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是一種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熱瘡。能引起人類多種疾病,如齦口炎(gingivostomatitis)、角膜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腦炎(encephalitis)以及生殖系統感染和新生兒的感染。

在感染宿主後,常在神經細胞中建立潛伏感染,激活後又會出現無症狀的排毒,在人群中維持傳播鏈,周而復始的循環。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單純皰疹病毒
  • 中醫學名:熱瘡
  • 主要症狀:成群皰疹、發熱、潰瘍
  • 多發群體:新生兒和兒童,成人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接觸
定義,分型,生物學性狀,致病性,原發感染,復發感染,先天性感染,免疫性,致病機制,微生物學,分離和鑑定,抗體檢測,DNA檢測,防治原則,治療,簡介,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注意事項,其他事項,

定義

單純皰疹屬於皰疹病毒科a病毒亞科,病毒質粒大小約180納米。根據抗原性的差別目前把該病毒分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獲得,2型可從生殖器病灶分離到。感染是由於人與人的接觸。從發生後四個月到數年被感染的人數可達人口總數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種病毒,但在臨床僅有一部份發病。此病可分為:口唇性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皮膚炎、陰部皰疹、卡波西病等,有時也是腦膜炎、腦炎的病因。口唇部皰疹一般較易診斷,同時因日曬、發熱等種種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復發。該病毒可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雞等的動物培養細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對田鼠細胞等有轉化作用。還懷疑皰疹病毒與人類的宮頸癌有關。

分型

HSV有二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兩型病毒核苷酸序列有50%同源性,型間有共同抗原,也有特異性抗原,可用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作ELISA,DNA限制性酶切圖譜分析及DNA雜交試驗等方法區分型別。

生物學性狀

HSV具有典型皰疹病毒形態特徵。根據生物化學、生物學、流行病學等分為兩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二者基因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過DNA限制性內切酶分析來區分。HSV基因組大約152kb,34個基因,編碼70多個多肽(polypeptides)。特別是?基因編碼的晚期蛋白中有11種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較清楚。其中gB和gD與病毒吸附和穿入有關,是與細胞特異性受體相互作用的病毒配體分子。gD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最強,可用於研製疫苗。gC是補體C3b―結合蛋白(complement C3b-binding protein)。gE是Fc受體,可與IgG的Fc端結合。gG為型特異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區別HSV-1(gG-1)和HSV-2(gG-2)。gH與病毒的釋放有關。
HSV-1形態HSV-1形態
HSV對動物感染宿主範圍較廣。常用實驗動物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種細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腎、人胚腎細胞以及地鼠腎等傳代細胞培養分離病毒。感染細胞很快出現明顯細胞病變,並出現嗜酸性核內包涵體。

致病性

單純皰疹病毒在全球廣泛分布,人群中感染極為普遍,潛伏和復發感染者較多。患者和帶毒者是該病的傳染源。病毒可通過皮膚、黏膜的直接接觸或性接觸途徑進入機體。
典型的組織病理學變化是受感染細胞呈氣球樣變(balloon)、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的形成等。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兒童和成人,通常分為原發感染和復發感染。

原發感染

多發生在無HSV特異抗體的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其中大多數為隱性感染(inapparent)。HSV-1的原發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尤以齦口炎(gingivostomatitis)最為多見。臨床表現為牙齦和咽頰部成群皰疹、發熱、咽喉痛,破潰後形成潰瘍。此外還可引起腦炎、皮膚皰疹性濕疹。成人可引起咽炎和扁桃體炎。病毒潛伏在三叉神經節(trigeminal ganglia)。HSV-2的原發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皰疹,男性表現為陰莖的水泡性潰瘍損傷,女性為宮頸、外陰、陰道的水泡性潰瘍(vesiculoulcerative)損傷,併發症包括生殖器外損傷和無菌性腦膜炎。病程約3周。病毒潛伏在骶神經節(sacral ganglia)。

復發感染

感覺神經元(sensory neurones)的潛伏感染是嗜神經HSV和VZV的一種特徵。人受HSV原發感染後,HSV常在感覺神經節中終身潛伏,有時也能在迷走神經、腎上腺組織和腦中檢出。約1%的受感染細胞攜帶病毒基因,病毒的DNA以游離環狀附加體(episome)形式存在,每個受感染細胞約有20個拷貝。潛伏狀態下只有很少的病毒基因表達。當機體受到多種因素如紫外線(太陽暴曬)、發熱、創傷和情緒緊張、細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使用腎上腺素等影響後,潛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覺神經纖維軸索下行至神經末梢,感染上皮細胞,特別在骨髓移植或大劑量化療後,在缺少預防的狀態下,約有80%的病人復發。研究表明,不是所有激活都導致明顯損傷,但可以無症狀排毒。潛伏與激活的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在HSV潛伏感染的細胞核中發現有病毒的RNA轉錄,但未證實有病毒編碼的蛋白,因此不被免疫系統識別而逃逸。激活時,CD8+抑制性T細胞活性增加,病毒的蔓延受某些因子如前列腺素的影響而增強,免疫效應細胞功能下降,因此,激活與局部前列腺素水平的增加、細胞免疫的抑制有關。

先天性感染

新生兒皰疹是臨床上常見而又嚴重的感染,據統計死亡率超過50%,存活者約有1/2嚴重損傷。HSV-1、HSV-2在分娩時均可通過產道感染新生兒,以HSV-2為多見,約占75%。常發生在生後第6天。感染類型有:①皮膚、眼和口腔的局部損傷;②腦炎;③病毒播散到內臟,發生膿毒血症(sepsis),常引起死亡。早期抗感染可減少死亡率。剖腹產是避免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妊娠婦女感染HSV-1,病毒有可能經胎盤感染胎兒,造成流產、死胎或先天性畸形。

免疫性

單純皰疹病毒原發感染以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為最高易感期,到成年約70%~90%的人有HSV-1的抗體。HSV-2的抗體隨性成熟逐漸升高。 原發感染後1周左右,血中出現中和抗體(IgM、IgG、IgA)。嚴重的原發感染或經常性復發感染,抗體水平有所增高。這些抗體不能阻止重複感染(reinfection)或潛伏病毒的復發,但可以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

致病機制

HSV-2病毒是生殖器皰疹的主要病原,一旦感染,患者將終身攜帶這種病毒並周期性地出現生殖器皰疹性損傷,HSV-2感染還會增加HIV-1傳播的風險,且目前沒有針對HSV-2的有效疫苗問世。由於HSV-2的高陽性率及與HIV-1共同的傳播途徑,針對HSV-2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
前人研究表明HSV-2建立持續性感染須抑制宿主細胞的抗病毒I型干擾素(IFNα/β)信號通路,但機制不明。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胡勤學學科組研究發現,HSV-2通過其極早期蛋白US1抑制IFN-β的產生,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的控制。這個發現為雙鏈DNA病毒家族如何阻斷I型IFN信號通路提供了新的機制。
生殖道黏膜部位不易建立針對HSV-2長期有效的記憶性免疫保護,這成為皰疹病毒疫苗研製的主要瓶頸。胡勤學學科組利用了趨化因子CCL19能夠靶向性地趨化和招募免疫細胞到次級淋巴器官及黏膜組織的特性,將候選免疫原HSV-2 gB蛋白與CCL19 製成嵌合的DNA疫苗。結果發現“gB-CCL19”嵌合疫苗能夠在小鼠體內誘導很好的保護作用,從而為設計針對HSV-2或其他性傳播病毒的疫苗奠定了基礎。

微生物學

分離和鑑定

病毒分離培養是當今臨床上明確診斷皰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據。可採集皮膚、生殖器等病變部位的水皰液、腦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標本,接種人二倍體成纖維細胞株WI38及其它傳代細胞株如Vero、BHK等,經24~48小時後,細胞則出現腫脹、變圓、細胞融合等病變。然後用HSV-1和HSV-2的單克隆抗體作免疫螢光染色鑑定或套用DNA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分析來定型。
HSV-1結構HSV-1結構

抗體檢測

常用於抗體檢測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螢光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臨床多用於急性感染診斷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檢測,以及流行病學調查。如用於急性感染診斷,應採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同時檢測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檢測

取病變組織或細胞,提取病毒DNA,與標記的HSV DNA探針進行雜交或套用PCR檢測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來判斷是否是HSV的感染。這種方法已用於疑為HSV腦炎患者的診斷。

防治原則

目前,對皰疹病毒感染的控制尚無特異性有效措施。寄希望於疫苗,特別是新型疫苗,如亞單位疫苗、重組活疫苗、DNA疫苗的研究。試驗證明,疫苗對阻止原發感染有作用,但重組HSV-2糖蛋白疫苗雖能誘生高水平中和抗體,卻不能保護生殖器的再感染。
在抗HSV的藥物中,臨床常用的有無環鳥苷(acyclovir)、丙氧鳥苷(ganciclovir)、阿糖腺苷(vidarabine)等。這些藥物均能抑制病毒DNA合成,使病毒在細胞內不能複製,從而減輕臨床症狀,但不能徹底防止潛伏感染的再發。IFN對皰疹性角膜炎也有效。

治療

簡介

皰疹病毒的患者在未出現部位疼痛時,應及早請醫生確診,積極治療。

對症治療

主要是一般和對症治療。  原則:抗病毒、減少疼痛、預防繼發感染、縮短病程。  ①神經痛:可給止痛劑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皰疹後神經痛需止痛劑和鎮靜劑合用,如多慮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賽庚啶2mg,日3次口服,維生素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②局部皮膚護理治療;酞丁胺擦劑或爐甘石洗劑外搽,1日3-5次。糜爛者塗2%龍膽紫溶液或塗新黴素糠餾油糊劑。或紫外線照射、音頻電療,雷射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擴束照射),TDP頻譜照射等。
眼部帶狀皰疹:可用皰疹淨或無環鳥苷液滴眼,為防止角膜粘連用阿托品擴瞳;

抗病毒治療

主要用於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無環鳥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藥:阿昔洛韋、萬乃洛韋等(臨床提示:阿昔洛韋對治療後遺神經痛無效)外用阿昔洛韋眼藥水塗患處。可口服抗菌藥或外用紅黴素軟膏塗患處。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龍膽紫溶液塗患處。皮質類固醇激素:短期套用,千萬要慎重!

注意事項

對正在用細胞毒、免疫抑制劑或代謝拮抗劑的患者,因易產生病毒擴散,應儘量減低劑量或停用。
可配合清熱解毒中藥和針刺療法

其他事項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須遵醫囑。治療期間應臥床休息,注意營養,還應穿清潔柔軟的棉製內衣,以減輕摩擦。如疼痛影響睡眠,可適當服些鎮靜止痛藥。春季是多種傳染病流行季節,老年人及體質虛弱者應儘量少去空氣不潔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平時要堅持鍛鍊身體,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