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2012年9月5日,國務院以國發〔2012〕48號印發《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意見》進一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責任,並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2015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全國545個縣(市、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相關材料進行了審核和實地督導認定檢查。近日,督導辦對擬認定為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進行了公示,時間從2016年2月16日至22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
  • 發文機關:國務院
  • 發文字號:國發〔2012〕48號
  • 成文日期: 2012年9月5日
出台背景,意見全文,

出台背景

2011年,隨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等四省區通過“兩基”國檢,我國所有縣級單位均普及了義務教育。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算起,我國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問題凸顯出來,成為擇校、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亂收費等熱點難點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成為新時期義務教育戰略性任務。
2011年和2012年,教育部與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各省還與各地(市)或縣(市、區)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書,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協同推進機制。
《意見》的出台和實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對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對於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於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意見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意義
   1986年公布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提出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區、市)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我國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對於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落實責任,切實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
二、明確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強化以縣為主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制。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消除“大班額”現象。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
三、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建立學校聯盟,探索集團化辦學,提倡對口幫扶,實施學區化管理,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推動辦學水平較高學校和優秀教師通過共同研討備課、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開設公共課等方式,共同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加強學校寬頻網路建設,到2015年在有條件的地方解決學校寬頻接入問題,逐步為農村學校每個班級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開發豐富優質數位化課程教學資源,重點開發師資短缺課程資源、民族雙語教學資源。幫助更多的師生擁有實名的網路空間環境,方便其開展自主學習和教學互動。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在努力辦好公辦教育的同時,鼓勵發展民辦教育。
提高社會教育資源利用水平。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圖書館、展覽館、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綜合實踐基地等機構要積極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動。公共事業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要努力創造條件,將適合開展中小學生實踐教育的資源開發為社會實踐基地。教育部門要統籌安排學校教育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外活動。學校要積極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實踐教育,探索學校教育與校外活動有機銜接的有效方式。
四、均衡配置辦學資源
  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統籌考慮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民眾的教育需求,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導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內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財政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義務教育投入。省級政府要加強統籌,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以及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各省(區、市)可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適當拓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範圍和提高服務標準。
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省級政府要依據國家普通中國小校建設標準和本省(區、市)標準,為農村中國小配齊圖書、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等器材,著力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設施,妥善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服務人員配置問題。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畫和中西部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工程,積極推進節約型校園建設。要採取學校擴建改造和學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決縣鎮“大校額”、“大班額”問題。
五、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改善教師資源的初次配置,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志願者到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在工資、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在核准崗位結構比例時高級教師崗位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完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切實維護農村教師社會保障權益。
各地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國小編制標準,並對村國小和教學點予以傾斜。合理配置各學科教師,配齊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教師。重點為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培養和補充緊缺教師。實行教師資格證有效期制度,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培訓效果,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業務能力。
實行縣域內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各地要逐步實行縣級教育部門統一聘任校長,推行校長聘期制。建立和完善鼓勵城鎮學校校長、教師到農村學校或城市薄弱學校任職任教機制,完善促進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設農村艱苦邊遠地區教師周轉宿舍,城鎮學校教師評聘高級職稱原則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六、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要堅持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政策,將常住人口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推行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人數撥付教育經費,適度擴大公辦學校資源,盡力滿足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在公辦學校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依法舉辦的民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建立健全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關愛服務體系。把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納入社會管理創新體系之中,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愛網路,創新關愛模式。統籌協調留守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行留守學生的普查登記制度和社會結對幫扶制度。加強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學生安全保護預警與應急機制。優先滿足留守學生進入寄宿制學校的需求。
重視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各級政府要根據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實際制定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採取措施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待遇,努力辦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普通學校開辦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隨班就讀條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學習。保障兒童福利機構適齡殘疾孤兒接受義務教育,鼓勵和扶持兒童福利機構根據需要設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學校。
關心扶助需要特別照顧的學生。加大省級統籌力度,落實好城市低保家庭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做好對孤兒的教育工作,建立政府主導,民政、教育、公安、婦聯、共青團等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保證城鄉適齡孤兒進入寄宿生活設施完善的學校就讀。加強流浪兒童救助保護,保障適齡流浪兒童重返校園。辦好專門學校,教育和矯治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少年。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准招收適齡兒童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要保障招收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
七、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生動活潑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為每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建立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學業質量評價體系,科學評價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引導學校按照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實施教育,引導社會按照正確的教育觀念評價教育和學校。
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各地不得下達升學指標,不得單純以升學率對地區和學校排名。建立課程安排公示制度、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通報制度、家校聯動制度,及時糾正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行為。學校要認真落實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不得隨意提高課程難度,不得擠占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及班會、少先隊活動的課時,科學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要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和科學的教育方式。要加強對社會培訓補習機構的管理,規範培訓補習市場。
八、加強和改進學校管理
  完善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省級教育部門要儘快建立與國家基礎教育信息化平台對接的電子學籍管理系統和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建立以居住地學齡人口為基準的義務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務機制。縣級教育部門要認真做好數據的採集和日常管理工作,為及時掌握學生流動狀況提供支持。
規範招生辦法。縣級教育部門要按照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和學校分布情況,合理劃定每所公辦學校的招生範圍。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區域內國小和國中對口招生制度,讓國小畢業生直接升入對口國中。支持國中與高中分設辦學,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嚴禁在義務教育階段設立重點校和重點班。提高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各國中的比例。把區域內學生就近入學比率和招收擇校生的比率納入考核教育部門和學校的指標體系,切實緩解“擇校熱”。
規範財務管理。縣級教育和財政部門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強義務教育經費監督,確保經費使用安全、合規、高效。要加強對義務教育學校財務管理工作的指導,督促學校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規範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做好財務決算,強化會計核算,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規範收費行為。各地要強化學校代收費行為監管,規範學校或教育部門接受社會組織、個人捐贈行為,禁止收取與入學升學掛鈎的任何費用。禁止學校單獨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或委託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培訓班,嚴厲查處公辦學校以任何名義和方式通過辦班、競賽、考試進行招生並收費的行為。制止公辦學校以民辦名義招生並收費,凡未做到獨立法人、獨立校園校舍、獨立財務管理和獨立教育教學並取得民辦學校資格的改制學校,一律執行當地同類公辦學校收費政策。加強教輔材料編寫、出版、使用和價格管理。
九、加強組織領導和督導評估
  省級政府要建立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核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責任機制。把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考核地方各級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的重要內容。教育、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制等部門要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協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
加強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工作,對縣域內義務教育在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配置狀況和校際在相應方面的差距進行重點評估。對地方政府在入學機會保障、投入保障、教師隊伍保障以及緩解熱點難點問題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將縣域公眾滿意度作為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省級政府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省(區、市)具體實施辦法和評估標準。省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負責對所轄縣級單位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督導評估,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負責審核認定。
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北京市(16個)
東城區 西城區 朝陽區 豐臺區 石景山區 海淀區 門頭溝區 房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密雲區 延慶區
天津市(5個)
河西區 和平區 南開區 東麗區 寶坻區
河北省(31個)
石家莊市:長安區 晉州市 正定縣 靈壽縣 高邑縣 深澤縣 平山縣 趙縣
唐山市:曹妃甸區 灤南縣 遷西縣
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
邯鄲市:復興區 峰峰礦區 臨漳縣 磁縣 館陶縣 曲周縣
保定市:徐水區 安國市 望都縣
張家口市:張北縣
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 承德縣 豐寧滿族自治縣 寬城滿族自治縣
滄州市:青縣
廊坊市:廣陽區 安次區 霸州市 香河縣
山西省(30個)
太原市:杏花嶺區 小店區 尖草坪區 萬柏林區 古交市
大同市:左雲縣
陽泉市:城區 平定縣
長治市:城區 襄垣縣 沁源縣
晉城市:澤州縣
朔州市:右玉縣
晉中市:和順縣 昔陽縣 祁縣 平遙縣
運城市:萬榮縣 絳縣 平陸縣 芮城縣
忻州市:岢嵐縣 保德縣
臨汾市:霍州市 翼城縣 古縣 吉縣
呂梁市:離石區 汾陽市 交城縣
內蒙古自治區(25個)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 和林格爾縣
包頭市:青山區 石拐區 白雲鄂博礦區 固陽縣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赤峰市:林西縣
通遼市: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 鄂托克前旗 伊金霍洛旗
呼倫貝爾市:根河市 陳巴爾虎旗 新巴爾虎左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磴口縣 烏拉特後旗
興安盟:阿爾山市
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 蘇尼特右旗 東烏珠穆沁旗 西烏珠穆沁旗 鑲黃旗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
遼寧省(24個)
瀋陽市:皇姑區 瀋北新區 新民市 遼中縣 康平縣 法庫縣
大連市:長海縣 長興島經濟區 花園口臨港工業區
撫順市:新撫區 東洲區 瀋撫新城
丹東市:振興區 元寶區 東港市
錦州市:古塔區 北鎮市
營口市:站前區 鮁魚圈區 大石橋市
遼陽市:白塔區
盤錦市:大窪縣
鐵嶺市:清河區
葫蘆島市:龍港區
吉林省(34個)
長春市:南關區 寬城區 朝陽區 二道區 綠園區 雙陽區 九台區
吉林市:船營區 昌邑區 龍潭區 豐滿區 蛟河市 樺甸市 舒蘭市 磐石市 永吉縣
四平市:鐵西區 鐵東區 伊通滿族自治縣
遼源市:東豐縣 東遼縣
通化市:東昌區 二道江區 梅河口市 通化縣 輝南縣
白山市:江源區 臨江市 撫松縣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白城市:鎮賚縣 通榆縣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 龍井市
黑龍江省(6個)
哈爾濱市:道里區 南崗區 香坊區
七台河市:桃山區 新興區
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
江蘇省(11個)
連雲港市:海州區
鹽城市:亭湖區 響水縣 濱海縣 阜寧縣 射陽縣
揚州市:廣陵區
宿遷市:宿豫區 沭陽縣 泗陽縣 泗洪縣
浙江省(15個)
溫州市:瑞安市 永嘉縣 蒼南縣
金華市:蘭谿市 永康市 武義縣
衢州市:江山市 常山縣
台州市:溫嶺市 臨海市 玉環縣 三門縣 仙居縣
麗水市:青田縣 縉雲縣
安徽省(30個)
合肥市:肥西縣 廬江縣
蕪湖市:鳩江區 鏡湖區
蚌埠市:蚌山區 龍子湖區 懷遠縣 五河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 大通區 八公山區
馬鞍山市:博望區 含山縣 和縣
安慶市:迎江區 宜秀區 桐城市
黃山市:徽州區 歙縣 祁門縣
滁州市:琅琊區
阜陽市:潁州區 界首市
宿州市:埇橋區 碭山縣
六安市:金安區
池州市:貴池區 東至縣 石台縣 青陽縣
福建省(22個)
福州市:馬尾區(含琅岐經濟區) 閩侯縣 連江縣 閩清縣 永泰縣
莆田市:秀嶼區
三明市:寧化縣 大田縣 尤溪縣 建寧縣
泉州市:南安市 惠安縣 永春縣 德化縣 台商投資區
漳州市:華安縣
南平市:光澤縣
龍巖市:武平縣
寧德市:霞浦縣 古田縣 壽寧縣 柘榮縣
江西省(11個)
南昌市:東湖區 西湖區 南昌縣
鷹潭市:貴溪市
宜春市:豐城市 樟樹市 高安市 奉新縣 上高縣 宜豐縣
撫州市:臨川區
山東省(34個)
濟南市:濟陽縣 商河縣
青島市:平度市 萊西市
淄博市:周村區 高青縣
棗莊市:滕州市
東營市:廣饒縣
煙臺市:芝罘區 萊陽市 棲霞市 海陽市
濰坊市:濰城區 坊子區 昌樂縣
濟寧市:曲阜市 金鄉縣
泰安市:泰山區 岱嶽區
日照市:東港區 嵐山區 五蓮縣 莒縣
萊蕪市:鋼城區
臨沂市:河東區 沂南縣 沂水縣 費縣 莒南縣
德州市:德城區 齊河縣
聊城市:臨清市 茌平縣
濱州市:無棣縣
河南省(19個)
鄭州市:上街區 惠濟區
洛陽市:西工區 澗西區
安陽市:北關區 內黃縣
鶴壁市:山城區
新鄉市:衛濱區 紅旗區 牧野區
焦作市:解放區 山陽區 修武縣 武陟縣
許昌市:魏都區
漯河市:源匯區
三門峽市:湖濱區
南陽市:宛城區
商丘市:永城市
湖北省(18個)
黃石市:西塞山區 大冶市
十堰市:茅箭區 張灣區
襄陽市:老河口市 南漳縣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荊門市:京山縣 屈家嶺管理區
孝感市:安陸市 大悟縣
荊州市:荊州區 公安縣
黃岡市:麻城市 武穴市 龍感湖管理區
鹹寧市:鹹安區
湖南省(12個)
株洲市:石峰區 株洲縣 攸縣
衡陽市:蒸湘區 珠暉區 雁峰區 石鼓區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常德市:武陵區
郴州市:北湖區
懷化市:鶴城區
廣東省(51個)
廣州市:白雲區 黃埔區
韶關市:湞江區 武江區 曲江區 樂昌市 南雄市 仁化縣 翁源縣 新豐縣 乳源瑤族自治縣
珠海市:香洲區
汕頭市:澄海區 南澳縣
湛江市:麻章區 廉江市 吳川市 遂溪縣 徐聞縣
茂名市:信宜市
肇慶市:懷集縣 封開縣
梅州市:興寧市 大埔縣 豐順縣 五華縣
汕尾市:陸河縣
河源市:源城區 紫金縣 龍川縣 連平縣 和平縣 東源縣
陽江市:陽東區 陽春市 陽西縣
清遠市:清城區 清新區 英德市
東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湘橋區
揭陽市:榕城區 普寧市 揭西縣 惠來縣
雲浮市:雲城區 雲安區 羅定市 新興縣 鬱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8個)
南寧市:青秀區 興寧區
桂林市:秀峰區 七星區 雁山區
貴港市:覃塘區
來賓市:忻城縣
崇左市:憑祥市
海南省(4個)
海口市:瓊山區
三亞市:天涯區 崖州區
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昌江縣
重慶市(5個)
涪陵區 北碚區 大足區 長壽區 璧山區
四川省(27個)
自貢市:沿灘區
攀枝花市:米易縣
德陽市:旌陽區 羅江縣
綿陽市:三台縣 鹽亭縣 安縣 梓潼縣
廣元市:青川縣
遂寧市:船山區
樂山市:沙灣區 峨眉山市
南充市:順慶區 閬中市 儀隴縣
眉山市:丹稜縣 青神縣
雅安市:雨城區 名山區 滎經縣
巴中市:南江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 理縣 茂縣 九寨溝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 鄉城縣
貴州省(15個)
貴陽市:烏當區 雲岩區 觀山湖區 息烽縣
遵義市:仁懷市 鳳岡縣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畢節市:黔西縣 金沙縣
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天柱縣 錦屏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
雲南省(9個)
昆明市:五華區 富民縣
玉溪市:紅塔區
昭通市: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普洱市:思茅區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
西藏自治區(12個)
拉薩市:尼木縣 堆龍德慶縣 墨竹工卡縣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 亞東縣
昌都市:洛隆縣
山南地區:桑日縣 曲松縣 洛扎縣
那曲地區:聶榮縣
阿里地區:札達縣
林芝地區:米林縣
陝西省(29個)
西安市:碑林區 蓮湖區 長安區 高陵區
寶雞市:金台區 岐山縣 扶風縣 隴縣 麟遊縣 鳳縣
鹹陽市:秦都區 三原縣 長武縣 武功縣
銅川市:耀州區 王益區 宜君縣
渭南市:韓城市
延安市:延川縣 安塞縣 富縣
漢中市:西鄉縣 略陽縣 留壩縣
榆林市:定邊縣 米脂縣
安康市:白河縣
商洛市:鎮安縣
楊凌示範區
甘肅省(18個)
蘭州市: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金昌市:永昌縣
白銀市:白銀區 平川區 景泰縣
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平涼市:涇川縣 靈台縣
酒泉市:肅州區 玉門市 金塔縣 瓜州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慶陽市:西峰區 慶城縣
隴南市:徽縣
青海省(6個)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 剛察縣
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 格爾木市 天峻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5個)
銀川市:興慶區 永寧縣
石嘴山市:平羅縣
中衛市:沙坡頭區 中寧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3個)
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 烏魯木齊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喀什地區:疏附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阿拉山口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 尼勒克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