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瘕泄

大瘕泄,中醫病名。即今之痢疾樣病變。《難經·五十七難》:“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大瘕泄
  • 相關西醫疾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 其他名稱:大蠱泄
  • 疾病分類:內科
  • 發病部位:大腸
  • 主要病因:瘀滯
  • 多發群體:所有人群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診查要點,一、診斷依據,辯證論治,一、辯證要點,二、治療原則,三、證治分類,文獻摘要,

名詞解釋

今之痢疾樣病變。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一般認為是西醫疾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病因

腹中瘕聚。

病機

濕滯瘀結、氣滯瘀結、氣虛瘀結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痢疾
文獻:《研經言》:“今之痢,即《難經》五泄中之大瘕泄。”
2.陰虛似痢症:由腎虛所致。
文獻:《醫貫·痢疾論》:“又有一等陰虛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其證紅白相雜,里急後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澀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脫,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遺。”
治則:治宜補腎
方藥:用附桂八味丸加補骨脂、肉豆蔻、阿膠等。
3.腎泄:
文獻:《羅氏會約醫鏡·雜證》:“大瘕泄者,即腎泄也,每在五更明之時。”
4.熱泄之一:
文獻:《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即寒濕而變為熱泄也。”
方藥:宜用八正散加木香檳榔再用天水散
5.泄而腹有瘕聚:
文獻:清·懷抱奇《古今醫徹·雜症》。“大瘕瀉,則腹中有瘕,時作時止也。”
6.病名:
文獻:《源考·腸澼》云:“瘕本當作蠱,大瘕泄之名本應為大蠱泄者,乃言其痢血瘀黑如病蠱也。”根據症狀描述,似現代醫學之阿米巴痢疾,因其糞便暗紅呈果醬狀,與蠱痢之便血瘀黑相同。

辯證論治

一、辯證要點

里急後重,痢疾狀

二、治療原則

清熱除濕益氣化瘀

三、證治分類

1.導滯承氣湯
組成:酒大黃、薑汁厚朴、枳實、炒山楂、紅曲、蒼朮、桃仁。水煎服,得利即止後服。
主治:大瘕泄,濕滯瘀結證
2.理肺和中湯
組成:前胡、川芎、青皮、蓮子肉、藿香梗、丹皮、生山楂、茯苓、蒼朮、生車前子,水煎服。同服紫金錠一片。
主治:大瘕泄,濕滯瘀結證。
3.理氣活絡湯
組成:骨碎補、生車前子、炒車前子、生山楂,炒山楂、丹皮、九香蟲,水煎服。
主治:大瘕泄,氣虛瘀滯證。
4.增損補中益氣湯
組成:生曬人參、炙黃芪、升麻、柴胡、當歸尾、生白朮、骨碎補、紅花訶子肉、炙甘草、樟木皮,水煎服。
主治:胃脘癰

文獻摘要

1.《難經·五十七難》:“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
2.《研經言》:“今之痢,即《難經》五泄中之大瘕泄。”
3.《醫貫·痢疾論》:“又有一等陰虛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其證紅白相雜,里急後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澀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脫,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遺。”
4.《羅氏會約醫鏡·雜證》:“大瘕泄者,即腎泄也,每在五更明之時。”
5.《雜病源流犀燭·泄瀉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即寒濕而變為熱泄也。”
6.清·懷抱奇《古今醫徹·雜症》。“大瘕瀉,則腹中有瘕,時作時止也。”
7.《源考·腸澼》云:“瘕本當作蠱,大瘕泄之名本應為大蠱泄者,乃言其痢血瘀黑如病蠱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