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程效應

回程效應

回程效應是邁達爾對梯度發展的效應做了大量研究後提出來的,包含在著名的“累積因果論”中,他認為梯度發展中同時起作用的有3種效應,即極化效應擴展效應和回程效應,它們共同制約著地區生產分布的集中與分散狀況。極化效應的作用結果會使生產進一步向條件好的高梯度地區集中。擴散效應會促使生產向其周圍的低梯度地區擴散;回程效應的作用則是削弱低梯度地區,促使高梯度地區進一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程效應
  • 性質:效應
  • 出現:不已開發國家
  • 領域:經濟
基本介紹,研究人介紹,主要表現,實際作用,三種效應,綜述,極化效應,擴散效應,回程效應,相關運用,技術外溢,企業簇群,

基本介紹

對於不已開發國家來說,進口先進工業品的結果,將使本國相對應的工業生產部門因為無力與之競爭而衰落,對技術人員的需求減少,大部分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無法得到提高,文化也隨之落後,反過來又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為“回程效應”。 回程效應是岡納·繆爾達爾對梯度發展的效應做了大量研究後提出來的,包含在著名的“累積因果論” 中,他認為梯度發展中同時起作用的有3種效應,即極化效應擴展效應和回程效應,它們共同制約著地區生產分布的集中與分散狀況。 極化效應的作用結果會使生產進一步向條件好的高梯度地區集中;擴散效應會促使生產向其周圍的低梯度地區擴散;回程效應的作用則是削弱低梯度地區,促使高梯度地區進一步發展。在於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必然會加強兩極分化的規律,並且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處在不同梯度上的國家與地區的發展戰略與策略。
回程效應回程效應
資本主義制度社會性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指望通過政府干預來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沒有看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必然性。

研究人介紹

繆爾達爾的先輩是芬蘭移民。他的父親卡爾·阿道夫是鐵路建築公司職員,母親家庭主婦。191
8年,繆爾達爾進入斯德哥兒摩大學學習法律,1923年在該校畢業後從事律師業務,同繼續研讀經濟學,在1927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後擔任母校自費學生的政治經濟學講師。繆爾達爾還積極從事各種社會政治活動。1934年,他作為社會民主黨成員被選人參議院,1935年任下院議員。他與妻子阿爾瓦共同開創了現代人口政策。1938年,紐約卡耐基公司委託他指導美國黑人問題的研究。其成果《美國的兩難處境:黑人問題和現代民主》於1944年出版。該書出版後被數次重印,並被認為是這一領域的代表著作,是研究美國種族問題的必備參考書。隨著他參與社會活動的不斷增多,其學術研究的範圍也在逐步改變。
回程效應回程效應
由於繆爾達爾在研究中突出強調政治、制度、人口、歷史、文化等非經濟因素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並提出了社會經濟動態運行序列中,諸多因素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循環變動的著名論點,重視開發中國家貧困問題的研究,他既被看作是新制度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又被視作當代濟學的先驅。
繆爾達爾繆爾達爾

主要表現

回程效應是擴散效應的對立物,是一種對擴散效應的負作用。主要表現在:
1、阻礙不發達地區的資本積累。在擴展效應的作用下,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投放了大量的資本,到期要還本付息或支付利潤。 如果不發達地區末能改善投資環境,未能消化吸收轉移技術,這時就會有大量資本本息)回流到發達地區。
2、人才流到發達地區,使不發達地區缺乏人才。
3、競爭能力無法與發達地區抗衡。但有些地區的擴展效應大於回程效應,就會獲得發展。

實際作用

一個經濟區域的形成必須具備幾個基本要素,即經濟中心經濟腹地經濟網路。經濟中
心一般是所在地區的中心城市(鎮);經濟腹地是中心城市周圍的廣大城鄉地區;完善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則成為緊密聯繫城市和周圍地區的經濟網路。按照涵蓋的地域範圍不同,經濟區域也可分為不同的層次:跨國經濟區域、跨省經濟區域、跨縣的經濟區域、跨鄉鎮的經濟區域。無論哪種經濟區域,其形成都是基於中心城鎮與周圍地區的生產要素的互補性、產業結構的梯度性、地域上的鄰近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地區只有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協作,才會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收益。
回程效應回程效應

三種效應

綜述

根據繆爾達爾的循環累積因果論,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有三種效應在起作用,這就是極化效應、擴散效應和回程效應,這三種效應與生產要素的流動結合在一起,共同制約著區域內生產力分布的集中與擴散。

極化效應

極化效應是指在價格槓桿的引導下,要素所有者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獲得聚集效益,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勞動力資金、原材料等要素向某個交通便利、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或地點集中,從而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形成經濟發展的所謂極點或增長極極化效應不但可以促進極點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增強極點的外部競爭能力,使其經濟實力迅速擴大。可以說,北京、天津作為經濟中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在我國北方地區的極化效應,它的進一步發展也有賴於極化效應的作用。
回程效應回程效應

擴散效應

擴散效應是指增長極通過其產品資金人才信息的向外流動,將其經濟動力和創新成果傳導到周圍地區,促進周圍地區的經濟成長。這種傳導的原因,是極點的高度發展造成過度聚集而使生產成本提高,要素收益降低,要素為了獲得高收益就必須向周圍地區轉移。如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其生產成本大幅提高,使外商投資開始向內地轉移,就屬於明顯的擴散效應。

回程效應

回程效應是指隨著極點的高度發展和競爭力的加強、投資收益和勞動收入的明顯提高,使周圍地區的人才資金、原材料等進一步向極點集中,形成要素的回流,從而使極點經濟進一步高速發展,高梯度地區與低梯度地區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值得注意的是,這三種效應在區域經濟中起的作用並不一樣。其中,極化效應促使了經濟中心的形成,主要是生產要素間的聚集帶來的規模經濟效益在起作用;擴散效應可以充分發揮經濟中心(極點)對周圍地區的帶動作用,帶動區域整體經濟的發展;而回程效應一方面使極點經濟發展加快,另一方面則削弱了周圍地區的競爭力,使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劇。可以說,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就是三個效應此消彼長的過程。就縣域經濟來說,城鄉之間既有存在城鎮相對較快發展的極化效應、回程效應,也存在一定的城鎮對鄉村的擴散效應,二者相互服務、相互支持,又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在縣域經濟內部,如果相鄰鄉鎮在某些產業上通過專業化的協作形成了緊密的產業鏈,就會形成跨鄉鎮的小型經濟區域。一些專業化市場的形成也大多與此有關。從更大的範圍上來說,縣域經濟也有可能成為周邊大中城市的經濟腹地,從而與較大的中心城市、周邊縣構成更高層次的跨縣甚至跨省的經濟區域

相關運用

1、上海是長三角的“心”與“口”,對周邊城市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輻射力。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上海對寧波在引資、產業轉移、服務、引智等方面具有擴散效應,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在人才資金和企業方面具有回程效應。
2、根據邁達爾的累積因果論,梯度發展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極化效應擴展效應與回程效應,極化效應與回程效應會促進高梯度區的進一步發展,擴展效應則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低梯度區的發展。開發中國家只要能實施適當的政策措施,強化擴展效應、弱化回程效應,就有可能獲得巨大的發展機會。而且,當低梯度區發展到一定水平,超過了起飛階段,就會具有一種自我發展的能力,從而產生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新的極化效應與回程效應,也就是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跨梯度超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日本及東亞四小龍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的成功實踐同樣證明了跨梯度超越的可行性。
3、回程效應。地區增長極的形成會促使原來流出的生產要素產生回流現象,產業集群所造成的市場引力,會使資本持有者看到投資機會,由於新崛起的增長極造就的增長空間要比傳統增長極更大,這樣,資本持有者便會攜帶有效要素流入新的贏利空間。地區增長極形成的“群”的效應,會給發展中的地區帶來反梯度跨越的可能。對於城鎮經濟的發展和管理而言,研究產業集群形成的內在機理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弄清了產業集群的內在機理,可以使城鎮經濟的發展思路更加明確,政策更有實效性。目前,地方政府非常重視當地的招商引資和經濟小區的建設,但是,不明確產業集群的基本道理,招商引資和小區建設就會非常盲目,永遠形成不了新的增長極產業集群首先與需求拉動和企業追求溢價效應有關。凡是在特定區位集聚的產業,都是面向一個大規模成長的市場發展起來的,因此,它一定是靠需求拉動的,或者換一句話說,它是靠活躍的貿易形態拉動的。面對活躍的貿易,企業以集群/組團的方式比單獨活動更能拿到大的訂單,產生溢價效應。否則,單個企業永遠只能獲得與自己身份相吻合的訂單。以浙江為例(引自浙江省農調隊婁躍同志的文章,下同),2001年,浙江建制鎮的鄉鎮企業總產值為1.18萬億元,平均每鎮14.1億元,其中有51個建制鎮達50億元以上,6個建制鎮達100億元以上。2001年末,全省建制鎮中擁有各類市場3166個,平均每鎮擁有3.8個市場。如果沒有貿易拉動和溢價效應的存在,浙江建制鎮的經濟優勢是不可能形成的。

技術外溢

其次,產業集群與技術外溢有關。在產業集群過程中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現象:技術外溢,高端技術企業掌握的核心技術和輔助技術,緩慢地擴散到低端技術企業和相關的組織。這種技術外溢是沿著產品價值鏈逐漸外溢的。技術外溢使得群內企業的綜合成本下降,提高了集群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形成群內企業的凝聚力和群間的影響力,這正是產業集群的魅力所在。浙江溫嶺市的澤國鎮擁有20個以上的專業市場,其中,大部分專業市場從事舊設備的置換和新設備的交易。由於各種中間商的集群,使得貿易技巧、市場信息、行情變化、貿易規則等會自動在群內外溢,帶來區域市場的活躍。產業集群可以幫助企業突破自身的邊界。按照科斯定理交易費用的合理性決定了企業的邊界,企業規模的擴張與企業把外部交易行為通過產權變更,轉化為內部轉移定價行為有關。但是,企業規模的擴大會產生大企業病,造成規模不經濟,況且,在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既定的條件下,企業擴張的邊界也是有限的。因此,突破這一限制的現實選擇便是產業集群浙江建制鎮的產業集群放大了單體企業的交易能量,降低了企業的交易費用。2001年末,浙江34個財政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建制鎮中,平均每鎮擁有企業994家,有的建制鎮的企業數量達2000家以上。數量眾多的企業一方面促進了要素的集聚,另一方面,突破了單體企業的邊界限制和自身能量的不足,用產業集聚的方式替代了暫時不熟悉的產權重組,造就了區域經濟的優勢。

企業簇群

產業集群過程中會形成不同類別的企業簇群,這些簇群是在一定的區位上形成的地域綜合體,彼此按照一定的業務流程和產業價值鏈相互連結,雖然單體企業的規模較小,經營邊界限制較大,但是,簇群式的結合卻使得集群企業擴大了影響力,可以接受大規模的定單。同時,產許可權制在產業集群中變成了一種經濟利益核算的前提,而不是企業邊界的限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