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子(2016年藪光生出版的日本文化圖書)

和果子(2016年藪光生出版的日本文化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果子》是2016年10月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藪光生。

基本介紹

  • 書名:和果子
  • 作者:藪光生
  • 原版名稱:和菓子 WAGASHI
  • 譯者:虞辰
  • ISBN:9787513322799
  • 類別:日本文化
  • 頁數:192
  • 定價:45.00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編輯推薦,試讀,

內容簡介

和果子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表現四季五感的藝術。
剔透如玉的羊羹,翠綠喜人的草餅,外酥內糯的最中,詩意風雅的水無月……一枚小小的和果子裡,有四季風物,也有和歌俳句。形、色、名、味,每一個細節,都凝練著日本獨有的美學意識,讓人在入口的瞬間,調動全部的感官去品味。
百餘品和果子,不僅展現了對季節時令的敏銳觀察和敬重遵從,還蘊含著對文化、人心的樸素感悟。
每一枚和果子,都是一個方寸間的日本。

作者簡介

藪光生
全國和果子協會專務理事。積極對和果子業界進行經營指導的同時,大力開展演講、教育等活動。現兼任日本果子教育中心副理事長、專門學校講師等職。
果子製作
梶山浩司
日本和果子協會“選·和果子職”審查委員、東京制果學校校長。
羽鳥誠
日本和果子協會“選·和果子職”審查委員、東京制果學校教育部次長。
小林紀夫
日本和果子協會認定“優秀和果子職”、東京制果學校課長。
長谷川獻
日本和果子協會認定“優秀和果子職”、東京制果學校教材主任。

目錄

前 言
和果子的歷史
第一章 體現季節之美的和果子
享受四季
果名的文化
手藝人的技藝與個性
和果子的材料
第二章 日常中的新鮮和果子
朝生果子
第三章 日本各地的傳統和果子
乾果子
傳統的和果子 羊羹 最中
“包”的文化
傳統的和果子 大福 饅頭
後記

編輯推薦

水無月、春之野、秋山路、早蕨、時雨、若楓、寒椿……一枚小小和果子裡,有四季風物,亦有和歌俳句。形、色、名、味,每一個細節,都凝練著日本獨有的美學意識。百餘品和果子,帶你巡禮日本千年。

試讀

和果子是五感的藝術
“和果子是五感的藝術”,是日本和果子協會第二代會長、虎屋第十六代傳人黑川光朝提出的。
作為一種食品的和果子被稱為“藝術”,聽起來未免有些狂妄,但事實上的確如此。
所謂“五感”,無須多言,指的是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
視覺,對所有食物來說是共通的。當一枚和果子擺在眼前,我們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色彩、形狀、原料。“好像很好吃”“到櫻花開放的季節了”“很清涼”之類的印象都是經由視覺獲得的。這裡並不單指外形漂亮的和果子,也包括平淡無奇的糰子、大福,讓人產生想吃的欲望就完成了第一步。
和果子的軟硬可以通過手的觸碰,或者用“果子楊枝”感受,這便是“觸覺”。把和果子含在口中,齒舌間的感受也是觸覺的一部分。
和果子界有一個專業用語叫“口溶”,意思是看似黏黏的果餡入口即化。這種獨特的口感就叫“口溶”,也是觸覺的一種。
味覺,毋庸置疑是品嘗食物最重要的感受了。
嗅覺對和果子來說倒不是那么明顯。和果子,基本上只有米、小豆等原料的微微香氣,材料中有香橙、肉桂、山椒的話香味會更濃一些不過,也正是因為日本人有這種覺察微弱香氣的感性,才蘊育出了和果子。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對氣味非常敏感。平安時代,有人可以憑藉衣服上的薰香在暗夜裡分辨出來者何人;對氣味細膩的感性漸漸成了教養的一部分,並由此發展出了“香道”“聞香”等文化。
這和茶道也有著很深的淵源。茶會上,香氣不及茶香的和果子既能襯托出茶的魅力,同時也能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最後是聽覺。聽覺之於食物,會加強味覺的體驗。例如煎餅,張口咬下去會發出“咔嚓”的聲響。
但咀嚼和果子時,並不會發出這樣清脆的聲響。
黑川先生認為,從聽覺上感受和果子,不在於食用時發出的聲音,而在於每種和果子的名字。
通過名字,可以了解這種果子的由來,這樣品嘗時就更添一分滋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