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伯初

奚伯初(1904-1979年),字紹祖,江蘇無錫人。出身於醫學世家,系武進戴溪橋著名奚氏兒科四世傳人,家學淵源。奚氏因治學嚴謹,治病認真,起大病難症甚多,故醫名大噪。1937年遷居滬上,設診所於陝西北路,長期診務繁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奚伯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904年
  • 職業:醫生
  • 主要成就: 定驚湯、化裁萬應丸
  • 代表作品:《兒科學中醫兒科學》等教材
  •  逝世日期:1979年
  • 性別:男
人物簡介,家庭背景,主要經歷,醫療特長,用藥特點,學術內容,主要領域,科研成果,乳蛾,泄瀉,醫學貢獻,定驚湯,化裁萬應丸,出版著作,

人物簡介

奚伯初(1904-1979年),字紹祖,江蘇無錫人。奚氏因治學嚴謹,治病認真,起大病難症甚多,故醫名大噪。1937年遷居滬上,設診所於陝西北路,長期以來診務繁忙。著述有《中醫兒科學》等教材,及《內科知要》、《奚伯初兒科醫案》等。

家庭背景

系武進戴溪橋著名奚氏兒科四世傳人,家學淵源。其曾祖龍泉公棄儒學醫,受業於同郡許公定甫(當時許氏兒科遐邇聞名),學成歸里,懸壺應世,曾著《兒科心得》三卷,未及付梓而毀於兵燹。先祖子型公繼承父業,醫名更著,求診才絡繹不絕,創製“辰金丸”治風痰壅盛,“寶金丸”治急驚風。父泳裳公幼承庭訓,好學不倦,對《內經》鑽研尤深,執業後聲望日隆,病者暮名而來,門庭若市,遠者來自浙江之長興,安徽之廣德,近者江蘇溧陽、宜興、常、錫一帶,以致戴溪橋河內舟楫相接。

主要經歷

奚氏少年時邊上私塾,邊在其父督教下習誦中醫經典著作,課餘也常侍診父側,由於生性敏慧,勤奮好學,因而盡得家傳之秘,18歲開始襄診,20歲即在無錫市掛牌行醫。1937年遷居滬上,設診所於陝西北路,長期來診務繁忙。

醫療特長

兒科、內科。

用藥特點

奚氏處方立法重在滋陰,用藥多主寒涼,特別重視陰津的保養,認為留得一分津液,便存一分生機。奚伯初臨床常用清熱保津之法,治療小兒發熱病,投之多應手而效。 奚伯初常言,用藥如用兵,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不殆,故有常亦有變,用藥雜亂堆砌乃醫之大忌。奚氏用藥平穩精細,分量適中,每於平淡中見功力,藥切病情,既能擊中要害,又能照顧全面,頗有大將風度。

學術內容

奚氏兒科學術思想,主要受錢仲陽、朱丹溪、葉天士、吳鞠通諸家影響,因兒科溫病重於傷寒,小兒純陽之體,適用於辛涼者多,辛溫者少。奚氏認為葉天士、吳鞠通持論平正,立法精細,對外邪侵襲途經的闡述尤為明確。蓋傷寒之邪由皮毛侵入,自表及里,始於足太陽經,足太陽屬膀胱,屬水,寒即水之氣,故始病於此;溫病之邪則由口鼻侵入,自上而下,鼻通於肺,故始入手太陰。寒溫二邪必須分清,不可混淆。而人體之陰陽,更應辨明偏勝,凡有所偏即可為病。偏於火者病溫病熱,偏於水者病清病寒,此水火二門之辨不可不慎。從兒科而言,溫病多於傷寒,熱證多於寒證,故溫病學說所用之方藥更合兒童體質。奚氏臨床常用清熱保津之法,治療小兒發熱病,投之多應手而效。

主要領域

兒科。

科研成果

乳蛾

奚氏治乳蛾有獨到的見地,指出乳蛾一證,以形態而定名,狀如乳頭,或如蠶蛾,現代醫學稱為扁桃體炎。其病因是肺胃蘊熱,鬱結不化,由外來風熱而誘發,邪熱循經上炎咽喉。此症邪有深淺 ,發有輕重,輕者無熱,乳蛾腫凸,微感腫痛,嬉戲如常,重則惡寒身熱,亦有兼咳嗆痰多者。發於一側為之單蛾,發於二側為之雙蛾,且有頸核腫大,口氣穢濁,吞咽不利。治法輕則疏風清熱,宣化利咽,重則涼營解毒或清解陽明。如痰多便閉,可豁痰潤下,即釜底抽薪之意,當隨證施治。如治17歲病兒,體溫39.8℃,咽喉乳蛾欣紅作痛,壯熱煩躁,有汗不解,舌紅,脈數。診為風熱內蘊,熏蒸於上,猶恐熱邪化火,而致昏痙之變,治當涼營清泄。處方:鮮生地30克,生石膏21克,肥知母9克,黑山梔9克,金銀花9克,淨連翹9克,山豆根9克,制僵蠶9克,淡竹葉4.5克,生甘草3克,並囑吹錫類散0.6克。藥後即愈。

泄瀉

奚氏指出泄瀉《內經》有“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及“濕勝則濡泄”等病因,後《難經》又補充了胃泄、脾泄、大腸泄、小腸泄,大瘕泄等五種症狀,但均未述及糞色的重要性。明代方隅總結古代經驗,進一步闡發了溏、鶩、飧、濡、滑五種泄瀉,以鑑別診斷,對後世醫家啟發甚大。奚氏根據臨床經驗,認為對小兒泄瀉觀察糞便極為重要。溏便稀薄,勢緩稠粘,色黃奇臭,此乃濕熱挾積,交阻陽明,治當清腑化濁,導滯運消。鶩泄如鴨糞,乃腸中寒濕留滯,便色白微黃而不臭,治當健脾燥濕,溫運脾陽。飧泄完谷不化,色白不黃,胃寒而脾陽衰微,運行輸布失職,故水谷糟粕並趨而下,治宜溫中扶陽,健脾益氣。濡泄則糞若水,色淡黃而味腥臭,經雲“濕勝則濡泄”,此症每見小便不利,治當燥濕健脾,分化利尿,若水谷分清,其泄自止,故治瀉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滑則大便不禁,隨矢氣流出,色黃微臭,此系脾虛氣脫,久泄不止,肛門失其約束,氣虛下陷所致,治當補中益氣。奚氏認為治泄原則,不離以上諸法,故肉眼觀察兒童糞便色質,有助於臨床診斷。

醫學貢獻

定驚湯

組成:黃連3克,石決明21克,鉤藤9克,竹葉3克,朱燈芯3克,朱茯苓9克,首烏藤15克,炙甘草3克,煅龍骨30克,煅牡蠣30克,生地9克,棗仁9克。
攻效:清心平肝,安神定驚。
主治:小兒夜啼症。

化裁萬應丸

組成:蕪荑4.5克,使君子肉9克,苦楝根皮9克,貫眾9克,鶴虱9克,黑醜4.5克,雷丸9克,檳榔9克,枳實4.5克,胡黃連4.5克。
攻效:殺蟲化積。
主治:小兒體實蟲積(蛔蟲)。待蟲下後,用健脾方:木香3克,枳殼4.5克,炙雞內金4.5克,山藥9克,炒白朮9克,砂仁3克,茯苓9克,香谷芽12克,九香蟲6克,焦山楂9克,和中健脾,調理腸胃。

出版著作

《兒科學中醫兒科學》等教材,及《內科要》、《奚伯初兒科醫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