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單于都護府城遺址

唐單于都護府城遺址

單于都護府是唐朝建立的六個重要的都護府之一,是管理北方邊疆的重要機構,所轄地區基本上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屬關內道。 唐代單于大都護府遺址位於烏蘭察布盟和林格爾縣土城子村北。北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位於呼和浩特平原南端,西臨寶貝河。南部為西漢定襄郡治成樂縣城址,北魏初期又在此建立盛樂城,唐代單于都護府建於漢、北魏城址之北,平面呈不規則的五邊形,周圍約8公里,現今殘存城牆高約6米,東門及瓮城遺蹟還很清楚。城內建築遺蹟甚多,地下蘊藏文物也甚豐富。城外唐墓較多,歷年均有所發現,出土有墓誌等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唐單于都護府城遺址
  • 地理位置: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 含義: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
  • 出土文物:陶瓮,內藏“開元通寶”銅錢
簡介,含義介紹,遺址構造,出土文物,歷史變遷,相關景點,

簡介

含義介紹

所謂單于都護府,就是統領漠南突厥族所住地區府州的首府,是漠南突厥族的政治、文化中心。 遺址至今清晰可見。

遺址構造

城牆用土夯築,殘存最高的約5米,外城平面略似菱形。東牆長1750米,西牆長1200米,北牆長1250米,南牆已被寶貝河水沖刷,殘長500餘米。現在東、西、北三面還可看到城門遺址和瓮城遺址。外城南部有內城,俗稱皇城,略呈方形,每面長約500米。城中文化堆積層以內城為最厚,其中有大型建築的台基,地表還殘存有石柱礎,並有密集的碎磚瓦和陶次片。從地表調查看出,這座城是唐代在東漢北魏時期舊城廢墟北部建築起來的。唐代以後的建築物又迭壓在內城中,形成了3-5米厚的文化堆積,有的凸出地表約2-3米。
唐單于都護府城遺址唐單于都護府城遺址

出土文物

城內建築遺蹟甚多,地下蘊藏文物也甚豐富。城外唐墓較多,歷年均有所發現,出土有墓誌等文物。
早在解放前這裡就出土過唐寶曆二年(公元820年)撰刻的“唐振式節度使單于大都護張惟清德政碑”等石刻。解放後出土的文物中有銅瓷造像、銅印、瓷器、銅鏡等等。
1960年曾出土一大陶瓮,內藏“開元通寶”銅錢重約500公斤。遺址附近還發現了很多唐墓。

歷史變遷

648年,唐朝在契丹住地設定松漠都督府,加給契丹聯盟長窟哥以松漠都督的稱號,並賜姓李氏。
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唐王朝在今和林格爾築城,設立了雲中都護府。(龍朔三年二月十五日,移燕然都護府於回紇部落,仍改名瀚海都護府;其舊瀚海都督(護)府移置雲中古城,改名雲中都護府;仍以磧為界,磧北諸蕃州悉隸瀚海,磧南並隸雲中。 —《唐會要》卷七三 秦漢雲中郡地也。大唐龍朔三年,置雲中都護府,又移瀚海都護府於磧北,二府以磧為界……” —《通典》卷一七九)
679年(唐調露元年)十月,唐單于都護府突厥部落反唐,煽誘契丹侵掠營州。唐營州都督周道務遣戶曹唐休翽領兵鎮壓,契丹慘敗。 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數民族回鶻烏介可汗乘唐王朝內外交困之機,率眾進犯。北方邊地人民四處逃散,苦不堪言。“金河”,唐單于都護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金河”見杜牧《早雁》)

相關景點

康熙平定葛爾丹紀念碑
唐單于都護府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