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遂

陳遂

陳遂出生於漳州白葉鄉。宋末元初率眾起義,分據山寨。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元軍入福建,宋臣蒲壽庚獻泉州投降,南寧將領張世傑率兵轉入閩西南,聯合漢、畲各族人民抵抗元兵。陳彈眼隨父陳文桂,叔陳桂龍出兵助張世傑攻泉州,討伐蒲壽庚。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與陳桂龍等聚集起義軍數萬人,占據漳州。時閩南粵東歸附者甚眾,共有58寨,單潮汕各縣今仍有遺址的就有潮州的歸湖寨、饒平之四百嶺寨、水尾山寨、石龍寨(今屬澄海)、澄海的程洋崗臨江寨等10多處。元遣唆都前往鎮壓,陳彈眼與陳桂龍等人與畲族許夫人聯合,據守漳州的高安寨。元將完者都、高興等率兵破高家寨,義眾被殺者達2萬餘人。陳彈眼轉戰於閩粵邊一帶,次年退到千壁嶺被俘,押解至漳州,於十九年春在漳州被殺。

基本介紹

  • 本名:陳遂
  • 所處時代:宋末元初
  • 出生地:漳州白葉鄉
  • 去世時間: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
文獻考證,遺蹟佐證,

文獻考證

從《畲族簡史》可知:我國各地的畲胞都是明代才從閩、粵、贛邊的潮州遷去的,畲族最早的記載和大事記都出現在潮州,而潮州古代包括整個粵東和閩西、閩南地區,現在也只有鳳凰山存有畲胞,所以“鳳凰山是畲族的發源地”這個論點是有根據的,因為現在的閩粵邊界還未發現有另一座山有畲胞聚居,而廣東省最大的畲胞聚居區潮安縣鳳南(原設鎮,現與歸湖鎮合併),也因處於鳳凰山南麓而得名。在原潮州地區有“畲”字的聚落村有九十六個,其中潮安五個(鳳凰官頭畲、打埔畲和地豆畲、鳳南茶畲、歸湖麻竹畲)、饒平八個、普寧九個、惠來二個、揭西十二個、潮陽四個、澄海一個、南澳二個、大埔三十七個、豐順十六個,先前應該是畲胞居住的村莊。
在清世祖順治十八年(1661)修的《潮州府表·山川部》有“饒平小記:鳳凰山在下饒堡,距縣城(時在三饒)西北四十里,上多相思樹。虎頭山則鳳凰山坂頭村之右,形如虎踞。陳吊眼屯眾處為四壁嶺。”而在清聖祖康熙二十六年(1684)修的《饒平縣誌·山川》有“鳳凰山在縣治西四十里,高壓諸峰,山頂翠如鳳冠,乘風能鳴,與郡城(潮州)西湖山相應。四壁嶺在東洋屯堡潘段村,相傳為陳吊眼屯聚處。”四壁嶺俗稱四百嶺,在鳳凰山東部的饒平縣新圩鎮和漁村鎮的交界處,是畲族領袖陳遂的據點,相傳他曾帶男女義軍三千人在嶺上駐軍,現在北面山坡上還留存校場遺址,約四畝地寬,還築有環山跑馬道。後人建有陳吊王廟,置有他的塑像,至今古蹟尚存。在嶺下的長彬鄉有“陳元帥爺宮”,宮內也有陳遂和他的妹妹陳吊花像每年九月初九為陳吊王忌日,七百年來香火不斷。宮聯是:百丈埔中昭大勇四百嶺上仰高風聯中提到的百丈埔也在鳳凰山東偏南的饒平縣錢東鎮北部和高堂鎮南部交界處的一片埔地,古代為漳州至潮州驛道經過處。相傳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皇帝趙昰(宋度宗的太子)和弟弟趙顯被元軍追逐,走投無路,陳遂和許夫人(也稱畲大娘)從鳳凰山南下救駕,在百丈鋪阻擊元軍,趙氏兄弟得以脫險,一說逃往南澳,一說逃上鳳凰山,故有天池太子洞和四腳魚的傳說。由於畲軍少而元軍眾,許夫人為掩護陳遂撤退而身受重傷,不願投降而投井就義。人們後來在埔頂修有“娘娘廟”以紀念這位畲族女英雄。1958年民眾在百丈埔開墾時,曾發掘到“千人坑”和“百人義坑”的遺址,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和畲軍的勇敢。潮州俗語也有“而(亂)過百丈埔”喻場面的狼藉而流傳至今。
鳳凰山主峰鳳凰髻屹立在其山區的西北部,是潮安和豐順兩縣的分水嶺,海拔高1497.8米,僅比著名的泰山主峰玉皇頂的1524米低26.2米!是潮州第一高峰,由於它屬於堅硬的花崗岩石山,故從潮州的湘子橋和鳳凰台北望,可見其山勢嵯峨峭拔,勢凌霄漢、雄偉壯麗、雲霧繚繞。而明代以前的鳳凰山區和潮汕平原一帶都有畲民居住和活動,他們便把這座雄壯無比的高山當作自己民族的聖山和發祥地,後來在元朝末年由於抗爭失敗而被迫外遷各省,所以還沒有忘記鳳凰山,各地的畲族婦女,先前都打著像鳳凰髻一樣的高高髮型,在1963年6月30日發行的特55《中國民間舞蹈》郵票(第三組)第一枚的“畲族婚禮舞”(浙東景寧)和1999年10月1日發行的《國慶五十年》郵票第二十二枚的“畲族”(閩東寧德)兩枚郵票圖案上,都能見到這“鳳凰髻”髮式。

遺蹟佐證

在鳳凰溪流經的潮安縣歸湖鎮硯田村對面的鳳凰山南麓有陳吊王寨遺址,其海拔高304.6米,周圍環繞著牛、獅、虎、龍、鷹、鳥籠、將軍搭弓諸山,寨南面臨鳳凰溪,寨北峰巒疊嶂直接鳳凰山,站在山寨上可望見韓江。寨址的開闊地雖然雜草叢生,但還能見東西兩面各殘存一條寬約二尺、長約百米的寨牆,牆外還挖有深約四尺的濠溝,在寨址還能見到不少宋代瓷器的碎片。由此可知《畲族簡史》中把陳遂作為畲族的英雄,並記述他在潮州的活動並不虛傳,可見鳳凰山在720 多年前的宋代末年還是畲族武裝的根據地。
從陳吊王在饒平和澄海的另三處現存據點來看,當時的畲族民眾不止居住在鳳凰山,範圍還擴至山區周圍的平原地區。在鳳凰山之東北還有水尾山,位於饒平縣東山鎮東明鄉,與福建詔安縣太平鎮哮峰村接壤,山間有一岩洞,據說能通到山巔,是陳吊王畲軍的據點之一。洞內現存有“石眠床”和“石桌”各一張,相傳是陳吊王住過的居所。而在洞東南的山坡上,尚存有一大片園田,相傳是畲軍當年開墾之地,共有九十九丘,故地名為“九十九丘田”而傳存至今。在附近的“三層石”山坡上,一塊巨石上還刻有“微風垣市”四個大字,無落款,相傳為陳吊王用劍所刻,至今字跡清楚。由此可知,這位畲族領袖是文武雙全的英雄。
在鳳凰山東南的澄海西浦山有石龍寨,形勢險要,處於潮、澄、饒三縣交界,是由無數大小不同的厚石伏蓋山坑而形成,傳說是陳吊王五十八寨之一。北面坑口有“東門樓”,是畲軍的望哨和指揮部,由幾塊天然大石壘成。還有人工橫架的兩條石樑可通石洞。洞中還有火藥臼,相傳是陳吊王製作火藥之用。今石龍寨之東有“羊城內”地名,古稱“陶畲”,是古代畲胞居住地。
在澄海蓮下鎮程洋崗鄉西的蓮陽河和蓬洞溪畔,還有陳吊王的“臨江寨”。現寨北門尚存,東門存門框柱和夾在古榕中的牆基石。寨西有陳吊王的審廳和上、下花園殘垣和通路石級。潮州現尚存有陳吊王的軍事遺址十多處,僅桑浦山便有李古洞、鑄錢洞、甘露寺、龍虎洞等處。由此證明《元史·世祖本紀》中關於陳吊王“聚眾十萬,連五十餘寨”記載屬實,也可見畲胞未外遷閩浙贛皖四省時在潮州人數之眾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