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宜興市)

宜興

宜興市一般指本詞條

宜興市,簡稱宜,古稱“荊邑”、“陽羨”,位於江蘇南部,太湖西岸。

宜興是中國著名陶都。宜興素有“古都世界綠洲海洋”之稱。宜興是“紫砂壺”原產地,擁有石灰岩溶洞80多個,茶園3500餘公頃,竹海縱橫八百里。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宜興留下“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的詩句。宜興人文薈萃,誕生了4位狀元、10位宰相、26位兩院院士,被譽為院士教授之鄉。宜興屬吳越文化,是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宜興市是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城市。宜興有善卷洞張公洞宜興竹海龍背山森林公園宜園陶祖聖境雲湖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等旅遊景區。宜興市先後榮獲“2017年度中國全域旅遊創新獎”、“2018年度中國十大全域旅遊示範縣市獎”。

宜興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縣級市之一,在經濟文化商貿會展服務業城市建設等領域成就顯著,2015年位居中國百強縣(市)第六名。2017年11月,宜興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宜興常年榮獲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工業百強縣(市)、 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等多項獎項。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口,經濟情況,社會事業,城鄉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交通,公路,鐵路,文化藝術,陶瓷文化,方言,名勝古蹟,文化遺存,工藝特產,旅遊資源,著名人物,歷史人物,近現代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在宜興湖洑鎮靈谷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表明,早在一萬年前,就有宜興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興地區原始農業和手工業已發展到一定水平,並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駱駝墩類型文化”。
宜興城區宜興城區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為特徵的良渚文化在本地獲得了較大發展。商代時期,以幾何印紋陶和原始青瓷為代表的“廣富林文化”在此流傳。
西周時代至春秋末期,宜興屬吳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出兵滅吳,宜興改屬越國,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國興兵滅越,宜興改屬楚國。
秦統一中國後推廣郡縣制,公元前221年,宜興正式立縣,定名為陽羨縣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陽羨縣令尹靈常因功於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為陽羨侯,陽羨縣改稱為陽羨侯國,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復稱陽羨縣。東漢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陽羨縣城一度南遷荊南山下(今銅官山風景區附近)。
三國·吳赤烏六年(公元243年)在荊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陽羨縣城,從此奠定了後來宜興縣城的空間位臵和發展格局。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陽羨人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平定叛亂,因功封威武將軍、吳興太守、烏程侯,朝廷又特為之設“義興郡”,郡治在原陽羨縣城,下轄義鄉、國山、臨津、陽羨、平陵、永世六縣,到南朝劉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綏安縣歸義興郡管轄,至此,宜興達到了歷史上行政管轄範圍最為廣大的時期,地跨約包括今常州、無錫、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區。
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撤義興郡,將陽羨、國山、臨津三縣合併為義興縣,屬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義興縣被分臵為陽羨、臨津二縣,並在此臵鵝州,縣城改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鵝州又改稱南興州,次年撤州復稱義興縣。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諱,改義興縣為宜興縣,屬常州。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興一度改稱南興軍。
元代,宜興縣幾度改設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復改宜興縣。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興縣為宜興、荊溪二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兩縣重新合併為宜興縣。
1949年4月,宜興縣屬華東軍政委員會蘇南行政公署政區。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屬常州專區,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屬蘇州專區,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屬鎮江專區(1967年3月改稱鎮江地區)。
1983年起屬於無錫市
1988年1月9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宜興縣,設宜興市(縣級市)。
宜興市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宜興有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宜興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開發區——江蘇宜興陶瓷產業園區、13個鎮、5個街道,有213個行政村、97個社區。市政府設於宜城街道陶都路8號。
宜興市轄5個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莊街道芳橋街道。其中,屺亭街道委託宜興經濟開發區管理;新街街道委託環科園管理。
其中宜興城區包括宜城街道丁蜀鎮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宜興市位於北緯31°07′~31°37′,東經119°31′~120°03′。
地處江蘇省南端、滬寧杭三角中心,東面太湖水面與蘇州太湖水面相連,東南臨浙江長興,西南界安徽廣德,西接溧陽,西北毗連金壇,北與武進相傍。
宜興(宜興市)
滆湖鑲嵌宜興和武進之間,三氿(西氿、團氿、東氿)相伴市區東西兩側。
宜興市總面積1996.6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千米)。城市化水平為60.54。

地形地貌

宜興市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稱。宜興市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丘陵山區,北部為平原區;東部為太湖瀆區,西部為低洼圩區。宜興山地屬於天目山余脈,擁有江蘇蘇南最高的三座山峰,其中茗嶺葡萄嶺海拔611.5米,為江蘇第二峰。

水文特徵

宜興市境內河流密布、縱橫交叉,灌溉、運輸方便。有河道215條,總長1058公里,總面積19.49萬畝。其中主幹河14條,5公里以上的68條。盪20多個,水域面積73.43畝。有水庫20座,總庫容1.26億立方米。天然水質較好,礦化度為100-200毫克/升,屬很低礦化度;總礦化度小於1.5毫克當量/升,屬很軟水;酸鹼度值為6.5-7,屬中性水。
宜興(宜興市)

氣候特徵

宜興市全年溫暖濕潤。熱量條件好,年平均氣溫15.7℃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28.3℃。年平均無霜期240多天,生長期可達250天左右,積溫5418℃,日照較足,7-8月日照時數最多。農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豐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豐富。

人口

2017年年末宜興市戶籍總人口108.33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鎮人口62.13萬人。年末總戶數37.54萬戶,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89人。全年出生人口10347人,出生率為9.55‰;死亡人口9091人,死亡率為8.39‰。人口自然增長率1.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5.4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3萬人。城市化水平為65.21%。
宜興城區宜興城區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26元,比上年增長8.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26元,比上年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5654元,比上年增長8.2%。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5568元,比上年增長6.7%。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0199元,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161元,增長8.3%。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7.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70.6平方米。
年末全市34.76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比上年增長1.6%;27.8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比上年增長1.1%;48.75萬人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比上年增長1.0%;55.6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比上年增長0.2%。<P> 福利事業紮實推進。擁有城鎮社區服務中心18個。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605人。全年銷售福利彩票3.69億元。全年慈善機構接收捐贈款5334.24萬元,其中慈善“一日捐”740.25萬元,定向捐款1829.37萬元,企業認捐到賬1792萬元。市慈善會救助困難民眾、學生5.94萬人次,救助支出3921.83萬元。

經濟情況

綜合
2017年,宜興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500億元大關,達到1558.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4.38萬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2.42萬元,按年末匯率折算達1.84萬美元。首次躋身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十強。
宜園宜園
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49.14億元,增長1.2%;第二產業增加值807.83億元,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701.28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3.2:51.8:45.0,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就業和再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2萬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94萬人,幫助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860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21人。扶持自主創業1974人。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9%。
消費品價格漲幅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01.3,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1.8,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1.0,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0。
農業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24.32萬畝,比上年減少6.44萬畝,下降4.9%。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37萬畝,比上年減少5.94萬畝,下降6.7%;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89萬畝,比上年增加0.12萬畝,增長0.4%。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3.5萬畝,比上年減少0.1萬畝,下降2.8%;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10.07萬畝,比上年減少0.61萬畝,下降5.8%。
宜興宜興
糧食生產夏糧下降秋糧增產。全年糧食總產量35.81萬噸,比上年下降3.3%。其中夏糧總產量10.92萬噸,比上年下降18.9%;秋糧總產量24.89萬噸,比上年增長5.5%。油料總產量5261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油菜籽4503噸,比上年增長3.5%;茶葉總產量6029噸,比上年下降1.5%;水果總產量2.38萬噸,比上年增長11.3%;乾果產量2798噸,比上年增長15.7%。
林業牧業總體下降,漁業生產增長較快。全年造林面積0.25萬畝,比上年減少0.05萬畝,下降16.7%;全年豬肉產量1.5萬噸,比上年下降11.8%;禽肉產量0.65萬噸,比上年下降12.5%;豬年末存欄數8.87萬頭,比上年下降20.7%;肉豬出欄數19.93萬頭,比上年下降11.8%。全年水產品產量9.17萬噸,比上年增長12.0%。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901.5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全市86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981.6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828.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實現利潤總額133.29億元,比上年增長3.1%;實現增加值460.87億元,可比價增長6.0%。全市前六大行業實現產值2417.18億元,增長15.8%,占規上工業比重81.2%。全市工業產值超億元企業達343家,比上年增加32家,其中,超10億元的43家,超100億的3家。
全年規模工業實現綜合能耗495.84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0.1%。萬元產值能耗0.166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13.7%。六大高耗能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化學纖維製造業、紡織業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綜合能耗446.22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0.1%,占全市規模工業總能耗的90.0%。
全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13.22億元,比上年增長5.6%;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34.55億元,比上年增長19.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43.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8%。全年共榮獲國家“魯班獎”5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項,江蘇省“揚子杯獎”12項,無錫市“市政優質工程”9項。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3.91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第一產業投資0.15億元,下降94.8%;第二產業投資323.82億元,增長0.9%;第三產業投資239.94億元,增長12.4%。
全年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95.43億元,比上年增長7.9%。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70.87億元,比上年下降20.1%,房屋施工面積為508.36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為400.7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2%;房屋竣工面積159.9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8%,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18.1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45.6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31.3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1%;商品房銷售額137.53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其中住宅銷售額122.39億元,比上年增長38.4%。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增勢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84.6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8.1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8.7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全年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1.89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71.02億元,比上年增長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0.87億元,比上年增長3.2%。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3.1%;糧油、食品類增長7.3%;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1.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7.9%,日用品類增長17.0%,飲料類增長35.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3.4%。
開放型經濟
全年新設外資項目27個,增資轉股項目13個。全年到位註冊外資完成4.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8.6%。
對外貿易保持較快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完成41.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出口總額完成33.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5%;進口總額完成7.2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1%。全年一般貿易為主導的外貿進出口34.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4%,占全部進出口總額比重85.8%。其中出口總額29.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3%;加工貿易進出口5.7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5.4%,占全部進出口總額14.1%。其中出口4.0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5.5%。
服務外包平穩發展。全年新增服務外包企業22家,完成服務外包業務契約總額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執行金額11.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5%。離岸外包契約金額9.1億美元、執行金額8.8億美元,分別增長5.4%和28.8%。
境外投資出現下降。全年核准境外投資項目10個,比上年減少5個。中方投資額累計379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90.9%。境外投資項目涉及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新能源研發、LCD電子材料的製造和計算機網路技術、印製電路板銷售等。
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旅遊
寧杭高速宜興東互通主體建成,宜長高速、常宜高速破土動工,對外交通格局持續最佳化。陶都路、宜浦路、宜北路改造有序推進,頂上橋、城西路網綜合改造如期完工。環科大道南延段、善龍路、洑湖路基本貫通,360省道西張段、潘西線等工程全面開工,新西氿大橋順利合龍,和閘線、周萬線等8條縣道改造竣工;150公里農村道路、25座農橋提檔升級。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2485公里,比上年增加9公里,增長0.4%。內河航道里程614公里,與上年持平。貨運量穩定增長,客運量增速小幅回落。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3933萬噸,增長3.2%;貨運周轉量31.81億噸公里,增長3.3%。完成客運量7040萬人次,下降0.7%;客運周轉量92686萬人公里,增長39.8%。
全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5.1%;電信業務收入15.45億元,比上年增長5.5%。網際網路用戶45.6萬戶,比上年增長10.7%。全市固定國語機用戶29.75萬戶,比上年減少3.6萬戶,下降10.8%。行動電話155.4萬部,比上年增加3.6萬部,增長2.4%。公用電話0.74萬隻,下降38.8%。
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成功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雙創”工作有序推進,成功舉辦素博會、目連節、梁祝愛情文化節等各級各類節慶活動,持續打響宜興旅遊品牌。獲評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2358.3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7.0%;接待旅遊、參觀、訪問及從事各項活動的入境過夜旅遊者11.1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2%。旅遊總收入達24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國內旅遊收入248.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國際旅遊收入0.31億元,比上年下降34.0%。年末全市星級賓館達9家,其中五星級賓館3家,四星級賓館2家,三星級賓館3家,二星級賓館1家。全市擁有旅行社37家,旅行社營業收入0.87億元,比上年增長7.3%。
財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1.1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加上各類其他收入,2017年,我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為169.04億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3.64億元,比上年增長5.3%,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為169.04億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總體保持平衡。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1982.37億元,比年初增長3.0%;各項本外幣貸款餘額1526.42億元,比年初增長8.9%。存款中,住戶存款餘額1003.82億元,比年初增長3.8%。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706.38億元,比年初下降3.6%;貸款中,短期貸款餘額48.37億元,比年初增長20.5%;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255.00億元,比年初增長7.7%。
全年實現保費收入53.43億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財產險收入12.78億元,比上年增長4.6%;人壽險收入40.6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保險賠款支出及給付19.2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及給付7.65億元,比上年下降4.4%;人壽保險賠款支出及給付11.54億元,比上年增長21.5%。

社會事業

城鄉建設

克服融資難、戰線長、制約多等困難,高質高效推進各項工程建設,城鄉環境實現新提升,順利通過“中國人居環境獎”國家考核、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全年城市建設總投入超50億元,城區拆遷面積達125萬平方米。東氿大廈成為城市新地標,創意產業中心基本竣工,市文化中心、萬達廣場等重大功能性載體高效推進,體育中心市政配套工程順利完工,東氿RBD商業水街、金融商務區、八佰伴等綜合體相繼開工和建設,東氿新城形態更加靚麗。幹線公路建設推進迅速,范蠡大道、滆湖東路、陽靈隧道、梅林大橋等工程啟動建設,站前大道、環科大道等9條道路建成通車,寧杭客運專線宜興站高標準落成。善卷洞綜合改造完工,蝶水風情園、龍池山腳踏車公園如期建成,景區建設亮點紛呈。宜城街道城南路網改造、“平改坡”三年改造計畫等工程全面完成,老城區更加整潔有序。村莊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張渚鎮善卷村獲“江蘇最美鄉村”稱號。西渚、湖氵父等11個客運站建成啟用,鎮村公交道路改造、農村危舊橋樑整修等年度任務全面完成,農村交通及場站投資近2.5億元。氿濱水廠10萬立方米深度處理工程、油車水庫源水管道鋪設完工,城鄉日供水能力達26.5萬噸。宜興市新發展天然氣用戶2.2萬戶,累計12.3萬戶。電網主變容量進一步擴容,超過700萬千伏安。組織“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動,大力開展以國省幹線和旅遊公路環境、城區市容秩序、宜南山區違法建設為重點的綜合整治行動,有效治理了一批難點問題。倡導綠色出行,城區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建成啟用。
宜興團氿邊宜興團氿邊

文化建設

出台文化發展戰略。發揮文化資源優勢,開拓文化市場,初步形成紫砂陶藝書畫收藏文化旅遊、歌舞娛樂、圖書報刊、影視演藝、廣告傳媒、文體健身八大類文化產業群體,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舉辦“陶都風華·水城傳奇”中國宜興2012水墨音樂畫卷暨“兩會”慶祝晚會、中國宜興全國攝影大展、周培源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吳冠中藝術館開館暨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第七屆竹文化節等大型文化活動。吳冠中藝術館建成開館,潘家祠堂、閣老廳等文物遺存修繕完畢,中國宜興藝術家村等重大項目動工開建,文博園、古陶博物館等一批民辦文化場館啟動籌建,《宜興市志》出版,宜興電視台紫砂頻道開播。《宜興日報》日發行量3.5萬份,全年總發行1067.5萬份。宜興電視台全年播出各類廣播、電視新聞2.26萬條(次)。基本完成8個鎮(街道)的古碑刻調查工作,啟動一批文物古建築的維修保護工程。宜興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8個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人(新增2人)。精神文明建設富有成效。開展道德講堂建設活動,舉辦宜興市道德講堂觀摩活動。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蘇省文明城市”稱號。

社會建設

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銜接轉換,完成社保擴面4.1萬人,淨增繳費2.2萬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孤兒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上調,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連續三年保持100%。落實各項促進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4萬個,幫扶3800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創業帶動就業1.3萬人次,鎮登記失業率和農村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2.4%和2.5%以內。人口和計畫生育獎補政策實現企業退休、退職、退養等家庭全覆蓋。民生實事工程高效推進,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4719套、竣工3027套,成為全省首批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示範市創建試點。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高標準通過國家藥品安全示範市省級驗收。市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孤獨症兒童成長中心建成運營。宜城街道居家養老模式在全省推廣。全年各類涉農、涉困補貼的發放額超過1.8億元。獲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七星級獎。推進基層社會管理服務創新,94個社區創成扁平化管理示範社區,社區“一委一居一站一辦”架構覆蓋宜興市域。創新社會管理,推進“平安宜興”、“法治宜興”建設,開展“四項排查”,完成中共十八大期間宜興安保維穩任務。經濟金融領域的一些不穩定因素得到掌控,鞏固了安定團結的局面。
宜興(宜興市)

生態文明建設

圍繞“優環境、保民生、促發展”三大主題,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實施“美麗宜興”建設工程。把民生訴求作為生態工作的優先主題,通過推進治太保源、實施藍天工程、開展綠色創建、加強環保宣傳、加快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提升環保基礎設施能級等措施,打造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美麗宜興。在全省縣級市率先開展PM2.5自動監測,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95%以上,環境質量綜合指數保持在95以上,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位居全省縣級市第二。深入開展治理太湖工作,太湖連續五年實現安全度夏。全年投入7.22億元,完成治理太湖重點工作和重點工程130項、小流域專項治理工程21項,封堵太湖一、二級保護區企業排污口9個。宜興市飲用水源11個小康斷面、41個水域功能區水質均達國家規定標準。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覆核通過國家環保部驗收。城區和國、省、市道新增綠地面積99.31公頃,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6.1平方米,森林覆蓋率23.78%。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集率100%。創建“陶都美麗鄉村”13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二、三期工程快速推進,2024個村莊完成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張渚鎮善卷村入選“江蘇省最美鄉村”前十佳。
宜興宜興

交通

公路

至2015年末,宜興境內公路通車公路通車裡程244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萬人擁有公路21.2公里,宜興境內有寧杭、錫宜等2條高速公路、G104、S342、S230、S240等4條國、省幹線公路;豐張線、屺分、丁張線、張靈慕線等17條主要市道;境內共有航道77條,航道總里程594公里,其中錫溧漕河、蕪申運河等級航道17條278.24公里;境內公路橋樑359座,航道橋樑601座,農村橋樑3790座。
宜興共有市區一級客運汽車站2個、鎮區客運汽車站9個、公交停車場4處;宜興市班線客運車輛559輛、班線120條,輻射周邊地區8省64個城市;市內所有行政村全部開通客運班車,實現了“通達工程”目標;宜興市擁有公車200多輛,開通23條公交線路,其中公交1路、3路、7路已開通空調公車;擁有出租汽車453輛、貨運車輛3907輛,共有危貨運輸企業12家、一類汽車維修企業23家、二類維修企業85家、三類維修企業159家。

鐵路

寧杭高鐵宜興站位於宜興市龍背山森林公園南麓、104國道與陶都路之間。寧杭高鐵宜興站綜合客運中心由市交通運輸局負責建設,規劃面積約8.5萬平方米。

文化藝術

陶瓷文化

宜興陶瓷源遠流長。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便開始燒制陶器。在丁蜀等地發掘出各種商周時期的古陶器皿及殘片。
宜興特產:紫砂壺宜興特產:紫砂壺
2002年,新街駱駝墩出土馬家浜文化時期陶器。
丁蜀前墅的明代龍窯是全國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龍窯。駱駝墩遺址和古窯址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譽為陶瓷“五朵金花”,特別是紫砂成品,以其獨特的泥質、造型和古樸的自然美感而名揚海內外。
明代供春的“供春壺”、時大彬的“三足如意壺”、項聖思的“聖陶杯”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分別珍藏於國家博物館、無錫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館。
宜興陶瓷既實用,又具觀賞價值。紫砂作品在國際、國內屢屢獲獎,有些作品還被作為國家國際交往的禮物。

方言

宜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
宜興話有29個聲母,42個韻母,8個聲調,平上去入各分陰陽。
宜興(宜興市)

名勝古蹟

宜興是中國聞名的太湖風景名勝區陽羨景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南部山區多溶洞,景奇形怪,已發現的80多個,已開放的5個,其中善卷洞張公洞1934年就對外開放。有國家4A級風景區8個。

文化遺存

宜興歷史悠久,先民勤勞樸實,留下眾多文化遺存。
位於芳莊鎮溪東村的西溪遺址為馬家浜文化時期大型聚落遺址,體現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
西渚鎮豬婆山曾是春秋戰國時期人群居住點。1984年,吾橋村出土的漢代獨木舟被南京博物館收藏。
2002年發掘的駱駝墩遺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帶過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點,對研究長江下游古代文明進程有著重要意義,被列為2002年國內六大考古發現之一。
建於三國吳天璽元年(276年)的國山碑被譽為“江南第一碑”。
宜興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8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25個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9處(95個點)、文物控制單位56處,紅色革命遺址19處,庫藏文物1萬餘件。
“梁祝傳說”和“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男歡女嬉”、“宜興手工刻紙”、“宜興均陶堆花技藝”、“觀蝶節”等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宜興分別新增省級、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個和12個。
宜興累計有國家級、省級、無錫市級、宜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個、7個、13個和21個。

工藝特產

紫砂
宜興特有一種澄泥陶,顏色絳紫,製品稱作“紫砂器”,通常也簡稱“紫砂”。近千年來,紫砂經過產生、發展的過程,到明代末期臻於成熟,此後歷久不衰,於是在景德鎮瓷都之外,並列一個陶都宜興,產品暢銷國內外。
瀆上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瀆區,是宜興西瓜的主要產地,這裡盛產的晚熟西瓜,稱“瀆上西瓜”。
張渚竹筷
張渚竹筷是宜興傳統的特產,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藝品。
徐舍小酥糖
宜興的徐舍小酥糖是一種茶食。據傳,清朝同治六年,宜興徐舍鎮豫和泰南貨店生產的小酥糖,名氣傳到了皇宮,載淳皇帝曾派專吏太監到宜興採辦徐舍小酥糖,列為“貢點”。
和橋豆腐乾
和橋豆腐乾是宜興久享盛譽的特產之一,相傳已有130多年的歷史。
太湖銀魚
宜興銀魚,產於太湖,每到初夏季節上市。
宜興三珍
指宜興丘陵山區盛產的三樣應時山果鮮品,即春季的毛筍、秋季的板栗、春秋兩季的鮮蕈。
高塍豬婆肉
宜興美味佳肴之一。始出於宜興市高塍鎮桃園村陳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

旅遊資源

宜興是全國聞名的太湖風景名勝區陽羨景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有國家AAAA級風景區8個。善卷洞風景區及周圍諸多“梁祝”遺蹟更為吸引遊人;玉女潭巨石環繞,一汪凝碧,常年不涸;蜀山東坡書院和閘口天遠堂的西府海棠為蘇東坡創建和手植;宜城有紀念“陽羨第一人物”周處的周王廟、太平天國輔王府、徐悲鴻紀念館等人文景點。近年,注意保護自然風貌,開發生態旅遊,並利用城邊丘陵山地和氿濱水面,建成龍背山森林公園、宜園、洑溪河公園、濕地公園、東氿公園等生態公園,一個“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園中”的山水旅遊城市漸已形成。
宜興4A級景點(8家)
善捲風景區
善卷洞與比利時之漢人洞、法蘭西之里昂洞稱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竹海風景區
宜興竹海風景區位於太湖西岸的宜興市。宜興盛產竹,自古便有“竹的海洋”之稱。
宜興竹海宜興竹海
龍背山森林公園
龍背山森林公園位於宜興城區南側,占地550公頃。
宜園
宜園是一個以小橋流水為基調、古典形式的現代江南園林,是團氿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籌建於2003年初,建成於2004年10月。
玉女潭
玉女潭坐落在宜興市西南23公里湖滏鎮的蓮子山上,景區面積16公頃,遊程約2000米長。
陶瓷博物館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性陶瓷博物館,前身是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陳列室和宜興陶瓷陳列館,已有近五十年的歷史。館區20000多平方米,展館3000多平方米。
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於宜興芳橋鎮後村,原有兩處。一處在後村河南,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誕生地,80被大火焚毀。現存的一處為周培源父親周文伯於民國初所建。
玉女潭玉女潭
東坡書院
東坡書院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宜興丁山買田講學之地。書院歷經滄桑,多次被毀,多次重建,現今留下的建築是明代重建的。
徐悲鴻故居
徐悲鴻故居位於屺亭橋塘河西側,為磚木結構3開間閣樓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築面積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鴻原生活起居間、弟妹生活間、徐父授書房及一個天井。2000年經重新修建後已正式開放。
太平天國王府
太平天國王府位於宜城通貞觀路,始建於清代,原為史姓宅第,1860年(清鹹豐十年)太平軍攻克宜興後,成為輔王楊輔清的府第,後又曾作為忠王李秀成的行轅,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龍池山風景區
位於宜興城西南三十五公里的龍池山。1982年被列為省級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一千八百多畝。
張公洞風景區
張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興“三奇”之一。位於宜興城西南約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東北的無錫市60多公里。
隸屬於宜興市陽羨生態旅遊區管理委員會,1919年,宜興紳士儲南強修整張公洞,1934年11月11日對外開放。
景區面積0.36平方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名勝區的陽羨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古代荊溪十景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註:張公洞風景區圖冊網址:)
靈谷風景區
有“靈谷天府”之稱的靈谷風景區位於市區西南25公里的湖滏鎮境內,風景區面積0.13平方公里,相傳象徵五穀豐登的田道仙姑靈姑娘在此隱居,故稱之為“靈谷洞”。
西晉周王廟
周王廟,又稱“英烈廟”、“周孝侯廟”,位於宜城鎮東廟巷內,始建於晉元康九年(229),是為祭祀晉平將軍周處而建的專祠,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跡
236年~297年
晉朝周處是婦孺皆知的“周處除三害”的主角,是棄惡從善、改過自新、發憤勵志、盡忠報國的典型;所撰《陽羨風土記》是中國最早記述地方習俗和風土民情的著作之一
484年~539年
南北朝時將軍,為一代名將
1245年-1301年
宋末元初詞人,宋末四大家之一
1600年~1639年
明末著名抗清將領
1428年~1499年
入閣為相12年,政績卓著,為一代賢相
1593年~1644年
1613年(明萬曆四十一年)連中兩元(會元、狀元),後二度為相

近現代人物

姓名生卒年事跡
1895年~1953年
當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
1919年~2010年
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1902年~1993年
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915年~1996年
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
共產黨政治家,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上海市副市長
中國會計之父、上海立信會計學校(今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創始人
曾任清華大學校長、黨委書記,高等教育部部長
原中國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顧問、機械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美國大使
中國駐西班牙大使兼駐安道爾特命全權大使
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聯合國副秘書長

城市榮譽

2017年11月,宜興市榮獲2017年度中國全域旅遊創新獎。
2017年11月,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9)。
2018年11月10日,榮獲“2018年度中國十大全域旅遊示範縣市”獎。
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