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茶

坦洋工夫茶

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的坦洋功夫紅茶,是福建省福安市紅茶品牌。首創於清鹹豐元年既(1851),當時的“坦洋功夫”紅茶名聲鵲起,遠銷荷蘭、法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更為荷蘭、英國等國家貴族所青睞。民國4年既(1915)“坦洋功夫”紅茶與國酒茅台一起在萬國博覽會上贏得金獎,躋身國際名茶品牌之列。留下“閩紅精品天下高,坦洋功夫列榜首”的讚譽。2007年1月16日,福安坦洋功夫國家地理標誌名稱保護正式通過國家批准。認定該產品的地理標誌名稱為“坦洋功夫”。以百年老字號“坦洋功夫”區域品牌提供了法律保障。2008年“坦洋功夫”成功註冊證明商標。並作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登上國際舞台。“坦洋功夫”是綠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產值約占全球茶葉總產量的80%。由於選料嚴格,工藝考究;是紅茶之上品佳麗,保健功能尤見非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坦洋工夫茶
  • 主要原料:綠茶
  • 主要食用功效:提神消疲,生津清熱
簡介,產地,地理特點,氣候特點,土壤特點,形態特徵,生產工藝,茶種培育,功效,相關民間傳說,成就,發展趨勢,

簡介

坦洋工夫茶
明末清初坦洋村胡福田(又名胡進四)以獨特的方法開始配製坦洋工夫茶成功。清鹹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坦洋工夫"紅茶開始對外貿易,經廣州銷往歐美各國。此後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並設洋行,周圍各縣茶葉亦漸雲集坦洋,“坦洋工夫”的名聲也就不脛而走。據載,清光緒七年至民國二十二年(1881-1936)的50餘年,坦洋工夫第每年出口近千噸,其中光緒七年出口量達到2100多噸,為歷史上出口茶葉最多的年份,當時知名茶行有萬興隆、豐泰隆、宜記、祥記等36家,僱工3000多人,茶界收條範圍上至政和縣的新村,下至霞浦縣的赤嶺,方圓數百里,境跨七八個縣。
民諺云:“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大意是指坦洋工夫曾遠銷至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收回外匯茶銀百餘萬元。
有歌謠:
茶季到,千家鬧,茶袋鋪路當床倒。
街燈十里透天光,戲班連台唱通宵。
上街過下街,新衣斷線頭。
白銀用斗量,船泊清風橋。
由於抗日戰爭爆發,坦洋工夫的銷路受阻,生產亦遭重創,以致產量銳減。50年代中期,為了能恢復品質,在坦洋當地,先後建立了國營坦洋、水門紅茶初制廠和福安茶廠,實行機械化制茶;1960年,坦洋工夫產量增加到2500噸,後因茶類布局的變更,由“紅”改“綠”,使產量方面尚存無已。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努力,坦洋工夫已得到較快恢復和發展。

產地

福安“坦洋工夫”茶原產地,位於北緯26°41′—27°24′與東經119°23′—119°52′之間,處於閩東野生茶樹分布地帶。
福安社口坦洋村是福安市四大古民居之首,雖不見當日商賈林立,但進入其“下街”頓可感受到其曾輝煌。行程:從福安市區到那大約為40分鐘,可自駕車,可坐去曉陽交通車,到坦洋下即可,景點就在路邊,深入房屋感受滄海之變。一入村頭即是廊橋一,因白蟻82年時就重修座改為石砌,牢固了,但感覺不好了可惜,過來點就是鯉魚溪了,再往前走就可從小巷入口進入古民居,(位於下街)多走走各個房屋裡看看,多問問,自然好處多多。去過不少古民居,這裡的感覺中最棒的。沒有一點人工的痕跡。
地理特點 福安地貌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從北向南傾斜,形成東西北高,中間低的河谷地。西北部中、低山分別屬鷲峰山脈和洞宮山脈的余脈,東部中、低山為太姥山脈的西南坡,中部交溪水系縱貫為南北走向狹長的河谷丘陵地,形成三面群山環抱、一面臨海的從西北向南部傾斜的倒瓶狀的地形特徵。

地理特點

氣候特點 福安地處低緯度,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福安的緯度適中,恐怕是全世界產茶中緯度最適中的地區,與其同緯度有產烏龍茶的安溪、產普洱茶的雲南,產綠茶的廣東英德,產高山茶的台灣阿里山地區,這都是中國的名茶區。地勢高峻,天風臨海;深谷疑雲,高崗鎖霧,增加了空氣相對濕度,呈現“雨天滿山雲,晴天遍地霧”,造就了“濕而不暑,濕而不瘴”的特殊小氣候。《北苑試茶錄》說:“茶宜高山之陽,而喜日陽之早。”早上旭日東升,照射山崖,中午陽光被岩壁、樹木所擋,地暖不熱,氣候溫涼。長年晨霧晚嵐、朝融夕微、飛瀑流霞,溫和溫潤,形成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生態環境。生長在這裡的茶樹,“孕靈滋雨露,鐘秀自山川”,萌發的芽葉厚嫩柔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脂多糖、兒茶素等營養成分,製成的茶葉衲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具有最甘醇的芬香,常飲能延年益壽。

氣候特點

土壤特點 境內山地基本上呈現帶性的垂直分布規律,屬於亞熱帶的紅壤和黃壤帶。土壤質地母岩立地條件較好。由於濕濕多雨的氣候條件,有利於成土母質的風化分解,鹽基物質的淋溶及富鋁化,腐殖質多,土壤偏酸性,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在山地、丘陵、盆谷等新發育的土壤均適宜於育茶種茶。茶園多開闢在緩坡處的森林跡地,爛石沃土,酸度之中。茶在這裡的土壤中滋育生長,吸取天然水分,無任何理化污染,不僅茶樹生長根深葉茂,而且茶葉屬純天然綠色食品。因此,這方綠意無邊的土地,便成了名茶的絕佳生長地。

土壤特點

形態特徵

明洪武四年(1371年),當地茶農從野生叢林中發現一株神異的古茶樹,遂將母本原株移到家園,經悉心培育分離選育出有性群體小葉種。
該茶樹為灌木型,樹高2米左右,樹勢半披張,分枝適中較密,枝條細小;葉中型,為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呈水平著生,葉平均長8.8厘米,寬為3.5厘米,葉面多隆起,葉色綠或淡綠,有少數呈紫紅色,芽葉茸毛稀少,多數屬於中葉類,一般大葉類占30%,中葉類占60%,小葉類占10%左右;花型尚大,花萼5片,花瓣6-9瓣,柱頭多數為三分叉,雌蕊高於雄蕊,子房較大;育芽能力較強,芽頭密度大。在一般條件下,三月中下旬萌芽,四月上旬開始採摘,全年生長期220天,枝繁葉茂萌發四至五輪次。可從清明一直採到秋末白露,時歷三春,平均畝產鮮葉近350公斤。該品種具有耐酸、耐寒、耐旱、耐瘦等遺傳特性,又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栽培好管理的栽培特點,所以有史以來福安茶鄉遍蒔小葉種菜茶。因為這種茶樹葉大如菜葉,所以當地人就稱之為“菜茶”,即如今人稱的“坦洋菜茶”。
外形條索緊細勻直,葉色潤澤,淨度良好,毫尖金黃,香氣高銳持久,滋味濃醇鮮爽,醇甜、有桂圓香氣,湯色紅亮,葉亮紅明。“坦洋工夫”紅茶的製作過程,將注重保留其傳統“坦洋功夫”紅茶的品質特徵,在此基礎上經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檔次,以適應市場對高檔紅茶的需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坦洋工夫”紅茶的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鮮葉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精製等工序。

生產工藝

鮮葉採摘 選擇晴天採摘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品種以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佳,鮮葉要求芽葉肥壯、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無異雜、無損傷,嚴格實行分批、分品種、及時付制,保持鮮葉的新鮮度。
萎凋 以室內自然萎凋較佳,有利於提高萎凋質量,但限制條件較多,目前大多採用萎凋槽萎凋。萎凋室保持通風良好。槽內溫度一般控制在30℃~35℃,具體溫度和風量的掌握依據鮮葉含水量而定,一般原則“先高后低”。攤葉厚度一般為10-15cm,每隔20-30分鐘翻葉一次,以獲得茶葉萎凋均勻一致。一般萎凋時間為4-5小時,萎凋葉葉質柔軟手捏成團。鬆手不易彈散,嫩梗折之不斷,葉面失去光澤,色暗綠,青草氣大部分消失,略有清香,減重率達30%~40%,則萎凋適率。
揉捻 採用揉捻機,揉捻室避免陽光直射,室內溫度宜低,溫度宜稍高。採用輕壓長揉的方法,時間掌握在60分鐘左右,是茶葉的成條率達到85%以上,細胞破損率達到80%以上,茶葉溢出而不滴流,使之條形緊結,初步形成其成品特徵。
解塊 主要目的是解散茶團,降低葉溫,使葉內某些有效成分不致因受熱劇變,乾燥後可減少團塊。但使用解塊機會影響到高檔茶的條索外形,因此“坦洋工夫”紅茶實際製作中以手工解塊效果為佳。
發酵 發酵是工夫紅茶加工的獨特階段,它使茶葉中多酚酶物質充分氧化,形成紅茶色香味的品質特徵。紅茶的發酵實際上從揉捻時就開始,因此揉捻時室溫宜低。發酵溫度控制在22℃~24℃,空氣溫度一般要求80%以上,空氣流通,使氧化供給充足,發酵充分均勻,整個發酵過程一般維持2-3小時,待發酵葉青草氣消失,出現桂花香、果香,葉色搭補呈鮮明的銅紅色為適度。
乾燥 目的是制止繼續發酵,蒸發水分,達到毛茶品要求。採用焙籠烘焙乾機乾燥,掌握“高溫出烘,低溫復火”的原則。初烘溫度掌握在90℃~100℃,時間為15~20分鐘,攤葉厚底2~3cm,每隔5分鐘翻拌一次,至八成乾左右,中間攤涼1~2小時。復火溫度掌握在50℃~60℃為宜,時間為20~30分鐘,攤葉厚度3~4cm,每10分鐘翻拌一次,足火後成品水分控制在7%以下。
精製 毛茶通過抖篩、平圓篩、手揀等精製工序,分精茶條粗細、長短,去除影響成品茶淨度和色澤的雜物及片茶、碎茶、末茶等,形成條索緊細、外形勻美觀、淨度良好的上等“坦洋功夫”紅茶外形特徵。
緊壓成型 乾燥的散茶,經高溫蒸軟後,依買主所需而緊壓成型,有茶餅、顆粒型、柱茶型,各種工藝造型及散茶類等。大小、輕重規格隨客戶需要而成型。

茶種培育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仔細琢磨下,這句話的前提應該是“一方水土一方人養”。自從坦洋先輩培植出“菜茶”以來,這裡的人們便一代代精心呵護這一優良茶種,在長期生產實踐中不斷地積累肥、剪、采、養、保等經驗。按栽植地不同而分為園茶和山茶,均能注重茶園水土保持管理。播種一般在寒露至霜降間,茶籽呈褐色即行採收,茶籽有秋播、春播之分,並分直播與先育苗而後定植兩種,還有用分根法與壓條法繁殖茶樹。坦洋人將自己樸拙純厚傾注於茶林,梯次層疊的茶林已經與茶鄉人的血脈、魂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坦洋菜茶”不僅在坦洋這片土地深深地紮下了根,而且還向外地傳播茶種。建國以來,大量的茶籽陸續向四川、湖北、湖南、江蘇、貴州、雲南等地茶區推廣種植。1962-1965年茶籽輸送到馬里、肯亞等國家試種,獲得較大面積的栽培和擴大繁殖。

功效

1、提神消疲: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顯敏銳,記憶力增強;又能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
2、生津清熱: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胺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刺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
3、減肥美容:紅茶還是極佳的運動飲料,因為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作用,又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所以讓人更具持久力。
4、利尿: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可以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
5、消炎殺菌: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結果,所以細菌性痢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
6、解毒: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
7、養胃護胃:紅茶經過發酵烘製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部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少了。

相關民間傳說

版本之一:相傳,坦洋有位姓胡的茶商運茶出海去賣時,不巧遇到大風浪。他船上的夥計全部刮進了海里,只有他死死地拖住了船板,在海上飄呀飄,不知飄了多少時間,後來一位廣東行船商人救了他,並與他拜了把兄弟。廣東商人對坦洋兄弟說:你們坦洋出的桂香茶主要供國人享用,現在來廣東做生意的番仔哥愛喝紅茶,那就賺大錢了。接著廣東商人就拿出紅茶的茶樣給他看,還交給他一套做紅茶的書。坦洋人回家後研製出自己的紅茶,因為這茶差不多是用人命換來的,制住過程且費好幾道麻煩工夫,所以人們就起號叫“坦洋工夫”。“坦洋工夫”茶上市後成為了番仔哥的搶手貨,也就名揚四海了。
版本之二:相傳,坦洋工夫有位姓胡的茶商外出做買賣,在一個客棧遇見有位客人患痢疾,上吐下瀉折騰得死去活來。他就用隨身帶去的坦洋桂香茶,加上幾片生薑和糖,沖泡成藥湯讓病人喝了,不一會兒,腹瀉止住了,病也好了。後來,這位來自崇安的建寧茶客就與胡姓茶商拜把兄弟。建寧茶客跟他說,你們坦洋出的桂香茶好是好,但是綠茶主要供國人喝,如果能做成紅茶,銷到國外去,那就賺到錢了。坦洋茶商說,“我們不懂做紅茶”。建寧茶客就自告奮勇來到坦洋,把紅茶的製法傳授給坦洋茶人。

成就

2009年2月,“坦洋工夫”紅茶被北京奧運經濟研究會、福建省茶葉學會聯合評為“中國申奧第一茶”,福安為指定生產基地。

發展趨勢

而今的“坦洋工夫”,在科研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手中,繼承了傳統,又煥發出新的光彩。它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鮮香甜和,茶湯呈金黃色。至今,“坦洋工夫”在全國歐美等國仍具有很高的品牌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