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單向度的人)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

單向度的人一般指本詞條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是美國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創作的哲學著作,1964年首次出版。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通過對典型的高度工業化、技術化了的美國社會的研究,批判地分析了發達工業社會的政治、經濟與文化思想狀況,揭示出當代發達工業社會是一個實現了社會一體化、失去其內在否定性而只剩下維護現存制度肯定性一面的單向度的社會,指出哲學的歷史制約性及單向度社會中人的解放的暗淡前景,並論述了從“單向度”中解放出來的可能性。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的社會理論的最有實際社會影響的著作,是馬爾庫塞後胡思想的結晶,他用弗洛伊德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了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揭示了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許多新特點,這對於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
  • 外文名稱:One Dimensional Man:Studies in the ldeology of Advanced lndustrial Society
  • 作品別名:單向度的人
  • 作者:赫伯特·馬爾庫塞
  • 首版時間:1964年
  • 類別:哲學
  • 字數:9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單向度的社會”(前4章),作者從技術、政治、文化和言論4個領城描述了一個技術控制下失去反抗力量的單向度社會。在這種社會裡,發達的工業文明使得技術成為了新的社會控制形式。政治領域也日趨單面化,原來對立的雙方已經結合在了一起。文化領域中,西方高級文化中對抗社會現實的因素受到了消除。言論領域裡,大眾傳播使得語言同一化造成了一種言論的封閉。第二部分“單向度的思想”(第五、六、七章),作者描述了工業文明社會思想的單向度性。哲學否定性思維的挫敗和實證性思維的勝利使得思想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向度,從而整個社會陷入一種單向度的思想中。第三部分“抉擇的機會”(後3章),作者對如何打破這種單向度社會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主張。

作品目錄

導言 批判的停頓:沒有反對派的社會
單向度的思想
抉擇的機會
單向度的社會
第五章 否定性的思維:被擊敗了的抗議邏輯
第八章 哲學的歷史承諾
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第六章 從否定性思維到肯定性思維:技術合理性和統治的邏輯
第九章 解放的大變動
第二章 政治領域的封閉
第七章 肯定性思維的勝利:單向度的哲學
第十章 結論
第三章 不幸意識的征服:壓抑性的俗化趨勢
第四章 話語領域的封閉

創作背景

《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發表於1964年,此時正值資本主義發展的大繁榮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工人的收入也有了相應的提高。住房建築的擴大,公路網的發展,日益增多的周末野遊和年度假期旅行,衛生費用的增加,信用制度的普及,這一切都標誌著西方進入了所謂的“消費社會”。在這種情況下,過去尖銳的階級矛盾似乎得到了緩解,激進的黨派被納入議會競選的軌道。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馬爾庫塞寫作了《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其目的是指出發達工業社會的不合理性和壓抑人的自由發展的實質,分析這種社會壓抑人的特殊方式,並力圖為變革這種不合理的社會現實而尋找出路。

作品思想

在發達的工業社會裡,批判意識已消失殆盡,個人已喪失了合理的批判社會現實的能力。所謂“單向度的人”就是指喪失了這種能力的人。圍繞著這一基本思想,《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在結構上可分為四個部分:(1)導論;(2)單向度的社會;(3)單向度的思想;(4)抉擇的機會。導論部分,總體性地闡明資本主義發達工業社會是一個無對立面的社會,對這個社會的批判要從現實的批判轉向理論的批判。第二部分,從控制形式的轉變到政治、思想、文化、藝術、語言,全方位地論述了一個“單向度的社會”。第三部分,從意識形態批判的角度,分析批判整個發達工業社會對人的意識形態的奴役。第四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會”。這四個部分都圍繞著一個核心概念“單向度”來展開論述。
導論
首先,他指出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裡,人們的反抗性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地減退、消失。對此,馬爾庫塞提出了批判現實社會的兩點價值判斷:
判斷1:人生是值得生活的,或毋寧說是能夠和應該使之成為值得生活的。這一判斷構成一切思想努力的基礎;它是社會理論的先驗性,而且對它的拒斥(這是完全邏輯的)則拒斥了理論本身。
判斷2:在一個既定社會裡,存在著改善人生的特定可能性和實現這些可能性的特定方式以及手段。批判的分析應證明這些批判的客觀有效性。而且這種證明應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
這兩點價值判斷標示著馬爾庫塞批判理論的轉向,即提倡一種從“社會現實”轉向為“抽象理論”的批判。當時許多批判理論範疇,如“社會”、“家庭”、“階級”等等都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失去了他們原有的批判價值。因此,就需要通過理論抽象和思考來重新把握這些範疇的批判意義,並理解這些範疇的意義如何被社會現實所抵消。對於這一點,他提倡一種“哲學批判”。他認為“批判理論必須從對社會資源的實際組織和使用中,從這種組織和使用的結果中進行抽象”,從而將其批判理論的基礎回歸到哲學上。
單向度的社會
在對單向度社會的批判里,馬爾庫塞層層分析,針對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方面,如從控制形式的轉變到政治、思想、文化、藝術最後到語言,全方位地論述了一個“單向度的社會”。這個單向度社會形成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科學技術全面控制了這個社會裡的人,使其失去了原本應該具有的對社會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導致這個社會的主體——人,成為單向度的人。而人也就在無意識狀態下接受了這個單向度的社會。
新的控制形式,馬爾庫塞認為,首先,現代發達工業社會是一個在整體上完全被操縱被控制的社會,並列舉了這個社會被操縱和控制的種種現象。其次,在一個被控制的社會裡,儘管表面上人們似乎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但從本質上講是不自由的。第三,在發達工業社會裡,人受到新的壓抑,使之屈從於社會強加給他的生活方式。人自身的需求,也取決於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制度和利益是否認為它是值得嚮往的和必要的。對此,他認為應該區別人的真實需求與虛假需求。所謂真實需求即出自人的本性的自主的需求,而非社會強加給與的。虛假需求“是指那些在個人的壓抑中由特殊的社會利益強加給個人的需求”,如廣告、娛樂、消費等等。這些所謂的需求似乎滿足了個人的需要,但隱藏在背後的是他受控於統治階級。第四,目前的“社會控制形式是技術”,即社會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新的控制形式一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已經侵犯和削弱了私人的地盤。技術始終是人成為單向度的人的根本原因。
政治的單向度。在對政治單向度的批判里,馬爾庫塞分析並描述了發達工業社會的特點,馬爾庫塞通過這些特點的分析,從幾個方面具體論述了政治的單向度。這種“政治的單向度”也體現了當代已開發國家政治領域最顯著的特點——同化與融合。另外,在馬爾庫塞看來,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不單是一場政治革命,也是無產階級摧毀資本主義的政權,利用已有的科學技術為社會服務。可現階段無產階級已不構成發達工業社會制度的對立面和社會變革力量的主體。馬爾庫塞認為,無產階級不單是失去了自身的對抗性,同時還使其自身成為發達工業文明的奴隸。表面上看,無產階級擁有了與統治者平等享受的權利,並且勞動強度有所降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自身卻因技術的發展強化了與工廠的依存關係,從而強化了自己作為一種社會工具、一種物的存在。
文化藝術的單向度。在文化單向度的闡述中,馬爾庫塞提出了一個概念“高級文化”。高級文化就是前技術時代的文化,是表達人們的理想,高於現實、對現實持批判態度的文化。他認為高級文化是一種雙向度的文化。但是,這種雙向度的高級文化在技術合理性中喪失了自己的效力。在馬爾庫塞看來,藝術原本是唯一能超越一切的東西,但是在發達工業社會,藝術已經失去了它的傳統功能,成為異化的藝術。
單向度的思想
按照馬爾庫塞的批判邏輯,在對單向度的社會進行批判以後就進展到對單向度的思想即人的意識形態的批判。而意識形態的批判,其重點是對現代哲學的批判。他認為在發達工業社會對人的意識形態的奴役過程中,現代哲學思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現代哲學失去了本身內在的否定性,成為受技術理性和統治邏輯制約的,只有“肯定”向度的單向度思想。
哲學批判首先從理性的劃分開始。他認為理性可分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這兩者之間的衝突與矛盾,源於其內部擁有對抗性和否定性的因素,並以否定性思維和肯定性思維的形式表現出來。然而,在當代社會裡,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不斷運動和發展,最後合二為一。根據理性的這種發展演變,馬爾庫塞把人類社會歷史分為兩大階段:前技術階段和技術階段。這兩個階段共同擁有一些關於人和自然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使人類歷史得以連續性的發展。
馬爾庫塞將肯定性思維與否定性思維之間的衝突追溯到哲學思想本身的起源,並在柏拉圖的辯證邏輯與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中找到表現。在他看來,在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中,一方面,他是用謂詞判斷來揭示真理與謬誤,並從本體論的立場出發,建立了一切可能真實或虛假的論斷的“純形式”來表示判斷形式。而這種“純形式”掩蓋了命題的否定性。另一方面,在他的形式邏輯中,對象對於思維來說沒有多大意義,對象不過是抽象的記號或符號。馬爾庫塞認為,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的本質在於把動態的、矛盾的、發展的現實固定化和形式化,實際成了一種對現實的脫離和對思想的控制。因而,形式邏輯是思維成為單向度思維的前提條件。
關於柏拉圖的辯證邏輯,馬爾庫塞認為與亞里士多德的形式邏輯的反差驚人。柏拉圖的辯證邏輯是在對話中提出、展開和檢驗的,而對話及其對話者是自由的。說話者在它們的命題中不斷超越術語起初的現實的設定。因此,辯證思維與現實之間與其說是一致的,倒不如說是矛盾的。而這種矛盾不是建立在現實本身的術語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對現實的破壞的術語之上的。在那些破壞的術語中,現實成為它自身的真理。這就意味著辯證邏輯是一種現實的否定性,它本身具有矛盾的雙向度而非單向度。這種矛盾的雙向度的思想風格,不僅是辯證邏輯的,而且是一切力圖超越現實的哲學的內在形式。
其次,馬爾庫塞的哲學批判對準了現代科學邏輯。在對現代科學邏輯的批判中,他先對現代科學和技術進行分析。他認為,當現代科學撇開它自身的功利性,保持自身的中立和有效性時即成為純科學。這種純科學的合理性有內在的工具主義特點,由此,它成為先驗的技術或特定技術的先驗性,即成為社會控制和統治形式的技術,是進行社會控制的手段。此外,就現代科學邏輯而言,馬爾庫塞認為現代分析哲學和數理邏輯所表達的思維方式的實質,就是古代亞里士多德邏輯的表達。這種邏輯雖然有“科學”的外表,實際上在理解現實事物中,把現實主觀化、抽象化、符號化和形式化了。把理論和現實的真實關係消解在符號與符號之間的形式和數學關係中,這種現代邏輯實際上發揮了掩蓋事物的真實,為不合理的現實作辯護的功能。
第三,關於哲學的批判,馬爾庫塞的重點放在對實證主義和語言分析哲學的批判。他認為,實證哲學和語言分析哲學把語言的意義同經驗事實和具體的操作等同起來,並把既定事實毫無批判地接受下來,從而把多向度的語言清洗成單向度的語言,最終使其思維方式本身也成為單向度的思維。馬爾庫塞分析了實證主義的起源和思想。他認為在“實證主義”第一次被使用時,該術語就有三層含義:(1)認知的思想靠事實經驗而獲得有效性;(2)認知的思想重視具有確定性和精確性模式的物理科學;(3)相信認識要進步必須取決於這種重視。因此,實證主義把一切形上學、先驗主義和唯心主義都當做倒退的思想加以反對,使其哲學的思想變成了證明性思想,哲學的批判只在社會的框架內進行批判,而把非實證的概念誣衊為純粹的幻想。
馬爾庫塞認為語言分析哲學是使哲學成為單向度哲學的關鍵。語言分析哲學的原本目的是治療思想和語言運用上令人混淆的形上學的觀念,但是,語言分析哲學的方法太過簡單和幼稚,似乎是只要一對語言進行意義分析,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哲學的根本問題,而事實並非如此。最終說來,這些分析不僅是不充分的,而且對哲學思想和批判思想本身都是具有破壞性的。他抨擊奧斯丁抽象地討論句子的意義,認為應把對句子的理解放在整個語言的環境中才能進行;他也批判維根斯坦強調日常用語的重要性,把哲學當做了改變語言的工具。而喪失了自身的批判性。但是,語言分析哲學在對語言的分析中使自己定向於具體化了的日常論域,對那些異己、敵對且不能按照既定用法來理解的東西進行抽象,通過對意義進行分類和區分,並保持它們相互隔離,這一分析消除了思想和言論中的矛盾、幻想、超越。把自己完全融合在現實中,與現實保持一致,在對語言的分析批判中失去了對現實的批判力。
抉擇的機會
關於對單向度的社會與單向度的思想批判,馬爾庫塞表現了憤慨與不滿。面對單向度的社會與人類,馬爾庫塞在該書最後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會”。他認為哲學有著歷史的義務。而哲學的歷史義務蘊藏在哲學歷史中的一般概念里。他認為,在哲學中所確立的一般概念,不單是一個認識論的抽象問題或是關於語言及其用途的虛假的具體問題,而是哲學的思想核心。在揭示了哲學一般概念的重要性以後,接下來就是確立在哲學一般概念的指導下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設計。“設計”是馬爾庫塞構建“理想社會”的核心。他認為“設計”一詞最清楚地強調了歷史實踐的特點。它來自在許多理解、組織和改造現實的方式中對一種方式的決定性選擇的把握。而一旦做出某種選擇,也就排除了和這種方式不相容的其他可能性。他提出了“歷史設計”的真理價值的標準。這些標準涉及一個歷史設計實現既定可能性的方式,也就是說是牽涉人類存在方式的可能性。具體說來,標準有兩條:
一是超越性設計就符合在已達到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上展現的現實可能性。
二是超越性設計為了證明既定總體是假的,必須在以下三重意義上證明自身有更高的合理性:
(1)它提出一種保存並改進文明的生產成就的前景;
(2)它在其根本結構、基本傾向和關係上來確定既定總體;
(3)它的實現將在一處制度的框架內為生存安定提供更大的機會,而這種制度又為人類需求和才能的自由發展提供更大的機會。
馬爾庫塞的“歷史設計”是建立在對“技術設計”的分析之上的。他認為在發達的工業社會裡,技術成為控制社會的新形式。他認為革命在現存社會中不是一種“根本需要”,但它是人類最終的“根本需要”。所以人們應該“絕對拒絕”現存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追求一種“質的變革”,摧毀現實的根本結構,使人民能自由地發展自己的需求;建立一種新的技術,重新把握藝術與科學、科學和倫理學的統一;自由地發揮想像力,給科學套上韁繩,使之用於人類的解放。

作品影響

《單向度的人》出版後,不僅成為了學生們的“聖經”,而且成了法蘭克福學派的經典之作,書中所倡導的批判精神成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主題。
該書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後,先後在德國和法國出了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後又被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被稱為西方20世紀60年代末大學運動的教科書,標誌著馬爾庫塞思想的又一次轉折。

作者簡介

赫伯特·馬爾庫塞(1898~1979),出於德國柏林一個猶太人家庭。1930年參加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的工作。1933年,希特勒奪權後,他流亡國外,幾經輾轉,於1934年到達美國,在哥倫比亞社會研究所任職。1940年加入美國國籍,同年進入華盛頓戰略服務局工作,達10年之久。1951年重回哥倫比亞大學,同時任哈佛大學俄國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赴波士頓任布蘭德大學教授。1967年任哥倫比亞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1979年應邀訪問西德,同年病逝於慕尼黑。馬爾庫塞主要著作有:《理性與革命》、《否定》,《社會批判理論的思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