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

喹諾酮

喹諾酮類(4-quinolones),又稱吡酮酸類或吡啶酮酸類,是一類合成抗菌藥。喹諾酮類是主要作用於革蘭陰性菌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較弱(某些品種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

基本介紹

簡介,特點,主要用途,儲存條件,主要類別,不良反應,相互作用,主要臨床套用,

簡介

喹諾酮類和其他抗菌藥的作用點不同,它們以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為靶。細菌的雙股DNA扭曲成為袢狀或螺旋狀(稱為超螺旋),使DNA形成超螺旋的酶稱為DNA迴旋酶,喹諾酮類妨礙此種酶,進一步造成染色體的不可逆損害,而使細菌細胞不再分裂。它們對細菌顯示選擇性毒性。當前,一些細菌對許多抗生素的耐藥性可因質粒傳導而廣泛傳布。本類藥物則不受質粒傳導耐藥性的影響,因此,本類藥物與許多抗菌藥物間無交叉耐藥性。

特點

抗菌譜廣,對革蘭氏染色呈陰性桿菌活性較高,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無交叉耐藥性;
細菌對本類藥物發生耐藥突變的機率低,無質粒介導的耐藥產生;
在體內分布廣,體內和組織中藥物濃度高;
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長,使用方便;
與頭孢菌素類藥物相比,抗菌作用相似,但價格便宜;
治療腹瀉有特效,
不良反應少,主要是胃腸道症狀、中樞神經系統和一般變態反應。

主要用途

農藥、醫藥、中間體。有機合成。

儲存條件

本品應密封避光保存。

主要類別

喹諾酮按發明先後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為一、二、三代。
第一代喹諾酮類,只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克雷伯桿菌、少部分變形桿菌有抗菌作用。具體品種有萘啶酸(Nalidixic acid)和吡咯酸(Piromidic acid)等,因療效不佳現已少用。
第二代喹諾酮類,在抗菌譜方面有所擴大,對腸桿菌屬、枸櫞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沙雷桿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吡哌酸是國內主要套用品種。此外尚有新[font\104t_1.gif]■酸(Cinoxacin)和甲氧[font\104t_2.gif]■喹酸(Miloxacin),在國外有生產。
第三代喹諾酮類的抗菌譜進一步擴大,對葡萄球菌等革蘭陽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對一些革蘭陰性菌的抗菌作用則進一步加強。
第四代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譜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對大部分厭氧菌,革蘭陽性菌的耐菌寄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活性也明顯提高。例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克林沙星。

不良反應

本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主要有:
①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不適、疼痛等;
②中樞反應:頭痛、頭暈、睡眠不良等,並可致精神症狀;
③由於本類藥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誘發癲癇,有癲癇病史者慎用;
④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兒童應慎用;
⑤可產生結晶尿,尤其在鹼性尿中更易發生;
⑥大劑量或長期套用本類藥物易致肝損害。

相互作用

本類藥物的相互作用有:
1.鹼性藥物、抗膽鹼藥、H2
2.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藥)、氯黴素蛋白質合成抑制藥)均可使本類藥物的作用降低,使萘啶酸和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氟哌酸和環丙氟哌酸的作用部分抵消。
3.氟喹諾酮類抑制茶鹼的代謝,與茶鹼聯合套用時,使茶鹼的血藥濃度升高,可出現茶鹼的毒性反應,應予注意。

主要臨床套用

臨床主要套用抗菌活性強、毒性低的氟喹諾酮第三、四代類藥物
1.泌尿生殖道感染
2.腸道感染
3.呼吸道感染
4.骨骼系統感染
5.皮膚軟組織感染
6.其他 pefloxacin可治療化膿性腦膜炎和由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沙雷菌屬所致的敗血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