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創作於西漢早期,1987年出土於河南永城芒碭山梁國王陵區柿園墓。壁畫長5.14米,寬3.27米,面積16.8平方米。後經考古專家通過科技手段對壁畫進行原樣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

《四神雲氣圖》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墓葬級別最高的墓葬壁畫珍品,因年代久遠、做工精美被中外專家、學者讚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神雲氣圖
  • 外文名:Sishen cloud chart
  • 所處時代西漢早期
  • 出土時間:1987年
  • 出土地點:河南永城芒碭山梁國王陵區
  • 現藏河南博物院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紀念郵票,相關報導,

作品介紹

四神雲氣圖四神雲氣圖
所處時代:西漢早期
壁畫規格:南北長5.14米,東西寬3.27,面積16.8平方米
出土時間:1987年
出土地點:河南永城芒碭山樑國王陵區柿園墓

作品賞析

《四神雲氣圖》位於墓室頂部,中部一條7米長巨龍飛騰,東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獸、靈芝及雲氣紋圖案裝飾。壁畫從主墓室頂部的西端起,向東延伸有丈余,總面積達30平方米,填補了中國西漢時期壁畫的空白,比敦煌壁畫要早600多年,被譽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雲氣圖。壁畫的主要內容為白虎朱雀、怪獸、靈芝雲氣紋等組成的圖案,歷史藝術價值高。不但是中國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畫面大、級別高、保存為完整的壁畫,更是一部承載西漢初年中國神仙思想的壯麗史詩。
青龍在天,體態矯健,逶迤磅礴;青龍之足,酷似人腳;前兩足,一足踏雲氣,一足踏翼翅;後兩足,一足接朱雀之尾,一足長出花朵( 該花朵及下文花朵,學者皆釋為荷花);龍尾,再生長莖花朵。青龍之上,有攀龍朱雀(鳳凰)。它嘴銜龍的鹿形之角,脛生花朵,尾接祥雲而又生花朵。此,構建而成“龍飛鳳舞”,共游天際的畫面主題。
線描圖線描圖
青龍之下,是一白虎。它仰首張口,做攀援狀,欲吞靈芝,欲“攀龍附鳳”;其腳踏雲氣,躍起飛騰,似欲與龍鳳,同走天穹。
怪獸(有學者釋為玄武)在龍嘴之前,它被彎曲、有力的龍舌一鉤而起,龍舌與怪獸軀體盤旋數道彎兒,龍與怪獸似在打鬧嬉戲。
《四神雲氣圖》《四神雲氣圖》
青龍、朱雀、白虎、怪獸四神,同在雲氣勾勒的頗富裝飾感的“畫框”(上部是開放的)中,遨遊雲天;相伴它們的,是祥雲、荷花、靈芝等。在這兒,雲氣、荷花、靈芝,充當的是四神升仙媒介。雲氣構成的開放式“畫框”之外,還有一個裝飾感更強的封閉式“畫框”。該“畫框”綬帶穿璧,璧似銅錢,但非“孔方”;其圓形孔道,似為“天門”,預示著墓主人登臨仙界,須先穿過玉璧之孔道。
《四神雲氣圖》氣勢恢弘,繪畫手法細膩,線條飄逸,內容上透射出王者的霸氣和隨意。

紀念郵票

2013年10月27日,《漢代壁畫·四神雲氣圖》郵票發行式在河南省永城市舉行。該枚郵票為雙連小型張,於2013年10月26日由湯加王國發行,是商丘題材首次登上外國郵票。

相關報導

1986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永城市柿園村一個名叫趙德友的農民,在自家承包的採石塘放炮採石,偶然發現了一座古墓。很快,聞訊而來的河南省商丘文物隊對古墓進行了發掘。
考古人員沿著狹窄的墓道進入墓室,微弱的燈光照到墓頂處,突然,大家眼前出現了鮮艷的紅色,一隻長須飄擺的龍頭映入眼帘。
只見墓頂上有一幅生動傳神的壁畫。壁畫從墓室頂部的西端起,向東延伸有3米多。壁畫中間的顯要位置是一條龍,約占整個頂壁面積的一半以上。巨龍張口吐舌,舌尖卷著一頭怪獸,前兩足一足踏雲氣,一足踏獸;後兩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長花朵。整個龍體彎曲逶迤,巨大粗獷,在周圍雲氣紋圖案的襯托下宛若“飛龍在天”。除了青龍,壁畫上還畫了白虎、朱雀、玄武等圖案,這正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四個神獸形象。它們法力無邊,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四神獸與靈芝、雲紋等共同組成一個大氣磅礴、靈動飛揚的畫面。專家將其命名為《四神雲氣圖》。
《四神雲氣圖》氣勢恢宏,繪畫手法細膩,線條飄逸,內容上更透射出王者的霸氣和隨意,說明這座墓室絕非一般,壁畫的主人一定有顯赫的地位和身份。
通過對墓中出土文物的研究,這座古墓原來是公元前二世紀西漢梁共王劉買的陵墓。而劉買的父親梁王劉武則是漢景帝的弟弟。
在中國古人眼裡,尤其在西漢人的眼裡,人死後是可以升天的,寓意死是生的繼續。所以,在《四神雲氣圖》里,表現了墓主劉買死後乘龍升天、依然享樂的理想和願望。
1991年,劉買漢墓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四神雲氣圖》年代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墓葬級別最高的墓葬壁畫珍品。
“一旦損壞,不可逆轉!”1992年,時任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的於友先同志看過四神雲氣圖後,感到柿園墓不宜久留此圖,徵詢時任河南省文物局局長楊煥成:“有沒有力量,把給揭下來!”“在石頭上揭取壁畫,別說那時全國沒有先例,就是現在,也只有這唯一的一次。”陳進良說,“石頭上揭畫,石壁不能動,地仗(石與顏料間的泥土與石灰混合層)只有2~3毫米,壁畫還掛在‘天上’,揭取難度可想而知。領導給了任務,咱不能打退堂鼓!”
到了現場,陳進良才發現,柿園墓墓室立壁壁畫,已經遭到了難以挽回的損壞。“亂刻亂畫,亂搗亂戳,相當嚴重。南壁2米以下的畫面,徹底被毀。考古工作者入駐前,盜墓賊與當地百姓把柿園墓墓室當家似的,進進出出,兩個來月。他們點燃蠟燭乃至橡膠輪胎照明,一層炭粒,已經附著在壁畫上。畫的色彩,已有些暗淡。據當地百姓講,墓剛打開時,畫水靈靈的,鮮艷奪目!”陳進良說,“立壁壁畫破壞嚴重,不再揭取;就是需要揭取的主室頂部的這幅四神雲氣圖,也留下棍棒搗戳的痕跡。一撥兒一撥兒的盜墓賊,拿著棍子到處亂搗,他們在找‘藏寶洞’呀!”
除了人為破壞外,墓室被打開後,環境的改變,也讓壁畫產生龜裂、地仗層脫落、霉斑污染等病變。“揭取肯定會對壁畫產生新的傷害,畫面會留下魚鱗紋,是不可避免的。16.8平方米的畫面,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揭下來,必須分割揭取。這樣,還會留下傷痕。這傷痕,幾乎也是無法徹底修復的。但不揭取,一旦損壞,那更不堪構想了。”陳進良說,“為了減少對畫面的損傷,儘可能採取大塊揭取,16.8平方米,分了5塊。至於怎樣揭,那就搭起架子,仰起臉,用批灰刀,一點兒一點兒地慢慢切下來唄。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半月。運到河南博物院,5天,就裝上了。”陳進良先生說:“時間趕得太緊,太快了,所幸沒有出現大問題。”
“將近兩個月,還快呀!”記者問。
“在義大利,人家那幾百年的壁畫,這么搞一回,沒個幾年甚至十幾年,能成?討論、論證、科學實驗,等等等等,人家是不會留下什麼‘萬一’的!”陳進良先生說,“咱這是傻大膽,想想還後怕得很!但咱沒錢,15萬元的經費,不這樣乾,也不行呀!”
經費主要用於各種科學實驗,結果表明:地仗層由黃土與沙子組成,並加入了石灰;地仗層的沙泥,不是當地沙泥所制;2000多年地仗不脫之謎,還沒有找到一個們需要的“標準答案”;壁畫顏色四種: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射線衍射定量分析表明,紅色為辰砂(俗稱硃砂、丹砂),白色為白雲母,綠色為孔雀石,黑色為辰砂加等量孔雀石。這些顏料,都是無機礦物質,符合中國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傳統思想。其中黑色(辰砂加等量孔雀石調和而成)、白色(白雲母),在中、日兩國古代壁畫中,目前尚未發現有哪個壁畫像四神雲氣圖這樣,使用黑色、白色顏料的。
四神雲氣圖保存如此之好,的地仗與材料創新,也是值得關注與研究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