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循環

地理循環

最初由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後把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均稱為地理循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理循環
  • 提出者: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
  • 提出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 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
  • 統稱: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
  • 分類:固相、液相、氣相、生物循環
釋義,具體內容,

釋義

最初由美國地理學家戴維斯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特指河流地貌過程的周期相似性。後把凡具有時間行為的可重複性,均稱為地理循環。

具體內容

在全球意義上可分為:
①固相循環。也稱地質循環,由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岩化、構造上升等一系列環節組成;
②液相循環。主要通過水蒸發、輸送、降水、徑流等以及在海洋中的洋流組成;
③氣相循環。由大氣在赤道與極地間的上空和地面之間的往復組成;
④生物循環。由礦質元素的吸收,碳水化合物形成,食物鏈,枯枝落葉或動植物遺體的回歸土壤,有機質的分解等組成。以上4類循環通常耦合在一起,在地表共同負擔起物質與能量的傳輸、轉移、貯存、相變等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