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

壟斷市場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唯一或少數幾個的廠商的市場組織。具體的說,壟斷市場的條件主要有這樣三點:第一,市場上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的生產廠商和商品銷售商;第二,該廠商生產和銷售的商品沒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廠商進入該行業都極為困難或不可能。在這樣的市場中,排除了任何的競爭因素,壟斷廠商控制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市場的銷售。所以,壟斷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壟斷市場
  • 出自於:希臘語
  • 定義:一個人控制了產品的全部市場供給
  • 勒納指數:=P-MC/P
定義,勒納指數,壟斷力的來源,特點,缺點,優點,

定義

壟斷一詞出自於希臘語,意思是“一個銷售者”,也就是指某一個人控制了一個產品的全部市場供給。因而,完全壟斷市場,就是指只有唯一一個供給者的市場類型

勒納指數

P=MC,勒納指數=0,是完全競爭;指數越高,偏離P=MC越多,市場勢力越大。
在利潤最大化均衡,MR=MC,且MR=1/1-E
故勒納指數=P-MR/P=-1/E
彈性越小,勒納指數越大,市場實力越強

壟斷力的來源

第一,獨家廠商控制了生產某種商品的全部資源或基本資源的供給。這種對生產資源的獨占,排除了經濟中的其他廠商生產同種產品的可能性。
第二,獨家廠商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這便使得獨家廠商可以在一定的時期內壟斷該產品的生產。
第三,政府的特許。政府往往在某些行業實施壟斷的政策,如鐵路運輸部門、供電供水部門等,於是,獨家企業就成了這些行業的壟斷者。
第四,自然壟斷。有些行業的生產具有這樣的特點:企業生產的規模經濟需要在一個很大的產量範圍和相應的巨大的資本設備的生產運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以至於整個行業的產量只有由一個企業來生產時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生產規模。而且,只要發揮這一企業在這一生產規模上的生產能力,就可以滿足整個市場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在這類產品的生產中,行業內總會有某個廠商憑藉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其他優勢,最先達到這一生產規模,從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這就是自然壟斷。
生產發展的趨勢
在生產的社會化發展過程中,自由競爭自然而然在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而當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就必然會產生壟斷。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一方面,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產生了壟斷的可能性。因為當生產和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生產和資本逐步集中到少數的大企業手中,他們之間就容易達到協定,形成壟斷,使其操縱、控制市場供給成為可能,而其他企業則無法與之競爭;另一方面,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生產和資本必然集中到了少數大企業手中,這些大企業要在競爭中打敗對方單獨取勝,則很不容易。為了避免兩敗俱傷從而獲取穩定的壟斷利潤,他們都有謀求妥協達成壟斷的共同需要。
規模經濟的要求
有些行業的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資產和資金,如果充分發揮這些固定資產和資金的作用,則這個行業只需要一個企業進行生產就能滿足整個市場的產品供給,這樣的企業適合於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具有這種規模的生產就具有經濟性,低於這種規模的生產則是不經濟的。這樣來看,規模經濟就成為壟斷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時,大量的固定資產和資金作用的充分發揮,使企業具有了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和優勢,因而這個企業能夠以低於其他企業的生產成本或低於幾個企業共同生產的成本、價格,向市場提供全部供給。那么,在這個行業當中,只有這個企業才能夠生存下來,其他企業都不具備這種生存能力。
例如,鋼鐵、汽車和重型機械等重工業的生產,就要求通過集中大量的資產和資金,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才具有較佳的經濟性。雖然在這些行業中中小企業的繁榮使其競爭力不斷增強,但是,在這些行業的現代發展趨勢中壟斷特徵的表現非常明顯而突出。
自然壟斷性行業發展的要求
有些行業具有向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發展的內在趨勢,而在整個市場中隨著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範圍的擴展,單位成本遞減,從而實現的效益增加,這些行業具有自然壟斷性。通常情況下,這些具有自然壟斷性的行業是由政府來經營的。如電力、電話、自來水、天然氣以及公共運輸等行業就是如此。這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行業的發展必然要求實行壟斷經營。自然壟斷性行業的發展之所以要求壟斷經營,是因為自然壟斷性行業的發展與壟斷經營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繫的技術經濟因素。
總的來說,自然壟斷性企業由於實行壟斷經營,可以通過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產生利益,並且由於其壟斷地位而不會產生過多的成本。具體來說,第一,具有自然壟斷性行業的生產需要龐大的固定資本投資,實行壟斷經營,生產規模就大,客戶就多,單位成本就越小,就能得到規模經濟效益。第二,具有自然壟斷性企業進行聯合生產經營要比企業單獨生產的成本低,從而獲得生產與分配的縱向統一利益和對多種用戶提供多種服務的複合供給利益,即獲得範圍經濟效益。第三,自然壟斷性行業生產需要的設備投資巨大,折舊時間長,同時這些設備很難轉移作為其他用途,所以,固定成本有較大的沉澱性。這三個方面的技術理由就形成了進入市場的重要技術壁壘,使新的企業很難進入該市場,從而自然形成壟斷市場。
電信業的發展為例,如果某一個城市有幾個電話公司,每個電話公司都要花費巨額投資建設一個通訊網路,而且各個公司的電話通訊網路都因有其自己的技術特性而很難相互連線,每個電話用戶則只能利用一個公司的通訊網路,因而在幾家電話公司分散經營的條件下,要花費巨額投資進行重複建設。如果一個電話公司壟斷經營,既能保證技術的統一性,又能避免重複建設,資本的投資效率和利用效率都得到提高。這種狀況,在自然壟斷性行業發展初期是壟斷市場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通信業網路相互利用的技術性障礙已不復存在,電信業已不能再因此而實行高度壟斷經營,必須引進適度的競爭才能促進其健康發展。現代社會條件下,電信業的高度壟斷經營,只能損害消費者和社會的利益,阻礙電信業自身的健康發展。遺憾的是目前我國許多電信業經營者和某些政府官員的電信業經營思路,還一直停留在電信業發展初期的認識水平上。
保護專利的需要
專利是政府授予發明者的某些權利。這些權利一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對專利對象的製作、利用和處理的排他性獨占權,從而使發明者獲得應有的收益。某項產品、技術或勞務的發明者擁有專利權以後,在專利保護的有效期內形成了對這種產品、技術和勞務的壟斷。專利創造了一種保護髮明者的產權,在專利的有效保護期內其他任何生產者都不得進行這種產品、技術和勞務的生產與使用,或模仿這些發明進行生產。若不保護髮明專利,社會和生產就難以進步與發展。
對進入的自然限制
當某個生產者擁有並且控制了生產所必需的某種或某幾種生產要素的供給來源時,就形成了自然壟斷。這種自然壟斷形成以後,其他任何生產者都難以參與此類要素的市場供給,從而就自然地限制或阻止了其他生產者的進入,這樣,就維護了這個生產者的壟斷地位及其壟斷利益。這種自然壟斷的形成得力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得力於生產中的先行進入。由於先行進入某一行業,從而使其在某種要素或某幾種要素的生產中先行具有了某些優勢,如生產技術或生產經營的優勢,從而增加了其他生產者的進入難度,先行進入者就可以逐漸形成壟斷。第二,得力於生產中占據的自然地理優勢。某種要素或某幾種要素生產的自然地理優勢被某個生產者占據以後,其他生產者生產同種要素或同幾種要素時就不再具有自然地理優勢,前者就形成了生產中的自然地理優勢壟斷。例如,擁有或控制主要原料可以阻止競爭,從而形成壟斷。最常見的是通過對原料的壟斷來限制競爭。有一段時間,在非洲以及其他地區,大多數的鑽石礦都被南非的德比爾斯公司控制。加拿大國際鎳公司對世界已知的鎳礦儲藏量的控制已經近90%,等等。
對進入的法律限制
政府通過特許經營,給予某些企業獨家經營某種物品或勞務的權利。這種獨家經營的權利是一種排他性的獨有權利,是國家運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賦予並進行保護的權利。政府的特許經營,使獨家經營企業不受潛在新進入者的競爭威脅,從而形成合法的壟斷。政府對進入市場進行法律限制形成法律壟斷,主要是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基於某種公司福利需要的考慮,例如某些必須進行嚴格控制的藥品的生產,必須由政府特許獨家經營;二是基於保證國家安全的考慮,例如各種武器、彈藥的生產必須壟斷;三是基於國家財政和稅收收入的考慮,例如國家對某些利潤豐厚商品進行壟斷經營等。

特點

缺點

(1)在均衡狀態中壟斷市場價格要高於完全競爭。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均衡價格等於邊際成本。但是,在壟斷市場,價格高於邊際成本。
(2)在長期均衡中,相對於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廠商,壟斷廠商沒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進行生產,所生產的產量也小於在完全競爭市場中應該達到的產量。
(3)壟斷廠商獲得的超額利潤被視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4)壟斷會導致經濟泡沫。

優點

(1)規模經濟。由於壟斷廠商的規模可以很大,因而可以獲得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其研究和開發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壟斷廠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2)雖然壟斷廠商在產品市場沒有競爭者,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卻會面臨競爭。
(3)長期中獲得超額利潤這一點可以促進生產新產品的壟斷廠商或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4)壟斷扼殺了消費者選擇權 扼殺了市場對企業的優勝劣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