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將軍

大樹將軍

大樹將軍,即東漢開國名將馮異(字公孫),在論功行賞之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不居功自傲,故而人稱大樹將軍。馮異是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在劉秀統一天下的過程中,任征西大將軍,為劉秀平定關中立有大功。東漢建武十年,因連年征戰,在對隴右的作戰中,病故于軍中。大樹將軍也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基本介紹

  • 本名馮異
  • 別稱:大樹將軍
  • 字號:公孫
  • 所處時代:東漢
詞語簡介,原文,古籍記載,譯文,評說,

詞語簡介

詞目 大樹將軍
發音 dà shù jiāng jūn
釋義 原指東漢馮異。後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馮異傳》:“諸將軍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示例 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也。”(南史·馮道要列傳)

原文

後漢書卷十七 馮岑賈列傳 第七》
(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至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古籍記載

《資治通鑑》的描述
大樹將軍者,偏將軍馮異①也。為人謙退不伐②。③吏士:非交戰受敵,常行諸營之後。每所止舍,諸將並坐論功,異常獨屏④樹下,故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①馮異:助劉秀建立東漢政權的元勛之一,善於用兵,恩威並施,累建奇功,封陽夏侯,征西大將軍,死謚節侯。
②伐:功勞,誇耀功勞。
③敕:告誡,囑咐。
④屏:退,隱退。

譯文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每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讚揚他。

評說

馮異能屢立戰功,名垂青史,原因固然很多,但他“為人謙退不伐”,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一個人如果妄自尊大,好大喜功,甚至攬功邀賞,居功自傲,以至聲色犬馬,作威作福,飛揚跋扈,必然導致眾叛親離,更談不上建功立業。只有不居功自傲,不追名逐利,才有可能胸懷全局,擺脫爾虞我詐的干擾,加強凝聚力和戰鬥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終取得大成。然而事實上,翻開歷史,從古到今,能做到“謙退不伐”者又有幾人。在權勢和利益面前,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慾,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成了家常之事。甚至於弒兄殺弟如唐代的李世民,同室操戈如三國的曹氏兄弟,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誠然,“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沒有人甘願做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卒。但是,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如果為了錢財、榮譽、地位而不擇手段,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然能得一時之利,最終必落個多行不義必自斃,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所以,人生在世,還是學一下大樹將軍,謙退不伐一點好。
石神橋石神橋
金川世家神像考》(蔡繼承著、蔡圳譯)運用社會學、藝術學、民俗學和數理統計學等研究手段推斷,位於寧波城北傅家山遺址北側的慈城八字村石神橋村的一尊石刻像為慈城(慈谿)馮氏祖先——輔佐光武帝劉秀中興東漢的二十八宿將之一的大樹將軍馮異,是道教二十八宿之一的馮異箕水豹神像,建造年代為南宋時期(1127-1279年)。
石神像,東漢光武帝時的征西大將軍馮異,時軍中尊稱為“大樹將軍”。大樹將軍者,寧波鄉賢馮驥才先生祖上也。
石神橋大樹將軍馮異神像石神橋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大樹將軍馮異神像大樹將軍馮異神像
八字村石神橋石神大樹將軍馮異八字村石神橋石神大樹將軍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