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裂腹魚

大理裂腹魚

大理裂腹魚(學名:Schizothorax taliensis)屬鯉科裂腹魚亞科裂腹魚屬,為雲南大理洱海特產的一種經濟魚類,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雲南洱海及其附屬水系。魚肉厚多脂,營養豐富,肉味腴美;其魚卵無毒,味美,可供食用,故民眾喜食之,向稱為雲南名產。野生大理裂鰒魚已處於瀕危狀態,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種群現況,保護級別,經濟價值,藥用價值,人工培育,

外形特徵

體細長稍側扁。頭小,略呈錐形。吻稍尖。口端位,口裂深而上斜,呈馬蹄形。上下頜約等長,下頜內側微具角質,不形成銳利角質前緣;下唇細狹,分左右兩葉,表明光滑無乳突,唇後溝中斷。須2對,極微小,吻須末端不達鼻孔前緣之垂直下方,口角須末端接近或略超越眼前緣之垂直下方。眼大,側上位。體被細鱗,排列不整齊。臀鱗甚大。自峽部後至胸腹部裸露無鱗。側線完全,近直形。
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弱,其後緣每側具細齒12~25枚。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相對,個別稍前,其末端不達腹鰭起點至臀鰭起點之間距離的1/2處,遠離肛門。肛門緊位於臀鰭起點之前。胸鰭末端伸達或略超過胸鰭起點至腹鰭起點之間距離的1/2處。性成熟雌魚臀鰭較長可達尾鰭基部,幼魚和性成熟雄魚臀鰭較短。尾鰭叉形。
大理裂腹魚大理裂腹魚
體背部淺褐色或黃褐色,腹部灰白色或略帶淡黃;生殖期雌體肛門處特別膨大,帶淡紅色,臀鰭長且肥厚;雄體吻部出現發達的珠星。

分布範圍

大理裂腹魚中國特有種,分布於中國雲南大理洱海及其附屬水體。

生活環境

大理裂腹魚是一種適應於靜水環境中生活的種類,在湖中敞水區域的上中層活動。
活動場所多在湖邊淺灘、入湖溪流及湖灣中的魚溝、魚洞中。
大理裂腹魚大理裂腹魚

生活習性

在靜水中覓食,攝取動物性食料,以浮遊動物為主,尤以枝角類為最多,其次是橈足類和昆蟲以及少量昆蟲幼蟲、蟲卵,偶爾也見食綠藻和絲狀藻類
橈足類食物橈足類食物

生長繁殖

大理裂腹魚產卵及活動場所多在湖邊淺灘、入湖溪流及湖灣中的魚溝、魚洞中。產卵時要求流水環境。生殖季節在4-5月間,親魚結群由湖中溯至各支流或溪溝,或群集出溶洞周圍,在流水環境中產卵,卵粒沉於水底砂石上。一般雌魚較雄魚為大。在生殖期間,雌魚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而消耗儲存於體內豐富的脂肪體。

種群現況

大理裂腹魚大理裂腹魚
自20世紀70年代後,洱海水位下降,數十條魚溝、魚洞全部乾涸,加之引入了外來物種大量吞食其魚卵,再加上酷漁濫捕,造成資源破壞極其嚴重,目前已瀕臨滅絕。需加強保護並積極馴養繁殖以恢復其數量。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魚類》列為瀕危。

經濟價值

大理裂腹魚雲南大理洱海特產的一種經濟魚類,歷史上占洱海漁獲物的30%左右,體型雖不大(大者可達體長200-300毫米,200-250克,小的只有50-100克),但產量很大。肉厚多脂,質細嫩,營養豐富,肉味腴美,味道鮮美,有重要經濟價值。其魚卵與裂腹魚亞科的許多種類不同,無毒,味美,可供食用,故民眾喜食之,向稱為雲南名產。除供應當地鮮食外,經加工醃製,行銷全省,且有一部分出口外銷。
大理裂腹魚大理裂腹魚

藥用價值

其肉供藥用,鮮食具有滋補、止血、解毒之功效,主治婦女勞損、崩漏下血、小兒痰熱、風痛丹毒等症。

人工培育

大理裂腹魚2齡性成熟,繁殖季節為4-5月,水溫在6℃~13℃之間。產卵期受水溫與光照影響較大。大理裂腹魚受精卵的孵化時間較長,在10℃時需要30天左右才能孵出小魚。其人工繁殖技術包括親魚培育、采卵受精、孵化及幼苗培育四個環節。
親魚培育
為了獲得體質健壯、生長快的後代,除避免近親繁殖外,一般不採用第一性成熟的親魚,這些魚產的孵粒小,而且後代的生命力也較弱。所以,繁殖用親魚從2齡魚中挑選加以培育,體重應在1公斤以上,雌雄之比以3~5∶1為宜;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尾~2尾,雌雄混養,至繁殖前約1個月,應分池飼養,以利操作。飼養親魚的周年水溫不應高於17℃,超過17℃,就不能成熟。同時,卵的質量與飼料的營養成分也有密切關係。飼養中要適當增加維生素,不宜多投餵脂肪飼料。親魚飼料中粗蛋白應高於40%,粗脂肪應低於6%,碳水化合物應低於12%。8月~9月份是親魚性腺發育回升點,應強化投餌,加強營養供給,投餌量約為體重的3%~5%;產卵前兩個月,應相應減少投餌,產卵前2天~3天停餌。有條件的地方在親魚的產前和產後,可以全部投餵新鮮的小雜魚等動物性飼料
人工養殖人工養殖
人工采卵授精
雌魚成熟後,前腹大而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手摸腹部有卵粒分離感,輕壓後腹部有卵粒從生殖孔外流。成熟的雄魚,擠壓後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此時應及時采卵、授精,否則,容易出現過熟現象,失去受精能力。在繁殖季節應每兩天觀察一次雄魚成熟情況。
采卵授精應在室內進行,避免強光照射。人工授精時先把卵輕輕擠入乾淨臉盆中,用等滲液(氯化鈉55.05克,氯化鉀1.97克,氯化鈣3.14克,蒸餾水配成7.5~8.0升溶液,並用重碳酸鈉將PH值調至7)洗卵。濾除等滲液並迅速擠入精液,用鵝毛攪拌,使精卵均勻後再加入少量清水,再稍加攪拌,靜置1分鐘,再用清水洗卵2次~3次,加入清水靜置2小時~3小時,待卵吸水脹足富有彈性時移入孵化器中孵化。
孵化
孵時在孵化槽中進行流水孵化,孵化用水必須過濾,要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每萬粒卵每分鐘用水2升~4升。孵化溫度7℃~13℃,孵化過程中嚴格避光,及時清除死卵(用10%食鹽水把死孵分開,死孵因比重小而上浮)。為防止水霉感染,可在每立方水中放入3克~5克孔雀石綠消毒。
苗種培育
苗種培育是指把孵化出的仔魚培育至2.5厘米~3厘米長。剛孵出的魚苗非常嬌嫩,以臍囊為營養,怕強光照射,並要控制好水量,每10萬尾魚苗注水量為每分鐘30升~50升。在水溫10℃,經過23天,臍囊吸收2/3時,魚苗轉入飼養槽或水泥池中飼養。每平方米放養密度1萬尾,每萬尾每分鐘需水20升。當仔魚有60%~70%上浮時應投活餌料(大型水蚤水蚯蚓),也可投熟蛋黃,魚肉糜;餌料可用0.4毫米網眼的細篩過篩後投喂,每天6次~8次,日投飼為魚體重的10%~15%;水溫10℃~15℃,經過20天培育,體長可達2.5厘米~3厘米,就可轉入室外的魚種池內培育。魚種池在放養前,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安裝好2毫米~3毫米網眼閘門。魚種入池前,要經過篩選,大小分池飼養,以防大魚爭食,影響小魚生長。放養密度視水中溶氧、注水量、魚種規格而定。體重3克~5克時每平方米200尾,流水量每秒10升。苗種培育前20天內以投餵小雜魚肉糜為主,日投餌量6%~10%,日投餌4次;20天后轉用配合飼料,日投餌量2%~4%,日投餌4次。為了滿足魚苗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除投餵人工配合飼料以外,還要投些水蚤蝌蚪等活餌料。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注水量,經常洗刷閘門,以防閘門堵塞,缺氧死魚,並經常清除池底污物殘餌,保持良好的環境,有利於魚種生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