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障礙

多動障礙

簡介,多動障礙,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表現,注意障礙,活動過度,衝動性,學習困難,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判斷方法,九種表現,三個招數,特徵,病因,危害,類型,治療,兒童多動症的早期調治,常規療法,全新療法,多動症與頑皮的區別:,

簡介

多動障礙

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徵, 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 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暫,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在家庭及學校均難與人相處,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長和教師感到沒有辦法。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國外報導在5%~10%之間,國內調查在10%以上,男孩多於女孩,早產兒及剖宮產兒患多動症的幾率較高,大約在60%以上。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是卻經常見到一些家長為孩子的表現而苦惱。這些孩子表現為:活動過多、注意力不集中、書寫潦草;還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為幼稚、怪僻,肢體抽動,或行為無目的、貪玩、逃學、打架,甚至說謊、偷竊等,教育也無濟於事。少數病例成年後,還留有性格和行為缺陷。這就是兒童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是兒童多動綜合症的俗稱。其發病原因很多,是兒童時期常見病。因為人們認識不足,有時會誤診、漏診,如果不及時治療,則會造成家庭和學校中的不良影響。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首次在20世紀初被討論。1902年,由一位對孩童疾病有興趣的喬治史提爾(George Still)醫生在倫敦發表了相關文章。他發現一些孩子似乎停不下來,情緒容易起伏,常常惹麻煩。ADHD的主要特徵是不專注、過動和衝動,但這些症狀多會造成他們很難遵守規則行為或者維持固定的表現。史提爾醫生認為這些兒童“對於動作控制有不正常之處。”他寫了一篇以此為主題的文章並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美國心理學會公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簡稱DSM)在1980年對於過動症作了第一次的描述,並將它稱之為“兒童期的過動反應異常。”之後相關學者經過多次修改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這個名詞終於產生,而它的症狀以及診斷的規範也越來越明朗。第四版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Ⅳ)把ADHD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有“注意力缺失”、“過動”、“注意力缺陷合併過動”。 在DSM-Ⅳ裡面,注意力缺陷和過動/衝動各有9種症狀,符合6種以上的症狀就可以確認診斷。同時,每一個症狀都必須在一個以上的環境中發生,比如說:在學校與在家裡。其它條件包括必須在7歲以前就觀察到相關症狀,且沒有其它的心理因素導致。 使用核磁共振(MRI)與功能性掃描(FMRI,可分析腦部血流量)可幫助我們了解ADHD患者,和一般人腦部結構與功能性的相異處。目前最一致的資料是小腦中間(小腦蚓部,位於腦後下端)及腦部中間區域(包括部分腦幹)的大小縮減。  過去我們認為ADHD與腦部前額葉相關。然而,事實上,大部分受ADHD困擾的人是由於小腦沒有適當地發揮功能。在過去的20年中的研究發現,小腦發育不良的人同時有ADHD的症狀。藉由功能性掃描也發現ADHD患者的小腦活躍度很低。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利他林(Ritalin,最常使用的處方藥物)可以使ADHD小腦活躍度低的地方增進活躍度。我們也知道ADHD不是單獨出現,往往合併像是讀寫困難、發展性協調困難、甚至自閉症。這暗示了腦部多區域或是單區域功能不良會影響多區域整合聯結。有一些獨立研究,支持這些診斷,其實都是由於小腦機能所造成的。
我們知道,多動症患兒越來越多了,那多動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隨著國際上有關多動症診斷標準的逐漸統一,國內外學者報導的多動症患病率已比較接近,如美國3.4-4.7%、德國3.9%-9.0%、日本4%、澳大利亞7.5%-11%、紐西蘭3.0%、巴西5.8%。我國各地報導的多動症患病率約為1.3%-13.4%,如北京8.6%、上海4.0%、天津3.8%、河南10.2%、哈爾濱6.9%、吉林10.8%、合肥10.6%、湖南7.3%、廣州1.3%。綜合國內7項大型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兒童多動症的患病率為4.31%-5.83%。國外學者一般認為,多動症的患病率約為3%-6%。粗略估計,我國約有1461-1979萬的多動症患兒!

表現

注意障礙

(又稱注意缺陷障礙):注意障礙為本症最主要的表現之一。患兒主動注意減退,被動注意增強,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易受環境的干擾而分心。注意對象頻繁地從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做作業時不能全神貫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無終,常半途而廢或頻繁地轉換。做作業拖拉,不斷地以喝水、吃東西、小便等理由中斷,做作業時間明顯延長。有些患兒表現為凝視一處,走神,發獃,眼望著老師,但腦子裡不知想些什麼。老師提問時常不知道提問的內容。注意障礙是本症必須具備的症狀。

活動過度

活動過度為另一常見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明顯的活動增多,過分地不安靜,來回奔跑或小動作不斷,在教室里不能靜坐,常在座位上扭動,或站起,嚴重時離開座位走動,或擅自離開教室。話多,喧鬧,插嘴,惹是生非,影響課堂紀律,以引起別人注意。喜觀玩危險的遊戲,常常丟失東西。多動有兩種類型:一是持續性多動。患兒的多動性行為見於學校、家中等任何場合,常較嚴重。二是境遇性多動。多動行為僅在某種場合(多數在學校),而在另外場合(家中)不出現,各種功能受損較輕。

衝動性

情緒不穩,易激惹衝動,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過度興奮,易受挫折。行為不考慮後果,出現危險或破壞性行為,事後不會吸取教訓。

學習困難

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低下。多動症患兒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學習困難的原因與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有關。出現學習困難的時間,決定於智力水平及多動症的輕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嚴重多動症患兒在學齡早期就可出現學習困難。智力水平較高、多動症狀較輕的,可在國中階段才出現學習困難。

神經系統發育障礙

有半數左右患兒可見有神經系統軟體徵,表現為快速輪替動作笨拙,共濟活動不協調,不能直線行走,閉目難立,指鼻試驗陽性,精細運動不靈活,部分患兒可有視覺-運動障礙、空間位置覺障礙等。

判斷方法

九種表現

1.需要安靜的場合,他卻難以安靜,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衝動。
3.注意力難以集中,極易轉移。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話多,好插話或喧鬧,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6.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或紀律。
7.情緒不穩,提出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會產生情緒反應。
8.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礙引起的。
9.動作較笨拙,精細運動技能差。

三個招數

招數一:“多動症”有別於好動、調皮
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如果孩子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兒童多,且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就要警惕您的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
研究發現,“多動症”與孩子頑皮有著四點本質區別:①注意力方面,調皮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②自控力方面,調皮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③行為活動方面,調皮孩子的好動行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而多動症孩子的行為多具有衝動性,缺乏目的性;④生理方面,調皮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招數二:“多動症”不一定都多動
有些家長認為“多動症”就是有多動的表現,事實上,在多動症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但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是老師眼中的“聰明笨小孩”,突出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學習困難,做事拖拉,粗心大意,久而久之,易產生自卑、消極心理,出現厭學、逃學、說謊等行為。為此,有些並不多動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動症”,這一點應當引起家長注意。
“多動症”實際上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有三大核心症狀,即注意力缺陷(通俗而言是易分心、不專心)、多動及衝動。有的孩子以注意力缺陷為主,有的以多動、衝動為主,更多的則是三者並存。”
招數三:頻繁做鬼臉——當心“抽動症”作怪
有些孩子喜歡不同場合地頻繁眨眼、皺眉、抽動嘴巴、搖頭聳肩扮各種怪相,有時還伴有脖子抽動,家長以為是孩子不學好、染上了壞習慣,而大聲制止或批評警告,甚至棍棒相加,但絲毫沒有改正的跡象。事實上正是這種主觀判斷上的錯誤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因為很可能孩子患上了“抽動症”。
多動症、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障礙,發病原因是由於兒童大腦單胺類神經遞質失衡所造成的。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多、自控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衝動任性;頻繁擠眉、眨眼、搖頭、噘嘴、聳肩、扭頸、有的喉中發“吭吭、喔喔”異響,說髒話等。由於大多數家長缺乏對“多動症、抽動症”的認識,將其與孩子好動、調皮、不學好、染上壞習慣混為一談,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或沒有選對治療方法,致使各種症狀伴隨著孩子成長,導致出現自尊心差,缺乏自信,情緒嚴重不穩、出現抑鬱、精神分裂、品行障礙和反社會人格等不良現象。
因此提醒廣大家長,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這些症狀,應及早做檢查或登入中國多動症、抽動症治療網填寫病歷,將有專家免費為你諮詢。如被確診為“多動症、抽動症”也不用慌張,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越早,孩子恢復得也越好。

特徵

多動症的最新臨床診斷標準是1989年由美國精神醫學會制定的,現摘錄如下。當與大多數同齡兒童相比,下列行為更為頻繁,符合下面14條中的8項,並持續6個月的,診斷具有注意缺乏多動障礙。
1.手或腳不停地動,或在座位上扭動(少年為坐立不安的主觀感受)。
2.即使必須坐好,也很難靜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體活動或遊戲時,不能耐心地等待輪轉。
5.別人問話尚未結束,便立即搶著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並非故意違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課或玩耍時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無終.
9.不能安安靜靜地玩耍。
10.說話太多。
11.常常打斷他人的活動或干擾他人學習、工作。
12.別人對他說話,他往往沒有聽進去。
13.學習時的必需物品,如書本、作業本、鉛筆等常常丟失在學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顧可能發生的後果參加危險活動,例如,不加觀察便跑到馬路當中。
15. 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易走神,學習困難,成績差,缺乏時間觀念。
16. 活動過多:難以靜坐,愛跳愛跑,興奮多話,小動作多,不能自制,愛管閒事。
17. 衝動任性:惹是生非,不顧後果,隨心所欲,缺乏思考,不聽勸告,難以管教,行為異常。
18. 情緒不穩:心神不定,情感脆弱,性情急躁,易發脾氣。
19. 多動症兒童成年後,反社會人格和犯罪行為風險是正常兒童的5~10倍
1989年,我國中華神經精神學會通過的《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二版)中,對注意缺乏多動障礙確定了以下診斷標準。起病於學齡前期,病程至少持續6個月,具備下列行為中的4項的診斷為注意缺乏多動障礙兒童。
嬰兒期
約30%的多動症兒童出生後就顯得多動,不安寧,易激惹,過分哭鬧、叫喊,母子關係不協調。
幼兒期
約有50%~60%多動症兒童在2~3歲時就顯得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特別不聽話,難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遺尿,大多飲食差,培養排便、睡眠習慣均困難。
學齡前期
症狀漸明顯,幹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多,不能靜坐,愛發脾氣,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參加集體活動困難,情緒不穩,破壞東西,玩具滿地撒,不愛惜,不整理,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衝動生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學齡期
多動症的一切症狀都顯露出來,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上課不專心聽課,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對刺激的反應過強,衝動任性,情緒不穩,有攻擊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是班上的"小丑"。
中學時期
活動過多可能逐漸減少,仍注意力集中困難,接受教育能力遲鈍,缺乏自尊心和動力,辦事不可靠,有攻擊性、衝動性行為,對刺激反應過強,有過失行為,情緒波動,說謊,逃學,容易發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成年時期
多動明顯減少,仍有半數以上的人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多數人注意容易轉移,衝動,情感暴發,易與人爭執或打鬥,與同事關係緊張,參加集體活動有困難,酗酒嗜賭,工作不能勝任,缺乏理想和毅力,事業上難有進展。
排除標準
不是由於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期精神病、焦慮狀態、品行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所引起。

病因

輕微腦組織損害
由於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引起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致。如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圍產期缺氧、母孕期的影響、新生兒窒息、產傷、腦缺氧、腦損傷、剖腹產、早產、過期產、鉗產、生後感染以及外傷等。
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異常
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
心理因素
因為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間,家庭關係不和睦,動輒打罵或在學校受不當體罰及歧視等都將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創傷,導致抽動或多動等行為異常;管教不當,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會使孩子十分任性,驕橫,不願或不能自控;對孩子過分苛刻、粗暴,則會造成長期過分心理緊張,情感壓抑,出現行為紊亂。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兒抽動症、多動症發病的原因之一。
微量元素的缺乏,環境污染或中毒
對食物產生變態反應(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劑,人造色素,調味品,防腐劑)。
腦神經遞質數量不足
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腦內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削弱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活動,使孩子動作增多。因此,多動症兒童首先必須考慮藥物治療。非母乳餵養的兒童,父母尤其應該注意這一原因。
遺傳因素
一部分觀點認為,先天體質缺陷和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遺傳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腦功能,造成其先天體質缺陷,從而導致多動。
其他因素
教育方法不當及早期智力開發過量,環境壓力遠遠超過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導致孩子心理發育滯後,自控能力降低。另外,過量攝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鉛量過度的食物,雖不一定達到鉛中毒,但可能會導致多動症。
兒多動根在父母
經過了一個寒假,很多孩子難以適應新學期緊張的生活,使得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得了多動症。
這些日子,在兒童醫院兒童健康中心出現了“疑似兒童多動症”爆滿現象,就診量比平日增加了兩成。但經診斷,近一半“多動兒”被醫生退回,因為病因在於父母的過分關注,患了心病。
兒童醫院健康中心專家表示,患有兒童多動症的孩子有輕微腦功能失調,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外,還可能出現交友困難、情緒起伏等症狀。但就現在就診的兒童來看,很多都是父母存在誤區,將孩子學習不好與多動症直接劃上等號。
另外,專家提醒父母:家庭的過度關注,也會使一些孩子越來越願意在父母面前過度表現。過去很多家庭有兩三個孩子,父母忙於工作無暇關注他們是否“多動”。而現在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寶貝”,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所有大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寵愛有加,也使得孩子有所嬌縱。
不過,也的確有很多孩子在開學後被確認為兒童多動症。主要在於有些孩子在寒假中的生活規律被打破,一時難以適應新學期生活。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們在新學期內儘早擺脫兒童多動症,醫生們緊急將這些多動症兒童父母召集起來,進行家庭集體培訓,以便父母對孩子進行行為矯治。

危害

(1)對個人的危害輕微多動症兒童只是在學習上不能專心,不能主動去學,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在行為上不能自控,表現為不服管束,被人歧視。重症多動症兒童則學習成績明顯下降,不能跟班,難以讀完國小及國中。在行為上惹是生非,干擾他人。隨著年齡增長,因無法自控易受不良影響和引誘,可發生打架鬥毆、說謊偷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對家庭的危害多動症兒童學習不僅成績較差,還厭學、逃學,擾亂課堂秩序,因此常常被老師叫去批評,使家長又羞愧又惱火,回家後便對孩子進行責罵、棍棒教育。有的高價請家庭教師,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也無濟於事;有的使孩子對家長產生對抗、仇恨情緒,影響家庭和睦。
(3)對學校的危害在學校里,多動症兒童經常擾亂課堂秩序,打架鬥毆,偷竊破壞,成績低下,即使老師花很大精力也收效甚微。如果一個班多幾個這樣的孩子,則教學質量必然受到影響,使老師特別惱火,總想讓他們留級,甚至把他們開除。
(4)對社會的危害多動症兒童如不及時治療,到成人後由於自控能力差,衝動,好逸惡勞,貪圖享受,往往犯罪率較高,並屢教不改成為慣犯,影響社會安定及人民人身和財產安全。
(5)多動症是兒童期最為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障礙,已引起了廣大家長、老師、醫務工作者及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患了多動症後,尤其是重症或有共病的患兒,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病情會逐漸加重,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而且還會給家庭、學校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6)多動症呈慢性過程,症狀持續多年,甚至終身存在。約70%的患兒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的患兒症狀會持續終身。更甚的是,因為孩童時期的忽略,會導致成人無論在工作表現、日常生活或人際關係的互動上產生困擾,以至於陷入自信心不足、挫折、沮喪、不明的脾氣暴躁,甚至產生憂鬱症。另外,繼發或共患破壞性行為障礙及情緒障礙的危險性也提高,成年期物質依賴、反社會人格障礙和違法犯罪的風險亦可能增加。

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1978年公布的《國際疾病診斷分類手冊》第9版,將本病命名為“兒童期多動綜合症”,共分為4型。
1型:單純活動過多和注意障礙,以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和活動過多為主要表現,並無明顯的行為障礙和發育遲延。
2型:伴有發育遲延的多動症,伴有言語發育遲延,笨拙,閱讀困難或其他特殊技能的發育遲延。
3型:伴有行為障礙的多動症,伴有明顯的行為障礙,但無發育遲延。
4型:其他。

治療

兒童多動症的早期調治

兒童多動症做為兒童常見病之一,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寧,還可伴隨有情緒不穩、易激惹、易衝動等症狀。 很多家長對兒童多動症的早期症狀並不認識或重視,往往等到患兒症狀十分明顯時才投醫問藥,此時,孩子的多動症雖可能治好,但已耽誤了學習文化知識的寶貴時間,故早期調治尤其重要。
行為教育。從小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的習慣,如吃飯時不看圖書、不看電視,做作業時不玩玩具等。應根據患兒年齡及病情實施注意力集中訓練。對注意力嚴重不集中者,開始可讓其每日1-2次定時聽故事,或讓其自己讀書每次5分鐘,並逐漸延長時間。學齡期以後能每次集中注意力聽故事或閱讀45分鐘以上者,為達到了正常兒童的標準。 對精力過剩的患兒,可讓其多參加打球、跑步等戶外活動,不應要求這類兒童變為一個十分文靜溫順的孩子。 家長、教師及同學不要歧視打罵多動症患兒,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損傷其自尊心。發現其品質中的閃光點,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但對患兒的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破壞公物等破壞性行為以及說謊逃學等不端行為,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堅決制止,不可袒護。 由於兒童多動症是由於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聯合作用所致的綜合症,因此治療應採用相對應的綜合治療手段,且一定要經過兒童心理醫生的確診後對症治療。

常規療法

根據中國兒童醫學研究中心青島專家長年的臨床觀察,這些兒童發育、智力均在正常範圍之內,關鍵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可見動作不協調,平衡運動、共濟運動障礙等。由於個別多動症的表現與正常活潑好動兒童分界線不明顯,故對本病須採取慎重態度,切不可給正常活潑兒童亂貼“兒童多動症”的標籤。
藥物治療
多數ADHD兒童在服藥物後多動行為或認知功能都有改善,但藥量難掌控及藥物副作用可導致因營養不良影響骨骼生長和成長發育,以及停藥可能引起行為反彈現象(出現未用藥前更加嚴重的行為症狀)等問題,要求在用藥過程中,藥物劑量的控制和藥物療效的評價一定要做得專業精確可靠。
物理治療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通過微電流刺激大腦,能夠直接調節大腦分泌一系列有助於改善多動症和抽動症症狀的神經遞質和激素,如內啡肽、已醯膽鹼,這些激素參與調節人體多項生理和心理活動,能夠全面改善多動和抽動症患兒情緒不穩、易激惹、活動過度等表現。
運動治療
導兒方案是直接針對造成學習困難的問題根源——小腦發育遲緩,以運動刺激小腦的自動化機制,改善腦部管理閱讀、書寫、注意力、動作協調等特定區域的效率,而且一旦改善後,就不會退步,這種腦部生理特性改變的可能性,稱為“腦神經細胞的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ADHD對適應僵硬刻板的架構充滿無力感,矛盾的是,治療ADHD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給他們一套非常嚴謹的架構。跆拳道及其他武術或芭蕾舞,花樣滑冰,體操等任何構架嚴謹的運動,較新潮的運動如攀岩、騎越野腳踏車、激流泛舟以及玩滑板,對這些孩子來說也有幫助,因為它們在消耗體力的過程中,都需要運用到複雜的動作技巧。
這些運動所固有的運動技巧,可以啟動一系列掌管平衡感、時機感、排序、後果評估、轉換修正錯誤、小肌肉協調、抑制、當然也包括專注力在內的腦部區域。
當然大部分時間我們還是以有氧運動為主,激發大腦的認知能力,讓他更容易採取新的策略與行動。
教師們發現活動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坐的過程中提供活動可以提供持續的活動輸入,而不用頻繁的離開座位.
課堂中可用“動感坐碟”這類動態座椅提供持續的活動輸入。
心理治療
主要針對ADHD兒童的情緒、親子關係、人際交往、自我認知等方面展開,這些方面對於ADHD兒童適應社會、發展自我是非常有益的,但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本身的症狀效果不明顯,可作為ADHD的一個常規的輔助治療出現。
行為治療
對改善兒童行為有明顯作用。主要體現在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學校及家庭行為控制等方面。行為治療是ADHD的必要治療措施。如果單純的藥物治療很可能隨著停藥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為學治療就會在停藥後保持某些有效的行為特點。

全新療法

針對多動症病因病情對症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最佳治療方案,採用國際領先設備和高新技術,首創“生物基因轉化新療法”解讀多動症、抽動症、智力低下基因病變密碼,從兒童發展測試、腦波治療、多參數大腦生物反饋治療,藥效直接穿透血腦屏障,進行基因DNA片段的交換和基因重組,形成新DNA分子。在多動症治療中取得重大突破。
神經生理訓練
對改善ADHD兒童的神經反應能力有效。ADHD歸根到底是一種神經病學疾病,因此有著明確的神經反應缺陷。神經生理訓練可以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的切實改善這種神經反應缺陷。具體效果的可反應在兒童對目標刺激反應的正確率越來越高、疏漏越來越少、反應在正確的前提下越來越快。因此,神經生理訓練對改善ADHD兒童學業反應的高錯誤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腦生物反饋訓練、中醫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式。
現在主要的治療多動症的方法為 感覺統合訓練、導兒方案高頻音樂療法
1)感覺統合訓練
自閉症(孤獨症)是一種兒童腦功能的失常,從它被人認識開始,一直被許多專家和父母所困惑。導致自閉症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但自閉症的兒盤顯現出許多感覺處理不良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觸覺學習的不足.但它所衍生的問題遠遠超過一般單純的觸覺敏感或遲鈍。這些兒童如觸覺不足的兒童。其大腦對感覺的分辨能力不好,甚至極差。
他們的大腦可以接受感覺信息.所以他們大部分是可以學習的,只是大腦分辨信息的能力非常奇特,常常是接受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完全拒絕,顯示腦幹的前庭覺系統有很大問題.過濾及選擇的方式非常的奇特。只要能進到大腦皮層的信息,自閉症兒童會學得比任何人都好;進不去的部分,則似乎如何加強刺激都沒有用。
自閉症兒童除了少數有講言障礙外,大多能講話,只是他們的耐匯很少.就喜歡用固定的幾種。發音上雖然也不錯,但缺乏抑揚銳挫,聲高和頻率變化很少。對很多刺激經常沒有反應.沒有喜歡也沒有厭惡,對某雌刺激又非常情緒化。甚至自傷或攻擊他人的現象。
生物反饋系統治療
生物反饋系統,是套用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以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手段,通過訓練選擇性地強化某一或某幾個頻段的生理波以達到預期目的。 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將從身體各感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多次的組織分析、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地運作。 同時醫院根據兒童及家庭的特點,採用針對父母的教育和訓練、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等相互配合的綜合性治療方法,對小兒多動症有非常好的效果。治療過程中,家長也要配合,多支持鼓勵孩子,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和和諧的家庭氣氛,讓孩子的多動症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療。
飲食治療
兒科中心穆主任介紹,小兒多動症發病與兒童飲食中所含胺基酸多少有關。兒童攝入含有過多酪氨酸或色氨酸食物,如驢肉、豬肉鬆、鴨掌、魚片、淡菜、干貝、乳酪、腐竹、豆腐皮、南瓜子仁等,可能出現小兒多動症。另外,國際上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此病亦與兒童多吃糖及甜食有關。糖攝入過多,往往能引起機體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兒童則可能出現多動症;某些含有甲基水楊酸鹽類的食物,亦不適合多動症兒童食用。
為減少多動症兒童的症狀,應幫助兒童克服偏食和挑食的習慣,其膳食應粗糧與細糧結合,葷菜與蔬萊、水果搭配,減少兒童的食糖量,含甲基水楊酸鹽類較高的蘋果、橘子、西紅柿等水果,也不宜多食用。

多動症與頑皮的區別:

(1)注意力方面:多動症兒童在任何場合都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即使看“小人書”“卡通片”時也不能專心致志。但頑皮兒童則不同。
(2)行為目的性方面:頑皮兒童的行為常有一定得目的性,並有計畫的安排;而多動症兒童無此特點。 (3)自控能力方面:頑皮兒童在嚴肅、陌生環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哭鬧;多動症兒童無此能力。
(4)巴比妥類藥物診斷試驗:頑皮兒童服小劑量巴比妥類藥物後即鎮靜欲睡;多動症患兒服藥後更加興奮不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