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藍槍魚

大西洋藍槍魚

大西洋藍槍魚(學名:Makaira nigricans)是大西洋特有的一種旗魚。體重一般在126-181千克,最高達748千克;平均長度200-300厘米,最高達455.8。雌魚可以生長到比雄魚重4倍。體延長,幾呈圓筒形,稍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長而尖,呈劍狀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第一背鰭軟條部顯然較體高為短;第二背鰭短小;胸鰭位低,呈鐮刀狀,可向後折服。體背藍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白色橫帶。

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溫層之上的水域,較少成群出現於沿岸或島嶼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主要攝食魚類頭足類等。

大西洋藍槍魚是出名供垂釣的魚,其肉質含有高脂肪,故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分布在大西洋的熱帶及溫帶海域,但較多出沒於西部。它們主要都會生活在海洋,遠離陸地。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少數會進入溫帶海域,有些會越過好望角而進入大西洋。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洄游,食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主要價值,

物種學史

大西洋藍槍魚是槍魚屬下三個物種之一。其屬名的希臘文意思是“短劍”,種小名的拉丁文意思是“變黑”,大西洋藍槍魚屬於旗魚科鱸形目
大西洋藍槍魚最初是由博內德·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於1802年描述。藍槍魚分大西洋藍槍魚和印度洋藍槍魚,印度洋藍槍魚(Makaira mazara)成為獨立物種倍受爭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藍槍魚種群是否為不同的物種有持續分歧。有些人認為它們是在泛熱帶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發生的單一品種。另一些人認為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由於其不同的橫向線條圖案。側線是一系列沿著魚的體側面包圍的管狀鱗器官。大西洋藍槍魚有網紋,橫向線條圖案複雜,而印度洋藍槍魚有一個循環模式。
另一項研究則指印度槍魚及大西洋藍槍魚在線粒體微衛星基因座上有門顯的親緣地理學上的分野。故此認為這兩類是屬於同一物種,只有在印度槍魚遷徙及提供基因予大西洋藍槍魚進行基因交換。基因數據顯示印度洋藍槍魚與大西洋藍槍魚雖然是獨立的兩類,但卻是同一物種。
同義學名:
  • Eumakaira nigra Hirasaka and Nakamura 1947
  • Histiophorus herschelii Gray 1838
  • Istiompax howardi Whitley 1954
  • Istiompax mazara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Maikaira nigricans Lacepède 1802
  • Makaira ampla Poey 1860
  • Makaira ampla ampla Poey 1860
  • Makaira ampla mazara Jordan and Schneider 1901
  • Makaira bermudae Mowbray 1931
  • Makaira ensis Jordan & Evermann 1926
  • Makaira ensis Lacepède 1800
  • Makaira herschelii Gray 1838
  • Makaira nigra Hirasaka and Nakamura 1947
  • Makaira nigricans Poey 1860
  • Makaira nigricans mazara Jordan and Snyder 1901
  • Makaira perezide Buen 1950
  • Tetrapturus amplus Poey 1860
  • Tetrapturus herschelii Grey 1838
  • Tetrapturus mazara Jordan and Snyder 1901

形態特徵

大西洋藍槍魚體重一般在126-181千克,最高達748千克;平均長度200-300厘米,最高達455.8。雌魚可以生長到比雄魚重4倍。雄魚很少會重多於160千克,雌魚一般重超過540千克。雌魚可以長達4米,由眼睛到尖端就已占了總長度的20%。雌魚及雄魚都有24節脊骨,其中11節為尾前椎,13節為尾椎。
大西洋藍槍魚有兩條背鰭及兩條臀鰭,都是由骨質的鰭條所支撐。第一背鰭共有39-43條鰭條。第二背鰭只有6-70條鰭條。第一臀鰭與第二臀鰭的形狀及大小相似,有13-16條鰭條,但第二臀鰭卻只有6-7條鰭條。胸鰭有19-22條鰭條,形狀窄長。腹鰭胸鰭短小,鰭膜不怎么發達,可以收縮到腹面溝。第一臀鰭與胸鰭及尾鰭都可以收入此溝內,這可以令它們更為流線形及減低阻力。
大西洋藍槍魚的背部呈藍黑色,腹部呈銀白色。它們有15排淡鈷色的斑紋,每條斑紋上有圓點或幼紋。第一背鰭鰭膜是深藍色或接近黑色的,沒有斑點或斑紋。其他鰭一般都是褐黑色,有時呈深藍色。第一及第二臀鰭底有銀白色的陰影。大西洋藍槍魚可以改變顏色,一般在獵食時會變為鮮藍色。這種變色的能力是來自色素細胞及反光細胞。它們的身體上有一層厚長的骨質鱗片覆蓋,這些鱗片一般有1個末端,最多可以有3個末端。
大西洋藍槍魚的喙長及粗壯。下顎及上顎都有細小的牙齒覆蓋。體側線是一系列的神經丘組成,可以感應到微弱的水流及水壓改變。體側線成網狀,在幼體中十分明顯,但成年的身上並不清晰。肛門位於第一臀鰭前。

棲息環境

大西洋藍槍魚是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溫層之上的水域,較少成群出現於沿岸或島嶼周遭的水域。是分布最近熱帶的旗魚。分布的緯度會隨季節而改變,最遠可達北緯45°至南緯35°。在非洲離岸北緯25°至南緯25°的東大西洋數量較少。它們一般棲息在水溫高於24℃的海域,最高水溫可達30.5℃,而最低的則是21.7℃。另外,它們也喜歡棲息在深海區域。在溫暖的季節會向北擴展,而在寒冷季節則會集中在近赤道地方。

生活習性

洄游

大西洋藍槍魚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會長途遷徙,包括重複在加勒比海委內瑞拉巴哈馬間遷徙,與及在美屬維京群島及西非之間遷徙。這些橫渡大西洋的魚類是否會回到西大西洋不明,但在東大西洋卻發現一些群落會回到曾到過的地區,所以估計它們會隔幾年重回到原地,但實際時間卻決乏數據研究。

食性

主要攝食魚類及頭足類等。魚苗會吃浮遊動物,及其他同類的卵和魚苗。它們逐漸會吃多種的魚類,包括鯖魚鮪魚魷魚及幼生近岸魚類。在大西洋及太平洋的研究發現它們也會吃扁花鰹圓舵鰹。魷魚(包括美洲大赤魷)及深海魚類(如烏魴科蛇鯖)在某些地區都是它們主要的食物。大西洋藍槍魚可以吃大至白色四鰭旗魚、重45千克的黃鰭鮪魚短鮪。相反它們也可以吃細小的獵物,如沙鯭及鷺管魚

繁殖方式

大西洋藍槍魚2-4歲時就達至性成熟。雄魚性為熟時約重35-44千克,雌魚則重47-61千克。產卵群體的性比基本上為1:1。但在高齡魚中,多於,雌魚的生命周期較雄魚為長。在中國台灣海區, 產卵期是4-8月,在菲律賓為5月。產卵可能全年發生在赤道10°N / S海域,夏季期間,發生在兩半球30°N / S附近海域以及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每次可以排出超過700萬顆卵,每顆直徑約有1毫米。當中很少可以成長至性成熟。浮游的魚苗會留在遠洋帶。魚苗棲息在美國喬治亞州、北卡羅萊那州、佛羅里達州牙買加巴哈馬阿雷西沃對出的西中大西洋,與及巴西對出的西南大西洋。
魚苗在一日內可以長達1.6厘米。側面及背部是藍黑色的,腹部白色。尾鰭及尾柄透明。頭部有兩個虹色的藍點,某些的背上更有深色的斑點。幼魚的第一背鰭很大,但隨著身體成長而變得細小。雄魚的壽命達18歲,雌魚達27歲。最高年齡估計至少20年,在太平洋最高年齡估計為27年(雌性)和18歲(雄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屬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百慕達、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薩巴、聖尤斯特歇斯)、巴西、喀麥隆、加拿大、維德角、智利、中國、聖誕島、哥倫比亞、葛摩、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庫克群島、哥斯大黎加、象牙海岸、古巴、庫拉索、多米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厄瓜多、薩爾瓦多、赤道幾內亞、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加彭、甘比亞、加納、格瑞那達、瓜德羅普島、關島、瓜地馬拉、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海地、宏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牙買加、日本、肯亞、吉里巴斯、韓國、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蒙特塞拉特、莫三比克、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尼加拉瓜、奈及利亞、紐埃、諾福克島、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巴基斯坦、帛琉、巴拿馬、巴布亞紐幾內亞、秘魯、菲律賓、皮特凱恩、葡萄牙(亞速爾群島、馬德拉)、波多黎各、留尼旺島、聖赫倫那島,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馬丁(法屬)、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薩摩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塞席爾、獅子山、聖馬丁島(荷屬)、索羅門群島、索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斯里蘭卡、中國台灣島、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托克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吐瓦魯、美國、美國本土外小島嶼、萬那杜、越南、維京群島、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
(註:分布圖)
大西洋藍槍魚分布圖大西洋藍槍魚分布圖

種群現狀

對大西洋藍槍魚生存的重大威脅,是船艇增加從而導致的意外碰撞、過度捕撈、在捕撈其他魚類時而意外捕獲量,特別是大量捕撈鮪魚時。海洋污染。
大西洋藍槍魚現正備受延繩釣作業的壓力。單在加勒比海,日本及古巴漁民每年就獵獲超過1000噸。雖然在美國海岸200海浬內捕獲的大西洋藍槍魚需要放生,但放生的生存率卻十分之低。
大白鯊尖吻鯖鯊都會掠食大西洋藍槍魚。大西洋藍槍魚已知有28種寄生蟲,包括復殖亞綱、孿體亞綱、單殖亞綱絛蟲綱線蟲動物門棘頭動物門橈腳類藤壺及如鮣魚雪茄達摩鯊等魚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
列入2010年綠色和平組織海鮮紅皮書。

主要價值

重要之經濟性魚種,全世界產量在5,000-10,000噸。一般漁法包括表層的延繩釣、流刺網、定置網、拖網或使用標槍法 (即鏢旗魚)。味美之食用魚,新鮮魚體可作生魚片,亦可煎食或煮湯,加工成罐頭或零嘴、魚鬆等皆宜。
大西洋藍槍魚肉大西洋藍槍魚肉
大西洋藍槍魚在鮪魚的延繩釣作業中往往成為副漁獲。它們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它們的肉有高含量的脂肪,在日本的刺身中是貴价的食材。
由於大西洋藍槍魚的稀有性、美觀及運動質素,它們被視為珍貴的垂釣魚類。國際釣魚協會(International Game Fish Association)紀錄最大釣獲的大西洋藍槍魚就重636千克。漁獵大西洋藍槍魚及其他旗魚是一項價值幾百萬美元的行業,涉及多間公司及數千個職位。最大的旗魚漁業是在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巴哈馬及幾個加勒比海的島嶼、委內瑞拉、巴西及百慕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