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嶺鎮

塗嶺鎮

塗嶺鎮,自古是泉州府晉江縣、惠安縣與興化府仙遊縣交界處的交通要鎮,暨今泉州市洛江區、泉港區與仙遊縣交界處的生態重鎮。塗嶺鎮位於泉州市泉港區西部,她東連泉港區界山鎮、南埔鎮、前黃鎮,西靠洛江區馬甲鎮、河市鎮,南接惠安縣螺城鎮、紫山鎮、輞川鎮,北承仙遊縣楓亭鎮、園莊鎮。塗嶺鎮現有陸域面積157平方公里,下轄21個行政村、1個社區,人口5萬多人。

塗嶺轄區內 324國道、瀋海高速、福廈高鐵全境貫穿,設有驛坂、龍頭嶺兩個高速公路互通口,耕地面積1.8萬畝,山地面積1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7.3%,被譽為“天然大氧吧”。擁有陳田、菱溪等中小型水庫10餘座,虎岩寺、筆架山等區級以上文物14處,規模以上企業13家,中小企業95家。轄區內建有一所按照三級醫院標準建設的非營利性綜合醫療機構--泉港第二醫院,。擁有國家級3A旅遊景區紅星生態園,福建省鄉村旅遊3A景點綠笛山莊,中國最美古村落樟腳村。地方特產吳輝木牌紅茶、樟腳古民居紅茶、綠笛無公害農產品入選泉州市第三批伴手禮名錄,塗嶺紅茶製作技藝入選第四批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塗嶺鎮2010年被列為泉州市第一批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試點鎮,2016年被列為泉港區全域旅遊示範試點鎮,是泉州北翼重要生態旅遊區,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級石化基地泉港區的 “後花園”,生態、宜居、宜商的理想之地。先後獲評國家級生態鎮、福建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福建省級安全社區、泉州市級“文明鎮”和“雙擁模範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塗嶺鎮
  • 外文名稱:TuLing Town
  • 別名:桃嶺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泉州市泉港區
  • 下轄地區:1個社區居委會,21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泉港區塗嶺鎮塗嶺村塗嶺街237號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803
  • 地理位置泉港區西部
  • 面積:157平方公里
  • 人口:5.3萬人
  • 方言:塗嶺話、楓亭話、南埔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紅星生態園、閩林始祖陵、樟腳古民居、金鐘潭、虎岩寺、筆架山
  • 機場泉州晉江機場
  • 火車站:仙遊火車站、肖厝站
  • 車牌代碼:車牌註冊代碼:閩C
  • 黨委書記:劉昭暄
  • 鎮    長:連溥恩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特產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榮譽獎項,

歷史沿革

塗嶺古稱“桃嶺”,早在商周時代就有古閩越人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宋屬城山鄉。元屬忠怒鄉待賢里、德音里、歸化里。明、清屬三、四、十一都之錦溪、驛坂、東坪、樟市鋪及六都承天、鰲塘鋪、十一都添奇鋪、十七都黃田鋪一部分。民國設為塗嶺鄉。1949年冬起先後設為第七、八、十區。1955年劃出義路、嶺北、東坪3個鄉歸屬仙遊縣。1956年改屬驛坂區。1958年屬超先公社,置土嶺管理區。1961年拆分成立塗嶺公社。1984年改設為塗嶺鄉。1996年撤銷肖厝鎮,設立塗嶺鎮。2000年4月國務院批准設立泉港區,塗嶺鎮成為泉港區唯一一個山區鎮。
塗嶺鎮與仙遊縣楓亭鎮山水相連,北部、東北部和楓亭鎮、 界山鎮相連線的地方通行以莆仙方言為主、泉州方言為輔的楓亭話,中部使用塗嶺話(介於仙遊話與惠安話之間),南部使用泉州方言惠安話,這其中的歷史緣由,至今鮮為人知。
塗嶺鎮前身為興化府仙遊縣連江里(今楓亭鎮)部分和惠安縣惠北部分融合而成,界山鎮前身屬興化府仙遊縣連江里(今楓亭鎮), 唐武德二年(619年)設“楓亭館”,屬豐州南安縣。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析南安縣地再置莆田縣,屬豐州(今泉州)。唐聖歷二年(699年)改豐州別置武榮州(今泉州),劃莆田縣西部、南安縣東北部分設清源縣,直屬武榮州。 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設立惠安縣,直屬泉州。
明朝萬曆以前,今界山鎮和塗嶺鎮秀溪、黃田、寨後、樟腳、白潼等幾個村,這些地方一直隸屬於興化府仙遊縣下區連江里(即今楓亭鎮),講的是以興化方言為主、泉州方言為輔的楓亭話,流行的是以莆仙習俗為主、泉州習俗為輔的楓亭習俗,有莆仙戲——至今,這些村落的婚喪節慶的諸多繁文褥節,還保留著濃厚的莆仙色彩。但由於地理位置鄰近惠北,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曾任湖廣按察副使的惠安縣籍的李愷,以今界山鎮區域連同本來在楓亭境內的岑兜、秀溪、黃田、寨後、樟腳、白潼等幾個村(今劃給塗嶺鎮)與惠北地緣鄰近為由, 提議把這些村從仙遊縣劃給惠安縣,從興化府劃回泉州府。 爾後,李愷出面籌得一筆資金,把這些村買下,這七個村落計有一萬多畝土地、幾萬多人,便在清代道光年間實際劃給惠安縣,並把原先位於興化府仙遊縣塗嶺白水坑的惠仙兩縣界碑北移幾公里到現在界山鎮北部,並把本來屬於興化府的界山村的界碑新址 改名為界山村交界塘。
清代官修著《乾隆 興化府仙遊縣誌》卷二 疆域 :“仙遊縣在(福建)布政司西南三百二十里,東西寬九十里,南北長二百五十里。東抵俞潭鋪四十里莆田界, 西抵白隔嶺六十里永春州界, 南抵白水坑七十五里惠安縣界, 北抵小沽山一百五十里永福縣界。 東南抵長嶺五十里莆田縣界, 西南抵白塔嶺北三十五里南安縣界,東北抵後門一百里莆田縣界,西北抵磨頭寨一百里德化縣界。” 宋 理宗年間,莆田洋埕一林氏任廣東 廣州增城縣尉,晚年退居於此地太白峰東南麓前端的海灘地, 因他思念故鄉莆田,此地地處莆田南邊,莆田南部,故諧音稱此地為南莆,後諧音逐漸改為南浦、南埔。 後界山劃入南埔鎮, 1999年從南埔鎮分出設立界山鎮。 據舊版《莆田縣誌》、《楓亭志》載,那時上述的界山一帶的全部村和秀溪、黃田、寨後、樟腳、白潼等幾個村雖劃歸惠安管轄,但這些地方的稅糧等在1950年前仍由仙遊楓亭負責。
南宋理宗年間,莆田洋埕一林氏任廣東廣州增城縣尉,晚年退居於惠安縣北太白峰東南麓前端的海灘地, 因他思念故鄉莆田,此地地處莆田南邊,故諧音稱此地為南莆,後諧音逐漸改為南浦、南埔。後界山鎮範圍一帶劃入南埔鎮,1999年從南埔鎮分出獨立設定界山鎮。 據舊版《莆田縣誌》、《楓亭志》載,那時上述七個村落雖劃歸惠安管轄,但這些村稅糧在解放前仍然為楓亭負責, 界山鎮、塗嶺鎮等鎮,特別是鄰近楓亭的鎮的語言則仍然保留是莆仙腔還沒有被惠安話完全同化——人稱“頂路話”, 由於兩種方言片區的交叉和同化程度不同, 附近其它的鎮的後龍、峰尾、南埔三鎮的方言則融合惠安話與莆仙語支,由於兩種語支的交叉滲透融匯,融合惠安話與莆仙話而形成獨特的“頭北話”或稱“下路話”, 部分莆仙話被惠安話同化而有惠安話話的辭彙,泉港東南部一帶由於惠安話與莆仙話的融和和莆仙話被惠安話的不同的同化程度而形成一些與泉州南部話有些不同的方言。 由於泉港一帶和莆仙山海相接, 交流頻繁,不像泉州或漳州的其它地方不與莆仙相接或離莆仙很遠,部分莆仙話得以保留還沒有被惠安話完全同化或部分被惠安話同化而有惠安話話的辭彙。2000年泉港區成立,從惠安劃入泉港。
莆仙戲是福建地域文化的積澱與結晶之一,素以“宋元南戲活化石”和“南戲遺響”著稱。劇目古老,現有傳統的保留劇目5000多個,其中相當一部分為古老劇目。音樂曲牌豐富,現有曲牌一千多個,音樂歌舞“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遺響,采宮廷教坊之薈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調”。音樂唱腔,風格獨特;表演藝術具有古樸典雅、絢麗多彩的特色,表演基本功科目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個性鮮明。表演程式揉合雜劇和民間木偶戲[s:45],行當腳色承襲南戲規制,其生、旦、淨、末、醜、貼、外等七個行當,尤其“靚妝”一角,其源極古。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老舍先生1962年曾讚譽:“可愛莆仙戲,風流世代傳。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莆仙戲自唐代形成至今已有 超過千年的歷史,因泉港許多村民的先祖,於明清之前就隸屬仙遊縣和自莆田、仙遊一帶遷徙而來,披荊斬棘,繁衍成村,莆仙戲也由此引入,並生根發展。 建國初期後龍鎮的塗坑村、 界山鎮的潘南鹽場、山腰鎮錦聯村、錦山村、錦塔村等曾保留辦有莆仙戲劇團。 其中潘南莆仙戲劇團曾排演新編歷史劇《慧眼考官》參加福建省首屆農村職業劇團創作會演。 莆仙戲仍是界山、南埔、後龍等鎮民間歡慶的重要節目,每逢重大民俗節日,甚至老人慶壽,孩子考上大學,都請來莆仙戲劇團。 最為隆重是演“文武台”,即請來兩個莆仙戲班,在村里各搭一處戲台同時演出,莆仙戲的引入,也帶來了與北管音樂不同特色的的莆仙音樂,豐富了生活。

行政區劃

塗嶺鎮,自古是泉州府晉江縣、惠安縣與興化府仙遊縣交界處的交通要鎮,暨今泉州市洛江區、泉港區與仙遊縣交界處的生態重鎮。塗嶺鎮位於泉州市泉港區西部,她東連泉港區界山鎮、南埔鎮、前黃鎮,西靠洛江區馬甲鎮、河市鎮,南接惠安縣螺城鎮、紫山鎮、輞川鎮,北承仙遊縣楓亭鎮、園莊鎮。塗嶺鎮現有陸域面積157平方公里,土地廣闊,占據泉港區陸域面積近半壁江山。塗嶺鎮現轄1個幸福社區居委會,樟腳、寨後、黃田、塗嶺、秀溪、松園、前歐、小壩、塗型、白潼、溪頭、下爐、清美、蘆朴、汶陽、世上、驛坂、五社、邱後、路口、溪西等21個村委會,鎮政府位於塗嶺村塗嶺街。
1、閩林始祖陵
塗嶺鎮
閩林始祖陵位於塗嶺鎮清美村九龍崗,是晉安郡王林祿之墓。林祿,字世蔭,西晉·太康十年(289年)生,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病卒,享年68歲。林祿卒後,即遷葬九龍崗。其墓為夫妻合塋,呈“鳳”字形,占地800多平方米。墓前有坊門一座,正中匾鐫“閩林始祖”,左柱鐫“東晉名藩”,右柱鐫“開閩世胄”,左右分列華表二、旗桿柱四。三層墓埕逐級外擴,有石翁仲二、石羊二。墓園右側通往水曲村路邊有一巨石,上鐫宋·朱熹題字“長山世縉”。
2、玉笏朝天
塗嶺鎮
玉笏朝天景觀位於塗嶺鎮下爐村境內。從遠處看,那塊巨石就像古代朝廷官員手持的朝笏,故稱“玉笏朝天”。玉笏對面那塊1米高的石筍,極象美女面對平面如鏡的玉笏梳妝打扮,構成“美女梳妝圖”。傳說如果哪位男士站在玉笏背後能把小石塊擲過笏頂,就能當上高官並娶到美女。因“朝天玉笏”石緊繃向上的弧形,因此“玉笏朝天”象徵著新時期開拓者頑強拼搏的創業精神。
3、樟腳古民居
塗嶺鎮
樟腳古民居是從324國道塗嶺段朝陽公路往裡走7公里,到了樟腳村,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一層層上下重疊、一幢幢首尾相連的“石頭厝”,儼然是一座古城堡,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卷。穿行在卵石砌成的石巷裡,卵石砌成的狹窄、幽靜的石巷,經過雨水的沖刷,石樑上留下古老的印記,石牆已是一片斑駁,但其呈現出來的紅褐、灰白、藏青的色澤,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么絢麗、繽紛,儼然一幅油彩畫。樟腳村還匯集了陳平山烈士陵園、金鐘潭、火山岩遺蹟、陳田水庫、情人谷、樟樹林、觀音山等歷史人文景點,悄然吸引著一撥又一撥前來探訪的人們。
4、樟腳金鐘潭
塗嶺鎮
金鐘潭位於樟腳村的入村口,從村口的情人谷沿溪谷底行走約15分鐘可到潭邊,潭的上游是陳田水庫,下游為菱溪水庫,潭分內外兩口。金鐘潭瀑布群,,谷中奇花異石,溪澗內大大小小的瀑布眾多,有的落差達十幾米,聲勢驚人。關於金鐘潭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其中合乎科學的有一個氣象預報的故事,即早時每遇大暴雨來臨前夕,夜間村中總會聽到“金鐘潭”方向發出如鐘響的聲音,響聲不連續也沒規律可循,每當夜晚不經意時才會聽到,故潭名“金鐘”。潭口大面寬,遠看水色深黑,近觀水質清澈,山樹倒映,虛無渺幻,其深不可測,立於潭邊不寒而懾。
5、紅星生態園
塗嶺鎮
紅星生態園位於塗嶺鎮前歐村,以生態休閒、體育遊樂、民俗體驗、養生度假為四大主軸,集餐飲美食、康體養生、體育運動和娛樂休閒為一體,是周末全家出遊度假、回歸自然、放鬆身心的好去處。紅星生態園以現代健康生態文明為核心,以倡導健康生活為理念,園內建有SPA休閒會所、賓館、羽毛球館、網球館、游泳館、茶館、果園、釣魚台、遊船碼頭等休閒場所,是泉港區目前唯一的一家“AAA”景區。
6、綠笛山莊
塗嶺鎮
綠笛山莊位於塗嶺鎮泗洲水庫邊,面積2000餘畝,擁有生態果園區、養殖區、用材林區、休閒農業旅遊區、房車營地,是省首批無公害果園基地,是福建省三星級的鄉村旅遊經營單位,入圍“全省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游20強”景區。山莊休閒別墅建築風格獨特,旅遊設施與果園融為一體,自然和諧,鄉土氣息濃厚。可以品嘗土雞土鴨、農家菜餚、農家豬肉、黑山羊、水庫鮮魚,品嘗綠笛果酒(楊梅酒、枇杷酒、李子酒、蜜蜂酒),飲用選用山莊的保健野生草本(如爵床、一包針、一點紅等)熬制的綠笛草本飲料,參加登山、垂釣、打迷你高爾夫球、棋牌、燒烤、採摘季節性水果等活動;可接待中小型會議、親友聚會、歌舞晚會等,入住,能感受親近大自然、放鬆心情、反璞歸真的樂趣所。
7、正大生態園
塗嶺鎮
塗嶺鎮正大生態園坐落在黃田村陳田水庫旁,這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恍如世外桃源。目前,已建成20多棟小木屋,檸檬果園、百香果園、茶園等配套採摘園已成規模,遊客餐廳正在建設中,2016年底前可完成建設並對外開放。
8、虎岩寺
虎岩寺又名伏虎岩寺、崑山寺,位於塗嶺鎮松園村崑山南麓的伏虎岩,海拔150多米。虎岩寺臨崖砌石高築,坐東朝西,占地413平方米。由三寶殿、觀音殿、齋廚、禪房、遊廊和庭台組成,殿內供奉三寶、觀音、伏虎道人。寺宇始建於宋,現存建築為1983年後修復。寺前庭台外欄旁,有一棵千年枷柊樹,寺左有“水岩洞”。北宋著名書法家、名太守蔡襄(忠惠公)早年曾在此讀書,山門上有其書刻“伏虎勝景”,山中還有宋、元、明、民國的摩崖石刻8處。
塗嶺鎮
9、石山宮
塗嶺鎮
石山宮位於塗嶺鎮伏虎岩北麓蘆朴村梧坑。石山宮坐東朝西,主殿為二進,左右各有殿堂相佐。殿前有一方始建時留存的放生池,自“螃蟹穴”湧出的泉水源源流入池中,池畔立有“石山聖景”等石刻。宮中存有“以修四方”、“祭東方米”、“正直”等多塊匾額,還有始建石山官時留存的兩對古木柱,鐫有柱聯:“石孝者民具爾占,山變變合境平安”、“石鐵心腸精變理,山川形勢壯神威”。石山宮景秀神靈屮信士遊客或褐拜或攬勝,尤其是陰曆六月十五鐘氏誕辰口,四方信徒親友相邀紛至沓來,場面蔚為壯觀。
10、山頭寺
塗嶺鎮
山頭寺又稱南雲寺、陸化寺,位於塗嶺鎮下爐村黃山鄭自然村後蓮石山,始建於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後毀於戰亂兵禍,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重新興建,由天地殿、大雄殿、觀音殿構成寺宇的總體格局,兩邊迴廊通道,將三殿連成一體,大雄殿的東面是藏經閣,西面是鐘鼓樓,二樓對峙,蔚為壯觀。蓮石山西毗莆、仙,東臨肖厝港口,山峰起伏,青山翠柏,曲徑通幽,奇岩怪石與鳥語花香點綴些山色風光,自成一派仙境勝地。寺後500米,有明代防禦倭寇的累石結構古煙墩。
11、燕山寺
塗嶺鎮
燕山寺地處於塗嶺鎮洪厝坑村,洪厝坑“出”姓始祖乃元太尉納哈出,其長子察罕改封瀋陽侯,因藍玉黨案被誅。次子佛家奴,授職指揮使,占籍福州,抗擊邊倭。他得悉藍玉黨案後恐被株連,遂去掉父名“納哈”,以“出”為姓,尊納哈出為“不歸公”,棄職歸田,舉家南下,於此定居下來,就聚族之地的煙倒山改名為“燕山”,並在山上建築寺廟“燕山寺”,暗喻其祖籍地來自北疆燕山。燕山便被賦予一份懷古思鄉、魂索故里的情傣,綿綿山脈演繹著出氏蒙古族人沿革傳承的滄桑。
12、塗嶺明清古街
塗嶺鎮
塗嶺明清古街,地處福建省交通要塞,是古代福建“北通省會、南抵廈漳”的“官馬大道”,現保存較好的塗嶺古街。古街現存長1000多米,寬約2.5米,中間是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的古驛道,兩邊是錯落有致的明清建築至今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驛站和兩口古石井。古街的中段,有一座“陳公修路功德碑”,記載著惠安鄉賢陳文輝在清乾隆九年重修古街的歷史。宋朝蔡襄,明末王忠孝,清朝李光地……都曾踏著這條古道古街,去追求古國復興的歷史責任。
13、雲門寺
雲門禪寺座落於塗嶺鎮秀溪村雲門山麓,面朝天馬山,背依象峰山,兩山間匯成一條大溪澗,流入山外水庫。雲門寺建於唐玄宗時代,當時寺院共有九落,僧侶百人,香火鼎盛,聲名遠播,向有“東雲門、西開元”之說。唐時的驛道即從村中通過,大慧禪師在此擇址建寺。據說羅隱入惠的第一站就來到雲門寺,大慧禪師久聞羅隱之名,兩人談經論道、吟詩作賦,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慨。於是,雲門寺成了羅隱遠避塵囂靜心讀書的好所在,寺宇東面的那棵古榕樹下就是羅隱當年的讀書處。
塗嶺鎮
14、筆架風光
塗嶺鎮
筆架山位於惠安和泉港的交界處,海拔752.3米。山頂三峰相連,猶如筆架,山以此而得名。這裡紅花遍野、新綠滿山、泉水淙淙、林濤陣陣,是一個休閒避暑勝地。筆架仙公寺傳說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是泉州仙公始祖。寺中兩根巨大的青龍石柱,氣勢磅礴,騰雲駕霧,如擺脫羈絆飛向藍天;左邊是“仙公閣”,中間是“觀音殿”,右邊是“三寶殿”,三殿處於同一水平面,甚為壯觀。
15、陳平山烈士文化公園
塗嶺鎮
陳平山烈士紀念碑位於其故鄉塗嶺鎮樟腳村嶺頭西北150米處的尾山上。1950年建在樟腳村陳國寨山下,1986年遷此重修,2003年和2008年又兩次重修。碑系寶塔式石結構,碑台四周環以磨光石圍欄,欄內種植名花。碑正面鐫刻著1930年(民國19年)中共福建省委書記、1981年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明書寫的行書“陳平山烈士永垂不朽”,碑頂托以1.9米高的磨光輝綠岩出檐碑蓋,蓋頂再由三塊磨光的漢白玉托一個0.80米高巨大圓雕火炬,前有42級石階,碑後一棵千年榕樹,廣場面積約500平方米。
16、出氏家廟
塗嶺鎮
出氏家廟是位於塗嶺鎮小壩村洪厝坑,是一處始建於明代中期的宗族祠堂建築,屬於出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家廟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出光育啟建,木石磚瓦結構。康熙初年(1663年)舉人出一見倡議擴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翻建,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祠內懸掛“忠節”、“進士”、“文魁”、“解元”等匾。大門有對聯﹕燕南無二族,惠北自一宗;中柱對聯﹕帝廷稱奇姓,閩海橋科名;廳堂對聯﹕一案拱門楣預占遇試皆一,三台壯屏翰早卜達尊有三。出氏宗祠是凝聚出氏蒙古人的宗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宗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17、烏石宮
塗嶺鎮
烏石宮位於福廈公路150公里處之東側,因之於建宮時從井水中浮出的一塊烏石,上書“烏石古地”四字,故稱烏石宮。烏石宮始建於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迄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其建築與閩南的寺廟建築毫無二致,大門進去即是天井,兩旁護廊,正殿之中供奉著媽祖娘娘(林默娘)和順天聖母黑面媽祖,這與湄洲媽祖廟如出一轍。烏石宮,它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寺廟,而是寄託著人們的一種信仰追求,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樑和謁祖、朝聖、旅遊的風光勝地。
18、小壩蒙古族特色村寨
塗嶺鎮
小壩是全省唯一的一個蒙古族民族村,方圓25平方公里,蒙古族人口占全省90%以上。群山環抱,景色怡人,山水林田園融為一體,這裡有出氏家廟、翰林第、燕山寺等文物古蹟。
附:塗嶺鎮2日游推薦路線:
首日,上午泉港高速下車→玉笏朝天→閩林始祖→秀溪村(雲門寺、花田、糖坊)——小壩特色村寨(村寨大門、出氏源流壁畫、出氏家廟、翰林第)→午餐燕山部落農家樂(烤羊排、土雞湯等特色美食)→紅星生態園(3A級景區,體驗水上項目、野戰基地、羽毛球館、恆溫游泳館)→綠笛山莊(體驗採摘水果、品嘗農家菜、驗迷你高爾夫、燒烤、露營等項目)。晚上住紅星生態園賓館或綠笛小木屋都可以,後面兩個景點的順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次日,上午金鐘潭景區→樟腳古民居→筆架山農家樂(用餐)→筆架山攬勝→虎岩寺(蔡襄讀書處)→晚餐(324國道品嘗塗嶺豬腳、塗嶺米糕等特色美食)→從驛坂高速出口返程。
塗嶺鎮

特產美食

1、塗嶺鹵豬腳
塗嶺鎮
⑴產地:主要分布在324國道沿線餐飲店。⑵特點:紅燒豬腳作為塗嶺地道的傳統美食,其色澤鮮艷、濃香誘人、味甘汁醇、多吃不膩,向來為各界所推崇,已成為塗嶺人民和餐館等宴請親朋好友、款待過往商客的“招牌菜”。⑶功效:豬腳營養價值很高,內含豐富的膠原蛋白以及膠質、鈣質、鐵質等,具有補血補鈣、美容養顏功效,並有助於促進生長發育和延緩骨質疏鬆等。
2、樟腳豆皮
塗嶺鎮
⑴產地:樟腳村。⑵特點:豆皮又名油皮、百片、腐衣、豆腐皮、油豆腐皮。是大豆磨漿燒煮後,凝結乾制而成的豆製品。皮薄透明,半圓而不破,黃色有光澤,柔軟不粘,表面光滑、色澤乳白微黃光亮,風味獨特。⑶功效: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大量卵磷脂,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並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3、“塗嶺紅”紅茶系列產品
塗嶺鎮
⑴產地:塗型村後山鐵觀音生態茶園,座落於觀音山麓知府寨,是新墾植茶園,四周茂密生態林環抱之中。⑵特點:榮獲2011、2013年全國名優茶評比紅茶一等獎、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核發的“無公害標準農殘13項檢測值均為0”,通過農業部農產品安全檢測室無農殘檢測。茶葉外形緊結,條孛勻直,滋味濃醇,回甘持久,香氣濃郁,烘乾作業後耐泡次數增加;近兩年又生產部分功夫紅茶,味醇、鮮爽、形細也很具特色,深受消費者好評。⑶功效:提神消疲、生津清熱、利尿、消炎殺菌、解毒、強壯骨骼、抗氧化、延緩衰老、養胃護胃、抗癌、舒張血管、有益於心臟。
4、“璽堡”牌系列茶品
塗嶺鎮
⑴產地:大霧山鐵觀音茶葉基地。⑵特點:茶園的海拔均在400-600米之間的北山上,風景優美、生態環保,無任何污染,四周森林覆蓋,日夜溫差大,為鐵觀音的製作提供了優異的天然氣候。⑶功效:含有咖啡鹼、單寧、茶多酚、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游離胺基酸、葉綠素、胡蘿蔔素、芳香油、酶、維生素A原、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P以及無機鹽、微量元素等400多種成分,具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祛痰、明目、益思、除煩去膩、驅困輕身、消炎解毒等功效。
5、爭艷楊桃
塗嶺鎮
⑴產地:白潼村。⑵特點:原產馬來西亞,外觀五菱型,果肉細嫩,纖維少、果汁多,無酸澀味;含有豐富的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及維生素C等。⑶功效:對於人體有助消化,滋養,保健功能,對於瘧蟲有抗生作用;楊桃果汁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治療皮膚病的功效,是一種營養成分比較全面的水果。
6、茶油
⑴產地:主要產地在樟腳村、驛坂村、塗型村。⑵特點: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淨,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⑶功效:茶油具有較高含量的天然抗氧化成分維生素E、維生素D,能有效的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清除有害成分,延緩細胞老化,保持細胞活力。
塗嶺鎮
7、米糕
⑴產地:松園村瓊鳳糕點店。
⑵特:鬆軟可口,有勁道。⑶功效:含有豐富的澱粉與植物蛋白
塗嶺鎮
質,可補充消耗的體力及維持身體正常體溫。
8、黑甘蔗
塗嶺鎮
⑴產地:主要產地在塗嶺村、秀溪村。⑵特點:稈直立,粗壯多汁,表面常披白粉,具有皮薄莖脆、汁多味甜、營養豐富、清涼解毒、解渴充飢,以及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等優點。⑶功效:甘蔗入肺、胃二經,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可治療因熱病引起的傷津,心煩口渴,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
9、邱後晚熟荔枝
塗嶺鎮
⑴產地:邱後村。⑵特點:成熟時間在每年9-10月份,果實近圓形,顏色鮮紅,龜裂片突起,縫合線明顯,肉質軟滑汁多且不外溢,清甜微酸,香味宜人。⑶功效: 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果肉具有補脾益肝、理氣補血、溫中止痛、補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慾之功效。
10、綠笛蜂蜜
塗嶺鎮
⑴產地:綠笛山莊、黃田等。⑵特點:採集于山野林間的天然花粉釀製而成,綠色無污染。⑶功效: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種還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胺基酸。能改善血液的成分,促進心腦和血管功能,對肝臟有保護作用,能促使肝細胞再生,促進消化,提高免疫力。
11、綠笛果酒
塗嶺鎮
⑴產地:綠笛山莊。⑵特點: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發酵成為酒精的酒,含有水果的風味與酒精。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營養而做成的酒,可以當作飯後或睡前的軟飲料來喝。⑶功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並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體中堆積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積累脂肪和贅肉。此外,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於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
12、黑山羊
塗嶺鎮
⑴產地:主要分布在黃田、小壩、寨後等山區。⑵特點:肌纖維細,硬度小,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極小,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含量在22.6%以上,脂肪含量低於3%,膽固醇含量低,含人體必需胺基酸15種以上,尤以谷氨酸含量高,達11.03%。⑶功效:具有滋陰壯陽、補虛強體、提高人體免疫力、延年益壽和美容之功效,特別對年老體弱、多病患者有明顯的滋補作用。

特色民族文化

1、塗嶺“出”姓蒙古族
塗嶺鎮
塗嶺出姓蒙古族聚居於塗嶺鎮洪厝坑、小壩、橫溪、甘蔗園、前歐、西坑、後頭等方圓二十五華里的山溝里。出姓蒙古族人全國惟此獨有(僅有少數人由此遷居台灣、廈門、泉州等,部分居住於原屬塗嶺的仙遊縣南型、東周等地),占全省蒙古族人口90%以上。
據《元史》、《明史》、《泉州府志》、《出府族譜》及考古發現,塗嶺出姓系元朝開國元勛、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義弟,詔封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的木華黎的後裔。其祖上出現過象孛魯、塔思朵兒、朵兒值班等驍將名相。至八世孫納哈出(泉港出姓始祖),官至太尉,元亡之時不得已而降明,明太祖朱元璋以其為名臣之後,待之甚厚,知其不忘故元,便資遣北歸。後納哈出在金山舉兵反叛,屢犯遼東,復降。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為海西侯,納哈出散其所部分隸福建、廣東、貴州等地,又從傅友德出征雲南,卒於途中。其長子察罕於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封瀋陽侯。後以藍玉案發,明太祖藉機興獄,大肆殺戮藍玉黨人,察罕與藍玉黨案死。次子佛家奴系納哈出妾那氏庶出,以本等名色授職指揮使,占籍福州中衛十三甲,屯田三十二畝,實稱職食祿。佛家奴恐因藍玉案被株連而抄家滅族,遂去“納哈”二字,以“出”為姓。尊納哈出為“不歸公”,意為出家人(卒於途中),不歸是也。又不忘其本族宗祖納哈出,其用心可謂良苦。佛家奴決定棄職歸田以避禍,攜子出道昭從福州南遷,隱居惠安縣北九都象獅村(今後龍鎮上西村),在湄洲灣畔過著簡樸的亦漁亦耕生活。至佛家奴之孫出舜賓(洪厝坑出姓四世),因受當地大姓欺侮,由象獅村遷居塗嶺新厝村。佛家奴之重孫出光育於明英宗天順六年(1462年)再從新厝村內遷至照船山下洪厝坑,相協厥居。這裡群山連綿,宜於耕作生息,且交通不便,極少有外人問津,便逐漸成為出姓後裔聚居地。迄今已達546年。
2、革命老區紅色文化
塗嶺鎮
塗嶺從大革命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始終是中共惠安縣委和閩中工委的革命根據地。1987年福建省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鄉。
大革命時期,塗嶺就有一批在外地求學和謀生的青年,投身革命活動,並且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家鄉。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閩南部委決定在塗嶺建立根據地,派施岑儂等發動成立塗嶺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由王德彰任書記的中共惠安縣特別支部委員會,建立一支500多人的惠安工農革命軍,開展抗捐拒匪鬥爭,1928年省委指示惠安農民運動應以塗嶺為中心,逐步發展到奪取政權的暴動。1930年9月,在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惠安縣委的領導下,陳平山、吳敦仁等指揮由惠安工農革命軍改編的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第一團,舉行震撼八閩的惠安暴動,隨即開闢了地處惠安、仙遊、晉江交界的三坪游擊區。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惠安特支書記曾爐在東坪三台壠林兜家中建立閩中工委交通站,領導民眾開展抗日救亡活動。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惠安縣工委書記朱漢膺宣布恢復塗嶺區工委,並成立60多人的塗嶺游擊分隊,廣泛開展反“三征”工作和軍事鬥爭,直至解放塗嶺、天馬(南埔一帶)。在二十多年的艱苦歲月里,在塗嶺這塊熱土上,許多共產黨人矢志不渝,英勇奮鬥,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更有成千上萬的革命民眾,積極支持和參加黨所領導的革命鬥爭,不屈不撓,前仆後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塗嶺鎮

經濟發展

近年來,塗嶺鎮堅持發展為先,緊抓項目帶動,推動經濟實力穩健增強。雙溪水庫、“兩所一基地”、北大培文外國語學校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完成征地和建設,恆昂二期、金帆重工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道口經濟加快發展,隆漢物流一期、湄洲灣農產品交易中心、海峽兩岸農副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市場等建成投用。全力支持企業創品牌,和盛變壓器獲得國家級節能產品認證,航立工貿榮獲科技部技術創新項目立項,恆昂工貿“璽堡”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恆昂工貿軟體家具沙發獲評福建名牌產品,全鎮新增註冊商標171枚。農業發展提質增效,集中流轉土地2000多畝,整理高標準農田4000多畝,新增設施農業1000多畝,建成農作物豐產示範基地5個、茶葉油茶基地3個、名貴樹木基地3個,市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農業產業化規模效益逐步凸顯。
近年來,塗嶺鎮堅持宜居宜業,注重建管同步,推動小城鎮建設邁開大步。累計投資27億元,完成重點項目安置區、經八路、緯六路、道路景觀、飲水工程、排污管道工程等配套建設。累計硬化通村道路300多公里,完成小壩公路拓寬改造、秀溪公路路基拓寬工程以及小壩通前歐旅遊公路建設,324國道塗嶺段完成改造升級,實現全線亮化。啟動溪頭、白潼、下爐、前歐4個片區石結構房屋改造,累計完成危舊石頭房改造2萬多平方米,整理建設用地80多畝;加強城鎮管理,依法拆除“兩違”建築10萬多平方米,規範審批農村危房改造2000多宗。著力推進6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累計投入1600萬元,完成各類項目建設58個。大力實施溪流整治、生態修復、環境衛生“三大提升工程”,開展松園、黃田、下爐3條溪流整治,完成陳田水庫上游水環境一期綜合整治,對禁養區和限養區176家生豬養殖場進行改造提升或關閉拆除,轄區內5個水庫完成除險加固,17個村獲評市級生態村。健全環衛整治工作長效機制,全鎮新建地埋式垃圾中轉站1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4個、無害化公廁5個。
“十三五”期間,塗嶺鎮將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小城鎮·大物流·慢生活”為工作主線,加快打造“五新塗嶺”(即:產城融合新城鎮、全域旅遊新格局、健康智慧新業態、眾創眾籌新農業、和美安定新家園),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再上新台階,全力推進泉港後花園綠色崛起,打造閩南生態休閒名鎮升級版。

社會事業

近年來,塗嶺鎮堅持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累計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43件,建設安居工程67戶,完成造福工程96戶,危房抗震改造105戶,1167名民眾被納入失地人員養老保障,轉移農村勞動力5800多人,完成就業培訓5200多人,累計發放農資家電、“一事一議”、貧困救濟等各項補助補貼3000多萬元,建成泉港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和泉港第二醫院,可同時接納300人療養護理,全鎮新農合、新農保繳費率分別達100%、94%。
塗嶺鎮
在全市率先投建綜治數字高清視頻監控平台和電子警察監控報警系統,創建溪西警務室和聯防隊駐勤點,全鎮新增監控探頭199個,實現視頻監控村村全覆蓋。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建成社區便民服務站15個,村級燈光籃球場5個,農村戶外健身場所16個,建成樟腳、幸福社區等4個區級“農村文化示範點”,老區保健站建成並投入使用。文化宣傳日趨活躍,定期舉辦“塗嶺之春”文藝演出、老年人健身運動會和小壩蒙古族文化節、草地音樂節等民眾性活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實施獎學獎教助學工程,累計發放獎教獎學和助學金110多萬元;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轄區內的泉港六中列入省級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校,塗嶺中心國小榮獲“首屆福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塗嶺鎮

榮譽獎項

塗嶺蘇紹輝、肖聯興、出東玉3人獲評福建省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
小壩蒙古燕山部落、樟腳金鐘潭、綠笛山莊、黃田寨仔山等農家樂獲評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
塗嶺鎮黃田村獲得第四批全國文明村;
泉港綠笛生態有限公司認定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塗嶺龍眼”獲批泉港首個國家地理標誌;
吳輝木牌金毫、丹桂紅榮獲第十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塗嶺小壩村獲得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泉港區塗嶺鎮獲得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塗嶺鎮樟腳村獲得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村;
塗嶺鎮樟腳村獲福建首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福建省農業廳授予福建省大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福建無公害農產品蔬菜基地;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頒發福建省大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福建省科技型企業(證書);
福建省科學技術廳頒發泉州泉港塗嶺紅茶葉專業合作社為福建省科技型企業(證書);
福建和盛置信變壓器有限公司被評為“省模範職工小家”;
吳輝木牌紅芽在第十二屆“閩茶杯”紅茶評審中獲特等獎;
吳輝木牌頂山紅、石秀輝紅在第十二屆“閩茶杯”紅茶評審中獲一等獎;
塗嶺鎮樟腳村被評為第三批“泉州美麗鄉村”;
塗嶺鎮蔡金財被評為泉州市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個人;
塗嶺鎮出能傑獲得泉州市“中國夢·國策情”人口文化藝術作品書法類優秀獎;
泉州市科學技術局授予泉州泉港塗嶺紅茶專業合作社為泉州市科技型農民專業合作社;
福建省大象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被評為“泉州國家農業科技園示範企業”;
福建省三青生態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泉州市泉港嘉元農牧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泉州宏情食品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泉州泉港綠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被確定為市級重點龍頭企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