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國間尋求平衡

人類歷史上,有多少個小民族國家像越南民族那樣,從古至今跟如此眾多的世界強國打過交道?在與大國交涉的幾千年漫長歷史過程中,有過和平友好、也有過衝突和碰撞。身處特殊的地緣環境,越南每時每刻都有可能成為各大國矛盾與爭奪的交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外交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革新開放以來越南對華和對美外交
外文題名
Searching for balance between big powers
論文作者
黃惠英著
導師
時殷弘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政治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中越關係 對華政策 對外政策 美國
館藏號
D822.333.3
館藏目錄
2010\D822.333.3\1

內容簡介

自從民族國家形成伊始,越南處理外界關係的重大成敗都跟大國有關。小國如何搞好大外交?越南各歷史時期一直在捉摸著這一問題。外交上每一次遭到曲折時,越南執政者都會認真地總結和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越南從革新開放(1986年)至今所採取的大國平衡外交,是越南政府針對新環境的一種戰略模式選擇,也是歷史的連續性和胡志明主席外交思想精華的一次重現。 越南“平衡外交”是指多方面、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一種不以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為依據,全面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平等、友好關係,並且儘量與各國保持相對等距離的外交思維。1986年越南革新開放以來的“平衡外交”的核心是大國平衡外交,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在保持越南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從國家利益出發,全面發展與世界上主要大國的關係,積極謀求政治、經濟、安全的平衡,不為與某個大國關係而影響到與其他大國的關係,不加入對準第三國的聯盟,爭取所有大國的支持,從大國問尋找自我,謀求自立的一種外交政策。總的來說,越南“大國平衡外交”具有三個層次:第一是與世界大國保持相對的等距離;第二是積極發展與世界上主要大國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的全面平衡關係;第三是與各大國保持相對均衡的狀態,並且儘量維持大國力量在越南的整體平衡。 越南革新外交實現了從“失衡”走向“平衡”的戰略蛻變:從新思維的醞釀、脫胎到新策略的落實,再到取得了成效,越南外交要走過一段艱難、坎坷的路程。筆者把越南大國平衡外交從開始實施至今大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86年到1995年——越南革新外交的調整期,大國平衡外交處於奠基階段:越南實行對外開放,恢復對華及對美的正常關係,保持跟世界其它大國的友好往來並且加入東協;第二階段是從1995年至今為越南大國平衡外交的良性發展階段:越南與中美和其它大國發展全面、平衡的關係,並且維持各大國的力量和利益在越南的整體均衡。 本文從實力中心的動態轉移所決定的客觀地緣政治因素的變化;國內政治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歷史的連續性和胡志明思想的指導作用等三大方面對越南實行大國平衡戰略的根源做些解釋。 本文將會深入分析越南的大國平衡外交如何體現在越南對華和對美(這兩個最重要大國)的關係上,具體論述越中和越美關係的各領域以及目前所面臨的難題,並且儘量從中美關係的特點及走向對越南開展平衡戰略的影響提出一些看法。筆者認為:中國目前所奉行的“和平崛起”和美國力量的相對衰減使得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和政治、經濟等各領域互相依賴這兩方面同時存在並互相轉換,其結果是中美關係趨於折中化,更加理性和務實,即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走向極端。這種形勢正是越南的中美平衡戰略所需要的機遇,為越南避免走向非敵即友政策所要承擔的風險,越南不用像五六十年代那樣處在中蘇矛盾之間的尷尬境地,也不用像冷戰時期那樣處在非敵即友單一選擇的戰略困境。當一個“崛起中大國”——中國和一個“主導性大國”——美國還沒有走到直接對抗和衝突的時候,越南就可以自由遊行於它們之間,尋找一個恰當的平衡點,發揮本國的自立自強精神,在自己的腳上站穩,避免產生大國利益偏差,才能在這樣百年一遇的“黃金時期”貫徹與發展平衡外交以爭取由此得來的和平環境和國際聲望。 論文的最後一章對“小國大外交”的平衡戰略做一些評價,回答了這些問題:大國平衡是否真正適合越南情況?平衡外交在越南是否可行?越南還能把這一政策長久地推行下去嗎?越南平衡外交在哪方面需還要進一步最佳化、補充、校正和調整?認為越南大國平衡外交還需要進一步理論化、規範化和機制化,並且努力吸取和運用胡志明的“和平外交”、“廣交友、少樹敵”、“自力更生”和“以不變應萬變”等外交思想精華,在這方面儘量作到“戰略、政策反思”和“戰略、政策提議”的建設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