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敏(考古學家)

安志敏(考古學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志敏(1924~2005)著名考古學家。1924年4月5日生於山東省煙臺市。1948年畢業於北京中國大學史學系。1948~1950年任燕京大學歷史系助教。1949~1950年到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52年為北京大學史學研究部考古研究生,師從裴文中、梁思永、夏鼐等著名考古學家。生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一研究室主任、《考古》雜誌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務委員兼考古系主任等職,並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文化部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等,1985年被授予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訊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志敏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4
  • 逝世日期:2005
  • 職業:考古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中國大學史學系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安志敏先生致力于田野考古,先後在河南、北京、湖南、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從事考古發掘;並多次參加田野考古隊的領導工作,其中有規模較大的黃河水庫考古隊和東北考古隊等。此外,還在華北、東北和西北一帶進行過許多考古調查。學術研究以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為重點,兼及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其他領域。主要成就有:從細石器遺存的淵源、傳統和發展,探索中國的中石器時代文化問題;通過對廟底溝遺址發掘材料的整理和分析,確立了廟底溝二期文化,初步揭示了仰韶文化與中原地區龍山文化之間的傳承發展關係;深入考察研究了華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對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加以劃分類型和地區,分析它們的特徵並探討其發展序列;總結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發現成果,就中國的諸新石器文化,提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輪廓,著重從文化性質、類型、年代及相互關係等方面進行論述。

個人作品

安志敏先生生前共出版專著十多種,發表論文近400篇。重要的有:《碳-14斷代和中國新石器時代》、 《略論華北的早期新石器文化》等論文,《一九五二年秋季鄭州二里岡發掘記》、河南安陽小南海舊石器時代洞穴堆積的試掘等考古報告;論文先後結集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論集》(1982)、《東亞考古論集》(1998)。還與他人合作編寫了《輝縣發掘報告》(1956年)、《洛陽中州路——西工段》(1959年)、《廟底溝與三里橋》(1959年)、《雙砣子與崗上—遼東史前文化的發現和研究》(1996)等報告。
2005年10月26日2時50分,安志敏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其家屬將安老生前珍藏的6809冊圖書文獻全部捐獻給中山大學圖書館。為迎接這批考古珍貴文獻的到來,中山大學建立了“安志敏教授紀念館”,這是中大第一個校外著名專家學者的紀念場館。
安志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