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光

周晨光

鐵道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家。長期致力於鐵道機車車輛及線路金屬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先後取得近2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長鋼軌全長淬火新技術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結合科研工作,培養了多名優秀科技人才。為鐵路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引。長期致力於鐵道機車車輛及線路金屬零部件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先後取得近2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250米焊接長鋼軌全長淬火新技術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結合科研工作,培養了多名優秀科技人才。為鐵路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立志為祖國的工業盡微薄之力,鐵路科技戰線上取得重要成果,成就與榮譽,周晨光擔任鐵科院專題組長,負責“機車配件火焰表面淬火”的試驗研究,為向波蘭索取鋼軌賠償費做出貢獻,研製了多種自己的低合金鋼軌,研究出車輪的工頻加熱處理設備和工藝,率先把可控矽中頻電源套用到道岔表面淬火上,是“金屬材料熱處理”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立志為祖國的工業盡微薄之力

周晨光,1924年11月11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市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受“好好念書,做有為之人”的親職教育,使他立下了為國家多做貢獻的求學志向。國小畢業後正值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在顛沛流離中讀完中學。畢業後考入江蘇醫學院,次年考入交通大學貴州分校(現西南交通大學)礦冶系(當時唐山交通大學搬遷在貴州平越),立志要為祖國落後的工業或交通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1948年大學畢業被分配至台灣林業管理局工作,11月回母校唐山工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冶金系任助教。1950年3月鐵道研究所在唐院成立,周晨光兼任鐵道研究所助理員,負責金相熱處理實驗室設備的購置、安裝與調試,並帶領工學院學生進行金相實習。1953年隨研究所遷往北京,即開始了專業的專題研究工作,先後主持並參與了鐵路材料金相樣本(圖譜)的編制,機車主要配件火焰表面淬火,鋼軌質量檢查,低合金鋼軌以及道岔表面淬火,車輪、輪箍工頻熱處理的研究,內燃機車Mo-Cu球墨鑄鐵熱處理,內燃機車大模數齒輪高頻淬火的技術攻關。率先採用可控矽中頻電源進行道岔及250米焊接長鋼軌的全長表面淬火的套用研究。250米焊接長鋼軌全長表面淬火新技術1983年通過鐵道部技術鑑定,在全路推廣,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經過幾批人的努力,在不斷完善和提高的基礎上,“鋼軌全長淬火設備和技術”於1997年成功地出口韓國,為國家掙得了外匯。

鐵路科技戰線上取得重要成果

周晨光40多年來為提高鐵道鋼軌、道岔、輪箍以及內燃機車曲軸、齒輪等重要零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壽命做了大量的開創性研究,不斷在科技戰線上取得重要成果。先後發表了30多篇論文並應邀出席了國際重載會議,所宣讀的論文受到同行專家的關注和好評。周晨光科研作風嚴謹,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才,促進了鐵路科技的發展。

成就與榮譽

周晨光擔任鐵科院專題組長

為了保證鐵路行車安全,需要對鐵路常用金屬材料建立檢驗、分析標準。為此,鐵科院金化所於1953年初立項研究編輯金相樣本(圖譜)。周晨光擔任專題組長,他帶領專題組同志克服當時設備條件差的困難,僅用普通金相顯微鏡,針對鐵路常用材料及破損零部件,製取金相樣品進行分析、觀測,以精湛的技術、不辭辛苦的工作,終於在當年年底拍攝出120餘幅典型金相圖片,編輯成金相圖譜,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儘管印數只有100冊,但分發至全國鐵路各相關局、段、工廠及科研、院校單位,作為金相檢查的重要參考資料,對推動各單位的金相檢驗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該圖譜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僅適用於鐵路,也適用於其他系統,對全國的金相檢驗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是我國最早、最完整的第一部金相圖譜文獻。直至現在仍對金相專業的工作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

負責“機車配件火焰表面淬火”的試驗研究

1954年,針對當時蒸汽機車重要配件耐磨性較差,致使大修、廠修周期縮短,影響運營,周晨光與安汝潛共同負責“機車配件火焰表面淬火”的試驗研究。專題組選取了五種機車常用磨損件(導板、月牙板、鞲鞴桿、十字頭銷以及汽缸套)進行火焰表面淬火的試驗研究,以期提高其耐磨性。他們深入現場,從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調試直至工藝試驗,都親自動手參與,通過反覆試驗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技術條件和操作規程,在長辛店機車車輛工廠正式投產試用,可使使用壽命提高1~3倍,效果很好。繼而開辦了技術培訓班,在全國進行推廣套用。

為向波蘭索取鋼軌賠償費做出貢獻

20世紀50年代初,進口的波蘭鋼軌,線上路使用中出現大量壓潰、鼓包,危及行車安全,引起了鐵道部高度重視。周晨光與專題組同志遵照鐵道部指示深入現場調查研究和試驗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書面報告(並譯成俄文、英文),為索賠和挽回經濟損失以及鐵路的安全運行做出了很大貢獻。

研製了多種自己的低合金鋼軌

針對鐵路鋼軌不耐磨、不耐壓,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與鋼廠一起結合我國礦源特點,研製了多種低合金鋼軌,從化學成分、性能試驗到線路鋪設做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經過冶金、鐵道幾批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研製的U71Mn鋼軌已在我國鐵路上大量使用,滿足了鐵路發展的需要。

研究出車輪的工頻加熱處理設備和工藝

20世紀60年代初,他帶領專題組與錦州鐵路局車輪廠、瀋陽鐵路局蘇家屯機務段協作,研究成功車輪、輪箍的工頻加熱表面熱處理的設備和工藝。經裝車運行考驗表明,提高了強韌性,改善了抗剝離性能,使原來不到一個架修延長到一個廠修而不落輪,取得了明顯的技術經濟效益,很受現場歡迎。
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多次參加內燃、電力機車的材料工藝攻關工作。採用我國富有的錳(Mn)、釩(V)等合金元素替代較缺乏的鉻(Cr)、鎳(Ni)元素,研製成功用40CrMnMoVB製造大模數傳動齒輪,用於韶山型電力機車;採用噴霧連續冷卻工藝進行Mo-Cu球墨鑄鐵的等溫熱處理;採用高頻淬火進行內燃機車大模數傳動齒輪的全齒廓表面淬火,解決了齒根部的開裂問題。

率先把可控矽中頻電源套用到道岔表面淬火上

從20世紀50年代採用火焰加熱進行道岔表面淬火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初的中頻電感應加熱道岔表面淬火新工藝,均在生產上取得了套用,延長了道岔的使用壽命。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電子技術的發展,可控矽中頻電源問世,周晨光就率先把可控矽中頻電源套用到道岔的全長表面淬火上,使道岔使用壽命延長2~4倍,1976年通過鐵道部技術鑑定,同年,獲鐵道部科研成果三等獎,並列為鐵道部1979年重點推廣項目。
1977年,他抓住上海鐵路局焊軌廠遷址新建的時機,經過艱苦努力,取得了部、局領導的支持,立項將可控矽中頻電源套用在250米焊接長鋼軌的全長淬火工藝上。專題組成員集思廣益,經過反覆試驗、研究分析,攻克了長鋼軌全長淬火的變形關鍵,消除了焊縫的熱影響,找出了長鋼軌進行全長淬火的變形規律,制定了合理的工藝參數和工藝裝備,成功地研製出了世界上最長的全長淬火鋼軌。經過全長淬火的250米長鋼軌在津浦幹線的鋪設表明,提高了抗磨耗,抗剝離,抗擦傷,抗焊縫“馬鞍型”磨耗等使用性能,大大延長了鋼軌的使用壽命,1983年通過鐵道部技術鑑定。該項科研成果國內尚無先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巨大的技術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並在全國各鐵路局焊軌廠推廣使用,對提高我國無縫線路鋼軌質量起了促進作用。

是“金屬材料熱處理”的碩士研究生導師

周晨光曾擔任1978年及1984年兩屆的“金屬材料熱處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他從選題、實驗研究到準備論文答辯,認真進行指導,使其培養的研究生均具有較高的水平,他們完成的“AP1鋼軌鋼過冷奧氏體連續冷卻轉變”和“鋼軌顯微組織對疲勞裂紋的擴展的影響”研究獲得同行專家的好評,其中一位研究生成為金化所的骨幹。
周晨光作為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從科研計畫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到關鍵技術的解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有的科研項目中還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1994年獲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個人獎,他為鐵路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論著

1 周晨光.車輪及輪箍工頻熱處理單相感應器的研究.“3.1”院慶學術報告會論文,北京:鐵道部科學研究院,1962.
2 周晨光.外徑840毫米輪箍工頻熱處理的初步研究.全路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1963.
3 周晨光.可控矽中頻電源在道岔熱處理上的套用.全國熱處理學會交流論文,1977.
4 周晨光.Mo-Cu球墨鑄鐵等溫轉變及套用.鐵道科學技術,1975(3)
5 周晨光.道岔可控矽中頻淬火.鐵道科技動態,1977(2)
6 周晨光.感應加熱下高碳鋼連續冷卻轉變及套用.鐵道學會交流論文,1978.
7 周晨光.12.5米基本軌及7.7米尖軌可控矽中頻全長熱處理.全國熱處理學會交流論文,1979(1)
8 周晨光.250米長鋼軌熱處理的工藝組織和性能.鐵道學會及金屬學會論文集,馬鞍山,1981.
9 周晨光,周鎮國,邵揚道.250米長鋼軌強韌化熱處理的性能研究.鐵道建築,1984(10)
10 周晨光,周鎮國,邵揚道.感應加熱和連續冷卻對U71Mn軌鋼組織性能的影響.鐵道學報,1985,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