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區

城東區

西寧市城東區位於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東部,地處湟水河西寧段下游,東與平安區接壤,南與湟中縣相連,西與城中區毗鄰,北與互助縣相接,是西寧市的東大門。下轄1個鎮、20個行政村、12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全區總人口為32.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0.62萬人(回族約8.9萬人),占總人口的34%。區域面積114平方公里。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馬步芳公館等省級重點名勝古蹟和旅遊景點均在區內,且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少數民族手工業品、宗教用品、民族服飾等逐漸成為深受歡迎的旅遊產品和紀念品。

2018年12月,被民政部確認第三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城東區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1個鎮,20個行政村,12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 電話區號:0971
  • 郵政區碼:810000
  • 地理位置:青海省西寧市東部 
  • 面積:114平方公里 
  • 人口:32.55萬 
  • 方言:青海方言
  • 氣候條件: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
  • 著名景點東關清真大寺
  • 火車站西寧站 
  • 車牌代碼:青A
地理位置,建置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藏資源,交通,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環境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小吃,旅遊,東關清真大寺,馨廬公館,寧湖,

地理位置

西寧市城東區位於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東部,地處湟水河西寧段下游,東與平安區接壤,南與湟中縣相連,西與城中區毗鄰,北與互助縣相接,是西寧市的東大門。

建置沿革

1949年9月,西寧解放,為青海省省會。下設第一、二、三、四、五、六區人民公署(科級)。管轄範圍東至楊溝灣,西至小橋,南至紅莊,北至下朝陽。
1950年,第六區併入第五區。各區人民公署改為區公所。
1952年4月,將第四區和第五區的7個鄉劃出,設立郊區。
1953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第一區更名為城中區,第二區更名為城西區,第三區更名為東關回族自治區,郊區不變。
1954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從湟中縣劃入部分區域,擴大西寧市管轄範圍:東至楊溝灣,西至劉家寨,南至紅莊,北至上朝陽。7月,市政府決定:將郊區劃分為東郊區、西郊區。
1956年8月,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西寧市由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國務院1960年1月批准);撤銷西寧市城東區、城西區、東關回族自治區和東郊區、西郊區,設立城中區、城西區、城東區三個縣級區。西寧市管轄範圍東至高寨,西至扎麻隆,南至總寨,北至新城。
1957年12月,撤銷城東區、城西區,所轄城市街道劃歸城中區,農村各鄉由西寧市直接領導。
1959年12月,西寧市設立縣一級城中區,轄後子河、多巴、總寨、小峽4個公社(國務院1960年1月批准)。
1960年1月,國務院批准,將青海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的湟中縣劃歸西寧市領導。4月,青海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調整西寧市行政區劃:撤銷城中區,在原西寧市轄區(含農村)設立縣一級的城東區(駐東關大街)、城西區(駐小橋),以市郊多巴公社及湟中縣劃入的維新、上五莊、李家山公社設立縣一級的通海區(駐多巴),以市郊小峽公社高寨、紅莊大隊及湟中縣劃入的平安、三合公社設立平安區駐平安驛)。7月,將西寧市元朔、新城2公社及後子河公社黃家寨大隊劃歸大通縣
1961年5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西寧市城西區,所轄城區部分併入城東區,將城東區更名為城區,原城西區所轄農村分別劃歸通海區和湟中縣。8月,省委決定,將大通縣、湟中縣、互助土族自治縣仍劃為省直屬縣(國務院1962年1月批准確認)。
1962年3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西寧市通海區、平安區,將通海區所轄各公社,平安區所轄小峽、高寨兩個公社由西寧市直接領導,平安區平安等公社劃歸湟中縣領導,哈拉直溝等公社劃歸互助土族自治縣領導。4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撤銷西寧市城區,將城區所轄各城市公社由西寧市直接領導。6月,將西寧市所屬上五莊等16個公社劃歸湟中縣,紅崖子溝等2公社劃歸互助縣。
1963年2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恢復西寧市市轄區建制,在西寧市市區(原“城區”轄區)設立城中區、城東區、城西區三個區,市郊的中莊十里舖、沈家寨、彭家寨、二十里舖、馬坊、大堡子等7公社仍由西寧市直接領導(設立中共西寧市郊區工作委員會具體領導)。4月,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後子河、潤澤、長寧3公社劃歸大通縣領導,多巴、攔隆、小峽等公社、大堡子等8個生產大隊劃歸湟中縣領導,高寨公社劃歸互助土族自治縣領導。

行政區劃

2000年,城東區轄7個街道、2個鎮。其中各鄉鎮: 東關大街街道、清真巷街道、大眾街街道、周家泉街道、火車站街道八一路街道林家崖街道樂家灣鎮、韻家口鎮。
2001年底,城東區轄7個街道、2個鎮,44個社區、20個村(牧)。
2007年2月15日,西寧市政府舉行樂家灣鎮移交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管理簽字儀式:城東區樂家灣鎮(不含曹家寨村)正式委託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川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2009年,管轄東關大街街道清真巷街道大眾街街道周家泉街道、火車站街道、八一路街道、林家崖街道、樂家灣鎮、韻家口鎮等7街道2鎮。
2013年,撤銷所有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組建成立12個新型社區。至此,城東區下轄1個鎮、20個行政村、12個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人口民族

全區總人口為32.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10.62萬人(回族約8.9萬人),占總人口的34%。

地理環境

區域面積1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73米,年平均氣溫5.7℃,年平均日照2788.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氣候

城東區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

水文

城東區內有湟水河自西向東流經北境。基本斷面或河口地點在西寧市北門外,集水面積9020平方公里,河道在西寧長度174.1公里。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城東區植物資源有千餘種,定名的737種,主要樹種有楊樹(冬瓜)、小葉楊(山楊)、樺樹(紅樺、白樺、糙皮樺)、青海雲杉油松祁連圓柏等。灌木有小柴、忍冬薔薇、衛茅、枸杞、沙棘、金露梅銀露梅、杜鵑、錦雞兒等。

動物資源

城東區有狍鹿、掃雪、猞猁、棕熊、岩羊、獐子、狐狸、水獺、藍馬雞、雪雞、環頸雉石雞,以及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雪豹、馬鹿等眾多珍禽異獸。

礦藏資源

城東區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石棉、石膏、矽石、芒硝、粘土。

交通

城東區是省會西寧的東大門,區位優勢比較明顯,素有西寧旱碼頭之稱。西寧火車站、貨場、長途、汽車站、海關均在區內,西寧飛機場距東區最近。東區交通便捷,109國道、南繞城路、互助路、西平高速公路穿越全境;服務設施齊全,金融、餐飲、旅店、運輸、醫療、旅遊等服務設施完善。

經濟概況

城東區是西寧市重要的工業聚集區,以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的工業企業星羅棋布。近年來,立足區位優勢,開發了硼酸、硼砂、鋁型材、噴塑綱窗、農用拖車、網圍欄、畜產品、清真系列食品等幾百個產品,近千個規格型號。區內芒硝、石膏、矽石、鉀鹽、皮毛等礦產資源豐富,商業貿易繁榮活躍,小商品、小食品、畜產品、汽車、機車、建材裝飾、蔬菜、藥材、瓜果等市場,與省內外大市場接軌聯網,成為輻射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

第一產業

2011年,城東區落實農產品播種面積3196畝,種植蔬菜2467噸、牲畜出欄33899頭(只),肉類總產量486噸。

第二產業

2011年,城東區抓好工業企業生產技改,共實施工業項目9項,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09億元,完成區屬工業增加值3.09億元,增長10.73%,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63億元;投資3650萬元完成樂家灣畜產品加工園區轉化服務平台建設項目,投資500萬元完成西寧祥源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年產6800噸馬鈴薯精澱粉生產線項目。

第三產業

2011年,城東區全年共實施第三產業項目36項,其中續建8項,新建28項,累計完成投資6.58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9.70%。青海新千國際蟲草大世界建成投入運營,中國青海蟲草國際交易中心、青海泰陽國際商貿中心、小商品批發市場三期改擴建等投資大項目順利實施。實施房地產開發項目26項,完成投資5.44億元,華庭仁和、碧水外灘、三江匯怡等17個投資較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展順利。旅遊會展經濟發展迅速,對經濟發展貢獻率明顯提升,全年共接待旅遊人數191萬人(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10.10%。圓滿完成了2009第二屆中國(青海)國際清真食品及用品節的協辦任務,積極組團參加大型經貿洽談活動,全區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41項,完成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3.0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0.35%,其中,省外到位資金3.51億元。
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城東區投資310萬元為29個社區配備了民眾文化活動設備,投資82萬元完成了兩鎮文化站和社區活動圖書室建設;在全市率先建成了區級圖書館,科技工作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城區”和“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榮譽稱號。

教育事業

2011年,城東區投資7436萬元實施了互助路國小遷建工程、東方國小校安工程和韻家口國小塑膠運動場建設工程,南小街國小校安工程竣工已交付使用。紮實推進“兩基”工作,“兩基”檢查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我區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區(縣)。

環境衛生

2011年,城東區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全年完成燃煤鍋爐改造11家、16台、33蒸噸,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78.40%,轄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2.2%,

社會保障

2011年,城東區積極啟動居民養老保險,全年共發放職工養老金、失業金、城市農村低保金、醫療救助和住房救助金等2.04億元。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創建孵化實訓基地,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全區新增就業5776人。積極開展災害救助工作,妥善安置了林家崖北山危岩體滑坡、山陝台護坡垮塌受災民眾,發放臨時救助金100餘萬元,發放救災麵粉100餘噸。
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基礎設施

2011年,城東區投資3500萬元完成丹霞路、索麻巷、北關街、東關大街等道路建設和街巷景觀改造,完善了城區路網,方便了民眾出行;投資185萬元對五一橋、樂都路、北園巷等5座公共衛生間和部分破損塌陷市政道路進行了維修;投資1200萬元對水城門清真寺、富強巷國小、海源賓館等9處樓體進行了亮化美化。進一步加大城區綠化力度,投資820萬元新建改造街頭綠地22處,新增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安裝綠地護欄6814米,補植行道樹740株、花灌木12萬株(墩)。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東關、互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和清真巷社區服務站,購置了楊家巷、青藏花園、園山社區辦公用房,改造了團結、火車站社區辦公用房;投資560萬元新建了楊家巷、康東等7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
西寧站西寧站

歷史文化

數千年來,城東區各族人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艱苦奮鬥,開拓建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呈現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這種融合,是異彩紛呈的多種文化和淳樸好客的民俗民風的美好結合,亦為東區這個少數民族集聚區增添了更加神奇多彩的風情。

民族文化

撒拉族文化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污濁之物進入清真寺;作禮拜時,他人不得從面前走過;忌在水井、水塘附近洗滌衣物;與人談話時忌咳嗽和擤鼻涕;在老人面前不能有失禮的行為。
撒拉族女裝撒拉族女裝
撒拉族男子頭戴白色或黑色圓頂帽,上穿白色襯衫,外套黑色坎肩,束腰帶,下穿黑色或藍色長褲,冬季穿皮襖。婦女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外套坎肩,下穿各色長褲,戴頭蓋。
撒拉族習慣於日食三餐(農忙時根據情況適當加餐),主食以麵粉為主。家常品種有花捲、饃饃、饅頭、烙餅、面片、拉麵、擀麵、散飯、攪團等。在一年一度的齋月里,一般都只食早、晚兩餐,飯菜比平時豐盛一些。
按照伊斯蘭教義,撒拉族嚴禁飲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備酒。平時更無飲酒的習慣。 日常飲料除清茶、奶茶和蓋碗茶以外,還常飲麥茶和果葉茶。製作麥茶時,將麥粒炒焙半焦搗碎後,加鹽和其他配料,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葉茶是用曬乾後炒成半焦的果樹葉子製成,飲用別具風味。
油攪團油攪團
典型食品:比利買海,油攪團,撒拉族傳統風味食品,用植物油、麵粉製成。
撒拉人信奉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最大的傳統節日為古爾邦節,每當節日來臨,撒拉族都要宴請賓客,煮手抓羊肉,燉雞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饊子,做"比利買海"(油攪團)、"木絲日"(一種以油、熟面等為餡的包子)和各種燴菜。
在民間,婚喪嫁娶都要炸油香、煮麥仁飯,其間凡參與炸油香、煮麥仁飯的婦女必須要"乎斯里"(即沐浴過),未經沐浴或經期婦女,不允許參與這項工作,也不允許到油鍋附近去。
藏族文化
青海藏族人民對茫茫草原有著摯心的愛,它們愛馬、識馬、善騎、驍勇,充滿剽悍、尚武的精神;輕便、耐磨、便於支拆馱運的牛毛帳房;粗獷豪放、歡快熱情的民間舞蹈等等,無不可以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產方式中找到終極的根源。同時,藏族是幾乎全民信奉藏傳佛教的民族,宗教對藏族各種習俗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深深地打上了宗教的印記。賽馬時,"煨桑"這一古老的敬神祭祀習俗作為開賽的儀式;同樣,我國曾經歷過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它為青海藏族的習俗打下不可忽視的烙印。諸如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像"新寨求卓"這樣的舞蹈是禁止女性參加的;帳篷內的座位、坐序、坐法有嚴格的習俗規定,女人不能坐在男人的上方,男人可盤腿而坐,婦女則需半跪式,不得盤腿;男人用的東西,婦子不得跨越,必須繞行;諸如受官貴民輕特權觀念的影響,路上遇到千戶、百戶,則必須趕緊取下盤發,右袖搭肩,躬立道旁,雙目下視,甚至跪立道旁。這些說明在統治階級的思想和普通老百姓的習俗之間,政治是通過中介作用而發揮其影響的。
藏族藏族

特色小吃

釀皮
釀皮是青海地方風味濃厚的傳統小吃。其製作方法是,在麥面中摻和一定量的鹼面,用溫水調成硬性的麵團,幾經揉搓,等麵團精細光滑,再放到涼水中連續搓洗,洗去澱粉,直到麵團成蜂窩狀的軟膠樣時為止。這軟膠樣的麵團煮熟後稱作麵筋。剩下的麵糊待水沉澱後,倒出浮水,將沉澱麵糊舀在鋪有棉布的蒸籠中蒸熟,取出,吃時須切成長條,綴以麵筋數片,澆拌上調料即可。
焜鍋饃焜鍋饃
焜鍋饃
它是青海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地區人們的麵食品。焜鍋饃,其製法是,在普通發麵里卷進菜籽油,抹上紅曲、薑黃、香豆等民間食用色素,再層層疊疊地捲成麵團,揉成和焜鍋大小相似的圓柱狀,放入焜鍋內,然後將焜鍋埋入用麥草為燃料的爐膛或炕洞內的火灰里。烙出的饃饃,外脆內軟,香氣撲鼻。
甜醅
將莜麥或青稞(去外皮)簸淨,清水洗去雜質,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恆溫(15℃上下),經3~5天發酵,開壇食用,醇香、清涼、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則壯身暖胃。

旅遊

區內西寧市東區清真大寺、“馨廬”、“寧湖”、“九眼泉”等省級重點保護的民勝古蹟和旅遊景點,吸引著廣大中外遊客。5月至10月的城東區,涼爽宜人,綠影婆娑,天高雲淡,遊人如織,民歌遍野,是旅遊避暑的黃金季節。今日城東區正以她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和淳樸好客的民俗、民風,迎接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做客。

東關清真大寺

東關清真大寺始建於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在青海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並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據現存寺內的《重建西寧大寺碑記》(1914年5月立)和《重建西寧東關大寺碑記》(1948年8月立)兩塊碑文記載,可以看出這座大寺已經具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座融塔、牆、殿為一體的伊斯蘭建築,正中的禮拜大殿為全寺最大的建築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個建築式樣別致,結構分明,每逢禮拜、三大宗教節日,數以萬計的穆斯林匯集在此舉行隆重的聚禮活動。東關清真大寺是伊斯蘭經學研究的最高學府,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東關清真大寺東關清真大寺
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市一座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建築。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 該寺坐落在西寧市東關大街,洪武年間,占地面積達28000平方米,修有2000餘平方米的大殿,兩個宣禮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輔助建築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寧東關大街拔地而起。
東關清真大寺東關清真大寺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占地總面積為13602平方米,建築物雄偉壯觀,具有中國古老的建築藝術和伊斯蘭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門,即“前三門”,座南朝北,是一大兩小的綠色西式大門,高十米,寬為十五米,門頂橫幅匾額上鑲有金光閃閃的“西寧東關清真大寺”八個大字(前三門現處在清真大寺臨街樓房之前)。

馨廬公館

馨廬公館位於西寧市城東區為民巷13號。系前國民政府青海省主席馬步芳官邸。1943年—1947年間一直在這裡居住、辦公。是青海省保存最為完整的民居建築,也是全國唯一一座選用大量漢白玉裝飾牆面的民居。現為青海省民俗博物館。整個建築群外有高大土牆圍繞,座南向北,面臨湟水河,由六組互聯接的四合院組成,占地面積29950平方米,房舍200餘間,建築面積6183平方米。大門門樓上用玉石鑲嵌由國民黨元老林森題寫的“馨廬”。取《陋室銘》中“惟吾德馨”一句中之“馨”字,“南陽諸葛廬”一句中之“廬”字而得名。
西寧馨廬公館西寧馨廬公館
整個建築正房居中,由前院、中院、南院、西院及後花園等五個院落組成。前院正中建有“玉石廳”,內外牆均以漢白玉砌就。故西寧人也將之稱為“玉石公館”。公館前院前部有東西兩廳,後部東西兩邊建有廂房,北有配房,南有廊房。後院為四合院式,有南北兩廳,東西兩廂房及東北東南兩角房,西北角與前院有角門相通,西院中部橫向一棟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將其分為南北兩部分,北有多座小平房,差役馬住地。南有大小伙房等建築。在西院南部有一座嚴密四合院二層樓房,為內眷住所,庭院西部和南部有寬廣的花園。園內栽植有丁香、刺梅、探春、碧桃、臘梅、牡丹、青楊、白榆、梧桐花等花木40餘種,3500多株。 西花園中心建有一八角亭。花園內小徑密布與各個院落相連。
馨廬做為青海民俗博物館開設了《漢族廳》、《藏族廳》、《回族廳》、《蒙古族廳》、《土族廳》、《撒拉族廳》六個主要展廳,展現青海各民族在服飾冠履、飲食起居、婚喪嫁娶、遊藝競技、宗教信仰、歲時節令等方面的民風民俗。館內的《青海地區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青海特有的藏羚羊、野氂牛等世界珍稀動物標本。

寧湖

寧湖是西寧市最大的人工湖。由於生態環境改善和水域面積增大,在寧湖湖區棲息的野鴨等飛禽逐漸增多,這些飛禽為古城西寧帶來無限生機。
寧湖寧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