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虱魚

塘虱魚,學名鬍子鯰,俗稱塘角魚,因其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且味道鮮美,是廣大民眾喜歡的水產品之一。

基本資料,科學分類,基本介紹,形態特徵,生物特性,營養成分,養殖技術,綜述,魚塘消毒,魚苗投放,魚苗培育,環境要求,成魚養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

基本資料

拉丁名:Clarias fuscus (Lacepede)
塘虱魚是輻鰭魚綱鯰形目的其中一科淡水魚,統稱塘虱。塘虱主要在夜間出沒,以進食小魚、蝦及昆蟲維生。
異名為角魚、暗釘魚(《本草求原》),須子鮎(《脊椎動物分類學》),鬍子鯰(《魚類分類學》)。為鬍子鮎科動物鬍子鮎的全體或肉。
性味:甘,平,無毒。
功用主治:益腎;調中;養血;止血。主久病體虛,腰膝酸痛;小兒疳積肥;哮喘;衄血;倒經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00g。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鮎形目 Siluriformes
科: 塘虱魚 Clariidae

基本介紹

學名叫 :埃及鬍子鯰,俗稱塘角魚
塘虱魚是一種喜陰怕陽、群居底棲、以攝食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它常以水中的小魚蝦、昆蟲以及其他動物的腐屍為主要飼料。
塘虱魚塘虱魚
鯰魚最大的特點是怕光、喜歡流水。這是鯰魚常喜歡棲息在較深水域的底層,多在岸陡、有洞穴處出沒的緣故。
釣鯰魚的釣餌,一般以大紅蚯蚓、小魚、小蝦、小泥鰍為好。不論哪種釣餌,均要活的,死的鯰魚則不吞食。用粗蚯蚓作釣餌,鉤尖露在餌外,裝好後,要讓蚯蚓頭和尾都在鉤子外面可以蠕動,誘魚上鉤。
釣鯰魚的氣候,以陰天、多支、細雨綿綿的天氣為好,風力在2-5級,風向南或偏南風為宜。烈日當空,萬里無雲,樹梢不動,禾苗不搖的天氣不宜釣。釣鯰魚還要根據季節變化和生態環境等情況選擇釣點。春日剛暖,鯰魚產卵期,鯰魚多在河灣處游弋覓食,應選擇向陽的淺水域下鉤,是白天釣鯰魚的最好釣位;盛夏至金秋,鯰魚產卵期,鯰魚會在河彎處游弋覓食,應選擇水彎處垂釣;秋後天氣漸涼,鯰魚回歸深水處棲息,應選擇深水處下鉤。夏季雷陣雨後的2-3天,是釣鯰魚的大好時機,鯰魚在7月之前都往上

形態特徵

塘虱魚體延長,長約14cm。
前部平扁,後部側扁。頭扁而寬,頂被有皮膜,顱骨後部突出,形成三角形,末端圓。口闊,下位,吻寬短,突出。眼小而具活動的眼瞼。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為一短管,近吻端。上凳突出。唇厚,唇溝明顯。牙細小。
須4對:上頜須1對,最長,鼻須1 對,下頜須2對,稍短,鰓耙細長。
背鰭58-62,無硬刺,基部甚長,末端與尾鰭相連。
胸鰭I,7-8,圓形,具1硬刺。腹鰭6,達臀鰭起點。
臀鰭39-43,起點緊接肛門,基部甚長,末端與背鰭末端相對 。尾鰭圓扇形。
體光滑無鱗,有側線。體棕黑色,腹部較淡。各鰭灰黑色。

生物特性

生活環境:生活於江河湖泊中。
發布地:分布廣東、福建、雲南、江蘇、上海等地。 在中國,分布於南自海南島北至長江中下游、西自雲南、東至台灣等,屬於亞熱帶小型底棲魚類。其常棲息於水草叢生的江河,生活於熱帶、池塘、溝渠以及沼澤的稻 田的洞穴內或暗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亞洲、非洲
塘虱魚最大的特點是怕光、喜歡流水。這是塘虱魚常喜歡棲息在較深水域的底層,多在岸陡、有洞穴處出沒的緣故。釣塘虱魚的釣餌,一般以大紅蚯蚓、小魚、小蝦、小泥鰍為好。不論哪種釣餌,均要活的,死的塘虱魚則不吞食。用粗蚯蚓作釣餌,鉤尖露在餌外,裝好後,要讓蚯蚓頭和尾都在鉤子外面可以蠕動,誘魚上鉤。
釣塘虱魚的氣候,以陰天、多支、細雨綿綿的天氣為好,風力在2-5級,風向南或偏南風為宜。烈日當空,萬里無雲,樹梢不動,禾苗不的天氣不宜釣。釣塘虱搖魚還要根據季節變化和生態環境等情況選擇釣點。春日剛暖,塘虱魚產卵期,塘虱魚多在河灣處游弋覓食,應選擇向陽的淺水域下鉤,是白天釣塘虱魚的最好釣位;盛夏至金秋,塘虱魚產卵期,塘虱魚會在河彎處游弋覓食,應選擇水彎處垂釣;秋後天氣漸涼,塘虱魚回歸深水處棲息,應選擇深水處下鉤。夏季雷陣雨後的2-3天,是釣塘虱魚的大好時機,塘虱魚在7月之前都往上游,逆流而上。而到8月“立秋”之後,塘虱魚便順流而下。釣者應掌握好季節,分別到上游或下游下釣。

營養成分

塘虱魚含胃蛋白酶(pepsin),消化蛋白酶(digestive protease),糜蛋白酶(chymotrypsin)。還含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性味】甘,平,無毒。
【功用主治-塘虱魚的功效】補血,滋腎,調中,興陽。 治腰膝酸痛。

養殖技術

綜述

塘虱魚是一種喜陰怕陽、群居底棲、以攝食動物性飼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在天然水域,它常以水中的小魚蝦、昆蟲以及其它動物的腐屍為主要飼料。但人工養殖是利用水蚯蚓、枝角類或蠶蛹、屠場的下腳料等,也可以用魚粉、花生麩、玉米粉等配合製成人工飼料進行餵養。

魚塘消毒

魚苗放養前,魚塘必須徹底清除雜物、清理塘底淤泥,每畝用生石灰25或茶籽麩20,或漂白粉5斤兌水全塘潑灑消毒,一星期後經試水確定安全,才能放苗。
塘虱魚塘虱魚

魚苗投放

塘虱魚的養殖,可分為混養與純養兩種方式。混養是指在養殖“四大家魚”塘中,每畝混養“五指魚”(即是每公斤200尾左右)150—200尾,平時不用專門投放飼料,每畝可收穫15—25公斤塘虱魚;純養是利用塘基堅實,排灌方便,水深能夠控制在1.5米左右,面積一般以4—6畝為宜的魚塘,以每畝放養3厘米幼苗,10000—15000尾。放苗初期,用密網布在塘邊圍成一個5—8平方米的小水體,先用淺水培育10—15天,隨著魚苗長大,逐日加深水位,最後拉開網布,讓其在大水面生長。

魚苗培育

要繁殖埃及塘虱魚苗,首先要選擇好優良健壯的親魚,按魚體重5%一10%,用花生麩、蠶蛹等食物飼養,促使親魚性腺發良。好的雌魚種體表較粘滑,色素較淡,頭部略高,腹部圓脹,胸鰭末端較鈍,生殖孔呈圓形,成熟時腹部卵巢輪廊明顯,有彈性,有時可壓出碧綠色卵粒;肛門略突微紅。雄魚種則體表較粗糙,色素較深,頭部略扁,體乎直,腹部窄長,胸鰭末端較尖長,外生殖器成細長管狀,末端較尖,肛門略凹。
選擇好成熟親魚後,可進行催產注射。催產劑可用魚類腦下垂體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公斤雌魚用鯉垂體4粒,或鰱鱅垂體14—16枚,或激素3000單位。雄魚用量減半。垂體要研碎,加生理鹽水製成注射液,激素用生理鹽水溶解即可。公斤體重的親魚,注射量為2毫升。注射部位為背鰭側面肌肉,或胸鰭基部內側。注射後雌雄親魚配對放在塑膠盆中的清水裡,可放人一些假水仙根作魚巢,然後用竹箔蓋口,放到僻靜處,保持水溫25℃一30℃。親魚從注射到開始產卵約10---12小時,產卵時間約3個小時。一條魚養得好,一年可產卵4--5次,一次可產卵3--4萬粒。 親魚產卵後,將卵收集起來,放到孵化箱,或水泥池、水缸、面盆等用具里進行孵化。每平方米水面可容卵2--3萬粒,池水要保持深30---40厘米,溫度保持在29℃--30℃,不可過高,也不要讓強烈陽光照射。若用盆、缸孵化,要注意經常換水。孵化從受精到出膜只需2小時左右。當仔魚出膜後,應及時清理魚巢,注意換水,待50--60小時後,魚仔能游泳時把魚放到有餌料的培育池中。

環境要求

魚塘塘基四周必須要牢固,檢查堵塞漏洞,進排水口要分設,預防雨季塘水漫頂(過基)使塘虱魚隨水而逃。魚苗培育最好是用水泥池,便於管理,捕捉容易,還可以防止敵害的威脅。水泥池可以砌成方形,一般以10--20平方米為宜,池高2米,池邊設排灌管和排污管,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1500---2000尾為宜。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培育15天左右,可達到出售規格。 培育階段餌料以浮遊動物(水蠕)為最好。水域要經過濾,防止龍虱幼蟲、松藻等敵害,也可用蛋黃、奶粉、玉米粉等混合飼料投喂,但要注意池水常換,保持清新,以免污染水質,影響魚的生長。也可以用池塘育魚苗。在大批繁殖中,用池塘較好,池塘面積1--2畝,水深1—1.5米為宜。池塘要求平整,排灌方便,魚苗下塘前10天,最好畝用茶麩40--50公斤潑塘,殺死塘中雜菌,進行消毒。然後用清水洗塘,放回清水後再放魚苗。每畝可放20萬尾,餌料與池養一樣。要經常巡塘,注意觀察水的變化,把蛙卵和其它雜物撈開,防止蠅糞天敵危害。這樣,培育12--15天,魚苗可達2--3厘米,即可出售。

成魚養殖

塘虱魚的生長最適宜於20℃--30℃溫度,所以每年4--11月是理想的養殖季節,這段時間可養2--3批魚。目前,常用養殖方式有如下四種。 稻田養殖:稻田要求沒有漏洞,排灌方便,田基較高,在進出水口要裝上網紗或竹篩,以防魚逃跑。可在每塊田的四角挖一個1--2平方米大的小水池,池深1米左右,池面要用樹葉或茅草遮蓋,以免強日光曝曬。每畝稻田可放魚苗1000尾左右,每天可定期投放一定食餌入池。如管理得好,畝產魚可獲75—175公斤。 家庭池養:家庭場院可利用土池、水泥池、天井、水坑,水缸等地方進行養殖。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50尾左右,這種池養魚飼料要求高,最好用動物性餌料,如蚯蚓、孑孓、小雜魚等。也可下魚粉混合花生麩、麥粉、玉米粉等投餵。一般每天投1—2次。同時要經常更換池水,儘量保持水質清新。 池塘純養:池塘以0.5--2畝,水深1--2米為宜。未放魚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放時每畝(最好放5厘米規格魚苗)密度為3000--4000尾,可施放禽畜糞肥,飼料可
投花生麩、米糠、蠶蛹等。日常管理要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飼料,每天分早晚兩次,早上占當天40%,晚上占60%。每周調整一次投餌量,約增加20%。放魚後前20天要多下精飼料,用量為魚體重10%--15%左右,讓魚吃飽生長才快,並要注意水質變化,過肥可沖注新水,過瘦則應施肥。雨天要做好防逃工作,池塘養殖二三個月,一般魚可達0.4--0.5公斤重。 成魚混養:埃及塘虱魚可與四大家魚混養,既可充分利用水體,又利於四大家魚的生長:放養時間最好在7一8月份,放養數量要視餌料而定,一般每畝混養魚塘投放大塘虱魚苗1000---2000尾。餌料足,管理好。除增加家魚產量外,每畝可多收埃及塘虱魚300--1000公斤。
塘虱魚塘虱魚

日常管理

魚苗放養後,要堅持早晚巡塘,觀察塘虱魚的生長情況。飼料投餵要堅持“四定”,投飼量按魚體重的8%—10%比例投放,但有些民眾是以是否食完進行投飼量增減,儘量做到食完不浪費。在“四防”工作上(即防暴冷暴熱、防逃、防敵害、防魚病)做到有備而戰。利用池塘純養塘虱魚時,通過科學管理,成活率可保證在45%—55%以上,經過3—4個月的養殖,每畝可收穫商品魚350—500公斤,在種苗配套供應有保障的時候,一年還可以養殖兩造。

病害防治

塘虱魚混養過程中,由於密度低,發生病害的機率較低,但在高密度純養生產中,從投苗到收穫都會隨時發生各種病害。因此,在純養過程中,病害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上,必須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常用食鹽兌水1:30,即是1公斤鹽用30公斤水,把下塘前的魚苗浸泡20分鐘後,才可放苗。魚苗下塘時,運輸過的魚苗因塘水溫度相差大,會出現“痙腰”症狀(俗稱“硬身”)。魚苗下塘前,必須用桶將塘水慢慢沖入運魚苗的桶內,使水溫慢慢平衡,才可放魚苗落塘。
魚苗下塘後,投餵的飼料與育苗的飼料有改變,經常會在放養幾天內出現腸道病,造成大量死魚。因此,從放苗後第一次投料用6—10克紅黴素拌入1公斤飼料中投喂,每天1次,連續五天。
塘虱魚養殖過程中,危害最大的是病毒性爛皮病。此病多在魚苗放養一個月後,體重1兩左右時出現。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魚鰭基部充血,出現腐爛,嚴重者全身潰瘍,此時會出現大量死魚直到全軍覆滅。因此,要定期用生石灰兌水全塘潑灑,每畝用10—15公斤石灰,連用15天為一次。如果出現此病時,大部分都沒辦法將病情控制,此病只有在日常管理上定期用藥,做好預防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