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蟎

塵蟎

塵蟎是屬於蚍蟎科、塵蟎屬的一種微型生物。已記錄34種,其中與人類過敏性疾病有關的主要種類有屋塵蟎、粉塵蟎和埋內歐蟎等。

塵蟎是誘發支氣管哮喘的重要變應原。塵蟎過敏常見臨床表現主要為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對蟎蟲的防除技術方法有多種,包括室內清掃、室內通風、降低濕度、噴灑殺蟎劑和使用防蟎功能紡織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塵蟎
  • 拉丁學名: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蜱蟎亞綱
  • :真蟎總目
  • :塵蟎科
  • :塵蟎屬
  • :塵蟎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情況,病蟲危害,防蟎技術,

形態特徵

蟎體(軀體和末體)無明顯分節,不同於其它節肢動物(頭、胸、腹三段)。口器部分有一對須肢、一對螯肢及口下板,通常統稱為顎體。螯肢為取食器官,須肢具有感覺的作用。口的開始部分位於兩須肢中間的下方。成對的腺體開口於軀體表面,如基節上腺、唾液腺、末體背側腺。基節上腺開口於第1對足的上面,其功能是從潮濕的空氣中獲取水分。足分為6節,包括基節、轉節、股節、膝節、脛節和跗節。

生活習性

1. 生活史
粉塵蟎、屋塵蟎和梅氏霉蟎的發育過程一致,包括卵、幼蟎、第一若蟎(前若蟎)、第三若蟎和成蟎。正常發育時(理想環境條件下),幼蟎和每一若蟎期都有一個激活的餵食期伴隨著靜止期,期間在舊的外骨骼內發生著從一個生活史時期到下一生活史時期的變態。一旦變態完成,即蛻皮,接著出現下一激活期。未成熟期沒有生殖系統和兩性器官區別,即外生殖器尚未發育。幼蟎與成蟎形態類似,但體積較小。幼蟎和昆蟲一樣只有3對共6條腿,但若蟎和成蟎為八足類動物,具4對共8條腿。
生活史(從雌蟎產卵到第三若蟎發育為成蟎)時間長短依賴於蟎發育環境的溫度和相對濕度。理想的發育溫度為20~25℃,RH為70%~75%。溫度和RH降低,蟎的發育時間延長,相反溫度在熱致死點限度內升高,其發育時間縮短。因為溫度的關係,沙發和床墊上的蟎較涼的地毯和地板上的蟎發育得快。
2. 塵蟎信息素、求偶和交配
求偶行為、引誘劑和交配信息素的作用是塵蟎生物學的一個研究領域,尚無廣泛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塵蟎的生殖生物學有助於制訂控制室內塵蟎孳生的可能策略。儘管此領域的研究甚少,仍有證據表明塵蟎的某些生活史時期可產生信息素,且此類信息素在塵蟎的繁殖和種群發育過程起重要作用。當一個雌蟎出現,雄蟎可被引誘進入第三若蟎靜息期,在雌蟎出現後不久即能與其交配。但當許多雄蟎出現時,雄蟎並不進入第三若蟎靜息期。在雌蟎的繁殖(即產卵)期,雄蟎為雌蟎所引誘總是伴隨在雌蟎身邊,頻繁地與之交配。在產卵期結束後,雄蟎並不為雌蟎所吸引雖然雌蟎仍可存活數周。
3. 產卵
粉塵蟎和屋塵蟎的雌蟎在繁殖期內可多次交配,這樣可確保受精囊內精液的充分供給和子代的遺傳多樣性。儘管在繁殖期內交配多次,雌蟎能夠產出許多卵,但一次交配僅可引起的大多數卵產出,而不是全部。
粉塵蟎和屋塵蟎的生殖生物學和發育有較大差異。單個交配後,雌屋塵蟎產卵期約為12~34d(溫度23~35℃,75%RH),每天產卵1~3個,產卵停止後迅速死亡;同樣條件下雌粉塵蟎每天產卵1~2個,產卵期為34·47。初次交配後產卵期結束,雌粉塵蟎可再次交配並產卵。雌蟎多次交配比僅交配一次者產卵多25%,且產卵結束後仍可生存58.6±11.4d。在21~32℃、75%RH的條件下,已交配的雌蟎壽命可達100到112d,而未交配雄蟎壽命為155d、雌蟎為196d。

分布情況

居室地毯、床墊和家具套是塵蟎孳生的主要場所,亦是人群暴露的主要危險因素,如有充足的食物和水份供給,蟎可孳生於室內任何場所。衣服可能是蟎的傳播工具,將蟎從原來的孳生地運輸至不同場所生存繁殖。但衣服上孳生的蟎可能並不對人體構成危害。從居室有蟎孳生的人衣服和汽車座位上發現活蟎孳生。從不同衣服上檢測塵蟎變應原表明衣服可以作為蟎變應原傳播的工具。

病蟲危害

年來大量研究證實塵蟎與支氣管哮喘關係密切,紐西蘭的一項對哮喘兒童進行了13年的追蹤調查證實了塵蟎作為一種獨立的危險致敏因素嚴重影響著哮喘的發病率,年來美國的3項調查也相繼證實了塵蟎和貓毛、蟑螂是誘發支氣管哮喘的重要誘發因素。起病或急或緩,嬰幼兒哮喘發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過敏的症狀,包括鼻癢、噴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現並逐漸出現咳嗽、喘息。年長兒起病往往較突然,常以陣咳開始,繼而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
塵蟎呈世界性分布,且分布非常廣泛,所有的國家都有塵蟎,所以有人指出塵蟎過敏性哮喘是世界各國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哮喘。1987年至今,已經召開了數次有關塵蟎過敏與支氣管哮喘關係的國際研討會,報告了大量有關塵蟎過敏性哮喘的基礎與臨床的研究進展,為防治該病提供了大量的理論依據和具體的防治措施。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增加,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結果引起了哮喘學家們的重視,即在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特別高的兩個地區(紐幾內亞的巴布亞島和紐西蘭的奧克蘭地區)的室內塵蟎的密度明顯高於其他地區,並發現這2個地區的支氣管哮喘發病與接觸塵蟎過敏有著密切關係,這項研究提醒人們應更加重視塵蟎過敏與支氣管哮喘的關係。
塵蟎圖片(3)塵蟎圖片(3)

防蟎技術

防蟎功能織物的生產按其原理可分為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2種。
1.化學防蟎技術
化學防蟎技術分為誘殺法、忌避法和防蟎劑法3種。誘殺法是先引誘蟎蟲,然後殺滅。這種引誘分性引誘、食引和信息素引誘等。
忌避法使用一些帶有使蟎蟲害怕的氣味和味道的物質作為驅避劑。
防蟎劑法,就是使用化學防蟎劑切斷蟎蟲的食物鏈,抑制其繁殖,促使其死亡,實現對纖維或織物的防蟎效果。防蟎劑法可分後整理法和功能纖維法。
1.1 織物防蟎後整理法
這是最早用於紡織品防蟎的處理方法,是一種套用廣泛的常技術。方法有噴淋、浸軋、塗層等,其生產工序簡單,易於實現,適用範圍廣,不僅可用於滌綸、腈綸、粘膠等化學纖維,還可用於棉、麻、毛等天然纖維產品的防蟎處理。該技術的關鍵在於防蟎整理劑的選擇和整理劑的配製,最佳化表面活性劑和助劑的配比,以保證防蟎劑與紡織品結合的緊密性,具有較好的耐久性。
該技術由於防蟎劑只附著於織物表面,耐洗滌性能較差,而且經防蟎劑處理後,對織物的舒適性有一定的影響。為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採用包括微膠膜技術、粘合技術、交聯技術等各種新技術新工藝,使防蟎整理劑能在纖維表面形成一層彈性膜,從而具有較好的耐久性,並可提高織物的服用性能。
1.2 功能纖維法
功能纖維法是一種新的防蟎處理方法,是在原絲的製造階段將防蟎劑加入纖維中,賦予纖維功能性。具體的操作方法有2種:一種是在聚合物聚合時加入防蟎劑製成母粒後再進行紡絲。另一種則是在聚合物紡絲過程將防蟎整理劑添加到纖維之中,或對纖維進行化學改性,使其具有防蟎效果。
2. 物理防蟎技術
物理防蟎技術主要是通過提高織物密度來達到防蟎效果,阻止蟎蟲和其他過敏原的入侵,也可以將蟎蟲和人體皮屑隔離,切斷其食物來源,抑制蟎蟲的繁殖,促使其死亡,達到防蟎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