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準公共資源,垃圾分類駁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垃圾分類
  • 外文名:Refuse classification
  • 實施時間:1996年
  • 主要內容: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分類搬運
產生原因,分類原則,分類意義,垃圾種類,可回收,不可回收,主要問題,解決方法,操作流程,分類問答,制度設計,國內分類,北京,太原,天津,杭州,廣州,上海,產生效果,國外分類,日本,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其他國家,

產生原因

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並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
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元至幾百元不等。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生產著垃圾。後果將不堪構想。
從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如德國一般分為紙、玻璃、金屬和塑膠等;澳大利亞一般分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日本一般分為塑膠瓶類,可回收塑膠,其他塑膠,資源垃圾,大型垃圾,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分類原則

分而用之
分類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
各地、各區、各社(區)、各小區地理、經濟發展水平、企業回收利用廢棄物的能力、居民來源、生活習慣、經濟與心理承擔能力等各不相同。
自覺自治
社區和居民,包括企事業單位,逐步養成“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的行為規範,創新垃圾分類處理模式,成為垃圾減量、分類、回收和利用的主力軍。
垃圾分類
減排補貼 超排懲罰
制定單位和居民垃圾排放量標準,低於這一排放量標準的給予補貼;超過這一排放量標準的則予以懲罰。減排越多補貼越多,超排越多懲罰越重,以此提高單位和居民實行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的積極性。
捆綁服務 注重績效
在居民還沒有自願和自覺行動而居(村)委和政府的資源又不足時,推動分類排放需要物業管理公司和其他企業介入。但是,僅僅承接分類排放難以獲利,企業不可能介入,而推行捆綁服務就能要解決這個問題。將推動分類排放服務與垃圾收運、乾濕垃圾處理業務捆綁,可促進垃圾分類資本化,保障企業合理盈利。
垃圾分類回收說難不難,分而用之實為關鍵,因地制宜提供方便,自覺自治行為規範。

分類意義

當前形勢
垃圾分類是對垃圾收集處置傳統方式的改革,是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置的一種科學管理方法。人們面對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和環境狀況惡化的局面,如何通過垃圾分類管理,最大限度地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是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迫切問題之一。
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經過高溫焚化後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投資驚人,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並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
減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60%以上。
減少污染
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採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污染環境。
土壤中的廢塑膠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膠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還可以減少危害。
變廢為寶
中國每年使用塑膠快餐盒達40億個,速食麵碗5~7億個,一次性筷子數十億雙,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噸廢塑膠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
而且,垃圾中的其他物質也能轉化為資源,如食品、草木和織物可以堆肥,生產有機肥料;垃圾焚燒可以發電、供熱或製冷;磚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如果能充分挖掘回收生活垃圾中蘊含的資源潛力,僅北京每年就可獲得11億元的經濟效益。可見,消費環節產生的垃圾如果及時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好途徑。
總結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後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
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垃圾種類

可回收

主要包括廢紙、塑膠、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垃圾分類標誌垃圾分類標誌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膠:各種塑膠袋、塑膠泡沫、塑膠包裝、一次性塑膠餐盒餐具、硬塑膠、塑膠牙刷、塑膠杯子、寶特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這些垃圾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膠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不可回收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6~0.7噸有機肥料。
垃圾分類目錄垃圾分類目錄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及果殼、塵土、食品袋(盒)。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大棒骨因為“難腐蝕”被列入“其它垃圾”。玉米核、堅果殼、果核、雞骨等則是餐廚垃圾。
廁紙、衛生紙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紙張”,類似的還有煙盒
餐廚垃圾裝袋
常用的塑膠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遠比餐廚垃圾更難腐蝕。此外塑膠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確做法應該是將餐廚垃圾倒入垃圾桶,塑膠袋另扔進“可回收垃圾”桶。
果殼
在垃圾分類中,“果殼瓜皮”的標識就是花生殼,的確屬於廚餘垃圾。家裡用剩的廢棄食用油,也歸類在“廚房垃圾”。
塵土
在垃圾分類中,塵土屬於“其它垃圾”,但殘枝落葉屬於“廚房垃圾”,包括家裡開敗的鮮花等。
有毒有害垃圾
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有毒的物質或者對環境造成現實危害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包括電池、螢光燈管、燈泡、水銀溫度計、油漆桶、部分家電、過期藥品、過期化妝品等。這些垃圾一般使用單獨回收或填埋處理。

主要問題

回收萎縮
國營垃圾回收日見萎縮。我國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收集的國家之一。就拿北京為例:1965年,二環路以內,國營廢品收購站有2000多個。80年代後,其規模嚴重萎縮;1997年,三環路以內的國營廢品收購站僅剩16個。我國如今垃圾分類處理的設備較少,通過機械化分類成本較高,規模有限,不能滿足垃圾分類處理的需要。
拾荒大軍
拾荒大軍取而代之問題多多。8.2萬人的拾荒者,每年從北京“撿走”9.3億元,同時還將廢棄物轉化成為新的資源,客觀上減輕了政府處理垃圾的負擔,減少18億元的處理費用,延長了垃圾填埋處理場的使用壽命。但是,這些民間自發的拾荒者,均是無照經營,缺乏規範、檢驗和約束,致使垃圾在撿拾、收集、運輸、加工過程中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他們自身的傳染病發病率也較高。
垃圾道
垃圾道成為百姓的苦惱。北京如今高樓林立,垃圾道成為許多地方的衛生死角,髒亂不堪的垃圾道口,蚊蠅十分張狂,加上拾荒者的胡亂翻找,使得居民們每當走過時必捂鼻而過,底層的住戶可就無法逃避,在炎熱的夏季也不敢打開門戶。老百姓期待新型垃圾回收辦法的實施。
袋裝垃圾
袋裝垃圾並非長久之計。北京一些地方開始實行封閉垃圾道,用塑膠袋裝垃圾定時回收的辦法,以減少垃圾露天堆放對環境的影響。2000年2~5月期間,北京組織了“發展綠色流通,倡導綠色消費”的一次大型綠色消費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消費者使用後的商場購物袋重複使用的占89.91%,其中,充當垃圾袋的占57.05%.
不懂垃圾分類
分類垃圾桶的困惑。北京一些街邊雖然採用了分類垃圾桶,但許多人不知如何進行分類投放,不知道什麼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社區,由於民間環保組織的倡導,也開展了垃圾分類的嘗試,但環衛局的垃圾車又把分類好的垃圾倒到一起運走了,嚴重挫傷了百姓的環保積極性,產生了負面影響。可見,沒有完整的收購、運輸、銷售、加工、成品市場等組織的再利用產業體系的支持,垃圾分類無法產生經濟效益,只能是勞民傷財的空忙。
埋不勝埋,燒不勝燒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垃圾資源化潛力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也不斷增長。在垃圾成分中,金屬、紙類、塑膠、玻璃被視為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應不低於33%。

解決方法

依靠社區消費者
面對此現狀,首先一定要儘快規範拾荒者的經營行為,加強引導和管理,在使其減少對社會不良影響的前提下,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經營企業的轉變,充分發揮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須建立更加超前的消費者分類回收體系。
第一、樹立垃圾分類的觀念。
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倡導工作,使消費者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闡明垃圾對社會生活造成的嚴重危害,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呼籲消費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同時教會消費者垃圾分類的知識,使消費者進行垃圾分類逐漸成為自覺和習慣性行為。
第二、改造或增設垃圾分類回收的設施。
可將一個垃圾桶分割成幾個隔段或建立幾個獨立的分類垃圾桶。垃圾分類應逐步細化。垃圾分類搞得越細越精,越有利於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分別回收玻璃、紙、塑膠和金屬類包裝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電池燈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須註明回收的類別和簡要使用說明,指導消費者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為企業廣告的載體,企業可以承擔製作費用。
社區資源回收筒可由社區物業或居委會負責管理,建立現代社區的垃圾經營和回收服務功能,使垃圾回收成為其創收的途徑,貼補消費者衛生保潔費用的不足。政府可實行減免經營稅的傾斜政策,來調動社區的管理積極性。新建小區更是要合理規劃垃圾資源回收筒,逐漸成為審批和驗收的必備條件,強化新型社區的綜合功能。
第三、改善垃圾儲運形式
對一些體積大的垃圾,應該壓縮後進行儲運。尤應注意的是,要對環衛局的垃圾回收車進行分隔式的改造,分類裝載垃圾。充分發揮原有垃圾回收渠道的作用,將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轉賣到企業。另外,建立垃圾下游產業的專門回收隊伍,由廠家直接回收,實現多渠道回收,引入價格和服務的競爭機制,以此提高他們的服務質量和垃圾的回收率。
第四、實行家庭短期收集,定期分時段分類回收
可以將垃圾分類一星期內暫時由家庭保管,環衛每天早晨收集容易腐爛的菜葉等餐廚垃圾,每天中午收集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中午收集建築垃圾,晚上收集其他垃圾。社區或物業管理部門定期對新來戶上門指導或發宣傳冊,讓居民都知道如何垃圾分類。有條件的地方,還要定期播放學習國外環保收集垃圾的視頻,提高本地區居民的素質,養成愛護環境就是愛護自己的習慣。

操作流程

市民在家中或單位等地產生垃圾時,應將垃圾按本地區的要求做到分類貯存或投放,並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垃圾收集
收集垃圾時,應做到密閉收集,分類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環境,收集後應及時清理作業現場,清潔收集容器和分類垃圾桶。非垃圾壓縮車直接收集的方式,應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內置垃圾袋,通過保潔員密閉收集。
投放前
紙類應儘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
瓶罐類物品應儘可能將容器內產品用盡後,清理乾淨後投放;
廚餘垃圾應做到袋裝、密閉投放。
投放時
應按垃圾分類標誌的提示,分別投放到指定的地點和容器中。玻璃類物品應小心輕放,以免破損。
投放後
應注意蓋好垃圾桶上蓋,以免垃圾污染周圍環境,蚊蠅滋生。

分類問答

1.啤酒瓶收破爛的都不要了,算其他垃圾嗎?
答:錯。
因為啤酒瓶能賣錢,屬於可回收物。只不過它個頭大、利潤低,遭嫌棄罷了。所以還是要和報紙等放在一起,收集多了一起賣掉。如果嫌它放在陽台上占地方,就拎下來投在小區里藍色的“可回收物”箱裡,環衛工人會來收的。集中之後,進入現有廢品回收渠道。
2.幾顆不用的紐扣,塑膠做的,是可回收物嗎?
答:對。
因為除塑膠袋外的塑膠製品,比如泡沫塑膠、塑膠瓶、硬塑膠、橡膠及橡膠製品,都屬於可回收物。
固廢中心專家說,如果數量不大的話,紐扣也可以投在“其他垃圾”里。
3.速凍餃子、豆腐包裝盒,都是廚房裡產生的垃圾,當然是廚房垃圾嗎?
答:錯。
因為一次性餐具、食品包裝袋都歸類“其他垃圾”。另外,用過的餐巾紙、衛生間的紙,還有抽過的菸頭、舊衣物,也屬於“其他垃圾”。
4、花生殼算其他垃圾嗎?
答:錯。
屬廚餘垃圾。
5.熱水瓶膽和廢舊燈管一樣,屬於有毒有害品嗎?
答:錯。
有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監督科科長王磊說,熱水瓶膽本身是玻璃的,有一層很薄的銀,應該劃為其他垃圾。另外,像修正液之類,毒性不強,也可以歸為其他垃圾。
一般,有危害性、傳染性、易燃易爆的才劃為有害垃圾之列。居民生活中產生的有毒有害垃圾不是很多,像頭髮上擦的摩絲,裡面有壓力容器,易燃易爆;再比如用剩的香水,裡面的酒精成分多,易揮發,這一類可以作為有害垃圾處理。

制度設計

垃圾分類必須始於制度設計。具體分析,要重點設計好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理順垃圾分類工作的環節及相互關係,做到分工細緻、流程簡化、條理縝密、管理有序。垃圾分類是按一定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必須協調推進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駁運環節,而且,還必須同時推進分類收運環節和分類處理環節。這些環節的主體、作業內容及要求各不相同,應區別對待、理順相互間關係,尤其要理順主體之間的關係。分類儲存和分類投放的主體是公眾,分類駁運的主體是區域管理者,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的主體是企業,制度設計應保證這些主體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關係。
其次,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社區自治內容,明確主體職責,充分調動公眾和管理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公眾,包括居(村)民、企事業單位、機團單位,是垃圾分類的行為主體,在享有排放權力的同時,應承擔源頭減量、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繳納排放費等責任與義務,履行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的監督義務,逐步形成自覺、自願、主動與合適排放垃圾的生產生活習慣。
區域管理者是分類駁運的主體,也是區域垃圾分類責任人。垃圾分類應堅持誰管理,誰負責的責任人制度,有物業管理服務的區域垃圾分類由物業管理服務企業負責,沒有物業管理服務的由經營管理者負責,沒有經營管理者的公共場所由其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垃圾分類責任人應負責組織、管理所在區域的垃圾分類,包括建立垃圾分類運行管理制度,設立指導管理工作專責崗位,制定垃圾分類方案,設定分類排放容器(堆點),負責分類駁運,指導、引導、規範與監督分類投放,計量管理分類垃圾和負責排放費管理。
第三,應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制定切實可行的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和執法監督計畫。垃圾分類啟動之初可考慮只將餐廚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圾與其他生活垃圾分開,而且,宜先在管理正規且便於管理的機團單位、農貿市場、商場、校園、酒店賓館、物業小區等單位(小區)開展垃圾分類,保證分類垃圾得到分類處理,並通過分類處理體系建設促進垃圾分類長效化。重視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小區)的建設工作,發揮榜樣的示範效應,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區域由小到大、內容由簡到繁和標準由粗到細。
第四,通過強化垃圾的物質利用促進垃圾分類。一是利用現有工業產能強化資源回收利用;二是加速建設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加強餐廚垃圾等易腐有機垃圾的分類處理;三是創新體制和商業模式,重視利益的驅動作用,最佳化資源配置,融合垃圾資源化處理和產品生產,完善垃圾物質利用的財政補貼機制,理順物質利用流程及產業鏈,完善市場準入退出機制,促進垃圾收運、回收、物質利用多元化和市場化,切實加強垃圾的物質利用,並藉此促進垃圾分類。
第五,合理利用經濟激勵手段,樹立垃圾排放成本意識。獎勵垃圾減量、分類投放和回收利用,懲罰混合排放,嚴懲偷排偷運。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排放費徵收機制,鼓勵根據垃圾的污染性、資源性、社會性及其處理成本制定垃圾排放費標準,條件成熟時實施垃圾排放費按類從量計費,激勵公眾自覺自愿地開展垃圾源頭減量與分類。
最後,應加強垃圾分類及分類處理監管。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行政監管、第三方專業監管和行業協會、人大、政協、新聞媒體、公眾監管等形式,通過督察、檢查、抽查、巡查和審核審計等方法,從實體和程式兩方面對進入垃圾處理行業的事業體和事件進行規範監督。加強垃圾排放總量、排放方法、收費等監管。加強企業準入和退出監管。加強處理設施建設營運及處理成本監管。加強垃圾污染及垃圾處理二次污染監管。加強規章制度及規劃制定、執行與修訂監管。嚴懲偷排偷運、違法經營、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失職瀆職等行為和事件。

國內分類

北京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從這天起開始垃圾分類。最初的分類桶是居委會成員用省下的年終獎購置的。分類後的垃圾由居委會聯繫的小販和企業來清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居民們從未中斷。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
19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學生也行動起來,自發自覺地分類投放和蒐集廢電池,人民大學的青年志願者還幫助京城一家連鎖店設定了廢電池回收箱。北京的一些大學、中國小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繼進行垃圾分類嘗試。在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和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的幫助下,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們還用回收換來的錢建立了一所學校。
1999年4月23日,宣武區白紙坊的建功南里小區社區像過節一樣熱鬧,中國首家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正式啟動。從這天起,居民將改變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機類,無機類和棄土類分類投放,政府環衛部門改變混運的方式而分類清運,分揀和回收。它意味著在這裡丟失多年的老傳統,終於被揀了回來。
2010年,中國北京在學校、飯店及社區共700多個試點,放置廢品處理機、可將廢品燃燒90%、並將殘渣分解為有機肥。
2010年起,北京開始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分類。數據顯示,2010年6月,納入統計的2927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小區,共產生生活垃圾20萬噸,但廚餘垃圾分出量不到實際產生量的10%。
2010年11月18日至12月17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曾公開徵求民意,其中規定,“不遵守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要求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對個人處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011年11月18日,正式條例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其中針對“垃圾不分類將罰款”的條款已刪除。對此,市法制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刪除該條款是充分採納了市民的意見。正式條例同時提出:本市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出,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但截至目前,具體辦法仍未出台。
2013年5月16日,豐臺區花鄉富錦嘉園社區,垃圾收集點設定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位於大興黃村的棗園北里,是北京市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很多人曾到這裡“取經”學習。但是,8月29日,在這個昔日的“明星小區”,多個廚餘垃圾桶里扔著球鞋,其他垃圾桶里堆滿果皮等物。
通州區在北京市率先進行廚餘垃圾強制分類。每天上午9點半左右,餐廳服務員把盛滿剩飯剩菜的餐廚垃圾倒進綠桶,封閉好後,拉到餐廳大門口。一會兒,通州京環公司的餐廚垃圾運輸車就把垃圾裝車運走。
垃圾分類要落到實處,需要以剛性措施推進。北京市2月出台規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餐飲企業、農貿市場等都要強制開展垃圾分類、推進垃圾減量,加強對垃圾分類的評比和考核,探索設立垃圾“不分類、不收集”的懲戒機制並進行試點。同時引導居民增加垃圾分類意識,鼓勵物業等發揮作用促進垃圾分類落到實處。
在居民小區,北京市試點“大小桶”實行乾濕分離,並設定“回收小屋”引導、鼓勵居民垃圾分類。大桶專收“其他”類垃圾,每天清運一次,小桶專收“廚餘”垃圾,計畫早晚各清運一次,廚餘和其他類垃圾清運車都會裝GPS定位系統進行監控,防止混裝混運。“回收小屋”則是可回收資源箱,居民可以將廢舊報紙、塑膠瓶、金屬等投入箱內,用積分卡掃碼後攢積分兌換小禮品。

太原

垃圾分類投放,不按規定扔垃圾會被罰款。2019年2月1日起,太原市生活垃圾分四類投放,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指定的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山西省發改委、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住建廳等部門發出《關於完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的通知》。其中提出,分類垃圾實行計量收費,收費標準按照低於混合垃圾收費標準的原則制定,激勵用戶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山西垃圾收費制度:2020年底前覆蓋到山西所有建制鎮。
《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在2019年2月1號起施行。未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到指定的收集點或者收集容器內的,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單位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共八章四十八條。分別從規劃建設、源頭減量、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及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太原市垃圾分類管理作出具體規定。《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科學界定生活垃圾的含義與分類。明確了相關主體的職責,促進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針對太原市存在的不足,《條例》還從垃圾分類治理規劃的制定、用地保障、產業園推進、轉運站設定、處置設施建設等進行了規定。《太原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規範了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對生活垃圾的產生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節提出規範,通過明確分類和容器設定標準、設立管理責任人制度、分類投放收集規定、不達標報告制度、運輸單位和運輸車輛規定、處置單位規定和監督管理制度等予以規範。
太原市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要求,六類化分類垃圾、大分類—小分類、減量化分類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可再生資源利用、垃圾無害化處理。
太原市小店區探索出了“花錢買垃圾”這一小舉措。太原市小店區農村已經實現按照“戶分類、鄉鎮收集、區轉運”的模式,將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而村莊的建築垃圾會就近選擇低洼地段掩埋,無害化處理。太原市小店區環衛局為每個村莊的每家每戶都免費配備了垃圾桶,村莊雇用了清運工,只要收集一噸垃圾,運送到垃圾中轉站,就能得到20元的補助。
智慧型化垃圾分類回收箱,太原市小店區在轄區的五交化宿舍、新星幼稚園、親賢社區安裝了3台智慧型化垃圾分類回收箱。
六類垃圾分類,要求大分流、小分類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多措並舉,要求大件垃圾分類處置、裝修垃圾專業處置、餐廚垃圾專業處置、再生資源利用體系建設、有毒有害收集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按照生活垃圾與建築垃圾、有毒垃圾(廢舊衣物和廢舊電池)、餐廚垃圾、裝修垃圾、大件垃圾這六類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轉運。
太原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設施:餐廚垃圾處置廠(日處理能力200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泥處理廠、建築垃圾處理廠、醫療垃圾處理廠。
太原市已建立餐廚垃圾、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建築垃圾、廢舊衣物和廢舊電池等6類垃圾的分類收運和處理體系。2018年平均每日可處理餐廚垃圾180噸、收運處置大件垃圾80噸以及裝修垃圾115噸。
2018年太原在900餘個居民小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據統計,太原市有各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賓館飯店、商場超市、廣場車站、公園場所、駐並國企等公共機構8200個,要按照“誰產生、誰負責”“誰區域、誰負責”的原則,全部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工作。
在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方面,太原市現有各類居住小區3000多個,要求按照覆蓋率不低於30%的要求,選定管理完善、硬體設施比較好的小區展開示範創建工作。小區內要配備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種垃圾桶。

天津

“天津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宣傳教育示範活動”在紅橋區雙環邨街佳園東里社區舉辦。“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項目作為本市民心工程,將逐步在本市社區推廣。”據市婦聯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由市婦聯、市市容園林委、市文明辦、市民政局等多部門聯手推廣。
今年,本市將探索實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管理機制,並在全市舉辦“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大講堂100場,按照清潔衛生美、整齊有序美、低碳節能美、特色樓門美、鄰里和睦美的“五美”標準,在16個區縣創建“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示範樓門”1000個。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為示範樓門發放分類垃圾桶和清掃工具。
據悉,各區正在逐步推廣該項目。河東區在全市率先啟動“美家美院”暨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宣教示範樓門創建活動,把垃圾分類知識和“五美”標準貼到示範樓門各個樓層;河西區成立巾幗垃圾分類宣傳隊,向全區發出“垃圾分類我先行”的倡議;津南區示範樓門樓門長向區婦聯遞交創建工作責任書,承諾組建宣傳隊伍、建設宣教園地、開展宣講活動、進行衛生清整;北辰區婦聯在霞光里社區與新華里幼稚園聯合舉辦兒童環保活動,小朋友在老師和家長幫助下,利用廢棄生活用品製作成時裝,並走秀展出。

杭州

2010年3月25日,杭州市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工作,通過幾年的總結探索,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一竿子到底”的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基本確立。
杭州生活垃圾分類的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從1983年起,杭州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就在長期跟蹤調查杭州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物化成分,為生活垃圾分類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技術支撐。1984—1985年,根據當時生活垃圾的物化成份,杭州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開展了有機垃圾好氧堆肥技術研究,成功開發了快速高溫好氧堆肥技術,並獲得了國家專利,列入了當時建設部生活垃圾處理推廣項目。以後又組織了《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模式研究》、《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減排方案研究》、《杭州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資源化技術研究與示範》等系列課題研究,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奠定理論基礎。
2009年,杭州生活垃圾產生連續第四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市區全年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234.72萬噸/年,日均6431噸/天。以“填埋為主、焚燒為輔”生活垃圾處置方式難以持續,大量原生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寶貴的填埋戰略性保障資源被迅速消耗。同時,國內兄弟城市因垃圾處理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不斷上演,杭州市大型垃圾中轉站建設也受阻,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警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解決生活垃圾運輸與中轉站建設的矛盾,2009年8月10日,原市委書記王國平同志提出了“垃圾清潔直運”概念,不再新建中轉站,隨後正式提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9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提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整體要求和工作部署。2010年2月,市委市政府聯合下發了《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推進工作實施方案》。
借鑑國內外城市垃圾分類的基本做法,杭州市以“大類粗分、科學合理、方便於民”為原則,通過公開徵求市民意見,最終確定把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房垃圾、其它垃圾四大類。形成了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標準體系。
1、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方法與標誌標準。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套具有杭州特色的垃圾分類標誌。根據四類垃圾的不同特點,採用藍、紅、綠、黃四個主題色彩進行明確區分,規定了大、小標誌的顏色、字型和圖形符號,做到色彩區分明顯、標誌易認,方便市民辨認與分類投放。
2、制定垃圾分類相關設施的技術標準。制定了《杭州市區生活垃圾收集點(房)建設改造設計導則》,制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戶用垃圾袋通用技術要求》,規定了垃圾分類戶用垃圾袋的結構、材料、外觀、顏色、容積、尺寸、厚度等技術要求和檢驗規則、試驗方法以及標誌,為垃圾袋的招標採購提供依據。制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產品技術要求》,對分類垃圾桶的技術條件、桶體的顏色、容積、尺寸及其標專等進行了規定。
3、制定“四分類、四階段”的全過程分類方案。根據分類方法,結合杭州市現有資源情況,明確了四類垃圾的處理方式,以廚房垃圾分離為重點,廚房垃圾進入天子嶺填埋場進行生態填埋產沼發電;其它垃圾進入垃圾焚燒廠焚燒發電;可回收物通過現有廢品回收體系進行回收再利用;有害垃圾納入危險廢物管理進行安全處置;基本實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全過程分類,使得垃圾分類工作有條不紊推進。
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紮實有效推進,市委市政府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提供了堅強保障。一方面明確政策保障。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意見》、《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辦法》、《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實施方案》、《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考核辦法》、《關於開展垃圾分類志願服務行動的實施意見》等20餘項政策檔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工作職責以及資金保障措施。還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市對區城市管理目標考核內容。另一方面落實資金保障。實施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市區兩級財政每年投入垃圾分類專項經費6000萬元左右,其中用於分類宣傳的經費投入1000多萬元,用於分類垃圾桶、垃圾袋等設施保障經費3000多萬元,社區工作經費2000萬元左右。各城區政府根據市區財政1:1的配套政策落實相應設施保障經費,保障了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推進。
為加強對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領導,杭州市政府專門成立了杭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分管副秘書長擔任副組長,市委宣傳部、組織部、市城管委、市環保局等40多個部門的成員單位。各城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也建立了相應組織機構,制訂了推進工作實施方案,各城區還建立分管區長聯繫點制度,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管理網路,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同時還建立了工作隊伍。以市、區、街道城管專業骨幹為基礎,建立了“百名”師資隊伍,為全市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培訓。以社區城管服務員、衛生協管員為基礎,建立了“千名”指導員隊伍,現場指導居民分類投放垃圾。會同團市委、婦聯組織,招募熱心市民共同參與,建立了“萬名”志願者隊伍,充實社區工作力量。
採取了民眾喜聞樂見、點面結合的方式廣泛深入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強化面上宣傳。積極與媒體協作,加大垃圾分類工作宣傳力度,追蹤報導各城區、街道、社區垃圾分類中好的舉措和方法;製作了垃圾分類卡通片、公益廣告片,並在電視台、公車、戶外大屏、樓宇電視等載體播放;製作發放印有垃圾分類宣傳內容的扇子、圍裙、雨傘等宣傳品,深入淺出地宣傳垃圾分類。建立垃圾分類網站,交流工作經驗。注重培訓教育。抓好分級分層培訓,開展“一區一月一課”培訓活動,通過開展垃圾分類培訓教育、市民論壇、廣場諮詢、現場交流和參觀教育基地,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明確做好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會同市教育局編印適用幼稚園至國小3年級《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漫畫冊》20萬冊,適用國小4至6年級《垃圾分類知識讀本》7.3萬冊,適用國中生的讀本7萬冊,高中生讀本6萬冊,手工書《把垃圾寶寶送回家》6000冊。
在統一垃圾分類標準的基礎上,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創新舉措,激勵引導各城區、街道、社區各施奇招,以提高垃圾分類實效。1、開展垃圾分類“實名制”(“實戶制”)。即在廚房垃圾專用袋上貼住戶家庭門牌號碼,對居民垃圾分類情況進行公示、監督。2、試用“編碼垃圾袋”。即在每戶的廚房垃圾袋上印刷條型碼,利用數位技術對分類質量進行追蹤指導和監管。3、試點“垃圾不落地”。即在有條件的小區,取消垃圾桶,居民在早晚規定時段內直接投放垃圾進入分類收集車。這些舉措極大地提高了垃圾分類質量,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反響。
在全方位的宣傳引導下,杭州市民對於垃圾分類從陌生到熟悉,從不理解到積極參與,“垃圾要分類”的理念,正在被廣大市民所接受,並出現了“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觀念轉變。根據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支持度和滿意度均比去以前有所提高。其中98%的市民表示了解垃圾分類這項工作;81.15%的居民認為進行垃圾分類的小區環境得到有效改善;89.60%市民對政府推動垃圾分類的各項工作表示滿意;93%市民支持和比較支持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分類效果逐漸顯現。一是減量化效果開始顯現。實施垃圾分類後主城區垃圾增長速度開始減緩。二是資源化利用更加有效。垃圾理化分析表明,分類後的其它垃圾含水率為29.8%,比混合垃圾降低了23.5%;熱值達10600kj/kg,是混合垃圾熱值的2.5倍,可以大大提高垃圾焚燒發電效率。三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統計調查顯示,“92.1%的市民認為廚房垃圾單獨分類後,最直接的感受是小區內垃圾臭味減少、小區環境衛生狀況得到了有改善”;焚燒廠運行更加穩定,爐溫有所提升,污染物排放標準穩定提高。
幾年的實踐使杭州市對垃圾分類有了更深體會,主要如下:
(一)宣傳教育是先導。宣傳教育十分重要,在整個垃圾分類工作中取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要告訴大家為什麼分,怎么分,讓公眾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明確垃圾分類的意義,增強對垃圾分類的責任感,從而自覺參與到日常的垃圾分類行動中。
(二)培訓指導是基礎。依靠專業的垃圾分類教員隊伍,將“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到每個人,是推行垃圾分類的基礎。其中鞏固和培養社區工作人員、物管人員及志願者垃圾分類知識和理念,發揮他們在現場的勸導、指導作用尤為重要。
(三)社區家庭是主體。社區是垃圾分類具體的推動者,其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這項工作的成敗,應激勵引導社區幹部盡心盡職、不斷創新舉措,提高工作實效,自覺推動垃圾分類工作走向深入;家庭成員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是關垃圾分類工作成敗的關鍵,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引導居民自覺分類上,以提高垃圾分類的質量。
(四)考核監督是手段。在法規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對不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尚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通過市對區、區對街道實行層級考核監督,仍是一種行之有效辦法。應通過完善考核方法,科學設定考核目標來激勵城區、街道和社區重視垃圾分類,努力將垃圾分類做真、做實、做好。
(五)持之以恆是關鍵。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的社會工程,其成效並不局限於一個時間段,“堅持”是垃圾分類達成目標的根本。政府應將垃圾分類作為長期工作重點抓,通過長期堅持和不懈努力,深化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才能樹立公眾對“垃圾分類”的信心。

廣州

2011年4月7日,《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廣州成為國內第一個立法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城市。該項工作的目標是,垃圾分類率力爭達50%,資源回收率達16%,資源化處理率達90%,末端處理率低於75%,無害化處理率達85%。2012年將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系統。依照《規定》,廣州的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垃圾分類將貫穿垃圾產生、投放、收運和處理的全過程。
2012年7月19日,廣州市城管委公布各街鎮實現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截止期限,其中全市131條街道是2012年底前,剩餘35個鎮則在2013年底前。同時,市城管委還要求,用兩年時間在全市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系統。
根據“三年內實現垃圾處理突圍”的目標,廣州還制定了詳細的實施計畫。2012年,A類將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示範區域,生活垃圾分類達到推廣普及階段,其中50%的街道達到全面實施階段;B類,完成整街推廣任務,生活垃圾分類達到推廣初級階段,其中30%的街道達到推廣普及階段;C類,年底前全面推廣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達到推廣起步階段,其中20%的街道達到推廣初級階段;D類,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進行鄉鎮生活垃圾分類試點。
2013年,全市城鄉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A類的16條街道,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的要達到80%;B類,50%的街道達到推廣普及階段以上;C類,30%的街道達到推廣初級階段以上;D類,100%的鎮開始推廣生活垃圾分類,50%的鎮達到推廣起步階段以上。
據了解,到2015年,將實現A、B類街道全部達到全面實施階段,建成示範區域;而C類一半的街道達到推廣普及階段以上,D類所有鎮達到推廣起步階段以上。

上海

1999年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局編制了《上海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實施方案》,報告首次確定了生活垃圾按照“有機垃圾”、“無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分類的標準,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由此展開序幕。
上海“垃圾分類”四大標準上海“垃圾分類”四大標準
2010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本市生活垃圾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滬府發〔2010〕9號),明確推進生活垃圾全過程分類。
2012年1月,上海市建設交通委和市綠化市容局聯合發布《關於印發<上海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設備配置導則(試行)>的通知》(滬建交聯〔2012〕27號),明確了分類標準、收集容器設定、分類標識等規範。
2014年2月,上海市市政府發布了《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滬府令〔2012〕14號) (以下簡稱《辦法》),確定了新的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該《辦法》的制定和實施意味著上海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進入了法制化的新階段。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確定了本市生活垃圾將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乾垃圾”的分類標準。且規定:個人不按規定投放垃圾,拒不改正的,處5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單位混裝混運的,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該條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產生效果

儘管小區門口放了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但仍然各種垃圾混雜、免費發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來裝其他垃圾。在北京、杭州等,垃圾分類試點已經推行了14年,卻未見明顯實效,垃圾或隨意堆放或無處堆放,並對生活區域形成圍困態勢。
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場,青龍塢山谷間巨大的填埋庫區,十多輛垃圾直運車輛輪流傾倒垃圾,推土和碾壓機械不時在“垃圾山”上穿梭,揮汗如雨的環衛工人正冒著惡臭,協助清潔直運車將散落的固態垃圾和廚餘廢液掃至傾倒平台以下。據了解,1991年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時標高為30米,層層填埋垃圾2019年標高已經超過100米,而165米就是上限。
統計數據顯示,和杭州一樣,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面臨垃圾困局。除縣城之外的600多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處於垃圾包圍之中。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占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每年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在海南省部分市縣除鄉鎮鎮墟外,大部分自然村垃圾處理均處於放任狀態。廢塑膠袋、塑膠編織袋在農村垃圾中占比最大,即使是五指山腹地的水滿鄉亦可見到塑膠袋隨風掛滿枝頭的景象。據調查資料統計,海南省每日使用塑膠袋約150萬個以上,其中90%以上為不可降解塑膠製品。
中國大陸90%以上可以利用的廢棄物,卻被填埋或焚燒掉。比如每年15億多噸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的僅有幾千噸,而實現最大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類。不過,杭州從2000年便成為垃圾分類試點城市,後來不了了之。2010年3月25日再次啟動垃圾分類試點,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對應紅色、藍色、綠色以及黃色四種顏色垃圾桶,並免費提供可降解的廚餘垃圾垃圾袋。垃圾分類已經覆蓋了杭州98%的生活小區,一年93萬噸垃圾進入可回收渠道,但推行情況卻並不樂觀,倒是讓各種顏色的垃圾桶占了風頭。
即使居民分類撿運,但也沒有回收利用的地方。大部分垃圾都有兩個去向,能燒的都送到發電廠焚燒,燒不了的就送到垃圾填埋場,這也就意味著前期居民及運輸環節均做了無用功。經費不足也是垃圾分類工作遲遲不能推行的原因之一。有業內人士算了筆賬,以廣州為例,如果持續3至4年,僅垃圾袋就需14億元,以200人配1名指導員計算,廣州市1800萬人,每年需花費40億元。這樣的投入,即便對於發達城市來說,幾乎也是不可想像的。
環衛部門和一些相關專家提出,要真正使得垃圾分類成為長效機制,不僅要“政府重視,財政投入,科技支撐,文化引領,民眾參與”五手聯動,更需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文化、教育等手段多管齊下,共同推進,以此實現全社會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

國外分類

日本

初到日本的外國人,都會對其嘆為觀止的垃圾分類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類有以下幾大特點。
日本垃圾分類日本垃圾分類
一是分類精細,回收及時
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這幾類再細分為若干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為孫項目,以此類推。
可燃類:簡單講就是可以燃燒的--但不包括塑膠,橡膠製片,一般剩菜剩飯,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屬於可燃垃圾。
資源類:報紙,書籍,塑膠飲料瓶,玻璃飲料瓶
不可燃類:廢舊小家電(電水壺,收錄音機)衣物,玩具,陶瓷製品,鐵質容器。
粗大類:大的家具,大型電器(電視機,空調),腳踏車。
有害類:電池、醫用垃圾、對人身體有害的物質。
前幾年橫濱市把垃圾類別由原來的五類更細分為十類,並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手冊,其條款有518項之多。試看幾例:口紅屬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紅管屬小金屬物;水壺屬金屬物,但12英寸以下屬小金屬物,12英寸以上則屬大廢棄物;襪子,若為一隻屬可燃物,若為兩隻並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屬舊衣料;領帶也屬舊衣料,但前提是“洗過、晾乾”。不過,這與德島縣上勝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該町已把垃圾細分到44類,並計畫到2020年實現“零垃圾”的目標。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區擺放著一排分類垃圾箱,有的沒有垃圾箱而是規定在每周特定時間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點,由專人及時拉走。如在東京都港區,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很多社區規定早8點之前扔垃圾,有的則放寬到中午,但都是當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環境或引來害蟲和烏鴉。
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當
外國人到日本後,要到居住地政府進行登記,這時往往就會領到當地有關扔垃圾的規定。當你入住出租房時,房東也許在交付鑰匙的同時就一併交予扔垃圾規定。有的行政區年底會給居民送上來年的日曆,上面一些日期上標有黃、綠、藍等顏色,下方說明每一顏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往往會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膠類,每個垃圾箱上還寫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
三是人人自覺,認真細緻
養成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兒童打小就從家長和學校那裡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規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員的說服和周圍輿論的壓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謂一絲不苟,非常嚴格: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乾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
四是廢物利用,節能環保
分類垃圾被專人回收後,報紙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紙”為榮;飲料容器被分別送到相關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廢棄電器被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可燃垃圾燃燒後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註明了其屬於哪類垃圾,牛奶盒上甚至還有這樣的提示:要洗淨、拆開、晾乾、摺疊以後再扔。
在垃圾分類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上世紀60年代的嚴重環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環保技術,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機又促成了最好的節能技術。就在認真克服一個個危機的過程中,日本把其他先進國家一一超過。
我的一位年長的日本友人曾被長期派駐西歐,他說起過每年回國探親時逐年難買禮物的“尷尬”。這是因為,他的親戚、朋友由原來追捧西歐產品紛紛變得喜愛精工手錶、豐田汽車、尼康相機等世界一流水平的本國產品了。如此成就的取得,除了有高效、合理的管理體系外,靠的就是廣大民眾的精神與幹勁。而垃圾分類中透射出的那種認真精神,無疑是其中最放異彩的一個部分。
日本人最講認真、細緻,這在眾多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東京都各商業區人行道上的地磚幾十年都不會出現凹凸不平的塌陷,建築師要求樓梯毛坯的背面等看不見的地方也要整潔光滑,等等,不勝枚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上述事例給我們很多啟示。僅就垃圾分類而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硬體還遠不能與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還是在軟體上,即在於政府和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上,在於政府關於垃圾分類的制度建設上,也在於每個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真細緻精神和環保節能意識上。由此引申開來,只有大家都摒棄嫌麻煩的想法、大概其的思維習慣和安於中流的低標準,才有可能做到垃圾分類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消滅城市管理中“三不管”的死角,有專人來治理髒、亂、差的現象。

美國

垃圾回收作為一種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回收產業正在全國產業結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國3個城市巴爾的摩、華盛頓和里奇蒙為例,過去回收垃圾每處理1噸需要花40美元,分類處理以後,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創造了5100個就業機會。在美國這3個城市只是很小的一個地區,其垃圾回收不僅節約了處理垃圾的費用,而且創造了5億美元的財富。
美國垃圾分類美國垃圾分類
被稱為垃圾生產大國的美國,垃圾分類逐漸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
政府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除了在街道兩旁設立分類垃圾桶以外,每個社區都定期派專人負責清運各戶分類出的垃圾。
居民對政府的垃圾分類工作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這不僅表現在他們每個人對垃圾分類的知識耳熟能詳;而且,在這裡為垃圾分類處理出錢,就像為能飲用到潔淨的自來水付費一樣天經地義。

澳大利亞

一般人家的院子裡,都會有三個深綠色大塑膠垃圾桶,蓋子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綠蓋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園時剪下來的草、樹葉、花等;黃蓋子的桶里,則放可回收資源,包括塑膠瓶、玻璃瓶等。
由於規定複雜,因此市政部門每年都會向各家郵寄相關宣傳資料,孩子們更是早早地學會了如何給垃圾分類。幾年前,記者的房東講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時,忘記說要把瓶蓋取下來。這時,她剛上國小的兒子傑森在旁糾正道,一定要將蓋子取下來,否則處理時很危險。

英國

一般來說,每家都有三個垃圾箱:一個黑色,裝普通生活垃圾;一個綠色,裝花園及廚房垃圾;一個黑色小箱子,裝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區政府會安排三輛不同的垃圾車每周一次將其運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園及廚房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則回收42種垃圾,如眼鏡、家具等。

其他國家

垃圾分類不僅是美國那樣的已開發國家的時尚,也是不少開發中國家的趨勢。在巴西,許多社區都實行的垃圾分類,這位市長把市政大廳正門口的分類垃圾箱作為該市的榮耀。而附近的二十多個海灘,分類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德國垃圾分類箱德國垃圾分類箱
菲律賓的一些地方,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為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而努力,垃圾分類是這個運動中的主要內容。
不管窮國還是富國,垃圾分類都在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這方面曾經世界領先的中國,這好的傳統卻幾乎丟失了。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也許你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製藥,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
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於是我們便不再吝嗇賣破爛換回的那幾毛錢。勤儉節約,廢物利用,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