝”。雖然這時她已是67歲高齡的老人,但因寡居多年,仍舊慾火旺盛。就在這時,太宗之女千金公主將其姘夫薛懷義引見給武則天。薛懷義原來是洛陽街頭的一個打把勢、賣膏藥的小混混,因其相貌英俊,身強體壯深得武則天歡心。入宮後,武皇帝給予了他很大的特權。為了便於幽會,武則天將薛懷義偽裝成和尚,讓其當上了天下名剎“白馬寺”的住持,還讓他承擔了“大明宮”的修建工作。武后自詡為彌勒佛再世,薛懷義投其所好,創造了一部《大雲經》,以證實武則天乃佛祖轉世。對此,武則天非常開心,隨後便命令各地大修“大雲寺”。
大雲寺鳥瞰圖大雲寺鳥瞰圖
然而,這薛懷義原本就是個流氓無賴,對“皇帝婆婆”的寬容竟然毫不領情,一味地侍寵驕淫,妄自尊大,整天騎著高頭大馬在皇宮裡橫衝直撞,就連皇親國戚也不放在眼裡,公主嬪妃照樣欺辱。對於薛懷義的囂張乖戾,武則天一直是忍了又忍,及其放任,但是後來薛懷義竟移情別戀,委實讓“皇帝婆婆”大動肝火,從此漸漸對其疏遠,薛懷義一時氣不順,就把皇帝剛剛修建的“大明宮”一把火給燒了,武則天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了,便和幾個近臣密謀要除掉薛懷義。
太平公主得知此信,急忙到白馬寺給薛懷義通風報信,並勸他暫時遠走高飛,待事情平息後再回來。薛懷義也知道這次闖了大禍,收拾起一些金銀,帶著幾個徒弟,慌忙沿運河往北逃去。經過幾天的奔波,來到了距洛陽一千多里的夏津縣,見此地風光旎邐,雜植芰荷,地肥水美,繁花盛開,便決定在此安身。他用從白馬寺帶來的金銀,僱傭當地工役,修建了一座弘大的佛寺,為了紀念他和武則天那段纏綿的故事,取名“大雲寺”。據史書記載,當時的“大雲寺”共建各式大殿一十八座,“三佛、護法、大悲、五百羅漢、金剛”諸佛像俱全,僧房、倉庫、浴室、廚房等配套設施無一不備。“棟宇鮮麗,金光流映,煌然為東藩偉觀”(清《夏津縣誌》載)。薛懷義又吸納僧眾一百餘人,購置良田一百五十公頃,過起了逍遙自如的神仙生活。
好景不長,武則天通過各地的眼線得知了薛懷義的去向,派出大批大內高手千里追殺薛懷義。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裡,一把火將“大雲寺”燒為平地,薛懷義及一百多僧眾全部喪身火海,武則天終於報了薛懷義燒“大明宮”之恨。“大雲寺”就此衰敗,後來雖又幾次重修,但終於明末戰亂徹底焚毀。現其址仍瓦礫遍地,常有祭祀用陶具出土。 夏津城東35里的大雲寺,重殿疊起,交綺對幌,是方圓千里眾寺之中的名剎,高官貴人一生嚮往和遊覽的聖地。大雲寺,昌於金,毀於元,重修於明並新建千佛閣。它歷史悠久,許多文人在此留下名詩絕句千古流傳,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建千佛閣的動人故事。

布局

寺廟閣門朝南,閣門上懸掛著黑底金字“千佛閣”匾額一塊,字跡雄健渾厚,乃是明朝著名書法家方元煥題寫。閣內共分三層:一層是千佛塑像,二層做法事或念經,三層供遊人觀光用。千佛閣修建得高聳挺拔,有24根高22.5米的石柱,整個閣宇均為穿斗混合式梁架石磚木結構,欒拱曲伸自如,上面用紅白顏色裝飾圖案,閣脊修得像翼翅般飛揚著。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整。千佛塑像,尊高3米,神態各異,有的雄壯威嚴像戰場廝殺的猛將,有的莊重穩雅像儒家學士等等,千佛雕塑地栩栩如生,扣人心弦,遊人速生敬仰之心。閣內能同時容納千人以上。

廟會

從大雲寺山門、東門、西門有三門直通千佛閣,長650米。每逢初一、十五男女老幼,攜帶供果,拎著錫箔銀錠,香燭紙馬,進千佛閣前來許願。上幾炷香拜佛,祈求心想事成。特別是農曆8月8日至15日是大雲寺廟會,全國的不管是高官、文人、富賈,還是平民百姓,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雲寺大道兩側、大雲寺院內及千佛閣周圍的攤棚店鋪鱗次櫛比,人涌如潮,摩肩接踵,全國牲販雲集,商賈成河,買賣興隆,一片昇平景象。千佛閣香火極盛,點燃的香炷之氣息,在幾里地之外都能聞到。有明朝山東提學沈鐘的 《游大雲寺》詩為證: “滿路飛香三數里,繞檐鳴鐸半虛空。”

壯觀

登千佛閣瀏覽四周景觀最為壯觀。晚上,遊人登上道閣頂層,把攔而望,瞬時感到自己身在雲霄,伸手能摘到星星的境界;清晨,一片片彩霞折射在晶瑩剔透的露珠上,把遊人帶入色彩斑斕的仙境。如在不同的季節你登上道閣,四處環望,你會驚奇地發現,各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精美畫卷溢出你的眼帘:像夏季麥浪似層層金黃色彩雲,飛翔在田野;秋天的谷穗,像一床碩大的絲綢,隨風漫舞,令你睛中閃現出溫柔、愜意的景象;冬季一場大雪,大地一片銀白色,讓遊人拋棄了塵世的一切煩惱,淨化了心靈,還有村莊裊裊升起的炊煙,雄雞黎明前在樹梢上高昂地報時聲,特別是站在閣上觀望馬頰河的日出,又是一番令人流連忘返的動人長卷,吸引著眾多高官貴人結伴而來、樂不思蜀。明朝山東提學沈鐘在寺休齋時的詩中最後寫到:“除卻靈岩堪伯仲,其它瑣瑣敢爭雄?”

滄桑

大雲寺千佛閣在清朝康熙年間曾興旺一時,但歷經蒼桑,風雨剝蝕,尤其是隨著清朝一個又一個的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戰火燒去了大雲寺千佛閣往日廟會的繁華。1937年“七·七事變”後,千佛閣級層毀損,僅存跡痕。
建國後,大雲寺千佛閣己成為殘牆橫跡,被當地人開墾後種田。但關於張法師歷盡險難修大雲寺建千佛閣的傳說,在夏津、高唐、平原、臨清民間流傳著膾炙人口的故事:明朝初期,山東萊州掖縣人張福廣從小立志要將世人救出疾病之中,他精心學醫,苦於鑽研,能醫治許多疑難病症,學醫有成後,他想找一個能施展自己醫道的廣闊天地。張福廣在給一馬商看病時,聽說夏津大雲寺是東省眾寺中的名寺,廟會時,每天遊覽的人數上萬,這打動了張福廣的心。
在明朝洪武24年,張福廣攜帶婦人徒弟福寬慕名來到此寺,看到大雲寺已破爛不堪,只是基址尚存,而香火冷落。張福廣立志將大雲寺重新恢復往日的盛狀。於是帶領婦人、徒弟,打掃清理出一小殿居住的地方。張福廣每日走進村莊,為老百姓看病施藥,從不計較金銀,而且藥到病除,深受人民的愛戴。張福廣的善醫之佳名在民間傳送甚遠。當他看到只醫治身體,不改變眾生的心結時,他不聽從家人的勸阻,為了眾生就毅然皈依了佛教,人稱 “張法師”。其老伴同時在距大雲寺十數里的張姑庵出家修行。此事,很快傳遍夏津、高唐、臨清、平原等地。電影 《濟公》中的井中取木,醫治病人等故事都是出自大雲寺的 “三和尚”,這個傳說在我們這兒都已流傳了幾百年。
當時 “張法師”年老,將拓建寺院的事交給大徒弟福寬和信徒葛福正,經過70年的努力修建,建三佛、護法、大悲、五百羅漢稱、金剛、后土、北極諸殿,共七座,其中千佛閣成為山東眾寺殿之冠。左右伽藍祖師共四座,鐘鼓二座,僧房二十間,方丈五間。
又在西南處設定僧塋一所,內墳塔四座,普同塔一座,廚房和浴室、露天曬穀場一處,所有法器都已齊全,所用的陶工、鑄工、油漆工、花匠諸多方面都很完備。修建工程始於正統甲子而完於天順癸未,二十年間,郡守徐君垠、縣令薛君正前來贊助,施主吳福成見狀,也慷慨解囊贊助。福寬遵守師父的意願,率徒抓緊時間高質量地修建完寺院。寺院修建竣工後,張法師開心地笑著合上眼……
張福廣重新擴修大雲寺千佛閣的事,已記錄明朝史冊,他為修建寺院不辭萬里治病化緣的故事,深受人們的敬仰。明朝翰林學士錢溥游大雲寺登千佛閣後感嘆地地說:“天下事未有不相濟以有成,持實行以得眾者也,而其巧偽之輩,方欲智籠天下以自私其不取敗……故有感於天下之為事者,苟得善之實行加以問學之功,則何患乎事不足以有成?”張福廣的故事雖說已過去幾百年,但在民間淵源流傳。

重建

2011年3月29日10.18分大雲寺舉行了重建奠基儀式,慶雲海島金山寺齊素萍居士捐款100萬元,一些居士、企業家紛紛捐款,儀式圓滿成功。重建大雲寺位於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腹地,項目總投資 3億元,占地 232 畝(含僧田),建築面積 16000 平方米,漢唐建築風格,資金由民間主導,觀音山廣濟寺、慶雲海島金山寺等大力支持。
2011 年 3 月 29 日開工,分期進行, 2011 年完成山門、大雄寶殿、鐘鼓樓、放生池、僧房及停車場等設施建設, 2012 年完成天王殿、(千佛殿)觀音殿、法堂、藏經閣等建設, 2013 年 6 月底全面完成,大雲寺將成為一座集禪修弘法、觀光旅遊為一體,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一處遠離喧囂、放鬆身心的學佛淨心的祈福求平安的休閒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