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駟姓(壤駟)

壤駟姓

壤駟一般指本詞條

歷史上罕見雙姓。《鄭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孔子弟子有壤駟赤,《家語》、《英賢傳》皆以壤駟為雙字姓。望出京兆。”壤駟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壤駟姓
  • 性質:歷史上罕見雙字姓
  • 出處:《鄭通志·氏族略》
  • 源於:嬴姓
  • 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姓氏源流,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祠通聯,四言,六言,八言,

姓氏源流

壤駟姓源流單一,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秦國貴族壤駟赤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古代春秋晚期,秦國的上邽有個人叫壤駟赤,字子徒,在《孔子家語》中作“字子從”。秦國在當時位於今甘肅省禮縣東北、張家川東、陝西省寶雞、鳳翔東南一大片地方,那時秦國兵力強大,但文明程度很低。國內甚至於還處在氏族部落聯盟的奴隸制早期階段,加之秦人崇尚好戰爭勝,所以研學文化的人不多。而那位壤駟赤卻是個例外,他從秦國不惜千里迢迢來到魯國,向孔子學習禮制。禮制,就是用智慧、文明的制度去治理國家。壤駟赤讀書很用功,而且有才氣,做詩、做文章都很出色。壤駟,顯然是秦國嬴姓貴族中的一支氏族,源出無考,因為平民是不可能有條件跑那么遙遠到魯國去求學的。
壤駟赤之後,這個壤駟氏複姓就不再見於史書記載了。據史籍《姓氏考略》的記載:“孔子弟子壤駟赤之後,以壤駟赤之壤為單姓。”即皆省文簡改改為單姓壤氏了,因此壤駟氏在今天極為罕見。
壤駟姓

得姓始祖

壤駟赤。壤駟姓的開山鼻祖是壤駟赤,在《孔子家語》曾有孔子弟子壤駟赤的記載。壤駟氏是源於春秋時代的秦國。秦在當時位於今天的甘肅省禮縣東北、張家川東、陝西省寶雞、鳳翔東南一大片地方。壤駟氏也就發祥於這裡。據《英賢傳》上指出,壤駟是複姓。這個雙姓,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自從壤駟赤之後,改複姓為單姓壤,所以,複姓壤駟氏極為少見。

遷徙分布

壤駟氏雙姓是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五十二位門閥。古代春秋時期,秦國上邽有個人叫壤駟赤。那時秦國兵力強大,但文明程度不高,秦國人好戰爭勝,但崇尚文化的人不多。而壤駟赤是個例外,他就從秦國來到魯國,向孔子學習禮制,禮制就是用智慧的文化制度去治理國家。壤駟赤很用功讀書,而且有才氣,做詩做文章都很出色。壤駟可能是秦國貴族中的一支姓氏,因為貧民百姓,是不大可能從秦國跑到魯國去求學的。但壤駟這個姓,此後就不再見有人被史書記載的了。據古人考證,因為這個姓改成了單壤。據《姓氏考略》中載:“孔子弟子壤駟赤之後,以壤駟赤之壤為單姓。”壤駟姓之後,望出上邽,即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南一帶。可見壤駟姓當時是以這裡為繁衍中心的。

歷史名人

壤駟赤,字子徒,春秋末期秦國上邽(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城區)人。孔子弟子,為七十二賢人之一。身通六藝,以詩禮化被西垂。與顏、曾、閔、冉諸賢同為孔子入室弟子。隴上儒學三賢之一。唐代封“北征伯”,宋朝封“上邽侯”,明代稱“先賢”,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文廟設有壤駟赤祠。

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通渭縣秦安縣定西縣清水縣莊浪縣甘谷縣、張家川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一帶地區。東漢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為漢陽郡。三國曹魏時仍改為天水郡。西晉時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北魏時期仍改回為天水郡,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甘谷縣等市縣一帶地區。
秦郡:晉朝時期置郡,初治冀縣(今甘肅甘谷),後移治到上邽(今甘肅天水)。民國時期改為度州,州治為天水縣
京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三國曹魏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封皇子曹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公元235年)封皇子曹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齊王(曹芳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於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後秦稱常安),均在此設定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餘縣。唐朝以後,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陝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順天府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亦稱上邽堂。
秦郡堂:以望立堂,亦稱甘谷堂、上邽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宗祠通聯

四言

秦地啟姓;
魯國成名。
——佚名撰壤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壤駟複姓啟源於春秋時秦國。下聯典指孔子弟子駟馬赤成名於魯國。

六言

土壤能生萬物;
駟馬可乘千集。
——佚名撰壤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散嵌法鑲嵌壤駟複姓“壤駟”二字的嵌字聯。

八言

吾宗源自貴族府第;
我祖名成聖人門生。
——佚名撰壤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壤駟姓氏的鼻祖壤駟赤出身於貴族門第,為孔子弟子。
任人間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學莫忘宣正統;
願我輩模山范水,趁春秋佳日,大家來拜上邽侯。
——佚名撰壤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甘肅省天水市文廟內壤駟赤祠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