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效應

圍城效應

圍城效應,源自於著名作家錢鐘書的小說《圍城》,是指在一段圍城中,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想出去。反映在股市中就是多空雙方的對峙。也有人運用唐詩宋詞貼切的描述: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考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圍城效應
  • 外文名:Besieged City effect
  • 來源於:錢鐘書
  • 作品:《圍城
詞語介紹,玻璃界,旅遊地,競爭力,

詞語介紹

英文名稱:Besieged City effect
“圍城效應”來源於錢鐘書先生的作品《圍城》: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拚命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拚命想衝出去。城外的人遠遠望城內,城內煙霧瀰漫,被一種神秘籠罩,想像中是祥雲冉冉,仙樂飄飄,花香鳥語,流水青松,風景無限,欣賞風景必須千方百計衝進城內;而城內的人卻認為熟悉的地方是沒有風景的,梅花香在城外的小道旁,痛苦時只有到城外掬一捧清泉才能洗去憂傷,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
圍城圍城

玻璃界

“城內”的想出去
從國內看,2005年是平板玻璃最痛苦的年份之一,從年初到年末始終也沒有看到一絲光明,銷售價格一路下滑,到年底產銷量最大的普通浮法玻璃價格比2004年平均下降4.43元/重量箱。而在生產成本中約占60%的重油和純鹼的價格卻一路飆升,重油的價格平均比2004年上漲412元/噸,達到2599元/噸;純鹼的價格平均比2004年上漲364元/噸,達到1427元/噸,僅此兩項就使浮法玻璃製造成本平均上升8.29元/重量箱。受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和原燃材料購進價格上漲的雙重影響,浮法玻璃的利潤空間減少12.72元/重量箱,致使整個平板玻璃製造業的利潤總額由2004年的28億元減少到9億元,下降幅度高達68.2%,浮法玻璃企業虧損面接近1/3。儘管玻璃市場形勢嚴峻,但2005年仍有24條新建浮法玻璃生產線建成投產,新增產能7229萬重量箱。2005年平板玻璃總產量為36573.6萬重量箱,同比增長16.8%,遠遠超過我國GDP的增長速度。面對嚴峻的形勢,一些企業開始尋求減縮或適當退出策略,比如中國耀華玻璃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秦皇島北方玻璃集團有限公司對北京秦昌玻璃有限公司的這次轉讓,說明耀華有意減縮競爭激烈較大的平板玻璃領域,向高新玻璃領域發展。
從國際看
圍城效應
儘管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比國內低,但由於受國內出口量的影響,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這種局勢,皮爾金頓公司退出玻璃製造領域就不難理解。作為有180年歷史的百年老店,皮爾金頓公司發明了浮法玻璃製造工藝被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50項發明之一,在平板玻璃工業發展史上鑄就輝煌的一頁。然而,由於該公司過於保守,面對新興的經濟市場,其表現遠不如聖戈班、旭硝子等突出,在與其他公司的競爭中往往失利,平板玻璃業務受到長期的價格壓力,表現出業務現金流不足,盈利空間受限,多年來銷售額和營業利潤持續走低。2005年其總資產為31億英鎊,營業收入為26.94億英鎊,稅前利潤僅為1.83億英鎊,付完利息和股息之後集團只得到3500萬英鎊,即使如此仍比2004年提高了119%。另外,與其他傳統玻璃公司相比,皮爾金頓的多元化是失敗的,聖戈班的平板玻璃業務目前只占集團總收入的14%,旭硝子占47%,皮爾金頓則高達96%。
“城外”的想進來
從國內看,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好像看到了“城內”的無限美景,毫無顧忌地衝進玻璃產業。正如趙令歡曾明確表示的:中國玻璃行業在2005年進入低谷,而在行業低谷進行併購尋求發展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策略。正是基於這種策略,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才有如此大的動作,從業外進入玻璃產業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平板玻璃上市公司。
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另外福耀集團也是從“城外”衝進來的一匹黑馬,福耀集團是我國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也是我國唯一在汽車玻璃產品上取得“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從2002年開始醞釀進軍平板玻璃業,2003年9月,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以1億元人民幣取得雙遼市浮法玻璃廠浮法生產線。此前,福耀集團長春有限公司以經營租賃方式租賃經營雙遼浮法玻璃廠。2003年11月,福耀集團通遼有限公司以2.50億元人民幣成功地向通遼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收購內蒙古通玻集團有限公司及通慶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資產。同時,與PPG公司合作,投資16億元在福清建成3條600噸級高檔汽車級浮法玻璃生產線。目前福耀集團擁有6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年生產能力1390萬重量箱。
我們目前還不能料到“城外”其他有實力的企業,是否也在窺視“城中”的美景,正在醞釀衝進“城內”的方案或尋求衝進來的時機。
從國際看
作為浮法玻璃技術的發明者,皮爾金頓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平板玻璃的領頭地位。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購買比利時格拉威伯爾公司67.52%的股份,才退居第二。同樣,在被日本旭硝子公司收購之前,格拉威伯爾公司處於世界平板玻璃業的前列,它於1961年發明格法玻璃生產工藝,且在1995年以前,世界上只有格拉威伯爾公司掌握電子工業用超薄浮法玻璃技術。1995年以後,英國皮爾金頓公司、日本旭硝子公司、板硝子公司等,分別將一些小噸位浮法玻璃生產線改建成超薄法玻璃生產線。格拉威伯爾公司還是較早掌握線上Low-E玻璃的生產企業。像格拉威伯爾公司、皮爾金頓公司這樣優秀的平板玻璃企業卻激流勇退,從“城內”衝出來,也許它們的經營者或股東們真的頓悟了梅花香就在城外的小道旁,要看日出日落也只有登上城外的山峰;也許它們真的想臣服於他人而得到養息。總之,它們的名字將在行業中漸次抹去,留下的只是以前的輝煌。
競爭格局多變數
玻璃界的“圍城效應”必然帶來未來的競爭格局充滿變數。
從國際看,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旭硝子公司就購買了比利時格拉威伯爾公司(當時該公司擁有7條浮法玻璃生產線)67.52%的股份,1998年又通過格拉威伯爾公司收購了PPG的歐洲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玻璃生產企業。旭硝子公司擁有37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其中日本本土7條、印度尼西亞3條、印度1條、馬來西亞1條、美國4條、比利時2條、菲律賓1條,並在中國、泰國、越南、巴西、荷蘭、捷克和加拿大等20來條浮法玻璃生產線享有股權。
如果板硝子蛇吞皮爾金頓成功,板硝子將一夜之間在27個國家擁有玻璃製造廠,擁有40條浮法玻璃生產線,其經營業務從亞洲擴展到全球130多個國家,銷售額達70億美元,躍居為世界第二大平板玻璃公司。
世界平板玻璃產業的格局將會重新構建,英國皮爾金頓公司繼比利時格拉威伯爾公司之後消失,取代它的則是目前排名在十幾位而蛇吞它的板硝子公司。由於旭硝子公司、聖戈班公司、板硝子公司與皮爾金頓公司的相互持股關係,其中的變數會更加複雜。
從國內看,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和福耀集團進軍平板玻璃業就給中國的玻璃產業增加了變數。而在中國玻璃上市前,弘毅投資已經為資本退出設計好通道,未來的接盤者就是英國皮爾金頓,並進行了實質性運作。2005年6月3日,股權買賣協定簽訂,皮爾金頓1000萬美元購入中國玻璃9.9%股份。如果這次板硝子蛇吞皮爾金頓成功,不僅會給中國玻璃控股有限公司退出策略帶來調整的變數,而且皮爾金頓在中國的投資也必然轉變為板硝子的股份,板硝子在中國將如何經營和實行什麼樣的策略,也給中國玻璃產業帶來未知的變數。

旅遊地

城市旅遊地的二重性
城市具有旅遊目的地屬性。城市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是購物和享受的天堂。城市所積累的自然、歷史文化遺存、遺產,使每一個現代城市都具有一定個性特色的旅遊吸引物;旅遊的八大要素包括吃喝、住宿、通行、遊覽、購物、娛樂、行銷、環境的最佳化組合,使得城市具有強大的旅遊功能,成為那些追求城市旅遊體驗人們的旅遊目的地。城市還具有旅遊客源地屬性。城市居民總體上具有比非城市居民更強烈的旅遊體驗追求,較高的固定收入,還有相對自主支配的閒暇時間,因而具有較強勢的旅遊出遊率、較高的旅遊消費能力。現代旅遊規劃,幾乎都把客源市場鎖定在城市。
旅遊地旅遊地
二重性所形成的“圍城”效應
看過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定記得小說所揭示的愛情現象:“戀愛就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生活何嘗不是一座城呢?”這可用來借喻城市旅遊地二重性所形成的“圍城”效應。
旅遊經濟是流量經濟。城市旅遊有兩個重要流量,一是城市所接待的入城旅遊流量。遊客在城市滯留的時間越長,消費越多,所引起現金流量越大,過夜旅遊流量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二是城市的出遊流量,包括城市居民的區域游、國內游、出境游流量。對城市經濟的成長來說,出遊流量的旅遊消費在外地,經濟影響似乎是負面的,但具有重大的學習效應,培育了一批具有高質量旅遊體驗經歷的挑剔旅遊群體,會把城市外面世界的精彩旅遊經歷和旅遊發展和服務經驗帶回城市,可以促進城市旅遊吸引物的品牌培育和旅遊體驗與服務質量的提升。
“外面的人想進來”,形成入城(市)旅遊流;“裡面的人想出去”,形成出城(市)旅遊流,這是“圍城”效應在旅遊流量方面的表現;同時,在空間上還表現為旅遊基礎設施配置的“圍城”效應,在中小尺度的空間範圍內形成城市中央遊憩商務區或旅遊商務區(CRBD/TBD/CBD)和環城遊憩帶(ReBAM);在大中尺度的空間範圍內形成複合型的核心—邊緣結構。
動力機制
“圍城”效應的形成是由客觀規律所支配的,有其特定的動力機制。
(1)需求驅動
對城市旅遊目的地的旅遊需求取決於遊客地位與偏好(收入/出遊方式與類型/旅遊體驗程度與類型/ 旅遊目的地類型)、遊客與客源地距離(經濟距離如時間、成本/文化距離如同質、異質/ 服務成本與質量/ 季節性 )。目前,中國人均收入已經突破1000美元,居民旅遊消費釋放跨入小康假期的新階段。國內旅遊市場需求規模之大與出境旅遊需求的不斷增長,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成為各地旅遊發展競爭的最激烈領域。進入小康社會的中國人開始有114天的節假日,一年中有1/3的時光可在休閒中度過,蘊含著巨大的旅遊市場需求潛力。
新的旅遊細分市場需求表現出三個典型特徵:一是休閒觀光旅遊、度假旅遊仍然是大眾旅遊的主導消費模式,對知識性、真實性、新奇性、生態性等高附加值旅遊產品的消費需求量持續上升,事件旅遊、探險旅遊、體育旅遊、海洋旅遊等新的旅遊空間和旅遊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二是會議、展覽與旅遊相互促進,商務會展旅遊和都會旅遊成為許多城市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新競爭高地;三是旅遊消費逐漸向個性化、家庭化和親情化方向發展,旅遊價值目標追求已經由傳統的三S(Sunshine—陽光;Sea—海水;Sand—沙灘)向三N轉型(Nature—自然;Nostalgic—懷舊;Nirvana—超脫),城市居民傾向於選擇放鬆精神、回歸大自然的休閒型、度假型旅遊;農村居民盼望有豪華現代化的都市旅遊體驗;包價旅遊越來越受到自助或自駕車旅遊的挑戰;旅遊者期望獲得與眾不同的旅遊體驗,追求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生態旅遊成為時尚。
旅遊的“圍城”效應正是由旅遊細分市場需求所推動,並不斷深化,演繹出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
(2)供給誘動
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必須有滿足旅遊者體驗需求的要素或服務供給(旅遊吸引物)。所有的供給是過程累積的成果,既有自然過程累積,又有歷史過程累積,共同構成自然、歷史遺存與遺產;還有提供過程與場景體驗的服務供給。城市的自然資源與環境,基礎設施與高級建築物,區位與通達性,招待禮節與文化資源,包括節賽事件、會展、形象、品牌、媒體、綜合實力……,都會給旅遊者帶來誘惑或吸引。供給應對需求,城市旅遊流量便油然而生。
(3)行銷驅動
旅遊產品同其它產品一樣,受行銷的影響比較大。人們生活在現代傳媒時代,鋪天蓋地的行銷廣告、旅遊節事活動、文藝體育活動對旅遊者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旅遊流量的形成與行銷驅動有密切關係。
(4)城市化進程
工業化、城市化是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兩條重要路徑,也是城市規模和實力成長的重要動力。城市由小變大,最後成為都會城市,得惠於城市化進程的推動。旅遊的“圍城”效應既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
城市城市

競爭力

城市旅遊競爭力
“圍城”效應與城市競爭力成正比。城市旅遊競爭力是綜合指標,反映一個城市的旅遊業實力在市場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城市旅遊競爭力要素包括旅遊形象與品牌吸引物;旅遊功能強度(中心性)。而旅遊功能強度又是旅遊流量、旅遊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旅遊就業率、旅遊事件頻率、旅遊集散能力等指標的綜合反映。
競爭力的成長機制
城市旅遊競爭力是發展過程的累積效應,經歷著從小到大、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發展過程。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發展的初始階段,城市的旅遊吸引力、競爭力主要是靠城市所具有的地理動力,包括城鄉差異和絕對優勢所形成的地理動力基礎;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發展階段,城市的旅遊競爭力主要是靠打造比較優勢來激發的,這種比較優勢是要素優勢,如山水旅遊城市、歷史文化名城、都會旅遊城市都是由自己顯赫的優勢要素驅動,來確立自身在旅遊市場格局中的競爭地位;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成熟階段,城市旅遊競爭力的維繫和壯大,靠競爭優勢。營造競爭優勢靠創新,創新籠蓋旅遊所設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旅遊體驗時空的景觀形態、管理體制、旅遊形象、旅遊產品、旅遊活動方式、行銷模式等,創新推進城市旅遊目的地朝著更具活力和魅力的方向發展。
發展與規劃關注的焦點
營造競爭優勢是新一輪城市旅遊發展與規劃關注的焦點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強調“五個統籌”。具體落實到城市旅遊目的地,就是要通過營造競爭優勢,實現城市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營造競爭優勢是新一輪城市旅遊發展與規劃關注的焦點。我們把其概括為“12345”旅遊發展與規劃工程,即:1個目標,要明確界定城市旅遊目的地的發展階段、問題、瓶頸、優勢、機遇,確立城市旅遊目的地的發展目標;2個突破,在旅遊產品簇群建設和空間整合與布局方面實現創新突破;3個互動,實現旅遊發展的規劃互動、產業互動、區域互動,在互動中謀發展;4個統一,實現開發、保護與發展的統一,資源、市場與產品(RMP&TAI)的統一,硬體開發、軟體開發與市場化運作的統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5組關係,集中處理好相關利益群體間的關係,尤其要關注社區居民和旅遊者這些弱勢群體的利益,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影響,處理好城鄉旅遊的統籌和協調發展關係,處理好區域、國內與出境旅遊間的統籌和協調發展關係,處理好旅遊與相關產業、城市發展的統籌和協調發展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