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雲南省湖泊)

洱海(雲南省湖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一般湖水面積約246平方千米(一說251平方公里),蓄水量約29.5億立方米,呈狹長形,北起洱源縣南端,南止大理市下關,南北長40公里,是僅次於滇池的雲南第二大湖,中國淡水湖中居第7位。洱海形成於冰河時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蝕,屬高原構造斷陷湖泊,海拔1972米。

洱海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遊七大主要功能,洱海西面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面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優美。

1981年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蒼山洱海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原淡水湖泊及水生動植物、南北動植物過渡帶自然景觀、冰川遺蹟,面積79700公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洱海
  • 別名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境內
  • 所在水系瀾滄江支流漾濞江支流西洱河上源
  • 海拔:1972米
  • 湖水面積:約246平(一說251)平方公里
  • 蓄水量:約29.5億立方米
  • 湖岸線長:117公里
  • 南北長:41.5公里
  • 東西寬:平均7~8千米
  • 深度:平均10.5米,最深21.5米
  • 類型:高原淡水湖、斷陷湖
  • 省級河長:阮成發 
名稱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湖泊水系,上游水系,下游水系,地形地貌,島洲湖曲,沿岸山脈,盆地,沿岸名勝,氣候特徵,社會經濟,開發利用,旅遊開發,水利工程,湖區物產,生態保護,

名稱演變

洱海,在古代有“葉榆水”、“葉榆河”、“葉榆澤”、“西洱河”、“洱河”、“昆彌川”等名稱。洱海之所以最終以“洱”為名,要么說它“形若人耳”,要么說它“如月抱珥”,因而得名。而“海”的叫法,則源於雲南的習俗。在雲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為“湖泊稱作海”。這就是說,湖泊在雲南多被叫做“海”。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葉榆水”的名稱多在古代文獻中使用;“西洱河”則主要指洱海西南的出口處開始向西流淌、最後又與漾濞江合流的一段河道;“昆彌川”隨昆彌部族的消失而很少使用;“洱海”就成為這個湖泊最流行的叫法。

位置境域

洱海湖體位置境域洱海湖體位置境域
洱海湖體主要在大理市,北岸連線洱源縣東南隅,蒼山東麓、玉案山西麓。洱海北部水域原屬洱源縣。2004年1月1日,雙廊、江尾兩鎮劃入大理市後,全部水域屬於大理市。洱源縣成為北岸接壤形勢。湖區沿岸,北有雙廊、江尾兩鎮,東有喜州、灣橋、城邑、七里橋等鎮,南有下關、鳳儀等鎮,西有挖色、海東等鎮。泄水口洱源河位於西南端大理城區下關。

水文特徵

洱海,湖面積為251平方公里(水位為1974米),總容量為25.3億立方米,匯水面積為2565平方公里,湖長42.5公里,平均湖寬6.3公里,最大湖深22米,平均湖深10.2米,湖周長117公里。洱海水位1966米時(85高程)南北長42.0千米,東西寬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積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億立方米,湖中島嶼面積0.748平方千米,湖岸線129.14千米,是雲南高原僅次於滇池的第二大淡水湖泊。
全年湖面水溫為12℃—21℃。最低運行水位為海拔1962.84米(海防高程1971米),最高蓄水位海拔1965.84米(海防高程1974米),正常水位範圍處於海拔1962.84—1965.84米之間(海防高程1971-1974米,以下均為黃海高程)。
由於大理岩夾層有利於地下水儲存和滲透,多由橫向斷裂及物理地質作用而形成十八溪,並成為集中匯流蒼山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地帶。蒼山山腰南北向大理岩夾層中,岩溶發育,在東西向橫切部位,有大股泉水湧出,如茫涌溪沿山腳一帶;有的在岩層接觸帶或斷裂帶裸露部位,沖積層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泉水出露,如蝴蝶泉。
洱海東岸為石灰岩及砂岩,透水性強,不利於儲水,因此比較缺水。洱海水量除由地表水補給外,接受地下水條件良好,四周山地排泄的地下水均歸入洱海。
洱海湖面全年水溫在1℃——20℃之間,水溫垂直分布具正溫層特點,終年不結冰,屬亞熱帶湖(暖湖)。透明度4米,季節性變化顯著,雨季較小,乾季較高。據1985年12月監測結果,平均透明度為5.4米,最大透明度達8米,水色淺藍,色度6.625。水質無色無臭,屬清潔級重碳酸鹽鈣鎂型淡水湖泊,營養狀態為中營養型。
洱海水位對洱海湖內生物群落和洱海自然生態起決定性作用,對洱海水位的記錄從1951年便已開始,經50餘年的反覆實踐,科學論證,於1966年、1982年、1989年、1998年、2004年五次制定洱海水位控制高程,2004年3月26日,雲南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批准頒布實施的《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條例》框定了洱海水位運行為:最低運行水位1964.30米,最高運行水位1966.00米。

湖泊水系

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北有茈碧湖、東湖、西湖,分別經彌苴河、羅時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蒼山十八溪匯集蒼山東坡集水區;南有波羅江、金星河;東岸有鳳尾箐、玉龍河等數十條大小集水溝渠,總徑流面積2565平方公里,入湖河道溝渠117條,入湖水量年均值8.17億立方米,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自然出水河道,長22公里,洱海水從西洱河流出,流合漾濞江,匯入瀾滄江,注入太平洋。

上游水系

湖面除接受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補給,從北面入湖的河流有彌苴河、羅蒔河、永安河,從南面入湖的有波羅河(波羅江),東邊有鳳尾箐、玉龍河等其他小河流,西面有蒼山十八溪入湖。湖水平均深度15米,最深21米。湖水在下關經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轉南注入瀾滄江。
蒼山十八溪
蒼山十八溪,因源自蒼山山巒溝壑相間得名。在蒼山十九峰的峰與峰之間自然形成了著名的蒼山十八溪。明朝李元陽據當時存世的《元一統志》記錄了十八溪,它們自南而北分別為陽南溪、葶溟溪、莫殘溪、青碧溪、龍溪、綠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隱仙溪、雙鴛溪、白石溪、靈泉溪、錦溪、茫涌溪、陽溪、萬花溪、霞移溪。在古代,十八溪的溪水或流泉飛瀑,似駿馬奔騰而下,“水激石跳,鏗訇如雷”;或溪水潺潺,一澗三疊,靜靜流淌,最終都注入東面的洱海。
霞移溪霞移溪
霞移溪,位於大理市喜洲鎮周城村境內,發源於滄浪峰與雲弄峰之間,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長度3646米。蒼山十八溪由北向南之第一溪,上游至源頭處常年有水流,水質清澈。水流在雞心山全部引入周城村自來水廠。下游已乾枯斷流,下游就基本沒有水流,雨季時,也只有少量山洪水流下來。
萬花溪上游引水渠道及閘門萬花溪上游引水渠道及閘門
萬花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二溪。位於大理市喜洲鎮,建有萬花溪水電站。源頭在花甸垻,發掘於蒼山五台峰,流經江渡村、新登村、鳳陽村、文閣村等村落,海拔2200米至1966米,全長6168米。萬花溪源頭常年有水,但水流經電站前池分流至周邊村莊飲用,下游一般無水,沒有水流直接入洱海。
陽溪上遊河道及電站引水管道陽溪上遊河道及電站引水管道
陽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三溪。在喜洲鎮南部及灣橋鎮境內,發源於蓮花峰與五台峰之間。溪源有二,谷深箐遠,水量豐富。因溪水流經上陽溪背後,故稱陽溪。系常年性河流,全長13公里,寬約5米,流域面積41平方公里,2月流量為1.56立方米/秒,流經北陽溪、慶洞、北莊、作邑、古生村注人洱海。其支流從溪口橫五台峰麓流達慶洞莊後,又分數支,俗稱慶喜溝。灌溉面積l萬餘畝。洪峰達150立方米/秒。建有陽溪電站、虹鱒魚養殖基地。發掘於蒼山蓮花峰與五台峰之間,河道因陽溪得名,叫陽溪河。是周邊村莊的飲用水源。當地用溪水養殖虹鱒魚和灌溉。
茫涌溪入洱海口茫涌溪入洱海口
茫涌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四溪。位於大理市灣橋鎮境內,建有茫涌溪電站、三文魚養殖廠、水廠。發掘於蒼山蓮花峰與白雲峰之間,據資料記載,茫涌溪是蒼山最大的溪流,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長6558米。灣橋境內大鳳路段,灣橋鎮灣橋村,茫涌溪就從村落對面的蒼山流下,流經214國道和大麗公路,橫穿灣橋全境。在環洱海公路帝入洱海。
錦溪上游及入洱海口錦溪上游及入洱海口
錦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五溪,位於大理市銀橋鎮北部,發源於蒼山白雲峰與鶴雲峰之間,因溪流兩岸一年四季鮮花盛開,花團錦簇而得名。錦溪海拔2200米至1966米,長度為4889米,寬約8米,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流經鶴陽村、江心村、南、北磻溪等村,注入洱海。據磻西村內錦溪石碑記載,磻溪村本主廟內有一巨石,稱“分水石”,又稱“隔岸石”,相傳此石曾通至海東,是大理壩子“百二山河”的分界石。建有錦溪電站。電站於2008年投入使用,設計年發電量為600萬千瓦時,08年達到最好,年發電量為580多萬千瓦時。
靈泉溪下海口及上遊河道靈泉溪下海口及上遊河道
靈泉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六溪,位於銀橋鎮中部,發源於三陽峰與鶴雲峰之間,因該溪源頭從一岩石孔中噴涌而出,殊為靈異,故名。三陽峰之巔著名的高山冰漬湖黃龍潭為其水源地之一,系常年性河。全長11公里,從蒼山腳至入湖口長約4.5公里,寬約10米,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流經鶴陽、磻曲、頭鋪、大邑、西城尾等村,注入洱海。據傳唐代南詔國時期,靈泉溪畔,三陽峰下,曾建有三陽古城,為南詔國都之衛城。城以溪為護城河,直達洱海邊。今溪之入海口處有西城尾村,即為三陽古城尾段村落,歷史悠久。哇哈哈礦泉水廠靈泉溪發電
白石溪下遊河道及入海口白石溪下遊河道及入海口
白石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七溪,位於大理市銀橋鎮中部,發源於三陽峰與蘭峰之間,該溪由於峰間白石被溪水衝擊而下,布滿河底,故名。系季節性河,但雨季常有洪水發生。全長8公里(從山腳到入海口長4.3公里),寬約10米,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流經雙陽、保和、富美邑等村。一支從溪口北流,環繞北陽,中銀橋;一支從溪口南流,灌溉陽鄉等村落田地,水尾灌溉保和、富美邑等村之田野。
洱海(雲南省湖泊)
雙鴛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八溪,位於大理市銀橋鎮中部,發源於蘭峰與雪人峰之間,該溪上游有兩股水源流到箐口後,合二為一,出平壩。當地村民將箐內兩股水比作一對鴛鴦,故名。全長9公里(從山腳至入海口長約4公里),寬約8米,流域面積18平方公里。流經雙陽,雙鴛,慶安里等村。由於沿岸工農業用水,入海口段,溪流經常無水流入洱海,海水反而倒灌回流。
隱仙溪上遊河道及入海口隱仙溪上遊河道及入海口
隱仙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九溪,在銀橋鎮南部,位於雪人峰與應樂蜂之間。據傳,因該溪上游山澗岩洞中,有一塊形狀像人的巨石,人稱“隱居仙人”,故名隱仙溪。隱仙溪系季節性河,全長9公里(山腳至入海口長4.85公里),寬約8米,流域面積17平方公里。流經綠桃、北五里橋、松鶴里、馬久邑等村,注入洱海。屬季節性溪流,上流常年有水,溪水乾淨冰冷,水質很好。溪水供應蒼海高爾夫、崇聖寺的生產生活用水,銀橋鎮北五里橋村委會、雙陽村委會,大理鎮三文筆村委會的人畜飲用水,石材加工廠作業,以及隱仙溪流經的部分藍莓種植基地生產生活用水。枯水季節水量少;隱仙溪中游段,與原有河道斷開,枯水季節成了採石場;下游段河道內有淤泥,有污水直排河道,入海口海水倒流成死水,自然溪流未注入洱海。
洱海(雲南省湖泊)
梅溪梅溪
梅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十溪,在大理鎮北部,發源於應樂蜂與小岑峰之間。因該溪旁梅樹較多,故名梅溪。全長10公里(從山腳至入海口長5.518公里,寬約8米,流域面積15平方公里)。流經綠桃,小岑,上雞邑,下雞邑等村,注入洱海。梅溪雨季才有水,旱季沒有水流,入海口經常倒灌。
桃溪桃溪
桃溪、以山澗溪流兩旁長滿桃樹而得名。大理蒼山十八溪中從南往北數的第八條溪水,位於大理古城北部。發源於蒼山中和峰與應樂峰之間,南面跨過中和寺與中溪相鄰,北面與梅溪相鄰,海拔2026米。桃溪從三塔寺南側流過,在龍鳳村附近流入洱海。
中和溪(中溪)中游及入海口中和溪(中溪)中游及入海口
中和溪(中溪),蒼山十八溪由北往南第十二溪,在大理鎮中部,發源於中和峰,因中和峰得名。全長11公里(從山腳至入海口長6.682公里),寬約6米,流域面積經大理古城西門、東門、才村等村,注入洱海。該溪一支順大理古城西往北流入農田用作灌溉;一支入大理古城,名大馬江,出東門,流經吉祥,果子園等村社。由於乾旱、地質變化等溪水減少,造成中和溪乾枯嚴重。入海口洱海水倒流成死水。
綠玉溪綠玉溪
綠玉溪,是蒼山十八溪之一的著名溪流,又稱白鶴溪,位於龍泉峰、玉局峰之間,上游坡陡密林,水量甚大,流經四僧塔、羊苴咩城城池遺址,從大理古城南門流過,於龍龕碼頭附近注入洱海。
洱海(雲南省湖泊)
龍溪、發源於蒼山馬龍峰與玉局峰之間的七龍女池
清碧溪清碧溪
青碧溪,也叫“青龍潭”。位於蒼山聖應峰和馬龍峰之間,是蒼山18溪中風光最美的一溪。在蒼山馬龍峰與聖應峰之間,溪水在山腰匯為上、中、下三潭,然後流下成溪,輾轉至大理鎮注入洱海。
莫殘溪莫殘溪
莫殘溪,位於下關鎮,由西向東流經感通寺,經大莊村委會流入洱海。總長10公里。
葶溟溪葶溟溪
葶溟溪、下關鎮入海。9.5公里。
陽南溪陽南溪
陽南溪,在大理市下關鎮,流經陽平村北側的佛圖寺、太和城,下游經常斷流。
其它河流
波羅河(波羅江),波羅江源於大理市鳳儀鎮南部的三哨水庫,由南到北流經鳳儀壩子,是洱海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全長17.5公里,其中鳳儀段河道長14.045公里。
洱海(雲南省湖泊)
渳苴河(彌苴河),水系由彌茨河、鳳羽河、茈碧湖海尾河、彌宜河、羅時江、永安江6條河流,以及與之連通的海西海、茈碧湖、西湖、東湖4個湖泊所組成。江河均乾江章節附注入洱海。上游有兩大源頭:北源游茨河,南源鳳羽河。一般以北源為正源,二源在茈碧湖下游匯合後,稱海尾河,是茈碧湖的泄水河道,從水庫節制閘〔海拔2055.1米)起,至下山口(海拔1987.35米)止,全長10.4公里(新橋以下峽谷長2.4公里),沿途匯集彌茨河、縣城周圍積水、溫泉及白漢澗、黑漢澗後,下瀉龍馬洞峽谷,進入鄧川壩子。從下山口(海拔1987.36米)起始稱彌苴河,至洱海(海拔1964.47米)止稱彌苴河,長22.28公里。彌苴河段從鄧川壩子起分為兩支(羅時江、永安江(又分二支))分別在沙坪九孔橋、雙廊、江尾三處匯入洱海。全河縱貫鄧川壩中心,是洱源縣內泄洪、灌溉、捕魚多用的重點河道,利害融於一體,歷代都重視其防範治理。區域徑流面積1256.1平方公里整個水系的幹流,從沸茨河發源地瓜拉坡起,到入洱海止,全長21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82億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徑流量8.13億立方米的59%,相對高差183.1米(不包括山澗部分),坡降千分之7.6。據煉城水文站記載:最大洪水量達118立方米/秒(1955年8月6日),年徑流量最多的是1966年,達6.816億立方米。枯水流量1983年3-4月實測:右所橋下2.075立方米/秒,青索橋上1.539立方米/秒。

下游水系

湖水的出口在西南端,即西洱河。西洱河,流經大理市區下關,向西匯入瀾滄江水系的漾濞江。西洱河是洱海的出口河,東起團山腳下,西至天生橋峽口,全長約三公里許,是下關風城極為靚麗的一道自然風景。

地形地貌

蒼山、洱海地處我國最強大的一條徑向構造帶,即康藏歹字形構造褶皺帶的東部邊沿上,這是一條地殼西升東降的巨型深大斷裂,洱海斷裂是滇中高原和橫斷山區在本區的分界,地層在強烈的抬升過程中錯斷陷落,隆起地塊形成蒼山斷塊山地,陷落地塊成為斷陷盆地並積水成為洱海,是一個典型的內陸斷陷盆地,主構造線為北北西向,南北長,東西窄。洱海南、西、北三面受河流沖積形成洪積平原,十八條溪溪口橫向連線成洪積裙。洱海湖盆為典型的地塹式湖盆,岸坡陡峭,深度較大,岸線平直,湖形狹長。湖東岸石灰岩出露,湖岸比較曲折多彎,湖中有三島,在湖泊成因上又具有溶蝕構造湖的特點。洱海東岸主要為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奧陶系地層,岩石組成主要有石灰岩、玄武岩、砂頁岩等,湖南岸丘陵為白堊紀地層,岩石以紫砂岩為主。

島洲湖曲

三島: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
洱海(雲南省湖泊)
金梭島,是洱海里最大的島嶼,南詔時稱它為中流島,白族話則叫它“串諾”,意思就是海島。金梭島位於洱海的東南部,南距下關水路12公里,西距大理古城6公里,島長約2公里,平均寬370米,總面積約74萬平方米,是大理洱海三島中的第一大島。據大理本主居民相傳,天上一位善織彩錦的仙女將自己的金梭遺落洱海,金梭幻化為島,成為人間美景。又說因島的形狀好像一把織布的梭子,日出東山霞光萬道映入洱海水中,就像金絲閃爍在島上,因此得名金梭島。該島兩頭高闊,中部低狹,用“翼石”形容倒是十分貼切的,與其說它像梭子,不如說它像棒錘更合適。
玉幾島玉幾島
玉幾島,是洱海三島之一,位於洱海西面,古時候也叫工幾島、天生營,有“蒼洱第一村”的美譽,因島上有玉幾庵而得名。島上保留著很多完好的白族傳統民居,也有新興的現代建築,以伸入洱海的著名建築“青廬”和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出名。
赤文島,俗稱鹿峨山,系洱海著名的三島之一,是大理市挖色鎮境內,位於挖色村和康廊村之間的一個風光秀麗的半島。據說很早以前,赤文島是洱海中四面環水的一個全島,後來由於地殼的變動和洱海水位的下降才逐漸變成一個半島。遠眺赤文島,如一隻臥虎雄踞在洱海波濤之中。海濱礁石嵯峨,沙灘迷人。島上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有白族先民居住,解放後,我國考古學家多次上島考察,曾發掘出眾多的新舊石器和青銅器文物。臨海的島北有飛檐高翹的觀音閣,島南有八仙台和白魚洞,洞上方有赤岩如文字,被人們稱為赤文島。島的頂端為古祭天台,全島與海印小普陀遙遙相望。這裡海水一年四季清亮碧澄,全島怪石崢嶸,花草樹木到處可見。水中游魚成群,岸邊是各種水禽棲息的場所,蝶飛鳥鳴,漁船穿梭,為洱海沿岸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中外遊客到此旅遊觀光。最近,該島被一些中外開發商看中,準備投巨資進一步開發利用。
小普陀,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挖色鎮,是洱海面上的一個小島。
另外,洱海沿岸還有四洲:青莎鼻洲、大鸛淜洲、鴛鴦洲、馬濂洲;五湖:太湖、蓮花湖、星湖、神湖、渚湖;九曲:蓮花曲、大鸛曲、潘磯曲、鳳翼曲、羅蒔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鶴翥曲。

沿岸山脈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南部最高聳雄偉的山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南北綿長48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蒼山十九峰(斜陽峰、馬耳峰、佛頂峰、聖應峰、馬龍峰、玉局峰、龍泉峰、中和峰、觀音峰(又名小岑峰)、應樂峰、雪人峰、蘭峰、三陽峰、鶴雲峰、白雲峰、蓮花峰、五台峰、蒼浪峰、雲弄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蒼山海拔較高,各峰的相對高度約在2000米左右,其中玉局、龍泉、應樂、蘭峰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而最高峰為馬龍峰,高達4122米。
蒼山蘊藏著礦產資源,如雲弄峰有鐵礦、銀礦,五台峰有銅礦,白雲峰有銀礦,佛頂峰有金礦,蓮花峰有鹽礦等等,古人曾經對其開採和經營。然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蒼山的石材。大理石產於蒼山之間,故名“蒼山石”。蒼山石成為一種受世人喜愛、名揚世界的產品。因蒼山在大理,名揚世界的蒼山石就被名為大理石。是洱海水源十八溪水的發源地。直到20世紀初,十八溪仍然灌溉有蒼山東麓、洱海西岸、兩關(龍首關和龍尾關)之間的村落達170餘個。蒼山十九峰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其植被史稱“松林蔭翳”,“材木繁多”,“株直而高大”。由於受垂直性氣候的影響,蒼山植被呈垂直分布,從高寒山地的灌木叢、草甸,依次往下有冷杉林、雲南松林、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等,有植物6000餘種。
玉案山,在大理市海東鄉,山勢到這裡忽向洱海伸去,三面臨水,懸崖壁立,地勢險要,有山環吞海、澄海如鏡之勢。建有"天鏡閣"。

盆地

大理壩子,是一片西北—東南走向的小平原。它北起今洱源縣下山口,南抵大理市鳳儀鎮,東有洱海,西依蒼山,長約60公里,面積為601平方公里。它負山面水,氣候平和,古代一直有“夏不甚暑,冬不甚寒。四時略等”的稱譽。壩子內的溫度又視風力的強弱而不同,古城和喜洲一帶,溫度偏暖。古城至下關,溫度逐漸下降。由於蒼洱之間的地表多為洪積沖積物所覆蓋,由西向東緩緩傾斜,是平均海拔約在不到2000米左右的沖積湖積平原。大理壩子的氣候、溫度及土壤條件適於人類生存、適於農作物種植,故而它成為洱海區域內一個較早發展起來的人類聚居區。

沿岸名勝

崇聖寺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1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原為崇聖寺建築的一部分,寺廟早已毀,僅存三塔。三座磚塔鼎足矗立於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氣勢雄偉。大塔方形,中空,始建於唐代,名千尋塔,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高69.13米,共16層,為密檐式建築。南北兩小塔各距大塔70米,建於宋代,為密檐式的八角形的空心磚塔,均高42.19米,各10層。1978-1980年經大規模維修,在清理大塔基與塔頂時,發現南詔大理國的重要文物680餘件。
蝴蝶泉,位於大理古城北24公里的蒼山雲弄峰下,泉水從沙石中奪罅而出,聚在一個20多平方米的水塘內,泉水碧綠清澈,有大理石欄桿圍護,四周綠樹環抱,有一棵古老的雙馨樹橫臥泉面而過,倒映水中,搖曳多姿,景觀變化無窮。每年農曆四月,泉周圍蝴蝶群集,翩躚飛舞,有的首尾相銜掛於樹上,形成蝶泉奇觀。這裡還建有蝴蝶博物館、觀海亭、詠蝶碑、徐霞客石雕像等。
南詔德化碑,立於大理市太和城遺址內一唐代建築風格的石亭內,碑高4.02米,厚0.60米,兩面刻字,正文3800多字,碑陰1300多字,總計5100多字。敘述南詔初期歷史及其與唐王朝的關係,並詳及天寶戰爭的起因和經過,文章婉轉動人,詞藻華麗,書法遒勁秀拔,有李北海(李邕)筆意。
杜文秀帥府,在大理市中和鎮南門內正街,鹹豐六年(1856年)8月杜文秀起義軍攻占古城大理,推舉杜文秀為"總統兵馬大帥",建立大理政權,改原來的大理提督府衙為帥府,在周圍新築土城,稱為紫禁城,現尚存帥府大門、紫禁城部分城牆、帥府內堂大門、白虎堂及兩側廂房等建築。起義失敗後,雲貴總督岑毓英對帥府進行過改建。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 ,在大理市下關鎮洱濱路,建於1984年,占地60畝。館內建築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格局設計,陳列文物中突出反映了南詔、大理國的歷史,以及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內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該館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經常舉行白族"三道茶"晚會,深受國內外來賓的歡迎。
天鏡閣,在大理市海東鄉玉案山上,明代,在這裡建閣,而名"天鏡閣",成了洱海四大名閣之一。後毀,現建築在天鏡閣舊址上重建。閣附近,原有名剎羅荃寺與羅荃塔,可惜如今塔已毀,現重建的羅荃寺規模較小。
茈碧湖,又名寧湖,位於洱源縣東北4公里的罷谷山下,因湖中生長一種珍貴的水生植物――茈碧花而得名,為地震陷落型的湖泊。湖呈陝長型,南北長6公里,東西寬1公里-2公里,總面積8平方公里,海拔2055.7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處達32米,主要水源為鳳羽河與梅茨河。這一帶溫泉眾多:"三步溫泉四步湯,氣蒸霧迷似仙鄉"。溫泉為硫磺泉類型,泉水可飲用、沐浴,有較好的健康功能。湖底溫泉氣泡形成水花樹的自然奇觀,水產物豐富,人們贊說:"誰道洱河千勝境,源頭此處更澄清"。
大理古城,歷史文化名城,是雲南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它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屋舍儼然。如今保留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南詔、大理國的都城羊苴咩城東部的舊址上修建,提督偏圖,將南城門移至雙鶴橋前,周長擴大為12里。城為棋盤式的建築,部分城牆保存完整,外牆為磚砌,上列雉堞,下環城溝,南、北城樓上修建巍峨的城樓。城內從南至北有5條街,從東到西有8條巷,彈石與引馬石鑲砌的路面,青瓦坡頂的屋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市容古樸。在古城內還有不少的寺廟、書院、教堂等古建築點綴其間,顯得古意盎然。

氣候特徵

大理地區屬中亞熱帶西南季風氣候帶。全年有乾濕季之別而無四季之分,年平均氣溫為15.5℃,全年平均最高氣溫22.2℃,最低氣溫10.2℃;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為1000—1100米米,但分布不均,95%的降雨集中在5—10月的雨季,蒼山東西坡降雨有顯著差異。一般年,花甸壩(高山)降雨2034.7米米,海西(包括山麓)降雨1348米米,海東降雨959.5米米。蒼山東坡氣候屬亞熱帶類型,蒼山西坡屬中亞熱帶類型。西坡漾濞年均溫、相對濕度和地溫均高於東坡的下關、大理、洱源,這是因為蒼山南北綿亘象一條巨大的屏風阻擋西南季風而造成的。西坡氣溫年較差大於東坡,旱季最低降水月雨量低於東坡,原因在於洱海對東坡氣候的調節作用。蒼山山體高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主峰終年積雪,從山麓至山頂具有亞熱帶暖溫帶及寒溫帶3個垂直氣候帶,形成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冬春季節盛行大風是洱海湖區的一大特點,平均風速為4.1米/秒,大風一般12—14米/秒,最高風速達20米/秒。洱海湖區春秋季達290天,冬季僅75天,形成冬夏短,春秋較長,四季如春的特點。

社會經濟

洱海開海節洱海開海節
流域位於大理市。大理是中國西南邊疆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以蒼山洱海為依託發展起來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雲南省省級旅遊渡假區。唐宋時期,這裡曾先後建立了“南詔國”、“大理國”,歷時五百多年,成為當時雲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因此,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和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三塔、南詔太和城遺址和德化碑在50年代就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蒼山山麓的元世祖平雲南碑和蝴蝶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蛇骨塔、喜洲典型白族民居建築群、大理紫禁城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各具特色的名勝景點遍布蒼山洱海之間,以優美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為點綴,以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為特色,所有這些,都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的內涵,代表著以洱海為中心的洱海文化的多樣性。
大理以農業為主,其經濟產業結構大致保持為農業、輕工業、旅遊業等協調發展的模式,並確定了以菸草工業、旅遊業、生物資源開發、建築材料開發為支柱產業,大力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並帶動其它第三產業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此形勢下,具有豐富旅遊資源和生物及礦產資源的自然保護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大理市是大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為56.9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為52.19億元,形成農業、輕工業、旅遊業、交通、郵電等多種形式並存的經濟體系。蒼山東坡保護區內有貯藏量較大的大理石礦出產優質大理石,有大面積高山草甸適於發展花卉、藥材種植和畜牧業,其邊緣分布有茶場、種植茶園。
洱海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大理市境內,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白族先民稱之為“金月亮”,是一個風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顯著的綜合功能,厚重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大理政治、經濟、文化的搖籃,也是自治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洱海水禽種群較多,以益鳥、經濟鳥和觀賞鳥為主。據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黃菊清1982—1986年的觀察,洱海水禽有8目11科,共59種。其中:候鳥46種,占78.0%;雁形目鴨科水禽有19種。大型水禽有蒼鷺。年生物量為25000隻/年。洱海是大理風景區的主要風景資源。1981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將蒼山洱海劃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4月5日又被國家列為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稱“高原明珠”的洱海同時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發祥地,迄今為止,在洱海及其周圍的山坡台地上所發現的新石器遺址達30多處,海東金梭島就是一個著名的新石器遺址,雙廊玉幾島也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重要遺址,出土了大量生活用石器、陶器、捕魚用網墜和青銅兵器,先民們用他們勤勞和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洱海文化。
洱海環湖2004年前有大理、洱源兩縣市的11個鄉鎮、47個村民委員會、118個自然村,2004年後環湖鄉鎮村均屬大理市。洱海徑流區人口83.02萬人,耕地面積80.05萬畝,洱海內有各類船舶4000餘艘,從事捕撈、運輸、旅遊。洱海生物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湖周有近百處文物古蹟和景點,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的特點,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具有供水、發電、農灌、漁業、航運、旅遊和調節氣候等多項功能。

開發利用

旅遊開發

2006年底,也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的時候,洱海漁業產量達730萬公斤,連續兩年同比增長10%;旅遊人數超過481.7萬人,旅遊收入達23.89億元;全州GDP達275.28億元,同比增長13.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73億元,增長30.1%;農民人均純收入2431元,同比增長8%;各項經濟指標增幅連創近年新高。

水利工程

西洱河梯級水電站,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下關鎮旁,蒼山、洱海之間的西洱河上。電站利用高原湖泊一洱海進行水址調節,天然落差610米,分四個梯級,開發方式為引水隧洞式。電站總裝機容為25.5萬千瓦。四、二、一級電站均已先後建成。
鳳尾箐水庫,位於鳳儀鎮錦阜村委會上迎鳳村,鳳尾箐水庫灌區是大理市糧食主要生產地之一。水庫建設內容為:攔河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全長19.0公里的灌溉輸水乾渠。水庫興建後總庫容達450萬立方米,工程實施後年供水量為546萬立方米,其中灌溉供水492萬立方米,水庫灌溉面積為7664畝;水庫年供農村飲水水量為54萬立方米,可解決8740人、18772頭牲畜人畜飲水。工程設計總工期為40個月,概算總投資20456.65萬元。
三哨水庫,位於大理市鳳儀鎮波羅江源頭,始建於1958年,庫容為924萬立方米,是大理市庫容最大的水庫。2011年進行了擴建,工程包括取水壩、引水渠、引水隧洞、渡槽等引水工程和大壩樞紐工程。擴建後,總庫容將增加到1196.4萬立方米,年供水量達1441萬立方米,年增加供水量536萬立方米,灌溉面積可達17366畝,同時還可增加43676人的飲用水保障。
引洱入賓工程進口入出口引洱入賓工程進口入出口
“引洱入賓”工程,是國家計委和水利電力部批准興建的高原跨流域調水的重要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解決我省幾個大壩子乾旱缺水而採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是260多年賓川人民世代期盼的大事,是雲南省和大理州“七五”重點建設項目。該工程從瀾滄江流域的洱海引水至金沙江乾熱河谷的賓川壩子,於1987年3月5日破土動工,建設工期達7年,投資達7466萬元,年引水量500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5.8萬畝,工程穿山鑿洞7745米(大理市南村至賓川縣甸頭村自西向東),架設渡槽880米,鋪設倒虹吸管道4446米,修建渠道40000米。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全縣形成了以“引洱入賓”工程為龍頭水源,海稍、花橋、大銀甸3件中型水庫為骨幹的西水東調、南水北調、東水西送的大水利灌溉網路。全縣總庫容達1.6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16億立方米,全縣有效灌溉面積37.26萬畝,壩區水利化程度達79%。
“引洱入祥”工程,工程擬通過引洱入賓大青山隧洞引調2000萬立方米洱海水,然後在大青山隧洞出口新建提水站,提水至2190.5米高程後,引水至小官村水庫,通過灌溉渠道供水至品甸海水庫、渾水海水庫和青海湖水庫。引水線路長40.79公里,工程建設工期為28個月。工程實施後,可新增灌溉面積2.95萬畝,解決5.4萬人飲水困難。

湖區物產

洱海水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中有魚類8科20屬33種,其中土著魚17種,8種為洱海特有種,洱海特有的大理裂腹魚(大理弓魚)、洱海鯉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魚類,大理鯉、春鯉為雲南省二級保護動物。洱海水生植物有26科44屬,共61種,包括沉水植物19種,浮葉植物7種,漂浮及懸浮植物6種,挺水植物11種,其它18種。洱海藻類有195種,屬42科。洱海有各類船隻4000艘,從業人員15000人,2004年水產品產量7130噸,其中經濟魚類產量4717噸,銀魚產量1213噸,蝦類產量1200噸。

生態保護

洱海流域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城鎮生活、農村生活、養殖業、農業面源、服務業、水土流失、乾濕沉降等。在2014年,畜禽養殖、農村生活和農田面源為主要的污染來源,三者排放的污染負荷量占總負荷量的70%左右。
為有效保護和恢復洱海生態環境,最佳化洱海生態結構,1988年,頒發《洱海保護管理條例》,2014年的最新版本規定:洱海環湖公路臨湖一側內,主要入湖河流兩側30米和其他湖泊周圍50米內,禁止新建公共基礎設施以外的建築物、構築物。《洱海海西保護條例》進一步規定為洱海西岸界樁外100米內禁止新建。1990年代,洱海環保部門勸停在洱海邊擴建化肥。海交大曾在喜洲鎮安裝了大理州最早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其後政府還在其他村子安裝了膜生物反應器,將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濃縮在一個小型罐也可將污水處理到一級A。2017年4月1日起,凡是在生態核心區的餐飲客棧,實施暫時性關停,待環湖截污工程封閉後,經核定達到標準的再恢復營運。2019年1月起對洱海實行全年封湖禁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