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荊山

夏荊山

夏荊山,1923年出生於山東,祖籍壽光市稻田鎮官路村,字光樺,楠竹居士,美籍華人,著名愛國華僑,海內外知名的佛教善信檀越,佛教繪畫藝術家和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荊山
  • 國籍:美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壽光
  • 出生日期:1923年
  • 職業:畫家
  • 信仰:佛教
  • 祖籍:壽光市稻田鎮官路村
生平經歷,皈依佛門,佛教繪畫,公益善舉,重修龍興,荊山學院,

生平經歷

皈依佛門

夏荊山居士1923年出生於山東濰坊,16歲時,師從郭味蕖先生學習丹青,後又遍訪名師,研學花卉、人物、仕女、山水等繪畫技法;28歲時,拜南亭法師為師,皈依佛門,發願將此身心奉獻於佛陀;此後,潛心於佛法,廣行菩薩道,追隨海內外高僧大德修學顯密教法長達50餘年。
紅衣觀音紅衣觀音
剎中做本分事,力行菩薩道,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此後他潛心與佛法,廣行菩薩道,追隨還內外高僧大德修學顯密教法長達五十餘年。佛法甘露,不僅為他開啟了智慧,也使他的佛教繪畫藝術達到了超凡脫俗、清淨莊嚴的境界。

佛教繪畫

1971 年,夏荊山居士自台灣省移居美國加州,進入美術學院研修,同時參訪世界各大博物館進行研習、臨摹,專心致力於佛教繪畫藝術,數十年如一日,構思愈益巧妙,技法更加精湛,功力日漸深厚。在中國歷代古窯、殿壁和經卷上的諸佛菩薩繪畫造像,能夠讓我們今天有緣瞻仰的人,心生敬信,從內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甚至會感受到佛力的加被。佛教繪畫給人的這種猶如諸佛菩薩現前的覺受和感動,是難以用“藝術”一詞來詮釋的。如果說通常的藝術匠心,祗是為了傳達藝術家創作的熱情與個人獨特的靈境,那么優秀的佛教繪畫藝術則恰恰揚棄了這些凡塵的意境。如果說士大夫繪畫重在一個“意”字,文人繪畫重在一個“情”字,那么佛教繪畫就重在一個“淨”字。佛教中“淨”的境界,具足了真、善、美,契合了諸佛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邊功德,因此人們才能從佛教繪畫藝術中體會到特殊的清淨與莊嚴。
達摩達摩
佛學重修持,講信、願、行,講戒、定、慧。畫佛造像同樣也講儀軌法度,注重傳承。畫佛造像的人不僅要遵循儀軌,更要將全部身心沉浸到對聖者圓滿德行的歸敬上,用全部生命去感悟和領受佛菩薩的境界。在這些佛畫造像藝術中,一筆筆,彰顯的正知正見;一層層,凝結的是頂禮讚嘆。所以,畫佛造像就是修行,
夏荊山
欣賞觀想這些佛像也是修行,以藝術家清淨之心繪製諸佛法相,又以諸佛萬德法相莊嚴眾生之心,能使人們放下自我,達到淨化。
“平等之懷,唯理是尚”是夏荊山居士的常言。對於佛教各宗派,他並不獨崇一宗而排斥他宗,他曾說:“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最妙。”這種諸宗並弘的做法,是本著為佛教整體著想的用心。此外,由於自小對儒學的學習,兼廣修程朱陸王之學,他不僅對於內明、國學有深入的學習,而且對於易數、哲學、繪畫、書法等都能融會貫通。
夏荊山居士的佛畫藝術,可以說圓融地體現了佛菩薩的智慧與慈悲。他將自己對佛教深切真實的體悟融入每一件作品之中,用中國畫的寫意、工筆畫的細膩和西洋畫的透視、寫實融為一體的技法,虔敬地去繪製每一幅清淨莊嚴、慈悲無我的佛畫。其佛像繪畫既如法如律,形神兼備,又道場清淨,法相莊嚴,不僅贏得了佛教信眾的歡喜讚嘆,也受到諸多海內外藝術大師的讚譽嘉勉。
2018年7月22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夏荊山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共展出夏荊山先生書法、繪畫作品共77幅,展期將持續到8月11日。

公益善舉

重修龍興

龍興寺始建於北魏時期,是山東地區的中心寺院,此後香火繁盛長達800多年。但公元1300年前後,龍興寺卻奇怪地消失了。專家推斷,很可能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歷次毀佛滅法運動中被毀的。為什麼龍興寺的佛像會被窯藏起來呢?專家分析,在北宋時期,青州地區的寺院應該盛行著一種隆重的法會,寺院的僧人將早年在各種滅法活動中損壞的佛像或者經年累月破舊的佛像集中起來,然後舉行隆重的儀式,將它們埋葬起來,以積累功德。
就這樣,龍興寺的佛像仍保存完好。
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數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轟動了國內外,被評為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之後又被評為20世紀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龍興寺遺址出土的佛教造像在海外華人中引起了巨大反響,美籍華人、佛教大師夏荊山先生參觀了龍興寺出土的佛教造像後,決定出資重建龍興寺。2006年9月18日,在風景如畫、群山環抱的駝山南麓,重建龍興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重建龍興寺項目總占地約500畝,總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億元人民幣,全部由夏荊山先生無償提供。龍興寺建成後,產權及管理全部交由青州市佛教協會。

荊山學院

1994年,70古來稀的夏荊山居士回國,並帶回了他一生中全部的文化智慧典籍,創辦了佛教藝術畫院——“荊山畫院”,這座藝術殿堂矗立在京郊密雲水庫邊。夏荊山居士收養、接收了百餘名生活困難而善根深厚的青年人到畫院學習繪畫。他意在通過言傳身教,傳承和發揚我國佛教繪畫藝術這一人類寶藏。
荊山畫院的學生入校後,食宿全部由畫院承擔,畫院還給每個學生一定的工資和補貼。在生活上,夏荊山居士對學生從飲食起居到為人處世都關心備至;在學業上,從佛學的基礎理論,到佛法解釋、佛經典故,他都親自教導,把自己畢生的佛像繪畫技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荊山畫院的學生們在文字中提到他時都用“恩師”,在生活中都尊稱他為“爺爺”。夏荊山居士自己無論到哪裡都隨身帶著紙筆,即時書寫。
愚者多煩惱,智者常歡喜,這句夏荊山居士常說的話。夏荊山老居士對於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夏荊山夏荊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