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

大陳島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位於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東海海上。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台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0-60%,為省級海上森林公園。大陳島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台州灣東南,台州列島中南部。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陳島
  • 外文名稱:Da Chen Dao
  • 別名東海明珠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台州市椒江區
  • 下轄地區上大陳島下大陳島
  • 政府駐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
  • 電話區號+86 (0)576
  • 郵政區碼:3180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區
  • 面積:13.6平方公里
  • 方言:台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甲午岩
  • 車牌代碼:浙J
  • 開放時間:周一——周日(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建議遊玩時長:半天
  • 適宜遊玩季節:6月-8月最適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建制沿革,地理環境,另見,榮譽,景區景點,甲午岩,浪通門,墾荒紀念碑,青少年宮,漁鎮漁村,戰爭遺存,高梨頭,帽後沙礫灘,胡耀邦銅像,大陳軼事,綜述,昨日的故事,“海上小桃源”,“金剛計畫”,中國吉普賽,大陳發展歷程,熱血男兒,兩岸對話,登入作戰,“金剛計畫”,登記尋親,成立墾荒隊,奔赴大陳島,“東海明珠”,大陳精神,勝利意義,

建制沿革

大陳島古稱東鎮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紀中葉始聞。古代台州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隻皆取道該島,並習慣以高梨頭礁為航海標識。
大陳島大陳島
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一說為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號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
這松枝狀的適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今天漁民在大陳海底仍常能拖獲小塊珊瑚殘骸,即說明這個問題。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最早見《鄭和航海圖》記載。此後,大陳在500年風雲大跌盪中歷經巔簸。
明代16世紀中葉,大陳島為海上抗倭戰場之一,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軍水師於大陳洋追剿倭寇,並擒獲通倭大盜。今下大陳島風門嶺有煙墩遺址,即為當時留守明軍所築。
清乾隆(1736~1795)年間,居民漸聚,浙江道特在島上分設汛官,統領軍、漁政務,此為大陳設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國初年,大陳居民已達萬人規模,形成台州灣最繁榮的海上集鎮,為“舊台(州)屬洋面唯一之大漁村、大漁場、大漁埠,在昔全盛時代,漁獲量年達 500萬元以上,亦可謂舊台屬之經濟重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陳島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島,二戰期間曾被日本占領。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封鎖沿海,土著武裝王相義活動於大陳海域,率部阻擊日軍,並收復大陳島,時稱“海上豪客”。
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大挫蔣介石政府,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蔣介石當局則遷至台北,但仍實際控治著大陳島在內的諸多島嶼。
建國初,大陳島又成為浙中南國民黨殘部的主要踞點,島上人口激增至3萬之眾。台灣當局除蔣經國頻繁出入大陳外,軍政首要如蔣介石、胡宗南俞大維蔣緯國毛人鳳等,以及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史郭普、美駐台大使藍欽和美軍顧問團長蔡斯亦親臨大陳島活動。島上設立的機構亦名目繁多。
1950年代初的台海對峙中,大陳島處於對峙的最前沿,軍事地位相對提升,蔣介石當局基於戰備需求,開始在大陳島上修建硬體設施,成果比較顯著的是教育和衛生方面。
1951年開始推展基礎教育,開辦了許多學校,並成立第一所中學中正中學
1953年衛生所成立,醫療資源和硬體設施的投入,使島上衛生環境和居民衛生習慣明顯改善。
1955年1月,解放軍攻克一江山島,大陳失去外圍屏障,蔣介石當局被迫實施""大陳撤退”計畫。2月7日,由蒲賴德指揮的美軍第七艦隊132艘、蔣軍27艘艦船組成混合船隊(包括6艘航空母艦)抵大陳海域,至12日,計從大陳、竹嶼、披山、漁山諸島撤走國民黨正規部隊1萬人、游擊隊4千人、居民1萬7千餘人(其中上大陳3937人,下大陳10974人,披山1083 人,漁山518人), 以及軍用物資4萬噸和各村廟宇神像10餘座,同時將遺留的碼頭、漁船悉數毀壞。整個大陳島僅留下1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1955年2月,蔣介石當局施行了大陳島撤退,毀壞島內設施,向台灣撤離,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大陳島。大陳島收復後,人民政府立即開展重建工作。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號召。當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67名墾荒隊員上島墾荒。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
1955年2月11日,中共溫州地委根據中共浙江省委的指示,設立大陳區人民政府(縣級),同時建立中共大陳工作委員會。呂眾義任書記,劉維宗、許繼良、季玉芳、國同玉等任委員;區長劉維宗,副區長季玉芳、黃道熙。下設辦公室、組織科、宣傳科、漁農業生產科等工作機構,機關暫時設立在海門。4月第一批大陸移民進島,翌年又有溫州市青年組成“墾荒隊”支援大陳。
經40餘年生聚建設,海島環境已得到很大改觀。如昔日皆為童山禿嶺,12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千餘棵樹木,現今則林木蔥鬱,森林覆蓋率達50-60%以上,成為省級海島森林公園。作為國家級漁港建設,歷年投入大量資金,興建環島公路和5座水庫,客運碼頭漁港配套設施齊全,同時將大陳港闢為國際避風港和鮮活水產品出口交貨點。
大陳海域向以漁產豐富著稱,系浙江省第三大漁場,在60~80年代漁場鼎盛時期,每年冬汛,來自閩、浙、滬、蘇沿海的5000餘艘漁船,雲集大陳漁場捕撈帶魚,平均捕撈量約6萬噸。漁民上島出售魚貨,補給物資,其盛況一如“海上鬧市”。
但自80年代後,因海洋資源衰退以及海門漁港建成,漁民多數移埠大陸,據2000年統計,大陳鎮在籍居民3800人,外來暫居人口約1200人,仍為台州海域人口最集中的島嶼。
大陳島有不少的旅遊景點。

地理環境

大陳島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2.5公里水道,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上大陳島,又名上台,面積 6.6平方公里,丘巒起伏,主要種植甘薯、豆類,西南部有避風港灣。大陳鎮駐地下大陳島,距海門港52公里,又名下台,面積 5.2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為主,漁業發達,多漁船停泊,避風港灣設有台州漁業指揮部。最高峰鳳尾山坐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
大陳島是國家級中心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魚汛期,島四周千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產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適遊客“游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閒、娛樂、垂釣的好去處。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年平均氣溫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環境。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
大陳島歷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爭遺址是一江山戰役戰場的歷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胡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大陳島大陳島
大陳島島礁四周棲息著眾多的石斑魚、黑鯛、梭子蟹、七星鰻、虎頭魚等享譽海內外的魚類生物種群,是我省第二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黃魚、鱸魚、真鯛等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大陳島和一江山島上還有豐富厚重的人文景觀。有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時留下的大量戰爭遺址,有青年志願墾荒隊員留下的墾荒史跡和紀念碑、胡耀邦紀念館、宋美齡留下的美齡亭以及風力發電機群等。還有古文化遺址和海神宗教寺觀,如天后宮、漁師廟等。
大陳島旅遊設施完善,島上有數家賓館,食宿稱便。菜餚以小海鮮為特色,著名的有石斑和大陳黃魚,嘗一嘗漁民醃製的魚生、辣螺醬、蟹板等也相當入味。石斑魚系活動於島礁海域的定棲性魚類,稱海中珍品。
大黃魚原為東海聲名赫赫的大宗經濟魚類,漁汛旺發持續千年,因酷漁濫捕,80年代後幾近絕跡。90年代發展網箱養殖,大陳海域生態環境優良,養殖的大黃魚品質十分接近野生風味,經鑑定為名牌海產。旅遊者如參觀海洋養殖場,親手抓一抓久違的大黃魚,也是大陳游的一件愜意事。

另見

榮譽

大陳島入圍中國海洋寶島榜單
大陳島大陳島

景區景點

甲午岩

位下大陳島東海岸,系兩片巨大的乾出礁,造型雄奇,向稱“東海第一大盆景”。該處岩壁如削,岩層垂直節理髮育,有若神斧劈就。
大陳島大陳島
遊人穿過一片幽幽的黑松林,豁然見巍巍巨礁拔海屹立,腳下卻是數十米深淵,淵底海水迴蕩,小島啾啾,極目則海天一色。整個景區環境靜謐,氣勢磅薄,視野和視覺色彩效果均好,為大陳風光絕佳之處。
甲午岩海岸原為國民黨駐軍的炮兵陣地,沿岸戰壕縱橫,現遺蹟猶存。 1954年5月8日,蔣介石曾率屬僚從台灣至此巡視,觀景處建有“中正亭”,已毀,今已修復,改題為“美齡亭”。從觀景處拾級而下,即置身於有如洪荒世界的強海蝕地貌帶,禿岩淨石,遊客可觀海撿貝,可仰臥休閒。

浪通門

沿下大陳島環島公路東行即達浪通門。隔海百餘米為屏風山,1975年曾填築防波堤,將屏風山與本島連線,1997年壩體毀於11號強颱風,現殘存壩基。 浪通門景如其名,滾滾長浪與如屏突兀的屏風山,構成一幅大筆揮就的山海圖,舊稱“屏山燈影”。
大陳島大陳島
除觀景外,可參觀西側港灣的海洋養殖基地,涉水登屏風山。山頂有國民黨軍隊修建的碉堡群及地牢,構築至今尚稱完整,為椒江區歷史遺存保護點。

墾荒紀念碑

墾荒紀念碑巍巍挺立於下大陳島黃夫礁山崗,向遊人講述一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和大陳島的故事。 1956年1月,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號召,數天內報名者即達2000人。1月31日,首批227名 14至22歲的隊員攜“大陳島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旗幟,在團中央、團省委代表護送下,登上大陳島。此舉一度成為全國青年的先進榜樣,《青年報》為此刊載頭版通欄標題新聞和照片。195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墾荒隊“先進集體”稱號,並多次受到胡耀邦的關懷。 1960年7月,墾荒隊宣告完成任務,有部分隊員繼續志願留在島上。荏苒30年,時已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陳,特於1985年12月29 日登島看望老墾荒隊員。紀念碑高18米,上鐫“大陳島墾荒紀念碑”8字,由張愛萍將軍題詞,2000年2月落成,由墾荒隊員、當地政府和團省委等捐建。大陳島還建有胡耀邦銅像,於2013年1月6日揭幕。
大陳島大陳島

青少年宮

青少年宮是大陳島最好的建築,1985年經胡耀邦總書記批准建成,占地1050平方米。內辟有島史陳列室,供遊人參觀。

漁鎮漁村

下大陳島大沙頭港灣為歷代島民聚居之地,主要街道有港邊路、海新路兩條,建築自港區沿緩坡向山崗伸延,民居鱗次櫛比,新舊錯落。島上漁村大多依山傍海,散布于山岙和海灣,常以數十戶為一自然村落,舊皆壘石為居,村民多賴海洋捕撈為業,亦就近墾種。較可觀的漁村有下大陳島的大小浦、浪通門和下咀頭,上大陳島莊周廟、大岙里等處。
大陳島大陳島

戰爭遺存

國民黨曾悉心經營大陳防務,在島上屯駐兵員萬餘,修建了大量戰壕和碉堡,是當時國民黨軍隊集結於沿海島嶼的最北的據點。碉堡、坑道等至今大部猶存,是浙江沿海保存舊軍事設施最多且最完整的島嶼,作為我國現代史重大事件發生地的實物遺存,具有特殊的歷史遊覽價值。主要遺存(均在下大陳島)有:
大陳島青少年宮大陳島青少年宮
1、象頭岙水上碉堡群,共10餘座,構築於港灣潮淹線,堡體隱蔽且十分堅固。
2、大岙里遺址,原中國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江浙游擊司令部和西方企業公司等均設在該處。山腰有胡宗南居所,胡曾化名“秦東昌”,一度坐鎮大陳指揮。以上遺存均位上大陳島。
3、屏風山碉堡群和地牢。
4、五虎山、甲午岩等碉堡、坑道和隱蔽工事。

高梨頭

是上大陳島伸入大陳水道的一處島岬,景區由一系列強海蝕地貌組成,為海上遊艇觀光的最佳地段。近岸多峻礁巨石,岩體有臥有立,有尖削如筆峰孤突,有大塊如黑獸浮海,礁岩海岸間不時露出洞穴,其被海浪洞穿處,於幽幽深邃之中又別顯洞天一塊。島岬北側稱“烏砂頭”,有一條長約300米的黑礫灘,礫大如拳,烏圓可愛,漲潮時可聞“嗚嗚”灘音,高潮時適淹。礫灘背景為一孤狀的陡峭海蝕崖,崖壁分天然二色,棕黃色的岩層迭壓於黑色岩層之上,富有自然的大山水畫意。
大陳島大陳島

帽後沙礫灘

位上大陳島北端一天然長堤兩側,西灘長約300米,東灘200米。礫石大如雞卵,小如彈丸,以灰白、灰黃為主,間有紅、棕、黑等色。該處環境幽靜、灘平坡緩、海碧山青,是遊人垂釣、海浴的好去所,沿灘撿石亦饒有趣味。登坡北望,碧波萬頃中可影約見一江山島。
大陳島大陳島

胡耀邦銅像

2013年01月06日,浙江台州,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大陳島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台州灣東南,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了“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號召。同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隊員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批467名墾荒隊員上島。1985年12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登上大陳島看望了老墾荒隊員。
胡耀邦銅像在浙江大陳島揭幕胡耀邦銅像在浙江大陳島揭幕

大陳軼事

綜述

這是一幕揪人心肺的拔根遷徙
當年的大陳人當年的大陳人
這是一部撼人心魄的創業者史
這是一曲動人心旌的骨肉親情
————悲歡離合說大陳
想要抹去卻無法抹去,每當提起又最怕提起。歲月的流逝,或許已漸漸沖淡了人們的記憶;然而,歷史不會忘記,這塊彈丸之地曾留下現代中國眾多名人的足跡;大陳島不會忘記,滄海桑田,幾經風霜,幾易其主,幾度興衰;十萬海內外大陳人更不會忘記,這裡持續著一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悲歡離合……

昨日的故事

海內外大陳人永生難忘公元1955年2月7日的夜晚。恰逢元宵佳節,月是圓的,海是藍的,然而大陳人的心是沉重的。夜是那樣沉寂,港灣內的軍艦在月光下激閃著寒光。島上戶戶通明,有人徹夜難眠,有人獨飲獨斟,有人捧土吻別。在大陳住了30多年的王大娘依依不捨,獨自默默繞著住所轉了一圈又一圈;病入膏肓的薛老叔為了不拖累老婆兒子,於是夜裡投海自盡;八旬老人孔江坡病魔纏身,家人正在趕做棺材;此時此刻,以通共嫌疑被關在附近洋岐島上的王其昌父子、王香花母女等10多人正飽受一場親人生離死別卻不能相見一面的煎熬。
明天就要告別世代居住的故土,遷往台灣,大陳人不禁百感交集,想了許多許多……

“海上小桃源”

“幾家漁戶傍山涯,網罟高懸石徑斜,落日蒼波金萬點,歸帆陣陣繞飛鴉。”這首詩說的是當年大陳千帆歸晚的情景。大陳島青山起伏,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奇石怪洞,引人入勝,四周的海里有捕不完的魚,當時曾有“欠債如牛毛,只要海上一夜潮”的說法。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姓陳的漁夫,因為忍受不了官吏的欺壓,帶領一批漁民來到島上,從此過上了安樂的生活,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那位漁夫,便把這個島取名為大陳島。然而,元明以來,倭寇騷擾,海盜猖獗,土匪盤踞,大陳島太平日無多。直到抗戰勝利後才略有轉機。捕魚生涯雖然艱辛,卻難得有一份安寧的日子,大陳人知足矣。勤奮的大陳人利用山坡上的荒地種些果蔬,養些家禽,從大沙頭到南坑還有一條1里余長的狹窄街道,幾家店鋪中可沽酒買百貨,自給自足,頗有幾分世外小桃源的氣息。
大陳島大陳島
好景匆匆。1949年夏,浙江大陸解放,國民黨殘兵敗將退踞沿海島嶼。昔日寧靜的大陳島駐進了荷槍實彈的士兵,田園式的漁村築起了堡壘、炮台,拉上了鐵絲網。尤其是1950年5月舟山群島解放後,大陳島成為國民黨在浙東沿海的唯一據點,其戰略地位更加突出。1951年6月,曾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被派往大陳,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翌年在大陳成立“浙江省政府”,親任“省長”。國民黨正規軍第67軍也調防大陳。彈丸之地竟匯聚了35,000人口,軍民比例達1∶1,幾乎每家都住有六七個士兵。期間,蔣介石曾3次視察大陳列島,蔣經國更是頻頻來島,先後達20餘次。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首次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一舉解放大陳之屏障———江山島,大陳遂完全袒露在攻勢之中,指日可下。

“金剛計畫”

“大陳撤退”是中華民國的既定方針。1954年8月,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史敦普上將到達大陳,會晤大陳防衛司令第67軍軍長劉廉一。經商討研究,中華民國國防部制定了“金剛計畫”———全體大陳人棄島遷台。這一計畫後來被稱為“拔根行動”。
大陳島大陳島
1955年1月30日,一架“藍天鵝”水上飛機緩緩停泊在下大陳海面,從機上走下一個身穿皮茄克的中年人,他就是國民黨“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蔣此行的目的是部署“金剛計畫”的實施。同機前來的還有“國防部長”俞大維、裝甲兵司令蔣緯國、保密局長毛人鳳等軍政要員。30餘名中外記者亦聞風而來,蔣經國“走訪”民眾後,島上開始登記戶籍。不久,擔負“護航”任務的美國龐大的第七艦隊駛進了大陳港灣和附近海面。殘酷的“金剛計畫”開始了!成簇的漁船被炸毀,成堆的家具、成捆的漁網被澆上汽油燒掉,只是由於老百姓的苦苦哀求,才保留了稍好的民房……
天終於漸漸地亮了,人們又回到了無情的現實之中。一群群大陳人背著神位,抱著孩子,扶著老人,挑著行李,從四面八方向預先指定的3個碼頭匯集。下午1時起,一艘艘運輸船駛出大陳港灣,甲板上哭泣聲、喊叫聲頓時交織在一起,真是一幕令人心碎的場面。等到大陳漸漸地消失,海浪愈來愈大,人們才依依不捨地進入艙內,而惆悵和失落卻一齊湧上心頭……
這次“金剛計畫”從1955年02月08日到12日共花了5天時間,島上17132名民眾除了3人因病和14人以通共嫌疑被關押外,悉數遷往台灣,留在大陳的是一片廢墟、荒土和不盡的思念。

中國吉普賽

17000多大陳居民遷台後,被當局按原村鎮親屬關係分散安置在花蓮、台東、宜蘭、屏東、高雄5縣的十幾個“大陳新村”里。所謂“新村”,卻是一排排軍營式的低矮平房。當局還成立了就業指導委員會,專門調查大陳人是願意從事捕魚、農耕還是做工。但是,人生地疏,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立足談何容易?台灣東海域水深,西海域沙丘多,不像大陳周區魚多易捕,4戶一條船,終日辛勞卻難得一家溫飽;從事工商業者由於當局缺乏計畫,本身管理不善也紛紛破產;務農者大多分到偏遠或低洼貧瘠土地,加上颱風襲擊,收穫甚微,大多數只能靠做碼頭苦力及家庭手工維持生活,連官方也不得不承認,“直到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安置在各地的大陳民眾的生活亦未獲得改善”。然而,大陳人並未向困難和命運屈服。艱苦的環境須用強韌的生命力去克服,在鄉下還不通行國語的年代,大陳人最早克服了跟本地人溝通的障礙。他們與浙籍和外省籍台灣人通婚的情況很普遍,所從事的行業也不再局限於務農、捕魚或做工……

大陳發展歷程

1956年1月,也就是在大陳居民遷台近一年後,在團中央書記胡耀邦的倡導下,一支由200多名溫州市青年組成的墾荒隊帶著50年代青年的理想和憧憬來到島上。此時的大陳一片淒涼:殘垣斷壁,溝壕縱橫,棄物遍野,島上還留有數以千計的地雷。大年除夕夜,城市家人正是歡聚的良辰,他們卻蝸居在又黑又潮的陋室里,就著鹹菜,喝黑糊糊的番薯粥。五穀不分的城市青年樣樣都得從頭學起:學種番薯,卻頭朝下———種倒了;學養兔,錯把小兔當老鼠;學捕魚,上了船人都站不穩,嘔吐不止。剛有了收穫,即遇30年不遇的強颱風襲擊,莊稼颳倒了,樹連根拔掉了,房頂掀飛了,豬跑散了……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淌,墾荒隊員40年的青春和熱血改變了大陳的面貌。今日大陳,已擁有水產、造船、發電、家電、橡膠、塑膠等行業,總產值達1.626億元,人均收入6300元,居民普遍住上了2至6層的樓房,地毯、壁紙、吊燈、彩電、卡拉OK、VCD、高檔家具已進入漁民家中,程控電話普及率名列全區各鄉鎮前茅。

熱血男兒

“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立志須自強。”———幾位創業者
大陳島大陳島
70年代初,台灣的大陳青年開始了第二次遷徙,他們遠涉重洋,來到美利堅,憑著勇氣和毅力,學會了英語、粵語,紮下了事業的根基。由於大陳人忠厚老實、吃苦耐勞,成為各行各業爭相攬聘的對象;又由於大陳人的聰明才幹,使以廣東菜及川湘菜為主流的美國中國餐館出現了稍加改進後的浙式辣味菜,名聲大噪,大陳人也由雜工、跑堂躍升為大廚,並逐漸與店東合營而當了老闆。如牟呈華、周春友、汪冬富等人開的中國餐館已遍及美國許多城市,躋身百萬富翁行列。此外,還靠救濟和獎學金出了上百位博士和碩士。
從大陳到台灣,從台灣到美國,遷徙總是伴隨著大陳人;面對新環境,開拓—挫折—再開拓—成功,兩岸大陳人走過的路是那么不謀而合。在世界各地,吉普賽人依靠當地居民為生,大陳人卻靠自己一雙勤勞的手開闢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兩岸對話

1992年春,台灣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凌峰為拍攝系列風光片《八千里路雲和月》登上了大陳島,他帶回了海外大陳人夢中的熱土和大陳島人民對他們不盡的思念。
大陳人遷台屈指已有43載。不少人已經作古,葬在異域他鄉,活在世上的第一代大陳人也大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鄉音未改,鬢毛已衰,回首故鄉千里外,別離心緒向誰言?多少個月明之夜,他們遙望故土,供起了一座座祖宗的神位。陳鄭東領,這位105歲高壽的老太太臨終前還斷斷續續念叨著“大陳,大陳!”看君已作無家客,猶是逢人說故鄉——旅居美國的大陳人成立了大陳同鄉會,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要濟濟一堂大聚餐,以增鄉情……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大陳島的人們何嘗不在思念海外的骨肉?孔江坡,那位家人遷台時正趕做棺材並放在床前讓他死前自己滾進去的八旬老人,被上島的解放軍戰士救活後又活了16年,1972年他帶著終生遺憾離開人世,真可謂死不瞑目。老大陳人遷台時留下的民房,屋頂已長滿野草,牆壁上已爬滿青苔,誰知道哪一天,流落異鄉的親人會突然歸來叩開自己的家門?每到颱風季節,當地政府和民眾總是滿腔熱情地接待前來避風的台灣同胞。逢年過節,大批的賀卡、禮物飄洋過海,從大陳島到台灣,到美國,海底電纜更是牽動著多少海內外大陳人的心。
歷史似乎開了一次大玩笑,它讓世代依海為生的島民上岸從事工商,而讓不安分的城市青年上島捕魚墾荒。然而,風風雨雨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丟掉了多少幻想、屈辱和怯懦,卻從未給大陳丟過臉。半世總為天地客,一家今是故鄉人——今天,大陳的子孫遍布世界各地,有的已事業有成,有的依然貧窮,但不管天涯海角,無論貧富貴賤,世代莫忘:根在大陳!

登入作戰

“金剛計畫”

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島解放後,大陳島已完全暴露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攻擊範圍之內。蔣介石決定接受美國的建議,從大陳島等島嶼撤軍,制訂了“金剛計畫”。 1955年1月26日,偽浙江省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沈之岳發布“陳新字第2174號布告”稱:“凡志願疏散至後方之民眾,不分男女老幼,自即日起至2月2日止向各縣政府登記,以便準備交通工具”。1月30日下午2時,國民黨軍隊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抵大陳島,坐鎮具體指揮實施“金剛計畫”。2月5日下午,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應“中華民國”政府之要求,業已下令第七艦隊及其他美國部隊協助“中華民國”原駐大陳、台、澎以北200英里的一個小群島的軍隊調往他處,並撤退那些想離開大陳島的居民。
1955年02月07日,台灣“中華民國政府”發表關於大陳撤退的聲明。1955年02月08日,蔣介石在電台發表“告海內外軍民書”。1955年02月06日至12日,美國出動1271架次飛機在大陳海區上空巡邏。2月8日晨5時,下大陳島居民被遷徙到小坑、南坑裡的4個上船點,上大陳島居民被劫到關帝廟碼頭上船,至晚10時,全部居民被迫離島登艦完畢。以防赤匪登島屠殺!
大陳島浩劫
1955年02月09日,大陳島上的國民黨軍隊登艦離島,同時撤運軍需物資裝備等公私物品。1955年02月10日8時,蔣經國率全體侍從到廣場升旗,然後“吻土登船”離開大陳島。1955年02月11日,國民黨軍工兵在大陳島上對各種設施進行全面爆炸和破壞,頓時,整個大陳島濃煙升騰,炸聲四起。1955年02月12日10時30分,實施爆炸的工兵登艦離島,國民黨軍的“金剛計畫”履行完畢。這樣,大陳島成了死島。據2月13日台灣省基隆碼頭統計,當時到達基隆市的大陳島居民有14483人。

登記尋親

1955年02月18日香港《工商日報》稱,在被劫到台灣的大陳居民中“年逾古稀者達百餘人;在艦上因心臟病及痙攣病死亡的有2人。”2月11日《紐約時報》稱,武裝運輸艦“享里同號”上有3人死亡。台灣輔導會基隆辦事處2月17日發表公告說,到17日止,來台大陳島居民在基隆各區生產的嬰兒有24人,但其中7名女嬰不久即死去。台灣《中央日報》透露,大陳島居民到台灣時,“家人均已分開住”,以至連日發生太太和丈夫失去了聯絡,兒子等待父母親認領。據香港《大公報》稱:那段時間登記尋找親人的達550餘人。
座談會座談會
1955年2月13日,我人民解放軍從大陳島甲午岩方向登上大陳島,隨後大陳及其附近島嶼均獲得新生。不久,建立了大陳工委辦事處,屬當時黃巖縣漁門區(即今椒江區)領導。1955年4月,漁門區葭芷鎮何朝才等7戶漁民率先在大陳島漁區恢復了漁業生產。

成立墾荒隊

1955年11月,時任青年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到浙江省視察青年工作,去了黃巖縣和溫州市,然後在杭州的一次青年團幹部座談會上激憤陳詞,揭露國民黨在大陳島的浩劫慘狀,並倡議組織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在大陳島解放一周年之際開赴大陳島去開發建設。與會的溫州團市委書記葉洪生請纓把任務交給溫州,團中央只需在精神上支持。胡耀邦同志說:“好!你們隊伍什麼時候出發告訴團中央,團中央在《中國青年報》頭版發訊息,我若不能為墾荒隊壯行,就派代表送賀信、送錦旗。”他還扳著手指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旗上就寫‘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10個大字。”
葉洪生回溫向中共溫州地委、市委,青年團溫州地委、市委匯報後立即開展了宣傳發動工作。溫州市(即今鹿城區)及各縣青年熱烈回響,爭先恐後地前往團市委報名,不到一星期,報名青年就達800多人,有的是兄妹一起來,有的是姐妹一起來,有的怕批不下來,就一口氣寫了3封申請書。經過反覆遴選,溫州確定了207名隊員,海門確定了20名隊員,一支227名隊員的“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不到一個月組成了。在海門區,區委派農技幹部郭壽江(1957年後任墾荒隊副隊長)具體落實墾荒隊員在大陳島上的吃、住、勞動工具和飼養豬、牛、兔的場所。海門區委任命大陳工委副書記盧育生任墾荒隊隊長,溫州團市委確定青工部長王宗楣任墾荒隊副隊長。

奔赴大陳島

1956年1月28日,溫州市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各界青年隆重歡送墾荒隊員赴大陳島的大會。會上,青年團中央代表丁立準宣讀了團中央賀信,把“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旗幟授予墾荒隊。團省委派來的代表向墾荒隊贈送了一部收音機。溫州市委、市政府向墾荒隊贈送錦旗,並向每一位墾荒隊員頒發證書。到會的青年工人代表表示要用3年7個月的時間完成5年生產任務的成績支持墾荒隊;青年農民代表把兩頭小豬和各種蔬菜籽贈送給墾荒隊;少先隊員代表把一盒盒樹種和花種籽獻給墾荒隊大哥哥大姐姐。1月29日,市人民廣場前敲鑼打鼓鞭炮震天,墾荒隊員從人民廣場穿過市區主要街道到達碼頭,登渡輪後驅車前往海門。海門區領導機關再次舉行規模盛大的迎送墾荒隊活動。1月31日墾荒隊離海門鎮渡海到達大陳島,駐島部隊用駁船把墾荒隊員分批接上岸並安頓在各個駐地。2月2日,“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全體隊員在“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旗幟下,登上大陳島最高峰———鳳尾山巔舉行宣誓儀式,並舉鋤落地,這批草麥不分、兔鼠不辨、從未見識過農業勞動、個別身高不如鋤頭柄長的年輕人,開始了墾荒生涯的第一天。
種下友誼樹種下友誼樹
1956年8月,墾荒隊遭遇到平生第一次的強颱風襲擊,住房被毀,豬欄牆倒塌豬仔驚逃,番薯連藤給風捲走,樹苗被連根拔起,墾荒隊員用辛勤汗水澆灌的農作物損失殆盡。

“東海明珠”

可是,墾荒隊員堅忍不拔、戰天鬥地、頑強拼搏的意志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大自然。當年,他們收穫了2萬多公斤馬鈴薯、2.5萬多公斤蔬菜、1000多公斤花生還有番薯等農作物,恢復了家畜飼養。戰勝自然災害也鍛鍊了墾荒隊里的年輕人。有了農業生產的經驗,墾荒隊員開始向海洋宣戰。他們組織了漁業隊,派隊員到溫州漁業指導船學習,請福建籍船老大當教練,漁業隊員在大陳島港灣駕舢板學搖櫓。所有墾荒隊員每人省下每月2元零花錢,湊足數買了兩艘機帆船,自力更生髮展海洋捕撈,墾荒隊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同時,興辦了發電、五金、水產加工、日用百貨等各類企業,還有了文化站、書店、電影放映隊,辦了國小,加設了國中班,島上的文化娛樂生活漸漸活躍了起來。大陳島顯現出了“東海明珠”的雛型。1957年至1960年春,從永嘉縣四海山林場、海門鎮、平陽縣、溫嶺縣、象山縣、洞頭縣、路橋鎮等地慕名加入墾荒隊的青年有231人,使全隊總人數達到400多名。1960年7月1日,墾荒隊歸併當地人民公社而撤銷建制後,許多優秀的墾荒隊員成了各企事業單位的骨幹和領導成員。其中有15名共青團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有62名隊員加入了共青團,還有50多人多次獲得縣、省、全國先進工作者的榮譽。

大陳精神

經《人民日報》記者吳克強的啟發,1983年5月29日,生活在大陳島的原墾荒隊員中的31人給時任黨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寫信,匯報大陳島經濟發展的業績,表達原墾荒隊員們對他的掛念。胡耀邦同志在6月27日把這封信批轉給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並打算“明年秋天我還要到那裡看看”。
大陳島大陳島
1985年12月29日,胡耀邦同志赴大陳島視察,對原墾荒隊員們說:“我們是老年朋友來相會啊!”席間歡聲笑語,親密無間。這時的大陳島已被譽為“東海明珠”。1996年1月27日,在椒江舉行了大陳島墾荒隊上島40周年紀念大會,共青團中央發來賀信,省、市、區黨政軍群領導出席大會,時任團省委副書記、現任中共溫州市委副書記馬以高度評價:“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墾荒隊精神,對於全社會尤其是當代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他指出:“發揚墾荒精神,就是要倡導和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精神;就是要倡導和弘揚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就是要倡導和弘揚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寄語青年的這番話,在年老的原墾荒隊員中仍有著很強的激勵作用。每年的1月31日,他們要舉行座談會,懷念墾荒年代的那種精神,並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怎么學做人。
這一批老墾荒隊員們正在同椒江區委、大陳鎮委籌劃“大陳島墾荒隊上島50周年紀念的活動”。

勝利意義

1955年1月18日,遵照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中共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三軍,對盤踞在一江三島的中國國民黨軍隊發起聯合渡海登入作戰,經過10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全殲守敵,占領全島。一江三島戰役作為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永載史冊。
當年戰役當年戰役
1949年底,中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國民黨政府如鳥獸散,蔣介石率國民黨軍殘餘潰逃台灣、澎湖列島和大陸沿海島嶼。1950年5~8月,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舟山群島、海南島、萬山群島。至此,台灣國民黨軍盤據的島嶼僅剩下浙東以大陳列島為中心和福建以金門為中心的部分島嶼。
金門、馬祖列島和大陳列島距大陸海岸較近,台灣當局將這兩組島嶼重點經營,企圖作為將來反攻大陸的跳板和基地。國民黨軍在金門設立金門防衛部,部署陸海空重兵近8萬餘人;在大陳設立大陳防區司令部,派駐1個主力師和6個突擊大隊,總兵力約2萬人(另有8~12艘軍艦協防)。在大陳列島包括的漁山、一江山、披山、南麂山等島,設立地區司令部,形成以上、下大陳島為核心,以一江山、頭門山、披山、漁山、南麂山等島為外圍的、南北走向的海上防禦體系,與人民解放軍形成隔海對峙的態勢。
國民黨軍以金門與大陳島互為犄角、互相支援,後有台灣本島為依託,封鎖從金門島至大陳列島之間數百公里海岸。此時,人民解放軍海空軍剛剛著手組建,還未形成作戰能力,台灣國民黨軍憑藉在內戰中基本未遭損失的海空軍優勢,頻繁出動飛機、艦艇,對大陸沿海地區特別是上海、杭州、南京、青島、廣州等城市瘋狂轟炸掃射和炮擊。
1950年2月6日,台灣國民黨空軍出動17架包括12架B-24型、2架B-25型中型轟炸機,輪番轟炸上海電力公司、滬南和閘北水電公司等地,炸毀房屋2000多間,炸死炸傷居民1400多人。上海電力幾乎癱瘓狀態。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台灣國民黨軍以沿海島嶼為基地,頻繁派遣成百至上千人最大達上萬人的武裝,對大陸沿海地區和人民解放軍占據的島嶼進行偷襲行動。 1952年3月28日,大陳島守軍胡宗南部1000餘人,突襲臨海縣白沙山島,失敗退回;6月10日,又派出1200人襲擊溫嶺縣黃焦島,失敗退回;10 月11日,金門島國民黨軍出動9000餘人突襲南日島,守島解放軍官兵寡不敵眾,遭受一定損失,偷襲南日島之國民黨軍一度控制該島;國民黨軍偷襲福建莆田湄洲島、浙江平陽烏岩和霧城,也曾一度得逞。1953年7月16日,金門國民黨軍近1.2萬兵力,在海空軍配合下襲擊東山島,遭人民解放軍守島部隊和增援部隊頑強反擊,國民黨軍損失3379人敗回金門。同時,國民黨軍艦在金門至大陳海域間往來巡弋,抓捕漁民,襲擊商船,封鎖大陸沿海。沿海地區每日機聲轟鳴,炸聲不斷,農民不敢進田勞動,漁民不敢出海打漁,人民生命財產受到破壞,生產生活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粉碎和打擊台灣國民黨軍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襲擾行動,保衛浙東、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全,為了徹底打破台灣當局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軍事、經濟封鎖,1952年4月和1953 年7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和華東軍區即制定了大陳戰役方案。由於當時正進行抗美援朝戰爭,計畫未能實施。但是,華東軍區一直著手準備適當時機實施大陳戰役,解放沿海島嶼。7月29日,周恩來莫斯科赫魯雪夫馬林科夫等蘇聯領導人介紹中共中央對日內瓦會議後中國所面臨的形勢的估計以及擬採取的措施時,通報了中國準備提出解放台灣。周恩來說:中共中央認為:“在朝鮮和印度支那停戰後,美國不會甘心於日內瓦會議的失敗,必將繼續執行其製造國際緊張局勢,進一步從英法手中奪得更多的勢力範圍,擴大軍事基地,準備戰爭和敵視我國的政策”,“最近一個時期美國與蔣介石正在商議訂立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不斷增加對蔣介石的軍事援助,“並且有把封鎖我國的範圍擴大到廣東沿海及東京灣地區的可能”。鑒於此,“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戰爭,即對台灣蔣介石匪幫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任務,即解放台灣的任務”。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決定,1953年07月22日,彭德懷主持召開軍委專門會議,傳達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並責成作戰部長張震擬制解放台灣軍事鬥爭計畫。24日,毛澤東提議召集華東軍區以及福建、浙江軍區和上海警備區的有關負責同志到北京開會,研究東南沿海軍事行動問題。1953年07月31日,中央軍委頒布《關於對台灣蔣匪軍積極鬥爭的軍事計畫與實施步驟》。8月11日,在建軍27周年紀念大會上,朱德總司令嚴正指出:中國人民一定解放台灣。解放台灣是我國的內政,絕不容許別國來干涉。22日,全國政協和各黨派團體也發表聯合宣言,表明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堅定決心。
大陳島大陳島
1953年09月23日,周恩來在全國第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戰爭路線的美國侵略集團,不僅組織東南亞戰爭集團,加緊戰爭準備,而且還力圖擴大正在進行著的戰爭。他們曾經企圖從台灣、朝鮮、印度支那三個戰線上進行對中國的武裝干涉和對亞洲的威脅。現在,朝鮮和印度支那的戰火已經先後被撲滅了,美國侵略集團就更加加緊利用盤踞台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擴大對我國大陸和沿海的騷擾性的和破壞性的戰爭,以圖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干涉和對亞洲的威脅。”“美國的第七艦隊仍然盤踞在台灣海峽。最近,美國揚言要以美國第7艦隊來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美國侵略集團正在策劃同蔣介石賣國集團訂立所謂‘共同安全雙邊條約’,同時,又在企圖接著日本反動勢力、南韓李承晚集團和蔣介石賣國集團組織所謂‘東北亞防務聯盟’,並把它同所謂‘東南亞防務集團’聯結起來。美國侵略集團這一系列的陰謀活動,顯然是同中國六萬萬人民為敵,是對亞洲人民和國際和平的挑釁。”
1953年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聲明指出,這個條約“根本是非法的,無效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侵略性條約”,“美國政府企圖利用這個條約來使它武裝侵占中國領土台灣的行動合法化,並以台灣為基地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準備新的戰爭。這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的一個嚴重的戰爭挑釁。”“解放台灣,消滅蔣介石賣國集團,完全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容許他國干涉。任何戰爭威脅都不能動搖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決心,只能增強中國人民的憤慨。”
在強烈譴責美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的同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以強有力的軍事行動,表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
1954年1月,華東軍區提出陸、海、空三軍聯合攻打大陳島的戰役計畫,經中央軍委批准後立即著手進行作戰準備。
大陳島大陳島
7月下旬,華東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的指示,確定參加一江山島作戰的兵力為:步兵1個團又1個營(第20軍第60師第178團全部和第180團第2營),地面炮兵1個多團,高射炮兵1個多團,火箭炮兵2個營及噴火兵、工兵各一部;海軍航空兵7個大隊;海軍第6艦隊、魚雷艇、登入運輸船艇各一部和部分海岸炮兵,計有各型作戰艦艇、運輸船艇188艘;空軍航空兵15個大隊又1個夜航中隊,計有各型飛機近200架。8月,中央軍委批准華東軍區作戰方案。
這次作戰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參戰的軍兵種多,陸地、海上、空中三個戰場能否有機結合,協同問題解決得怎么樣,直接關係到作戰的成敗。因此,必須組建一個強有力的聯合指揮機構,擔負整個作戰指揮。
8月,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簡稱浙東前指),以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浙江軍區代司令員林維先、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聶鳳智、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彭德清和參謀長馬冠三為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王德為參謀長。浙東前指下設三個軍種指揮所:空軍指揮所(參戰的海軍航空兵歸其統一指揮),由聶鳳智任司令員,曾克林、安志敏任副司令員;海軍指揮所,由彭德清任指揮、馬冠三任副指揮;登入指揮所,由第20軍副軍長黃朝天任司令員、海軍舟山基地政治委員李志明任政治委員。突擊登入部隊為第20軍第60師。鑒於此次作戰後勤保障任務異常艱巨複雜,浙東前指決定華東軍區後勤部、浙江軍區後勤部和華東海軍、空軍後勤部等單位抽調幹部,共同組成聯合後方勤務部,統一指揮三軍的後勤保障。聯合後方勤務部於1955年1月4日組成,由浙江軍區後勤部長周桂生負責。
浙東前指建立後,立即組織參戰部隊從空中、海上、地面對一江山島進行周密偵察,摸清島上的基本情況,研究作戰計畫。9月,浙東前指形成作戰決心:渡海登入作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空軍和海軍奪取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以步兵第60師的4個營在海、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對一江山南、北江兩個小島同時實施登入突擊。
大陳島大陳島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浙東前指於1954年11月1日下達按第一階段作戰計畫,開展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鬥爭,從空中和海上對預定戰場實施封鎖。
國民黨軍在大陳地區沒有機場,無力通過大規模的空戰,奪取戰場的空中優勢。人民解放軍空軍由於受國際政治和自身技術雙重因素的制約,也不能採取以突擊機場的方式消滅國民黨空軍的力量。雙方只能以單雙機或小機群活動的方式,在浙東沿海島嶼上空展開空中爭奪。這種空中爭奪戰早在1954年3月即已進行。在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有力打擊下,至7月,國民黨空軍被迫停止晝間到大陳海域上空進行活動。此後,國民黨軍飛機偶爾夜間出動,但只要一發現人民解放軍飛機起飛截擊,即迅速撤離。因此,實際上在一江山島登入作戰的準備過程中,一江山島以北地區的制空權已基本掌握在人民解放軍手中,保證了參戰部隊在穿山半島隱蔽進行戰前訓練。
1954年11月後,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頻頻出動,尋機轟炸停泊在大陳港內的國民黨海軍艦艇,打擊國民黨軍飛入戰區的飛機,封鎖敵占島嶼。當時,國民黨空軍共有7個飛行大隊,作戰飛機約400架,其中美制F-84型、F-47型戰鬥機為其主力,並裝備有部分 F-86型戰鬥機。國民黨飛行員飛行技術較好,40%能在晝間複雜氣象條件和夜間作戰。人民解放軍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裝備為米格-15БИС型戰鬥機,性能較好,但大多數飛行員飛行時間少,技術水平較低,只能在晝間簡單氣象條件下作戰。
1954年11月01日11時許,解放軍航空兵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從各自的機場起飛,準時到達會合點編隊,保持無線電靜默飛向戰區。空軍第11師副大隊長王玉峰率領4架伊爾-10型強擊機,低空飛入大陳島上空,向大陳島國民黨軍高射炮陣地投彈,壓制了國民黨軍的高射火器。接著,空軍第20師第60團團長張偉良率領9架圖-2型轟炸機,突擊大陳港內的國民黨軍艦。由於發現目標太晚等原因,未命中目標。1954年12月02日至12月21日,空軍前指又連續5次組織轟炸機、強擊機小機群,先後轟炸一江山、漁山、披山和大陳等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國民黨軍艦。摧毀了島上的一些軍事目標,但對國民黨軍艦的突擊未奏效。針對此,參戰航空兵部隊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改進轟炸隊形和投彈方法,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
1955年01月10日,浙江東南沿海海域風大浪高,空軍前指判斷國民黨海軍不能外出疏散,空軍前指司令員聶鳳智當即令副師長張偉良率領3個轟炸機大隊低空隱蔽出航襲擊大陳港。擊沉國民黨軍坦克登入艦“中權”號,炸傷護航驅逐艦“太和”號,重創後勤修理艦“衡山”號。從 1954年11月01日~1955年01月17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260餘架次,先後7次突襲大陳、一江山等島軍事目標及停泊的艦艇,共投彈 1600餘枚,毀傷敵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型艦5艘,擊落國民黨軍飛機10架、擊傷4架。
在這期間,解放軍海軍艦艇也積極出動,展開爭奪制海權的鬥爭。1954年11月14日7時,人民海軍魚雷艇在一江山島東北海面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1955年1月10日23時許,人民海軍魚雷艇在積穀山以東4海里處擊沉國民黨軍“洞庭”號炮艇。經過連續兩個多月的積極作戰行動,人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掌握了預定戰區的制空、制海權,國民黨軍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也不敢飛臨大陳上空。一江山島守軍幾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955年01月14日,浙東前指正式下達作戰命令。從16日起,陸、海、空軍參戰部隊開始展開。
16日中午,張愛萍決定18日發起攻擊,並報告總參謀部和華東軍區。總參謀部於17日回電:一江山作戰對美蔣的鬥爭影響很大,必須繼續充分準備,在氣象良好情形下確有把握時實施。過急發起進攻受挫後將會造成不良影響,於我很不利。總之應以準確充分、氣象良好(為好),攻擊時間可自由選擇,甚至推遲到二、三月亦可。根據氣象預報,17~19日三天浙東沿海為良好天氣,適宜登入。張愛萍打電話給副總參謀長陳賡,建議按原計畫發起渡海登入作戰。陳賡將情況報告中央軍委後,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意圖,同意張愛萍按原計畫實施的建議。
1954年01月18日,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參戰部隊指戰員,發起一江山島聯合渡海登入作戰。
上午8時整,人民解放軍開始實施第一次火力準備。空軍3個轟炸機大隊和2個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的掩護下,飛抵一江山島和大陳島上空,對島上重要目標進行猛烈轟炸掃射。9時後,50餘門火炮發射的炮彈飛過海峽,擊中一江山島上的目標區。在人民解放軍猛烈的轟炸、炮擊下,國民黨守軍指揮系統癱瘓,官兵倉皇躲避。12時15分至13時22分,登入輸送隊第一、第二梯隊70餘艘登入艇,滿載著5000多名指戰員,在空中、地面、海上火力掩護下駛向展開區。
14時,第二次火力準備開始。船載的10門火箭炮對北江島進行急襲,空軍轟炸航空兵3個大隊又1箇中隊,對南、北江島各主要陣地再度猛烈轟炸,強擊航空兵2個大隊對登入地段的前沿陣地進行輪番俯衝轟炸和掃射。14時20分,登入部隊發起攻擊。火力支援艦艇一直開到離海岸五六百米處抵近射擊,掩護步兵登入衝擊。炮兵利用強擊機暫時離去的間隙,進行最後一次火力急襲。登入艇上的輕重機槍也相繼開火。噴火兵以猛烈的火焰攻擊島上守軍火力點。陸軍與海軍之間,海軍與空軍之間,陸軍與空軍之間,步兵與炮兵之間,協調一致,保證了登入部隊順利上陸。
登入部隊採取靈活的小群戰術,主動協同,充分利用噴火器的威力,消滅敵各種火力點,向縱深內預定的方向勇猛穿插。第一梯隊攻占一江山島各主要高地後,第二梯隊立即投入戰鬥,殲滅最後一批支撐點。指戰員們邊打邊喊話,發動政治攻勢,殘存的守敵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17時55分,登入部隊轉入防禦,清理戰場。19日2時前,全部肅清殘敵。
一江山島渡海登入作戰,共擊斃國民黨軍官兵519人、俘虜567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人民解放軍戰亡393人。一江山島被一舉攻克後,浙東前指於1955年01月19日派出3個轟炸機大隊飛機轟炸大陳島。
1955年01月20日,海軍魚雷艇部隊擊傷國民黨海軍炮艦“寶應”號。
在人民解放軍對大陳列島採取軍事行動之前,國民黨力圖說服美國協助防禦大陳。美國猶豫不決,第7艦隊並沒有大的動作。1955年01月19日,美軍第7艦隊派出部分艦隻駛抵大陳島外海觀望待命。對於台灣當局的緊急求援,美國總統與國務卿杜勒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商議,作出鼓勵國民黨從大陳列島撤退,美國為國民黨部隊提供海空掩護,同時,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關於在台灣海峽停火的提案”的決定。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採納了這些決定。24 日,艾森豪向國會提出特別咨文,指出:“如果台灣和澎湖列島落入不友好者的手裡”,那就會“在西太平洋的島嶼鎖鏈中造成一個缺口”,“中共對大陳群島的炮擊是共產黨征服台灣的序幕”,美國必須對此採取行動。25日和28日,美國國會眾參兩院分別通過“授權總統在台灣海峽使用武裝部隊的緊急決議”即《福摩薩決議案》。
從1955年01月21日至02月08日的18天內,美軍先後調集艦艇57艘,其中包括航母6艘、驅逐艦25艘、重巡洋艦3艘、掃雷艦 4艘、運輸登入艦19艘和其它艦隻,飛機400餘架,對浙東海域實施了全面封鎖,掌握了大陳島──台灣──沖繩三角地帶的制空權,控制了台灣對大陳島嶼的運輸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戰略空軍指揮部“以緊急情況為基礎”,開始為大規模使用核武器攻擊中國大陸選定目標。
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中國政府毫不示弱。1955年01月24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中國人民行使自己的主權,解放中國大陸和許多沿海島嶼的行動,從來沒有引起遠東局勢的緊張。僅僅由於美國政府侵占台灣,庇護蔣介石賣國集團,並不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顛覆活動和戰爭威脅,才造成目前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人民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允許他人干涉。”1955年01月28日,毛澤東接見芬蘭大使時說:“我們有兩條:第一,我們不要戰爭;第二,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美國的原子訛詐,嚇不倒中國人民。”
1955年01月19日命令人民解放軍航空兵轟炸大陳島,同時,暫緩發起大陳島攻島作戰,盡力避免同美軍的交戰,但繼續實施猛烈轟炸。30日,浙東前指命令航空兵1個轟炸機中隊再次對大陳島實施轟炸。
大陳島大陳島
1955年01月30日,美軍令普賴德乘“海倫娜”號率第7艦隊準備幫助國民黨部隊從大陳撤退,並通過蘇聯向中國轉達這一信息,希望在美軍幫助國民黨軍撤退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要採取行動。中國政府接到蘇聯轉達的這一信息,指示人民解放軍對從大陳撤退的的美、蔣軍不要攻擊。
1955年02月0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政府已命令第7艦隊和其他部隊幫助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1955年02月08日起至12日,美國海、空軍出動大批艦艇,起飛 2200餘架次飛機,幫助國民黨軍將2.5萬名守衛大陳、北麂山島的國民黨軍撤到台灣。撤逃時,國民黨軍將島上村莊燒為灰燼,1.8萬名居民被挾往台灣。1955年02月08日至14日,浙東前指命令所屬部隊進占北麂山、漁山、披山諸島。22日,人民解放軍又出動飛機轟炸南麂山島。25日,南麂山島的國民黨守軍也撤逃台灣,人民解放軍當即占領該島。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一江山島登入戰,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也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惟一一次多軍兵種聯合渡海登入作戰。這次作戰的勝利,標誌著人民解放軍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的形成,是人民解放軍建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嶄新的一頁。
一江山登入戰,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改變了台海軍事鬥爭形勢和敵我雙方戰略態勢,而且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主動和勝利,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說,一江山島登入戰,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意義很大,影響深遠。
大陳島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進入審批程式
大陳島位於台州灣東南海域,歷史上與台灣有著廣泛的聯繫。據專家考證,公元230年的三國時期,東吳之主孫權便遣將軍衛溫、諸葛直一行“浮海求夷洲(今台灣)”,這是有史書記載的、最早的兩岸交流重大事件。作為當時浙台通航必經之處,大陳島亦是始發地之一。
大陳島大陳島
記者了解到,大陳島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相關工作從春節前便開始著手進行,經過半個多月的籌備,現已順利進入審批程式。
台州市台辦方面表示,此舉僅是一個開端。通過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將帶動大陳島對台經貿、文化、旅遊等多方面發展。
新中國成立之後,包括大陳島在內的台州沿海三萬多人陸續赴台。約1.5萬名大陳島居民被分散安置在台北、基隆、花蓮等29個“大陳新村”。至今,大陳島赴台人員及其後代約12萬餘人。
如今,在台灣的大陳島人仍保留著大陳島上的宗教信仰、人文風俗和生活習慣,村民們甚至一直沿用台州方言進行交流。
“我們大陳人總說,島上的家家戶戶都有一門台灣親戚,這是抹不去的血緣親情。”大陳鎮黨委書記李昌建說。
據他介紹,自2008年兩岸真正實現“三通”以來,浙台兩地民間交流日趨頻繁,春節、清明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更是兩地民眾相互探親、祭祖的尖峰時段。有數據顯示,每年清明節前後,從台灣本島出發前往大陳島的台胞便超過3000人次。
大陳島大陳島
早在2007年,圍繞幾代台灣大陳人“尋找大陳記憶”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每年都會在當地如期舉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地民眾互訪和鄉情聯誼呈現常態化,成為維繫浙台骨肉親情的重要紐帶。
不過,李昌建也坦言,在與台灣的客流運輸方面,大陳島尚未開通對台直航,或對兩地文化、經貿往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據悉,一旦大陳島申報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功,該島將籌建台胞旅遊休閒接待中心,打造若干個具有當地歷史民俗意涵的旅遊精品項目;規劃設立大陳台胞返鄉創業投資區及可供返鄉台胞定居的“台灣村”,推出兩岸合作開發海洋、海島重點建設項目;加強兩岸大陳鄉情交流機制制定;深化兩岸大陳民俗文化學術研討等。
眼下,該市台辦及相關部門正積極籌備將於2013年8月份舉辦的“2013海峽兩岸大陳鄉情聯誼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