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

夏爾巴(Sherpa):藏語意為“來自東方的人”,散居在喜馬拉雅山兩側,主要在尼泊爾,少數散居於中國、印度和不丹,語言為夏爾巴語,使用藏文,1980年(陳乃文考察時期)人口約4萬,中國西藏境內僅有約1200人,居樟木溝陳塘溝

族源:學者們有不同看法,其中唐榮堯調查專著《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影響很大。主流看法說:藏文資料和其內部傳說都說他們是西夏國王族逃難群體的後裔,在蒙古時代逃到昌都(一說含義是羌都,西夏党項族屬古羌族)、再到西藏內地,後去喜馬拉雅南方。有的認為是源於四川的木雅人。

夏爾巴人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他們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夏爾巴人至今仍屬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他們深居深山老林,過去幾乎與世隔絕,後來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嚮導或背夫而聞名於世。可以說,是珠穆朗瑪峰讓世界認識了夏爾巴人。

神秘的喜馬拉雅,神秘的“雪人”令人心曠神往,居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夏爾巴人”把它稱為“夜帝”,在《泰晤士報》等權威期刊中,它則被直接音譯為“Yet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爾巴人
  • 外文名:Sherpa
  • 別名:雪巴人、謝爾巴人
  • 民族:尼泊爾和印度的山地民族
  • 出生地:尼泊爾境內,中國西藏境內,印度,不丹
  • 職業:登山,商人,農業、畜牧業活動
  • 信仰:藏傳佛教、印度教、苯教
  • 主要成就:以“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稱
  • 總人口數:4萬人
  • 語言:藏語、尼語、土語
  • 血緣關係:菩提亞人、藏人、党項人
基本概況,族源研究,兩個地帶,党項木雅說,不同看法,再次調查,外國看法,宗教習俗,信仰,喪葬,從事職業,登山職業,商人,農業、畜牧業活動,民族服飾,男子,女子,生活習俗,飲食,居住,禮節,節日與娛樂,語言,婚俗,生產與職業,白瑪活佛,歷史名人,體貌特徵,傳說,

基本概況

夏爾巴(Sherpa),藏語即東方人,xia指東方(又如下司馬鎮),er是語氣詞,ba指人(又如門巴族珞巴族)。其族源還沒有定論,其中,尼泊爾學者桑傑丹增在《神牛雪光》和中國考察者陳乃文唐榮堯都認為是西夏後裔,但有的學者看法不同(其他學者是看該問題的複雜因素,沒有去親自調查難免有不同認識)。有的說:藏文資料和其內部傳說都說他們是西夏國王族逃難群體的後裔,在蒙古時代逃到昌都(一說含義是羌都,西夏党項族屬古羌族)、再到西藏內地生活一個時期,後去喜馬拉雅南方。有的認為是源於四川的木雅人。中國境內的夏爾巴,典型者在樟木溝,而陳塘溝的存在爭議。
夏爾巴是一個散居在中國、尼泊爾、印度和不丹等國邊境喜瑪拉雅山脈兩側的民族,操藏語族夏爾巴語,但無文字,書面使用藏語。1980年(陳乃文考察時期)存約4萬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中國西藏境內有約1200人。西藏的夏爾巴人,主要聚居在聶拉木縣樟木鎮立新村、雪布崗村和定結縣陳塘鎮,或樟木溝陳塘溝
神秘的珠穆朗瑪峰滋養著夏爾巴人,同時也賦予了夏爾巴人神秘的色彩。在夏爾巴人的歷史中有著這么一段神秘的往事。相傳,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有一種叫雪人的神秘的生物,而最早發現這種神秘生物的就是當地的夏爾巴人。雪人傳說中它是介於人與猿之間的神秘生物,身軀龐大,紅髮披頂,全身裹滿灰黃色的長毛。它時而溫和,時而彪悍,有著掌控一切的力量;它步履快捷,自如穿梭於不同的空間,所到之處都留下神秘的氣場。夏爾巴人(Sherpa),又稱:雪巴人、謝爾巴人是尼泊爾和印度的山地民族,以“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著稱。
1983年陳乃文考察時期存約4萬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中國西藏境內有約1200人。夏爾巴人沒有姓氏,只有名字,名字與藏族相似。但有種姓,同種姓不婚,一般也不與外族通婚。宗教信仰為藏傳佛教,以薩迦派噶舉派為主,保留有較多的原始信仰。夏爾巴人忌食魚、狗和小牛,由於受印度教影響,雖不忌牛肉,但從不主動屠宰牛。主食以玉米為主,講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調味料。

族源研究

兩個地帶

中國西藏夏爾巴分布在聶拉木縣樟木鎮(立新村和雪布崗村)和定結縣陳塘鎮。關於夏爾巴的源流,學術界比較一致地認為,其淵源與古代羌人有密切關係。
但是,關於夏爾巴的族源,特別是陳塘鎮夏爾巴的族源,有爭議。樟木鎮夏爾巴人生活在一個高度封閉的區域,而陳塘鎮夏爾巴人歷史特殊,當地傳說陳塘溝夏爾巴人歷史上曾被仇家殺絕,只有一個青年人逃到尼泊爾,後來返回家鄉而復仇成功並且繁衍至今,長期與藏族通婚,藏族的因素更多。

党項木雅說

1980年《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第3期《夏爾巴人族源試探》進行了一些思考(並非調查),1980年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學者陳乃文和張國英,在西藏詳細調查一年後,1983年在《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第四期發表論文《夏爾巴人源流探索》,認為:夏爾巴人就是木雅巴人,是党項 羌族(党項族)的一支。党項羌族的首領曾建立過西夏王國。蒙古族滅亡西夏後,党項羌族中的一支南 遷到西康木雅地區,後來在忽必烈南征木雅時,他們又逃離木雅遷往西藏,其中一部分人翻 越喜馬拉雅山的囊巴山口, 到達今天尼泊爾境內的索盧昆布(又名夏爾昆布)。這部分人 在索盧昆布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謝爾巴族。

不同看法

有的學者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說夏爾巴是藏族的一支,因為西藏地方(大概是20世紀60年代)曾在陳塘溝調查,當時只有一個女子說自己不是藏族,其他的都說自己屬於藏族。但是,樟木溝的夏爾巴人不同,堅持認為並非藏族,而是來自西藏的東方。
另外,基因研究顯示夏爾巴人在一千五百年之前吸收了藏族基因。

再次調查

唐榮堯調查專著《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是夏爾巴研究里的專著(唐榮堯由此專門研究西夏,成為該領域專家,寫有數部西夏專著),其相關成果也記載在後來出版的《西夏史》。其特色是2004年長途跋涉、辛辛苦苦調查很多區域(異於單純的書房思考),屬於“田野作業”產品。他的調查得到更多了解:夏爾巴人的祖先來自東方,他們是躲避戰爭才進入西藏的。 而有關這方面的歷史,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的經書里有記載,他們是從這裡遷移過去的,帶走了那些經書。在夏爾巴人中很有威望的白瑪活佛說,他們的祖先們談到自己時,還提到mi nia,說他們是從 mi nia來的。mi nia這一辭彙是西藏人對党項羌族人或西夏人的一個說法,而且是貴族的稱呼。
唐榮堯認為:中國境內,真正的夏爾巴生活的村子,如今就剩下樟木鎮立新和雪布崗兩個村了(他並不認為陳塘溝屬於夏爾巴)。
樟木鎮夏爾巴人特徵:
夏爾巴的主要經濟來源和藏族不一樣。藏族主要靠牧業,而他們一直靠農牧業和商業,農業為主,一年有三次收成,主要是玉米、小麥、土豆,而當地藏族和尼泊爾人是不種莊稼的。流傳在夏爾巴中間的說法是,他們的祖先來這裡時,帶來了這些莊稼的種子(一些說種子來自當時區域的漢族),讓他們世世代代耕種。
夏爾巴在結婚前的程式上也和西夏舊地類似。
在婚育觀念上,夏爾巴和生活在寧夏、甘肅一帶的西夏故地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在生兒育女上很看重生男孩,可能是夏爾巴對種族的強大很重視,結婚後必須生男孩,這和當地藏族人明顯不同。
我2004年前去考察時,樟木鎮居住著夏爾巴143戶,總計1539人,占樟木鎮總人口的49.8%。主要食物為玉米稠飯,稱為“貢折”,不用筷子,一般用手抓著吃,還喜歡吃米飯、蔬菜、水果,喝酥油茶、玉米酒和大麥酒。夏爾巴去世後,都要先請喇嘛念經,為祝逝人早日進入極樂世界,然後舉行火葬或土葬,但不搞藏族盛行的天葬和水葬。和藏族人有名沒姓不同的是,夏爾巴是有名有姓的,有五大姓,即格爾茲、色爾巴、撒拉嘎、茄巴、翁巴。夏爾巴認為如果沒有姓,就不是夏爾巴。他們認為,是當年逃亡到這裡的祖先為了躲避追討者的追殺,才把自己的姓隱瞞了。到現在,夏爾巴都有一個傳統,姓記在心裡,名要說出的。一般情況下,他們的姓是不能說的,只有遇上結婚這樣的大事時,才能說,因為夏爾巴有一個傳統,即同姓人不能結婚,要是同姓人結婚了,會被趕出村子。青年男女要是相愛,到結婚時,雙方的家長就會問對方姓什麼,姓氏只有這個時候才說,同姓人是千萬不能結婚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現在的夏爾巴很少。藏文文獻中稱西夏為“minia”,也稱夏爾巴為“minia”,而尼泊爾境內和樟木鎮相連的地方,目前還有“minia”這個姓。
《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構想:党項人最後的一支力量,更確切地說是皇室成員,如今的夏爾巴,當初的情形大概是這樣的:從西北地區逃離大夏國的首都銀川後,基本沿著後來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逆方向,從西北到了西南,在今阿壩、甘孜一帶生活了近100年的時間,強大的蒙古軍隊開拔到這裡,和八思巴合謀建立藏地八思巴親蒙政權後,一些党項人已經逐漸融入當地人中間了,但那些血骨里一直堅持党項人純度的皇室成員,開始再一次逃亡,這次的方向是一條生命禁區內的死亡之旅,從南北兩線,進入西藏,雙方在昌都會合。這是昌都有大量mi nia的原因,也是党項人對這裡推崇的原因。不久,越來越多的党項人和加入這一行列的其他民族的人,集聚昌都,形成了這裡影響巨大的“羌都”。元代政權招撫了藏族八思巴政權和德格土司後,這兩種力量從西和東兩方面夾擊“羌都”,党項人只好開始了青藏高原上的大遷徙,最後落腳米尼雅山腰,成了後來的夏爾巴……

外國看法

關於夏爾巴是西夏人後裔的說法,在尼泊爾也有理論基礎。比如,尼泊爾著名的夏爾巴學者桑傑丹增在《神牛雪光》一書里就說道:夏爾巴是700多年前,從木雅地區遷徙去的西吳人;忽必烈南征時,他們逃亡進了西藏境內。另外,一些西方學者也提出,生活在喜馬拉雅山下的夏爾巴人是西夏後裔。

宗教習俗

夏爾巴人的生活習俗和宗教習俗受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影響,部分與藏族相同之外,更多的是多姿多彩而又自具特色。

信仰

夏爾巴人大都信奉藏傳佛教,立新和陳塘各有一座寺廟,名字分別為貢巴薩巴和拉崗,絕多數人信奉薩迦派噶舉派,也有信奉格魯派寧瑪派的。薩迦派和噶舉派的信徒們可以居家結婚,不住在寺廟,耕種寺廟的土地,他們只是輪流去寺廟燒香、擺供和念經。他們以佛教教規作為行動準則,喇嘛在夏爾巴人中享有特殊地位。他們還崇尚鬼怪,相信星算,凡有重大舉動都先占卜而後作決定。

喪葬

如果親人去世,都要先請喇嘛念經,然後舉行火葬和土葬。成人死後放在特製的木箱內,送到火葬的地方架柴火葬,葬後兩三天取少許骨灰撒到江河裡,其餘部分用石頭壘蓋;孩童死後,把屍體捆綁成胎兒狀,存放在山崖的石穴中或樹洞裡,時間一長就成了屍蠟。

從事職業

登山職業

每年攀登珠峰旺季時,最大的登山隊就以“盟主”的身份召集各國隊伍,出錢、出物,請夏爾巴人先行上山修“路”。夏爾巴人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架設全長達7000米至8000米的安全繩。他們隨身攜帶路繩爬到高處,將繩端用冰錐固定進千年岩冰,垂下的繩子,就可以起到後勤運送、導路、輔助攀爬和一定程度上保障隊員安全的作用。

商人

夏爾巴商人一般都須翻山越嶺把稻米運到西藏,換取食鹽。

農業、畜牧業活動

夏爾巴人因生活在高山,所以許多人都從事農業和畜牧業活動,包括牧牛和羊毛加工。

民族服飾

男子

夏爾巴男子穿羊毛織成的白色短袖外套,沿邊鑲有黑色羊毛,叫作“普都”。腰間插一把叫“果奔”的彎月形砍刀。
夏爾巴女子服飾夏爾巴女子服飾

女子

夏爾巴女子穿色彩鮮艷的長袖衫,下身圍一條花筒裙,外面罩一件手工製作的牡羊毛坎肩,叫“帕多”,梳一根長長的帶紅穗的髮辮,還喜歡戴金玉耳環。

生活習俗

飲食

主食有玉米、大米、糌粑,其次有乾扁米、土豆、麵條、油餅等。夏爾巴喜愛喝酥油茶、甜茶、“巴魯”(玉米酒)、青稞酒、優酪乳和燒酒。他們喜熟食,不吃生肉,用炒菜佐食。菜類最愛食用土豆、蕁麻、雞蛋、牛羊肉和一種類似蛤蟆的小動物。不吃魚、狗和小牛肉,沒有餵豬的習慣,但吃豬肉。他們不會殺牛,所食牛肉大都是摔死或病死後的肉,這種習慣可能與鄰國尼泊爾人的習俗有關。玉米是普通的主食,一可做“公則”,就是半乾的玉米糊糊;一可做“巴魯”,就是玉米酒。過去吃飯時全家就著飯盆和菜鍋用手抓食,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境內有不少人已逐漸使用碗筷。炒菜很講究佐料,用小茴香、辣椒、洋蔥、大蒜和咖喱粉等,尤以辣椒、小茴香為不可缺少的調味品,這些佐料大都是用木沖或石臼搗碎,蘸著菜或飯糰吃。

居住

平時住木房,放牧時住牧棚。房屋建築形式特殊,一般都是人字形頂,上蓋魚鱗板(即用斧子劈成的木薄板)。四周用石塊壘成厚牆,就在牆上架梁造樓。大都修建兩層樓房,平均高度約6米左右,樓上一般分隔成三間,分作廚房、宿舍和儲藏室,樓下堆放零星什物或圈牛羊。室內陳設簡樸,廚房設在中間,有酥油桶、鋁鍋和各種炊具碗杯等,家家還有一個用石板砌墊而成的火炕,支架做飯,席地就食。他們注意衛生,室內清潔明亮。一般家庭都有廁所。
夏爾巴人家夏爾巴人家

禮節

夏爾巴人表示敬意的方式有二,一是敬獻哈達,一是用頭碰在對方的手上或膝蓋上。舊時還有彎腰吐舌低頭的習慣,這種現象一直存在著。夏爾巴重饋贈,凡有喜慶必互相送禮致賀,但還禮的數目必須多於饋贈之數,普遍都是加一倍,否則就認為是失禮,收禮的家庭進行登記,以便加倍回贈。他們很重視稱謂--對長者一般不直呼其名,那樣被認為是不禮貌的。一般都叫其第一個兒女或女兒的名字,後面加上阿爸或阿媽,對年紀較大的男性長輩稱"明米",即"爺";對年紀較大的女性長輩統稱"以米",即"奶";對有知識者稱"格拉"(老師);對已婚女子叫"措姆",即嫂子。

節日與娛樂

娛樂活動除唱歌跳舞外,還有"擦嘎"、"科比"、撲克牌。察嘎是一種賭博,賭具為10個半邊的乾核桃,由一人坐莊,大家押寶,以拋出的核桃正反面計算勝負;科比似投壺,在前方放一個小筒,玩者用小硬幣向筒內投擲,以進筒為勝。
夏爾巴人節日有幾個是固定的,境內夏爾巴以元旦最為隆重,藏曆年次之。在元旦前20天,家家戶戶浸泡大米,煮熟後製成餅子,稱為"科熱"和"西捧",還要準備牛羊肉、酥油、帕吉(即乾扁米)、糌粑和土豆等。元旦清晨每人去溝旁溪邊打一桶清潔的泉水,回到家中洗臉換衣,表示在新的一年內去污換淨。在穿新衣之前,要在自己身上用手撫摸一遍,以示長壽不衰,然後著衣。家人聚集一室,向屋正中掛的神像敬獻哈達。在神像下方置一塊長木板,板子上供著大米、糌粑、餅子、油條、清水、桔子、乾扁米等七種食物,食物周圍撒上糌粑面和酥油花。在門前豎一根長1-1.5米的白色經幡,經幡的四周用各色細線縫邊,顏色鮮艷奪目。

語言

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夏爾巴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名字與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種姓。立新村夏爾巴人的種姓有五種,即色爾巴、嘎爾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陳塘分兩種,即提嘎瓦、從巴瓦。

婚俗

境內夏爾巴人社會的種姓制與尼泊爾種姓制,在過去是一脈相承的。據說樟木鎮立新村的夏爾巴人,在當地居住已有260餘年,他們的祖先是從尼泊爾夏爾孔布地區遷來的,也有人說是從四川甘孜遷來的。他們見面如果互相不認識,都要問一聲姓(即種姓)什麼,若是同種姓,就不能開玩笑,也不能通婚。過去夏爾巴人與藏族和其他民族也不通婚。可他們與異種姓的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人,則不受國籍和地域的限制,互相通婚。他們的婚姻形式有幾種,一是男方請別人一起去女方家說親、送酒、獻哈達,女方家如果老少都同意,就請其吃飯,即可結婚。二是男方求婚時,女方父母同意,女方本人不同意,就採取搶婚的形式。三是男女雙方同意,而女方父母不同意,就將女方搶到山上藏起來,再找女方父母求情,直至同意後才將女方領回家。結婚前,男方也有要向女方家行彩禮的習俗。
夏爾巴人還有兩兄弟同妻的婚姻形式。妻子有自己的住房,並設有大床,兩兄弟丈夫各有自己的住房,誰與妻同宿,或由兩夫決定,或由妻子決定。如果有弟兄4人,那么,他們習慣老大與老二同一妻,老三與老四另同一妻。婚禮是兩個新郎與新娘3人一起舉行,這與藏族、門巴族又有所不同。
在夏爾巴人的舍爾巴種姓中,還有一種試婚的形式。從定日到尼泊爾的索盧和昆布有一條傳統的“珠穆朗瑪商道”。索盧和昆布是美國當代人類學家阿吉茲的根據地,她曾以西藏逃亡在那裡的人為對象,從幾千人次的調查數據中整理出《藏邊人家》一書。就是在這索盧和昆布地區,還有許多舍爾巴人的試婚小木樓。舍爾巴的女孩長到14歲時,父母就讓她出門自由結交,同時分一間小屋給她,有錢人家還單獨為女兒修建一座小木樓,讓她晚上一個人住在那裡。她選中了男朋友,可以引導他暗地裡到小木樓來夜宿,父母即便知道也不干涉,而且還要向小姑娘講解兩性接觸和兩性生活的知識。住了一段時間,他們雙方如果滿意,便由男方托媒向女方父母送幾缽米酒,就算正式訂婚。訂婚後,未婚夫就可以公開地住在姑娘的小木樓里。如果任何一方感到不滿意,招呼一聲就算解除婚約,男方得立即離開小木樓居住。不過,多數男女能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即生孩子。有了孩子之後,男女雙方才宣布互相為從屬關係,於是男方正式向女方及其父母求婚,通過一定儀式,正式確定夫妻關係。如果兩口之間還出現感情危機,通過協商,丈夫付給妻子一筆孩子的撫育費,便可離開女方,或者把孩子帶走。如果能繼續和睦相親,那么可以確立終身伴侶關係,女方帶著孩子移居夫家,再舉行隆重的婚禮。據一個夏爾巴人舍爾巴種姓的青年嚮導普爾巴說:“一般說來,女的14歲,男的16歲就可以同居,但要經過一次、二次、再次的感情確定,才能組成家庭,這需要3年至10年的時間。”據索盧和昆布地方的一個正在為女兒的未婚夫上門求婚作慶典食品準備的舍爾巴老阿媽桑珠瑪解釋道:“這道理很簡單:青年男女之間的了解和通達,再沒有比在一床睡覺更好的方式了。即便一床睡覺,一時也難以了解和溝通,所以試婚期要長,長到生了孩子,長到經得起承擔共同責任所帶來的信任和考驗。”(資料參考唐榮堯調查專著《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

生產與職業

西藏和平解放前夏爾巴人主要從事背運和交換,後來農牧業生產有了發展,進而大力發展各種副業生產和商貿往來。農作物有玉米、土豆、雞爪谷、蕎麥和豆類。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山裡有雲杉、樟木等各種樹木;林里有猴子、獐子、狗熊等動物;林下產蟲草、貝母等多種藥材,食用菌類豐富。
珠穆朗瑪峰登山嚮導
夏爾巴人的血液中血紅蛋白濃度高於常人。從上個世紀20年代起,夏爾巴人就為登山者充當嚮導和挑夫,他們體質好、抗缺氧能力強,吃苦耐勞,有許多人經過培訓後會講英語,又有登山技巧,幾乎每支登山隊伍中都有夏爾巴人。他們以生命為代價創下了“三個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無氧登頂珠峰人數最多,珠峰遇難人數最多(約60人)。夏爾巴人在人類攀登珠峰史上功不可沒,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各國登山隊提供嚮導和後勤服務已成為夏爾巴人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
夏爾巴人更早部分人從事手工藝品製作,其中雪巴珠子最具代表性。
雪巴珠子以仿珊瑚或紅色藥泥蠟等融合的有熏藥作用的神秘珠子,也製作琉璃,目前尚不清楚原因,後來這些工藝漸漸消失,幾乎失傳。

白瑪活佛

唐榮堯調查專著《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最後一章介紹:97歲的白瑪活佛,是目前國內年齡最大的夏爾巴,在當地有著無可替代的權威。他生活在在雪布崗村,夏爾巴聚居的最大村落。

歷史名人

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夏爾巴人的登山者,曾於1953年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

體貌特徵

夏爾巴的意思是“東方人”。許多人類學家認為,夏爾巴人的先民居住在西藏東部一個叫哈姆的地方,靠放養氂牛為生,每年都到尼泊爾過冬。長期的固定遷徙也使他們壟斷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與中國西藏之間的貨物販運。到公元16 世紀,他們的活動範圍才逐漸固定在尼泊爾境內。19世紀30年代,土豆在高山地區引種成功,使得夏爾巴人擺脫了遊牧生活,人口也有了一定增長。
夏爾巴人主要聚居在海拔4700米的索魯昆布地區。長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爾巴人獨特的體貌特徵:由於空氣稀薄,他們的肺活量大得驚人,一位西方記者曾經開玩笑說,夏爾巴人長著專門用於登山的第三片肺葉;他們的血壓很低,這保證了大腦供血充足,肌肉伸縮有力;與腿部相比,他們的軀幹偏長一些。
夏爾巴人與生俱來的登山天賦讓英國登山家亞瑟·韋克菲爾德感嘆不已,他寫道:“這是老人、婦女、男孩和女孩組成的花花綠綠的搬運隊伍,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上,他們背著80磅的器材設備卻能攀登自如,一些婦女甚至還背著孩子!晚上,這些‘高山搬運工’睡在帳篷外邊,只找一塊大岩石擋風,他們似乎並不在乎夜裡零攝氏度以下的低溫。”

傳說

在中尼邊境上居住著幾個跨國民族,其中世界聞名的夏爾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這些夏爾巴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他們在如此漫長複雜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夏爾巴人至今仍屬中國的未識別民族之一,他們深居深山老林,過去幾乎與世隔絕,後來因為給攀登珠穆朗瑪峰的各國登山隊當嚮導或背夫而聞名於世。可以說,是珠穆朗瑪峰讓世界認識了夏爾巴人。
在夏爾巴民眾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在遠古時代,有一家人生有四兄弟,大哥叫帕巴,老二叫康巴,老三叫夏爾巴,四弟叫塔莽,他們成年後為了生活遠離家鄉,各奔東西。帕巴在西藏高原發展成為如今的衛藏巴;康巴就在西康、青海玉樹一帶繁衍為後來的康巴;夏爾巴來到了中尼邊境的夏熱孔布地方,成為今天的夏爾巴;塔莽進入尼泊爾底滿地區,是尼泊爾境內的塔莽巴。雖說是傳說, 但也足以說明夏爾巴人以前的分布情況、族源或不同成分等等。(幾支藏族和夏爾巴人遠古應該是同祖的,但是夏爾巴人太少,不足以與他們並列,除非他們所謂的夏爾巴實際上指党項族等,因為遠古羌族包括藏族、後來的羌族等的祖先)
南宋末年,蒙古鐵騎馳騁在茫茫草原,北方的西夏王朝也消失在歷史的雲煙深處,空渺無跡,不知去向,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個懸念……有不少夏爾巴人說自己是西夏党項人最後的皇裔,並且至今仍保持著許多內地漢族人的生活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