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鋨性板層小體

存在於分泌細胞(Ⅱ型肺泡細胞)的一種細胞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嗜鋨性板層小體
  • 外文名:lamellar body
II型肺泡細胞的細胞質內除有一般細胞器外,核上方有較多的分泌顆粒,電子密度高、大小不等,直徑約0.1~1.0μm顆粒內含有平行排列的板層狀結構,稱嗜鋨性板層小體(osmil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小體外包薄膜,內富含磷脂(主要是二棕櫚醯卵磷脂)、粘多糖、蛋白等,可釋放其內容物於肺泡上皮表面,顆粒內物質釋放出來後,在肺泡表面形成一層粘液層,稱為肺泡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表面活性物質有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穩定肺泡大小的作用
呼氣時肺泡縮小,表面活性物質密度增加,表面張力降低,防止肺泡過度塌陷;吸氣時肺泡擴張,表面活性物質密度減小,肺泡回縮力加大,可防止肺泡過度膨脹。表面活性物質的缺乏或變性均可引起肺不張,過度通氣可造成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吸入毒氣可直接破壞表面活性物質。新生兒透明膜病是因為Ⅱ型肺泡細胞發育不良,表面活性物質合成和分泌障礙,致使肺泡表面張力增大,嬰兒出生後肺泡不能擴張,出現新生兒呼吸窘迫症。
肺泡內的表面液膜含有表面活性物質,起著降低肺泡表面液體層表面張力的作用,使細胞不易萎縮,且吸氣時又較易擴張。肺組織缺氧時,會使肺表面活性物質分泌減少,進入肺泡的水腫液或纖維蛋白原可降低其表面活性物質的活力,引起肺內廣泛的肺泡不張,血液流經這些萎陷肺泡的毛細血管時就不能進行氣體交換。臨床上新生嬰兒患肺不張症,就是因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