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戀

師生戀

師生戀是指情竇初開的少年少女喜歡上英俊帥氣的男老師和清秀溫婉的女教師,這並非是瓊瑤小說中的情節,而是不少走過學生時代的人曾經有過的經歷。師生戀常常會在平靜的校園裡激盪起陣陣漣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師生戀
  • 外文名:Lov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定義: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的戀情
  • 涉及學科:心理學
形成分析,心理特徵,輔導建議,專家觀點,

形成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赫洛克從發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識的形成分為4個階段:
疏遠異性的反感期——牛犢戀時期——接近異性的狂熱期——正式的浪漫戀愛期。赫洛克把進入性萌發期的青少年,對某一特定年長異性傾心和愛慕的情感、形象稱為“牛犢戀”(calflove)。中學生的“戀師情結”即是牛犢戀的一種表現形式,瓊瑤、茨威格等中外作家的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中對這種現象時有描寫。
日本一位心理學家曾對大學生做過回溯性調查,了解他們在中學時代是否對老師產生過超過一般師生關係的戀慕心理,相當一部分學生作了肯定回答。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講,戀師情結一般發生在處於青春期的部分中學生身上,其產生原因在於:進入青春期後,中學生開始對戀愛產生興趣和注意,產生朦朧的戀愛心理體驗。這種心理的成熟和想要戀愛的渴望,是戀師情結髮生的內在動因。
其次,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殊性與自我意識特點,是導致戀師情結產生的心理基礎。由於身心發展以及在家庭和學校中地位的變化,中學生進入渴望離開雙親的保護以求自立的心理斷乳期。他們發現了自我,但又為自身的種種缺陷苦惱;他們試圖了解社會和人生的真諦,但在錯綜複雜的現實面前又茫然困惑,心理狀態十分矛盾複雜。
由於教師職業勞動的特點,與學生朝夕相處,和學生情感比較親切深厚。如果此時在青少年身邊,出現一位既富有才華和人格魅力,又尊重和理解他們的獨立意願,滿腔熱忱地關愛學生,引導學生順利步入人生的優秀教師。處於青春萌發期的某些中學生,就有可能在潛意識中,對某位教師產生一種朦朧的、混雜著信任和崇拜,依戀和愛慕的微妙情感,進而導致戀師戀的發生。戀師情結是青少年性意識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正常現象,不能不加區分地簡單視之為變態心理。

心理特徵

積極的潛在動力
一般而言,中學生的戀師情結多屬於一種純真的精神人格嚮往。人們觀察到,中學生迷戀的教師,往往是那些儀表、風度、智慧和人格出類拔萃,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的愛,深受學生欽佩敬仰的人。從心理的深層次分析,中學生這種對教師的鐘情與崇拜,實質上是他們內心自我完善動機的自然流露,他們常常產生一種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現出較高的進取心和行動的積極化。
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中迸發出飽滿的熱情,力求取得優異成績,以引起這些老師對自己的好感和注意;有的學生希望將來報考師範學院,伴隨自己鐘情的老師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可以認為,中學生的戀師情結,透射出青少年對美好事物的純真嚮往,從某種意義上講,具有一定積極的潛在動力作用。
閉鎖心理
觀察發現,具有戀師情結者大多具有閉鎖心理,他們極少向父母、師長或同伴吐露內心的隱秘,這和一般中學生中流行的追星族的張揚、炫耀和相互模仿行為有很大區別。
由於傳統的倫理觀念和社會輿論,人們對於年齡、能力、社會地位懸殊過大的戀情,通常採取不接納態度,這種無形的壓力迫使許多中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過日記獨自傾訴和品味,表現出嚴重的閉鎖心理。他們常常把傾慕對象過分理想化,羞於道出,怯於表示,惟恐自己冒失、輕率的舉動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和反感。因此,多數具有這種情感的學生髮展為一種熾烈虔誠而又虛幻的單戀。這種理智與情 感、幻想與現實、衝動與壓抑的激烈思想鬥爭,常常攪得他們焦慮不安,對中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多發於女學生
學者認為,戀師情結存在某些性別差異,一般以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少女居多。這可能是由於青春期的女孩對情感的要求比較深刻和細膩,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護有關。而且,這種情感的發生以內向型的中學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會適應不良,缺乏家庭溫暖與關愛、性格孤僻的女生較易發生。
被戀教師多為女性
許多心理學專家發現,無論男女,青春期的學生都會因為各種因素產生“女老師更和藹可親”的想法,從情感意義上來說這是正確的,從客觀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偏見。無論男女,大部分老師都有溫柔和嚴厲的兩面性,男性和女性的思想不同,導致較多的男老師選擇將嚴厲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建立威信;而大部分女老師選擇以較為溫和的方式教導學生,以此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無論是哪種教導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乖乖聽話”。
各種調查數據顯示,被愛慕的男老師大多是爽朗陽光或平易近人的類型,鮮少有十分嚴厲古板的,就算有,也一定是私下溫柔的類型,而大多數學生不會特別想接近嚴厲的老師,就算和這些老師聊天也會惶恐不安,他們更願意和和藹可親的老師聊聊心裡話,所以發現老師私下一面的學生是少之又少,因此許多學生愛慕的老師多為內外都較為溫和的女老師。

輔導建議

尊重學生的感情
戀師情結是青少年生理成熟與心理發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識水平和客觀環境互動作用的產物,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產生的一種正常的階段性心理現象。對於發生這種情感的學生而言,它既有積極的內涵,又有某些負面影響。由於閉鎖心理,戀師情結很少給集體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過度的情感壓抑和持續的內心衝突,往往容易導致個體的自我心理失調,誘發某些精神症狀或病態人格的發生,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在心理輔導過程中,如何揚長避短,因勢利導,是教育工作者處理此類情感的著眼點。
教師要理解學生的這種情感,以個別輔導為主,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和自尊心。同時,要把正面教育與暗示性引導巧妙結合,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和理智處理自己的情感。
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在戀師情結的形成、發展、轉化過程中,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與成熟度始終起著關鍵的作用。要不斷提高青少年自我評價與評價別人的能力,這是減少戀師情結髮生的有效手段。心理教師可通過團體或個別輔導方式 ,提高學生對自我的理解和感悟。
同時,教師還要對那些識別能力差,社會閱歷淺的青少年給予更多關注,幫助他們理性地認識社會和人生,防止他們由於認知偏差和暈輪錯覺,誤把某些品德不良的年長教師當作守護者一樣崇拜迷戀,甚至上當受騙,造成不良後果。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保護青少年一代身心健康的成長,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天職。
增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缺乏集體交往,與同齡人溝通不暢,是促發戀師情結的客觀因素之一。如果青少年長期沉溺於戀師情結難以自拔,在一個偶象的卵翼下,人的依賴性和自卑心理很難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將來和同齡人的交往困難。教育工作者應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促進同齡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這對於轉化和消除某些青少年的戀師情結具有積極意義。
挖掘戀師情結的潛在動力作用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成長過程中的這種美好情感和追求理想自我的強烈動機,遷移到更有價值的精神領域的不倦追求中去,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個人情感的順利轉化,使心靈和情感得以升華。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正確教育和引導下,青少年戀師情結的消失和轉化,無異於心理的一次精神洗禮,也是青少年對自我的一次超越和重新發現。

專家觀點

戀師源於校園接觸面窄 綜合了多位專家的觀點,得出如此結論:青少年學生容易戀師的原因除了因為自己處於生理特殊時期外,跟在校園內接觸面窄有一定的關係。例如:處於青春期的女生普遍心思細膩纖弱,更需要被呵護關愛,身邊圍著的卻都是一群幼稚毛躁的男生,又難與社會人士交流接觸,所以學校里知識淵博又溫柔和藹的老師就成為眾多女生目光追隨的對象;而大部分男生因為身心發育都比女生要晚,也因此好動,靜不下來,潛意識裡又對母親殘留著深深的依賴。因此相比青澀的同齡女生,沉穩年長的老師們更具有包容性和母性,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青春期男生們的夢中情人。
有相關專家認為,身處青春期性意識萌發的階段,學生喜歡上自己的老師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勢必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還可能擾亂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畢竟老師們多數都已進入戀愛階段,有自己的意中人,還有的已成家,有自己的配偶。因此,學生在此方面如果感覺不能自拔,應及早調適自己的心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