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門經濟學理論(發展經濟學),首先由西方發展起來。 區域經濟(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以一定地域為範圍,並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係。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理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經濟發展
  • 外文名:regional economy
  • 所屬領域:經濟
  • 所屬類別經濟學理論
發展背景,現實意義,資本市場,

發展背景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時期 ,為了改變舊中國工業分布極端不均衡的現狀,工業建設大規模向內地推進,包括“三線建設”等。
改革開放之後,小平同志提出“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即首先發展沿海地區,在沿海發展起來之後,沿海再支援內地。向沿海地帶非均衡發展的區域戰略,充分發揮了沿海地區的比較優勢,取得了面向世界、先行發展的巨大成功,我國沿海地區的經濟成長率持續保持在全國的領先水平,使國民經濟整體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199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正式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列為2000 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國家對不發達地區的援助進一步集中到西部地區,國家區域政策的目標調整到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上來。“十五”計畫中將“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專門列為一章,強調國家要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實行重點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措施,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資金投入。並在對外開放、稅收、土地、資源、人才等方面採取優惠政策”。2002 年秋天在北京召開了十六大,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持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地區發展接續產業。”這是中央首次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方略。十六大做出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的戰略部署,這是中央從協調區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著眼做出的一個戰略決策。此後,2004年中央又提出了“中部崛起”的中部地區發展戰略,使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趨於完善。
進入“十一五”時期以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
中國陸續出台了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區域發展戰略。但中國地域範圍廣大、地理差別明顯,為了使這些戰略能夠更好地落到實處,產生更大的成效,近兩三年來,中國政府先後批覆涉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天津濱海新區、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兩省部分地區的關中-天水經濟區、中國圖們江區域、黃河三角洲等、橫琴新區、安徽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等10多部區域規劃和檔案來規範區域經濟的發展 。

現實意義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經濟活動,經濟活動又總是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進行的,經濟區域對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區域經濟作為發展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具有嚴格的內涵:在一個自然環境、人文條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區域內,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以實現最最佳化的發展。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1、特定的地理區域;2、資源條件相同或相似;3、人文社會條件基本相同;4、經濟活動的方式及特徵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5、區域內形成統一、有序、健康的市場。在我國目前現階段,研究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是個大國,經濟區域眾多,條件千差萬別,因而區域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狀況有差異。怎么使各地區都發展起來,區域經濟活躍,整體效益高,就是發展經濟學要研究和很好解決的關鍵問題。區域和產業是不可分的,區域經濟發展起來必定會帶動一批產業發達起來。還要通過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把各區域聯結起來,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才能把整個國民經濟搞上去。
(二)中國是個發展中的大國,地區差距大,總體發展水平低,而且發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徵。中國要完成工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歷史重任,也是實現現代化這一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其任務相當艱巨。經濟發展應該是我們完成這雙重歷史使命的重要一環。實現現代化應是一個分階段、有計畫、有步驟的過程,到21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的宏偉目標。
(三)新時期中國最根本的特徵是改革開放。中國正處在由傳統計畫經濟體制現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進程中。發展區域經濟,縮小地區差距,不僅對於實現現代化,而且對保持穩定,維護祖國統一,再樹強國形象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資本市場

田書華:利用資本市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2011年08月29日02: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銀河證券研究所 田書華博士後
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是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解決大開發所需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問題,其中,資本投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規模資本投入,最佳途徑就是藉資本市場的推動。
造成我國各區域之間發展差距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資本市場發展不均衡是導致我國各經濟區域差距較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對四大經濟區域資本市場發育情況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東部、中部、東北部和西部地區資本市場發展存在明顯的不平衡。
從上市公司數量來看,東部10省市共有15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151.6家上市公司;中部6省市共有34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57.8家上市公司;東北部3省共有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44家上市公司;西部12省市共有34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29家上市公司。東部區域上市公司數量明顯高於其它三個區域上市公司數量。
從上市公司市值的比較來看,存在東部經濟區域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它三大區域市值較小的現象。截至2011年7月底,東部經濟區域(10省市)上市公司市值總量占A股市值總量的76%;西部(12省市自治區)占A股市值總量的11%;中部(6省)占A股市值總量的10%;東北(3省)占A股市值總量的3%。
從各省市值平均量來看,東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3568.69億元,中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5157.09億元,東北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852.97億元,西部區域平均每省市值總量為2734.29億元。平均來說,東部省份是西部省份的8.62倍,是東北省份的8.26倍,是中部省份的4.57倍。
從各區域證券市場上募集到的資金量來看,自中國設立證券市場以來我國四大經濟區域募集資金量最多的是東部區域,共募集資金198233億元,其它三個經濟區域募集到的資金分別是:西部11224.7億元,中部10677.5億元,東北3833.71億元。可以看出,東部占有絕對優勢。從四大區域人均募集到的資金量比較,仍然是東部區域占絕對優勢為4.09萬元/人,其次分別是東北0.352萬元/人,西部0.306萬元/人,中部0.2999萬元/人。
可見,無論是從上市公司市值總量還是從證券市場募集到的資金量來看,我國四大經濟區域都存在明顯差距,東部地區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
促進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解決大開發所需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問題,因此,資本投入是一個關鍵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規模資本投入,最佳啟動點就是藉資本市場的推動。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促進落後區域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國家在政策方面對於落後區域尤其是中西部區域給予照顧或優惠。譬如可以在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前提下,對這些地區的公司上市條件、再融資條件、債券發行等給予照顧或其它特殊政策;對中西部地區企業稅收、投資等給予優惠政策;對於投資中西部地域上市公司的資本利得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等等。
第二,積極培育中西部資本市場。目前,我國只有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市場,嚴重加劇了資金在地區分布上的失衡。今後應該考慮設立中西部證券交易所,改變我國資本中心偏集東部的狀況,營造金融資源在中西部匯集的金融中心。
第三,落後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要積極培養和開發一批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後備軍,支持本地區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在利用證券市場振興區域經濟的過程中,不但要促進現有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培養和開發一批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後備軍,以便使本地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為證券市場上的“中部板塊”、“西部板塊”提供新鮮血液。
第四,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尤其是證券公司要重視在中西部地區開展資本市場業務。要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資源優勢配置功能和機制轉換功能服務中西部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